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治理的话语重构
社会治理的话语重构

社会治理的话语重构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乾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199398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20世纪后期以来社会治理领域中行动主义的兴起为基点,讨论了行动世界中的治理安排与政府模式变革等问题。行动主义的兴起要求政府重新审视与其他行动者的关系,通过促进与服务来达成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合作,进而实现社会的合作治理。在促进行动者间的合作的目的下,本书以行政理论的演进为契入点,反思了许多传统治理观念,探讨了政府在规则、制度与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的转型,和以服务型政府为指向的政府模式重构的问题,并对这种转型和重构所发生其中的当代世界做出了哲学上的思考。
《社会治理的话语重构》目录

第一章 行动世界及其治理 1

第一节 行动世界与治理转型 1

一 行动主义的兴起 1

二 从控制到促进 6

三 促进型治理及其要素 10

四 促进型治理视野中的合作 14

第二节 合作治理的生成 18

一组织管理中外包的兴衰 18

二 管理外包的社会含义 22

三 对社会化管理活动的合作治理 26

第三节 行动世界中的治理原则 30

一 促进而不是限制 30

二 服务而不是控制 33

三 合作而不是竞争 37

第四节 通过行动建构合作 42

一 制度主义的合作方案 42

二 对合作的行动主义理解 45

三 行政行动再阐释 48

第二章 朝向行动的行政理论 52

第一节 行政科学还是行政哲学 52

一 常态社会中的治理科学 52

二 常态社会中的行政科学与行政哲学 59

三 变革社会中的行政哲学 66

第二节 朝向他在性的行政建构 72

一 从拒绝他者到承认他者的存在 72

二 面向他者的行政建构 76

三 向他者开放 80

第三节 背离理性的理论演进 83

一理性主义受到冲击 83

二 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锋 87

三 走向非理性的行政建构 90

第四节 重绘公共行政的知识图谱 94

一 关于公共行政知识的解释 94

二 更新解释框架 97

三 朝向社会理论的知识再造 101

第三章 传统治理观念的批判与重构 109

第一节 超越对抗政治 109

一从共识到对抗 109

二 协商还是行动 114

三 走向合作的政治 117

第二节 重塑行动与言说的关系 123

一 历史中的行动与言说 123

二 行动与言说关系的演进 128

三 “行动—言说”关系的重建 131

第三节 反思成员资格政治 134

一 成员资格政治的历史 134

二 公民身份政治剖析 138

三 成员资格政治的终结? 141

第四节 顾客观念批判 147

一 顾客导向的产生逻辑 147

二 顾客观念的不适用性 151

三 从顾客导向到“他在性” 154

第四章 行动世界中的政府建构 158

第一节 政府及其社会治理过程 158

一 政府类型的历史演进 158

二 管理型政府的治理过程 163

三 服务型政府的治理过程 165

第二节 控制性规则与促进性规则 169

一 规则及其不同类型 169

二 控制性规则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173

三 通过促进性规则思考社会治理变革 176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规则体系 181

一 社会治理中的控制性规则传统 181

二 促进性规则及其治理功能 184

三 服务型政府中的规则 187

第四节 通过规则思考制度 190

一 社会治理中的制度更替 190

二 德制的建构思路 194

三 服务型政府中的德制与法制 197

第五章 组织理论视野中的政府变革 201

第一节 虚拟政府的兴起 201

一 从虚拟化到网络化的组织发展 201

二 虚拟政府的组织构图 206

三 虚拟政府的规则分布 210

第二节 对服务型政府的组织分析 214

一 功能性部门与业务性部门 214

二 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 217

三 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与结构 221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建构的组织途径 226

一 变革社会中的组织重构 226

二 控制导向的解构 230

三 差异化服务供给的实现 234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中的信任建构 237

一 “临时社会”中的组织环境 237

二 临时系统中的组织信任 241

三 在服务型政府中建立信任 244

第六章 重新认识我们的世界 249

第一节 对传统的空间审视 249

一 时间、空间与传统的发现 249

二 传统及其存在维度 254

三 从空间性到多样性 258

第二节 在场与缺席视野中的正义 262

一缺席:分配不公的根源 262

二 在场:主张正义的基础 266

三 缺席者能否主张正义? 270

第三节 匿名、匿名社会及其治理 275

一 匿名性缺席的社会及其治理 275

二 匿名性的出场与治理的转型 279

三 展望匿名社会的治理 284

第四节 道德共同体的建构 288

一从自律到他在 288

二 他人话语的出场 292

三 他在性的不同形式 296

参考文献 3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