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3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3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轶玉,于爱莲主编
  •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53792118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3版》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免疫学概述 1

一、免疫的概念 1

二、免疫功能 1

三、免疫的类型 2

四、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2

五、免疫学在医学中的作用 3

第二节 病原生物学概述 3

一、病原生物的概念与种类 3

二、病原生物学的范畴 4

三、病原生物学的发展与现状 5

第一章 抗原 9

第一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9

一、理化特性 9

二、异物性 10

三、其他因素 10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11

一、抗原的特异性 11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11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及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2

一、抗原的分类 12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2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15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15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 16

三、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与铰链区 17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18

第二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18

一、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18

二、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0

第三节 抗体的人工制备及其应用 21

一、多克隆抗体 21

二、单克隆抗体 22

三、基因工程抗体 22

第三章 补体系统 23

第一节 概述 23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23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24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与理化性质 24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24

一、经典途径 24

二、旁路途径 26

三、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27

四、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28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8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28

二、调理作用 28

三、炎症介质作用 29

四、免疫黏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 29

五、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9

第四章 免疫系统 30

第一节 免疫器官和组织 30

一、中枢免疫器官 31

二、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31

第二节 免疫细胞 32

一、T淋巴细胞 33

二、B淋巴细胞 35

三、自然杀伤细胞 37

四、抗原提呈细胞 38

五、其他免疫细胞 39

第三节 免疫分子 39

第五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42

第一节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43

一、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43

二、抗体产生的过程、特点和临床意义 44

三、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45

第二节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45

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 45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46

三、效应阶段 46

第三节 免疫耐受 47

一、免疫耐受相关概念 47

二、免疫耐受现象 47

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48

四、免疫耐受的意义 48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49

一、抗原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49

二、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49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 50

第六章 固有免疫应答 52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52

一、组织屏障 52

二、固有免疫细胞 53

三、固有免疫分子 54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与特点 55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55

二、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点 56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56

第七章 超敏反应 5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58

一、主要参与成分和细胞 58

二、发生机制 59

三、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60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6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62

一、发生机制 62

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62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63

一、发生机制 63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65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65

一、发生机制 65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66

第五节 超敏反应的复杂性及不同类型的比较 66

一、超敏反应的复杂性 66

二、四型超敏反应的比较 66

第八章 免疫检测与防治 68

第一节 免疫检测 68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68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 71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 72

四、免疫诊断的临床应用 73

第二节 免疫防治 73

一、免疫预防 73

二、免疫治疗 76

第九章 细菌的基本特性 80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80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80

二、细菌的结构 81

三、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 87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88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88

二、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91

第三节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92

一、细菌的分布 92

二、消毒与灭菌 94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97

一、细菌的致病性 97

二、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101

三、医院内感染 102

第五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 103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103

二、标本的快速诊断 103

三、细菌感染的防治 104

第十章 常见的病原菌 107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细菌 107

一、结核分枝杆菌 107

二、白喉棒状杆菌 110

三、百日咳鲍特菌 111

四、脑膜炎奈瑟菌 111

五、肺炎球菌 112

第二节 消化道感染细菌 113

一、肠杆菌科 113

二、弧菌属与弯曲菌属 119

三、螺杆菌属 122

第三节 创伤感染细菌 122

一、葡萄球菌属 122

二、链球菌属 125

三、假单胞菌属 128

四、厌氧芽胞梭菌属 128

五、无芽胞厌氧菌 131

第四节 性接触传播的病原菌——淋病奈瑟菌 133

第五节 动物源性病原菌 134

一、炭疽芽胞杆菌 134

二、鼠疫耶尔森菌 135

三、布鲁菌属细菌 136

第十一章 病毒的基本特性 138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138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138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38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影响因素及遗传变异 140

一、复制周期 141

二、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142

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42

四、病毒的遗传变异 143

第三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43

一、传播方式 143

二、感染类型 143

三、致病机制 144

四、抗病毒免疫 145

第四节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46

一、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146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47

第十二章 常见的致病性病毒 149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病毒 149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49

二、麻疹病毒 151

三、腮腺炎病毒 152

四、冠状病毒 152

五、风疹病毒 153

六、腺病毒 154

七、呼吸道合胞病毒 154

八、鼻病毒 155

第二节 消化道感染病毒 155

一、肠道病毒 155

二、急性胃肠炎病毒 157

第三节 肝炎病毒 159

一、甲型肝炎病毒 159

二、乙型肝炎病毒 160

三、丙型肝炎病毒 163

四、丁型肝炎病毒 164

五、戊型肝炎病毒 164

第四节 反转录病毒 16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65

第五节 疱疹病毒 169

一、单纯疱疹病毒 169

二、EB病毒 170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70

四、巨细胞病毒 171

第六节 其他病毒 172

一、狂犬病病毒 172

二、人乳头瘤病毒 174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74

第十三章 其他微生物 177

第一节 螺旋体 177

一、梅毒螺旋体 177

二、钩端螺旋体 179

三、其他致病性螺旋体 180

第二节 立克次体 180

第三节 支原体 182

第四节 衣原体 183

第五节 真菌 185

第十四章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190

第一节 寄生现象、寄生虫生活史、宿主类型 191

一、寄生现象 191

二、寄生虫生活史 191

三、宿主的类型 191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92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192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作用 192

第三节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193

一、带虫现象 193

二、慢性感染 193

三、隐性感染 193

四、幼虫移行症 194

五、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194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94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94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195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195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195

第十五章 医学蠕虫 197

第一节 线虫 197

一、似蚓蛔线虫 197

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199

三、蠕形住肠线虫 201

四、毛首鞭形线虫 203

五、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204

六、旋毛形线虫 205

第二节 吸虫 207

一、华支睾吸虫 207

二、布氏姜片吸虫 209

三、卫氏并殖吸虫 210

四、日本血吸虫 212

第三节 绦虫 214

一、链状带绦虫 214

二、肥胖带绦虫 216

第十六章 医学原虫 218

第一节 根足虫 218

溶组织内阿米巴 218

第二节 鞭毛虫 220

一、阴道毛滴虫 220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221

三、杜氏利什曼原虫 223

第三节 孢子虫纲 225

一、疟原虫 225

二、刚地弓形虫 228

第十七章 医学节肢动物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一、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31

二、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231

三、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232

四、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 233

第二节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 234

英汉名词对照 236

参考文献 2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