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功能化吸附及其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国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122277372
- 页数:176 页
1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铀矿冶含铀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3
1.3.1 铀矿冶含铀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 3
1.3.2 铀矿冶含铀废水的新兴处理方法 5
1.3.3 铀矿冶含铀废水的生物吸附处理方法 6
1.3.4 铀矿冶合铀废水的纳米材料吸附处理方法 12
1.3.5 功能化磁性生物吸附剂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15
1.3.6 新型功能化介孔氧化硅吸附剂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16
1.3.7 功能化磁性载体固定耐辐射奇球菌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16
本章小结 17
2第2章 化学修饰啤酒酵母菌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19
2.1 引言 19
2.2 实验方法 20
2.2.1 啤酒酵母菌的交联和预处理 20
2.2.2 胱氨酸修饰啤酒酵母菌及其固定化 20
2.2.3 吸附实验 20
2.2.4 解吸附实验 21
2.3 胱氨酸修饰啤酒酵母菌的结构表征 21
2.3.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1
2.3.2 扫描电镜(SEM)分析 22
2.4 胱氨酸修饰啤酒酵母菌吸附铀的性能 23
2.4.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23
2.4.2 吸附时间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23
2.4.3 吸附剂SC、MSC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24
2.4.4 吸附剂SC、MSC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26
2.5 吸附剂的再生能力分析 27
本章小结 28
3第3章 氨基功能化改性磁性纳米Fe3O4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29
3.1 引言 29
3.2 实验方法 30
3.2.1 磁性纳米Fe3O4粒子的制备 30
3.2.2 表面氨基功能化的磁性纳米Fe3O4粒子的制备 30
3.2.3 样品表征 30
3.2.4 吸附实验 30
3.2.5 解吸附实验 32
3.3 纳米Fe3O4粒子和Fe3O4—NH2纳米颗粒的结构表征 32
3.3.1 红外光谱分析 32
3.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 33
3.4 纳米Fe3O4粒子和Fe3O4—NH2纳米颗粒吸附铀的性能 33
3.4.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33
3.4.2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34
3.4.3 吸附剂用量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35
3.4.4 吸附时间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 36
3.4.5 温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及其吸附热力学 38
3.5 吸附剂的再生能力分析 40
本章小结 41
4第4章 纳米Fe3O4负载啤酒酵母菌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43
4.1 引言 43
4.2 实验方法 44
4.2.1 氯乙酰修饰啤酒酵母菌 44
4.2.2 磁性纳米Fe3O4的羧基化 44
4.2.3 磁性纳米Fe3O4接枝负载啤酒酵母菌 44
4.2.4 吸附实验 45
4.2.5 解吸附实验 45
4.2.6 吸附机理分析实验 46
4.3 纳米Fe3O4负载啤酒酵母菌吸附铀的性能 46
4.3.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46
4.3.2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47
4.3.3 吸附剂用量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47
4.3.4 吸附剂粒径大小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48
4.3.5 吸附剂NFSC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49
4.3.6 吸附剂NFSC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51
4.4 吸附剂的再生能力分析 52
4.5 吸附剂NFSC的结构表征 52
4.5.1 扫描电镜分析 52
4.5.2 能谱(EDS)分析 53
本章小结 54
5第5章 新型功能化吸附剂G-PA-SBA-15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55
5.1 引言 55
5.2 实验方法 55
5.2.1 介孔氧化硅SBA-15的合成 55
5.2.2 新型功能化吸附剂G-PA-SBA-15的制备 56
5.2.3 样品表征 56
5.2.4 吸附实验 56
5.3 吸附剂G-PA-SBA-15的结构表征 57
5.3.1 扫描电镜分析 57
5.3.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57
5.3.3 孔结构分析 58
5.4 吸附剂G-PA-SBA-15吸附铀的性能 58
5.4.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58
5.4.2 吸附时间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59
5.4.3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60
5.4.4 温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61
5.4.5 吸附剂G-PA-SBA-15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61
5.4.6 吸附剂G-PA-SBA-15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62
本章小结 62
6第6章 功能化炭基磁性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64
6.1 引言 64
6.2 实验方法 65
6.2.1 介孔氧化硅SBA-15的合成 65
6.2.2 炭基磁性介孔氧化硅的制备 65
6.2.3 炭基磁性介孔氧化硅的有机功能化改性 65
6.2.4 样品表征 65
6.2.5 吸附实验 65
6.2.6 解吸附实验 66
6.3 吸附剂FCMMC的结构表征 66
6.3.1 红外光谱分析 66
6.3.2 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曲线分析 67
6.4 吸附剂FCMMC吸附铀的性能 67
6.4.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67
6.4.2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68
6.4.3 吸附剂用量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69
6.4.4 吸附剂FCMMC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69
6.4.5 吸附剂FCMMC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70
6.5 吸附剂的再生能力分析 71
本章小结 71
7第7章 功能化磁性载体固定耐辐射奇球菌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73
7.1 引言 73
7.2 实验方法 74
7.2.1 酰氯功能化磁性纳米Fe3O4粒子 74
7.2.2 化学修饰DR菌 74
7.2.3 功能化磁性载体固定DR菌 74
7.2.4 吸附-解吸实验 74
7.2.5 样品表征 75
7.3 吸附剂NFGDR吸附铀的性能 75
7.3.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75
7.3.2 吸附时间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76
7.3.3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77
7.3.4 吸附剂用量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77
7.3.5 吸附剂NFGDR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78
7.3.6 吸附剂NFGDR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78
7.4 吸附剂的再生能力分析 79
7.5 吸附剂NFGDR的结构表征 79
7.5.1 红外光谱分析 79
7.5.2 扫描电镜分析 80
本章小结 80
8第8章 偕胺肟化杯[4]芳烃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82
8.1 引言 82
8.2 实验方法 83
8.2.1 偕胺肟化杯[4]芳烃的合成 83
8.2.2 吸附实验 83
8.2.3 解吸附实验 84
8.3 偕胺肟化杯[4]芳烃的结构表征 84
8.4 偕胺肟化杯[4]芳烃吸附铀的性能 85
8.4.1 溶液温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85
8.4.2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85
8.4.3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86
8.4.4 吸附剂用量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86
8.5 吸附剂的再生能力分析 87
本章小结 88
9第9章 功能化杯[4]芳烃对称硫醚衍生物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89
9.1 引言 89
9.2 实验方法 90
9.2.1 杯[4]芳烃对称硫醚衍生物的制备 90
9.2.2 吸附实验 90
9.3 吸附剂杯[4]芳烃对称硫醚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91
9.4 吸附剂杯[4]芳烃对称硫醚衍生物吸附铀的性能 92
9.4.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92
9.4.2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92
9.4.3 吸附剂用量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93
9.4.4 吸附时间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94
9.4.5 吸附剂杯[4]芳烃对称硫醚衍生物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94
9.4.6 吸附剂杯[4]芳烃对称硫醚衍生物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95
本章小结 95
10第10章 磁性功能改性杯[4]芳烃胺肟衍生物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97
10.1 引言 97
10.2 实验方法 97
10.2.1 杯[4]芳烃胺肟衍生物磁性功能化 97
10.2.2 吸附实验 98
10.2.3 解吸附实验 98
10.3 吸附剂MFM-AOCA的结构表征 98
10.3.1 红外光谱分析 98
10.3.2 扫描电镜分析 99
10.4 吸附剂MFM-AOCA吸附铀的性能 99
10.4.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99
10.4.2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00
10.4.3 吸附剂用量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01
10.4.4 吸附剂MFM-AOCA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101
10.4.5 吸附剂MFM-AOCA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102
10.5 吸附剂的再生能力分析 103
本章小结 104
11第11章 新型磁性螯合聚合物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105
11.1 引言 105
11.2 实验方法 105
11.2.1 吸附剂的制备 105
11.2.2 吸附实验 106
11.2.3 样品表征 107
11.3 吸附剂Fe3O4@SiO2-P-AO的结构表征 107
11.3.1 红外光谱分析 107
11.3.2 扫描电镜分析 108
11.4 吸附剂Fe3O4@SiO2-P-AO吸附铀的性能 109
11.4.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09
11.4.2 溶液固液比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10
11.4.3 吸附时间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11
11.4.4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11
11.4.5 吸附剂Fe3O4@SiO2-P-AO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112
11.4.6 吸附剂Fe3O4@SiO2-P-AO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114
本章小结 115
12第12章 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 116
12.1 引言 116
12.2 实验方法 116
12.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116
12.2.2 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117
12.2.3 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的偕胺肟化复合材料(P-AO/GO)的制备 117
12.2.4 样品表征 117
12.3 吸附剂P-AO/GO的结构表征 117
1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117
12.3.2 红外光谱分析 118
12.4 吸附剂P-AO/GO吸附铀的性能 118
12.4.1 溶液pH值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18
12.4.2 溶液固液比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19
12.4.3 吸附时间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20
12.4.4 铀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吸附效果的影响 121
12.4.5 吸附剂P-AO/GO吸附铀的动力学模型 122
12.4.6 吸附剂P-AO/GO吸附铀的等温吸附模型 123
本章小结 124
13第13章 放射性废水处理应用实例、方法与综合利用 125
13.1 引言 125
13.2 放射性废水处理应用实例 125
13.2.1 中放废水处理 125
13.2.2 弱放废水处理 129
13.2.3 含铀弱放废水处理站 134
13.2.4 弱放废水自然蒸发池 135
13.3 放射性废水处理新方法 136
13.3.1 生物处理法 136
13.3.2 膜分离处理法 139
13.4 放射性废水综合利用 164
13.4.1 放射性废水中回收铀和镭 164
13.4.2 核燃料后处理高放废液中提取裂变同位素和超铀元素 165
参考文献 175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Access 2010 微课版 第2版》刘卫国主编 2020
- 《区块链DAPP开发入门、代码实现、场景应用》李万胜著 2019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马德新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