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第四轮五年制教材  诊断学
第四轮五年制教材  诊断学

第四轮五年制教材 诊断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欣,康熙雄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5918063
  • 页数:825 页
图书介绍:
《第四轮五年制教材 诊断学》目录

绪论 1

一、诊断学的起源和历史 1

二、诊断学的学习内容 2

三、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3

四、诊断学的学习要求 4

第一篇 常见症状 6

第1章 发热 6

第2章 皮肤黏膜出血 12

第3章 咳嗽与咳痰 15

第4章 咯血 18

第5章 胸痛 21

第6章 呼吸困难 24

第7章 发绀 27

第8章 心悸 29

第9章 吞咽困难 32

第10章 恶心与呕吐 35

第11章 呕血与便血 37

第12章 腹痛 40

第13章 腹泻 45

第14章 便秘 48

第15章 黄疸 50

第16章 血尿 56

第17章 尿频、尿急与尿痛 58

第18章 无尿、少尿与多尿 60

第19章 尿失禁与尿潴留 62

第20章 水肿 66

第21章 肥胖 70

第22章 消瘦 73

第23章 腰背痛 76

第24章 关节痛 79

第25章 头痛 82

第26章 眩晕 85

第27章 晕厥 88

第28章 抽搐与惊厥 91

第29章 意识障碍 94

第30章 情感障碍 97

第二篇 问诊 102

第1章 问诊的重要性 102

一、临床上有部分疾病的诊断仅通过问诊即可以基本确定 102

二、问诊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102

三、问诊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体现高尚医德的重要途径 102

四、问诊本身可以作为治疗患者的一部分 103

第2章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104

一、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知识 104

二、建立医患信任,缩短医患距离 104

三、问诊内容要完整,防止遗漏 104

四、问诊要有重点,条理分明 104

五、与时俱进,主动积极地转变医学模式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实践 105

六、问诊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应用医学术语生硬地询问 105

七、避免暗示性问诊和逼问 105

八、问诊中运用的思维和判断 105

九、以礼貌、友善、告慰的举止结束问诊 106

第3章 问诊的内容 107

一、一般项目 107

二、主诉 107

三、现病史 107

四、既往史 108

五、系统回顾 108

六、个人史 109

七、婚姻史 109

八、月经史和生育史 109

九、家族史 109

第三篇 体格检查 112

第1章 基本检查法 112

第一节 视诊 112

第二节 触诊 112

一、触诊方法 113

二、触诊内容 114

三、触诊注意事项 115

第三节 叩诊 116

一、叩诊方法 116

二、叩诊音 117

三、叩诊注意事项 117

第四节 听诊 117

一、听诊方法 117

二、听诊注意事项 118

第五节 嗅诊 119

第2章 一般检查 121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121

一、性别 121

二、年龄 122

三、生命体征 122

四、发育与体型 127

五、营养 128

六、意识状态 128

七、语调与语态 129

八、面容与表情 130

九、体位 131

十、姿势与步态 132

第二节 皮肤检查 134

一、检查方法 134

二、检查内容 134

第三节 淋巴结检查 141

一、表浅淋巴结的分布 142

二、表浅淋巴结的检查次序及内容 143

三、表浅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143

四、临床常见的淋巴结肿大 144

第3章 头部检查 146

一、头颅检查 146

二、颜面及其器官 148

第4章 颈部检查 162

一、颈部外形与分区 162

二、颈部皮肤 162

三、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162

四、颈部肿块 163

五、颈部血管 163

六、甲状腺 164

七、气管 165

第5章 胸部检查 166

第一节 胸部解剖和呼吸生理 166

一、胸部解剖 166

二、呼吸生理 168

第二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169

一、骨骼标志 169

二、自然陷窝和分区 169

三、人工划线 170

四、肺和胸膜的界限 171

第三节 肺和胸膜检查 171

一、视诊 172

二、触诊 176

三、叩诊 177

四、听诊 179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182

一、肺实变 183

二、肺不张 183

三、肺气肿 184

四、支气管哮喘 185

五、胸腔积液 185

六、气胸 186

第五节 乳房检查 187

一、视诊 187

二、触诊 188

三、乳房的常见病变 189

第六节 心脏检查 189

一、视诊 190

二、触诊 191

三、叩诊 193

四、听诊 195

第七节 血管检查 206

一、脉搏 207

二、血压 208

三、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 210

第八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211

一、二尖瓣狭窄 211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212

三、主动脉瓣狭窄 212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13

五、心包积液 213

六、心力衰竭 214

第6章 腹部检查 215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15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 215

二、腹部分区 216

第二节 腹部视诊 218

一、腹部外形 219

二、皮肤与腹壁外观 221

三、呼吸运动 222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222

五、上腹部搏动 223

第三节 腹部触诊 223

一、腹壁紧张度 225

二、压痛与反跳痛 225

三、脏器触诊 227

四、腹部肿块 234

五、液波震颤 235

六、振水音 236

第四节 腹部叩诊 236

一、腹部叩诊音 236

二、肝叩诊 237

三、脾叩诊 237

四、胃泡鼓音区叩诊 238

五、腹水叩诊 238

六、膀胱叩诊 240

七、肾区叩痛 240

第五节 腹部听诊 240

一、肠鸣音 240

二、血管杂音 240

三、搔弹音 241

第7章 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 242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检查 242

一、阴茎 242

二、阴囊 243

三、前列腺 244

四、精囊 245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检查 245

一、外生殖器 245

二、内生殖器 246

第三节 直肠与肛门检查 248

一、检查体位 248

二、视诊 249

三、触诊 250

第8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251

第一节 脊柱检查 251

一、脊柱弯曲度 251

二、脊柱活动度 252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253

四、脊柱检查的几种特殊试验 254

第二节 四肢及关节检查 254

一、上肢 255

二、下肢 257

第9章 神经系统检查 260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260

一、嗅神经 260

二、视神经 260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261

四、三叉神经 261

五、面神经 262

六、前庭蜗神经 263

七、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263

八、副神经 264

九、舌下神经 264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264

一、肌力 264

二、肌容积 266

三、肌张力 266

四、不自主运动 266

五、共济运动 267

六、步态 267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268

一、浅感觉 268

二、深感觉 268

三、复合感觉 268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270

一、浅反射 270

二、深反射 270

三、病理反射 274

四、脑膜刺激征 276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276

一、一般检查 276

二、自主神经反射及功能试验 276

第六节 其他神经系统检查 277

一、眼部检查 277

二、头动检查 278

三、步态检查 278

四、变位试验 278

第10章 全身体格检查 279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279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目的 279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原则 279

第二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和内容 281

第四篇 实验诊断学 286

第1章 概论 286

一、实验诊断学的发展趋势 286

二、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 286

三、临床实验室常用试验的分类、特征与应用 287

四、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 288

五、实验诊断结果的分析 289

第2章 实验室常规检查 291

第一节 血细胞计数 291

一、全血细胞计数 291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 301

三、造血干细胞/祖细胞计数 303

四、红细胞沉降率 304

第二节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305

一、白细胞形态 305

二、红细胞形态 308

三、血小板形态 311

四、血细胞直方图 312

第三节 尿液常规试验 313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313

二、尿液一般性状检测 314

三、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316

四、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320

第四节 粪便检查 325

一、标本采集 325

二、一般性状检查 325

三、有形成分检查 327

四、化学检查 329

第五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 331

一、浆膜腔积液的分类和发生机制 331

二、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 331

三、浆膜腔积液检查项目 331

四、浆膜腔积液检查应用评价 334

第3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336

第一节 外周血细胞检测 336

第二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336

第三节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343

一、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343

二、酯酶染色 343

三、糖原染色 344

四、铁染色 345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46

第四节 骨髓与血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347

第五节 骨髓与血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 348

第六节 骨髓与血细胞分子生物学分析 349

第七节 常用铁代谢试验 351

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351

二、血清铁和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351

三、血清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 352

四、血清铁蛋白检测 353

五、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353

第八节 叶酸与维生素B12代谢试验 354

一、叶酸 354

二、维生素B12 354

第九节 溶血性贫血相关检查 355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355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357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359

四、异常血红蛋白检测 360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362

第十节 常见贫血的实验诊断 362

一、贫血的分类 362

二、贫血的实验诊断策略 363

三、常见贫血的实验诊断特点 363

第十一节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实验诊断 367

一、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 367

二、髓系肿瘤的实验诊断策略 368

三、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实验诊断 369

四、伴有PDGFRA、PDGFRB、FGFR1重排或PCM1-JAK2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系肿瘤诊断标准 372

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诊断 373

六、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相关恶性肿瘤的实验诊断 375

七、淋巴细胞系肿瘤的实验诊断策略 380

八、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实验诊断 381

九、常见成熟淋巴细胞肿瘤的实验诊断 383

第十二节 止血与血栓的实验诊断 388

一、初期止血试验 389

二、凝血因子检验 395

三、抗凝血功能试验 402

四、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试验 407

五、血液流变特性检验 412

六、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414

七、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419

第十三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425

一、血型鉴定 426

二、交叉配血试验 429

三、HLA抗体及分型试验 430

第4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433

第一节 肝功能检验 433

一、血清酶检测 433

二、血清蛋白质检测 437

三、胆红素和胆汁酸检测 440

四、肝纤维化指标 443

五、肝性脑病的生化指标 444

第二节 胰腺酶学检验 445

一、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检测 445

二、脂肪酶检测 446

第三节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447

一、病毒性肝炎 447

二、肝硬化 448

三、肝癌 448

四、急性胰腺炎 448

第5章 泌尿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450

第一节 尿液分析 450

第二节 肾功能评价试验 450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价试验 451

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评价试验 457

三、肾小管浓缩功能评价试验 460

四、肾小管排泌功能评价 462

五、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诊断 463

六、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465

第三节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466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466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466

三、肾病综合征 466

四、IgA肾病 467

五、间质性肾炎 467

六、急性肾小管坏死 467

七、尿路感染 468

八、急性肾损伤 468

九、慢性肾病 468

第6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实验诊断 471

第一节 糖代谢检查 471

一、葡萄糖检测 471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472

三、糖化血红蛋白 473

四、胰岛素与C-肽 474

五、乳酸检测 475

六、丙酮酸检测 476

第二节 脂质代谢检查 476

一、血浆脂质 476

二、血浆脂蛋白 478

三、血浆载脂蛋白 480

第三节 血清电解质检查 480

一、血清阳离子 480

二、血清阴离子 483

三、血气分析 485

第四节 垂体激素 485

一、促甲状腺激素 485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86

三、生长激素 486

四、催乳素 487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试验 487

一、甲状腺激素 487

二、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489

三、甲状腺球蛋白 489

四、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489

第六节 肾上腺激素 490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490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492

第七节 性激素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493

一、性激素 493

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494

第八节 常见内分泌疾病的实验诊断 494

一、内分泌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 494

二、激素测定结果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495

三、常见内分泌疾病的实验诊断特点 496

第7章 风湿病与免疫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500

第一节 免疫相关的实验检测 500

一、体液免疫检测 500

二、细胞免疫检测 502

第二节 风湿性疾病的实验检测 506

一、类风湿因子 506

二、抗核抗体 506

三、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507

四、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508

五、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509

六、抗磷脂抗体 509

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510

八、抗血小板抗体 510

九、抗红细胞抗体 510

十、抗白细胞分化抗原抗体 511

十一、抗组织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512

第三节 常见风湿性疾病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516

一、类风湿关节炎 516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517

三、强直性脊柱炎 518

四、自身免疫性肝病 518

五、免疫缺陷病 519

六、变态反应病 520

七、移植排斥反应 520

第8章 心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522

第一节 心肌损伤标志物 522

一、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522

二、肌钙蛋白 523

三、肌红蛋白 524

第二节 心力衰竭标志物 525

第三节 心血管损伤相关风险因子 526

一、超敏C反应蛋白 526

二、同型半胱氨酸 527

第四节 心包积液检验 528

第五节 常见心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529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529

二、心力衰竭 529

三、心血管损伤风险评估 531

第9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533

第一节 痰液检查 533

第二节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验 535

第三节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536

一、呼吸系统感染的实验诊断策略 536

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特点 537

第10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541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541

一、脑脊液常规检查 541

二、脑脊液特殊检查 544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基因检查 546

一、神经系统遗传病 546

二、神经系统代谢病 547

三、神经肌肉病 548

四、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549

第三节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550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 550

二、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特点 550

第11章 生殖系统疾病与优生优育的实验诊断 555

第一节 生殖系统体液检测 555

一、精液检测 555

二、前列腺液检验 560

三、阴道分泌物检验 562

第二节 优生优育检测 565

一、孕前优生检测 565

二、孕期优生检测 565

三、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 575

第三节 常见生殖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577

一、生殖系统感染的实验诊断 577

二、不孕症的实验诊断 580

第12章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583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运送、质量评估与检查方法 583

一、标本的采集运送 583

二、标本的实验室质量评估 584

三、标本的检查方法 584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586

一、涂片显微镜检验 586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587

三、细菌感染的免疫学试验 588

四、降钙素原检测 590

五、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 590

六、细菌感染的分子诊断 591

七、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 592

八、细菌特殊耐药性试验 594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596

一、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597

二、其他病毒感染的检测 601

三、病毒感染的分子诊断 604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605

一、涂片显微镜检验 606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606

三、真菌感染的免疫学试验 607

四、G试验与GM试验 607

五、真菌感染的分子诊断 607

第五节 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实验诊断 608

一、寄生虫感染 608

二、螺旋体感染 609

三、支原体感染 611

四、衣原体感染 611

五、立克次体感染 611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的实验诊断 612

一、淋病 612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 613

三、梅毒 614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15

五、生殖器疱疹 617

六、尖锐湿疣 617

第七节 新发传染病的实验诊断 618

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618

二、人禽流行性感冒 619

三、甲型H1N1流感 620

四、H7N9型禽流感 620

五、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621

第八节 医院感染的监测 622

一、医院感染的类型及传播途径 622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623

三、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 623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624

第13章 肿瘤的实验诊断 625

第一节 肿瘤相关蛋白标志物检测 625

一、甲胎蛋白 626

二、癌胚抗原 627

三、糖类抗原19-9 627

四、糖类抗原72-4 628

五、糖类抗原242 629

六、糖类抗原15-3 629

七、糖类抗原125 630

八、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630

九、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631

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632

十一、促胃液素释放肽前体 633

十二、细胞角蛋白19片段 633

十三、人类附睾蛋白4 634

第二节 肿瘤相关基因检测 634

一、肿瘤细胞周期与DNA倍体分析 634

二、肿瘤诊断相关基因 635

三、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 636

第三节 常见恶性肿瘤的实验诊断 638

一、恶性肿瘤的实验诊断策略 639

二、常见恶性肿瘤的实验诊断特点 641

第14章 遗传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645

第一节 染色体分析技术 645

一、显带技术 646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646

三、光谱核型分析技术 646

第二节 生物化学检查 647

一、血液和尿液的常规检查 647

二、酶活性检测 649

三、氨基酸、有机酸等代谢物检测 650

第三节 基因诊断 652

一、核酸杂交 652

二、聚合酶链反应 653

三、基因芯片 654

四、核酸序列测定技术 655

第四节 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658

一、遗传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 658

二、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特点 659

第五篇 辅助检查 664

第1章 心电图 664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664

一、心电图的波形组成 664

二、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664

三、心电向量 666

四、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心电图 667

五、心率的计算 668

第二节 心房肥大与心室肥厚 672

一、心房肥大 672

二、心室肥厚 673

第三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675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675

二、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676

第四节 心肌梗死 677

一、基本图形变化 677

二、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678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678

四、心肌梗死的分类 681

五、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681

第五节 心律失常 681

一、心脏的传导系统 681

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682

三、心律失常的分类 682

四、窦性心律失常 682

五、期前收缩 685

六、房性心律失常 687

七、交界性心律失常 689

八、室性心律失常 689

九、传导阻滞 691

十、典型预激综合征 694

第六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695

一、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 695

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696

第七节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和分析方法 696

一、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696

二、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697

第2章 其他常见心电学检查 698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698

一、动态心电图仪的构成 698

二、导联选择 698

三、临床应用范围 699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699

一、病理生理基础 699

二、运动负荷量的确定 700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700

四、运动方法 700

五、运动终止标准 701

六、阳性标准与临床意义 701

第三节 食管心电图和起搏心电图 701

一、食管心电图 701

二、起搏心电图 702

第3章 呼吸功能检查与睡眠呼吸监测 703

第一节 肺容量和肺通气功能检查 703

一、肺容量 703

二、流速-容量曲线 706

第二节 弥散功能测定 710

一、CO弥散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710

二、肺弥散功能检查指标 710

三、肺弥散功能检查结果判断 711

四、肺弥散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 711

第三节 术前呼吸功能检查及风险评价 711

一、术前肺功能测定的目的 711

二、常用于手术风险评估的肺功能测定项目 712

三、术后风险评价 712

第四节 动脉血气分析 712

一、概念 712

二、低氧血症及其原因判定 715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715

四、酸碱失衡的类型 717

五、酸碱失衡的诊断步骤和方法 719

第五节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 720

一、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形成 720

二、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检测 720

三、FeNO的临床应用 721

第六节 睡眠呼吸监测技术 721

一、多导睡眠图监测技术 721

二、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方法 723

第4章 内镜检查 724

第一节 内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724

第二节 消化道内镜检查 724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724

二、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727

第三节 呼吸内镜检查 729

一、支气管镜检查 729

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 731

三、内科胸腔镜检查 732

第六篇 病历书写与诊断思维 736

第1章 病历书写 736

第一节 病历的重要性 736

一、病历是重要的医疗文件 736

二、病历是临床教学的基本资料 736

三、病历是临床研究的可靠资料 737

四、病历是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及法律诉讼的重要依据 737

五、病历是个人健康档案和医疗保险的依据 737

六、病历书写是培养合格住院医师的重要途径 737

第二节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737

一、内容真实、全面、符合逻辑 737

二、格式规范 738

三、用词规范,表述精练、准确,语言通顺 738

四、字迹工整,标点准确 738

五、病历书写的及时性 738

第三节 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和内容 739

一、门诊病历 739

二、住院期间病历 739

第2章 疾病诊断与临床思维 749

第一节 诊断疾病的步骤 749

一、深入调查研究,搜集病例资料 749

二、归纳分析综合,提出初步诊断 750

三、反复临床实践,确立和修正诊断 751

第二节 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 752

一、临床诊断思维方法的基本要点和原则 752

二、临床诊断错误的原因分析 753

第三节 临床疾病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754

一、临床疾病诊断的内容 754

二、临床疾病诊断的格式 755

第七篇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758

第1章 淋巴结穿刺术 758

一、适应证 758

二、禁忌证 758

三、术前准备 758

四、操作步骤 758

五、注意事项 758

第2章 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术 760

一、适应证 760

二、术前准备 760

三、操作步骤 760

四、注意事项 760

第3章 骨髓穿刺术 761

一、适应证 761

二、禁忌证 761

三、术前准备 761

四、操作步骤 761

五、注意事项 763

第4章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764

一、适应证 764

二、禁忌证 764

三、术前准备 764

四、操作步骤 764

五、注意事项 765

第5章 胸膜腔穿刺术 766

一、适应证 766

二、禁忌证 766

三、术前准备 766

四、操作步骤 766

五、注意事项 768

第6章 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术 769

一、适应证 769

二、禁忌证 769

三、术前准备 769

四、操作步骤 769

五、注意事项 770

第7章 经皮肺穿刺术 771

一、适应证 771

二、禁忌证 771

三、术前准备 771

四、操作步骤 771

五、注意事项 772

第8章 心包穿刺术 773

一、适应证 773

二、禁忌证 773

三、术前准备 773

四、操作步骤 773

五、注意事项 774

第9章 深静脉穿刺术及中心静脉压测定 776

一、适应证 776

二、禁忌证 776

三、术前准备 776

四、操作步骤 776

五、注意事项 779

第10章 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动脉压监测 781

一、适应证 781

二、禁忌证 781

三、术前准备 781

四、操作步骤 781

五、注意事项 783

第11章 腹膜腔穿刺术 785

一、适应证 785

二、禁忌证 785

三、术前准备 785

四、操作步骤 785

五、注意事项 786

第12章 肝活体组织穿刺术 787

一、适应证 787

二、禁忌证 787

三、术前准备 787

四、操作步骤 787

五、注意事项 788

第13章 肝穿刺抽脓术 789

一、适应证 789

二、禁忌证 789

三、术前准备 789

四、操作步骤 789

五、注意事项 790

第14章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791

一、适应证 791

二、禁忌证 791

三、术前准备 791

四、操作步骤 791

五、注意事项 792

第15章 导尿术 793

一、适应证 793

二、禁忌证 793

三、术前准备 793

四、操作步骤 793

五、注意事项 794

第16章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795

一、适应证 795

二、禁忌证 795

三、术前准备 795

四、操作步骤 796

五、注意事项 796

第17章 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 798

一、适应证 798

二、禁忌证 798

三、术前准备 798

四、操作步骤 798

五、注意事项 799

第18章 腰椎穿刺术 800

一、适应证 800

二、禁忌证 800

三、术前准备 800

四、操作步骤 800

五、注意事项 801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802

主要参考文献 810

彩图 8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