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伦理学
伦理学

伦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B.Spinoza著;伍光建译;李天纲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52017595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原著全称《用几何学方法作论证的伦理学》。原用拉丁文写成,汉译本以怀特的英译本为主,并参考波义尔的译本译成。作者认为只有像几何学一样,凭理性的能力从直观获得的定义和公理推论出来的知识,是最可靠的知识,这才是可靠的唯理论观点。全书分5卷:论上帝,论心之生性及心之原理,论情之原始及生性,论人之束缚或感情力,论知性之权力或人之自由。
《伦理学》目录

第一册 1

第一卷 论神上帝 1

界说八条 一原因自身 二自类之有限 三本质 四属性 五样态 六神 七自由必然变制 八永恒 1

公理七条 3

第一题 本质由其生性是先于其情 4

第二题 两本质有不同之属性者彼此皆无公共所有者 4

第三题 若两个事物彼此皆无公共所有者则此一事物不能是彼一事物之原因 4

第四题 欲区别两个或多过两个之判然分清之事物者或由有其多数本质之诸多属性之不同而区别之或由其情之不同而区别之 4

第五题 在自然间不能有两个或多过两个生性相同或属性相同之本质 5

第六题 此一本质不能产生其他一本质 5

第七题 本质之生性是有在 6

第八题 凡一本质必然是无限者 7

第九题 凡一事物有较多之实在或较多之实有者则附属之属性亦较多 10

第十题 一本质之每一属性必由其自身而概念之 10

第十一题 神或本质原为无限属性所备造而成者而每一属性则是发表永恒及无限然则神或本质要素者是必然有者 12

第十二题 本质之中并无任何一属性是吾人所能真正概念其为由之而证明本质是能分者 15

第十三题 绝对无限之本质是不能分者 16

第十四题 除神之外不能有本质且不能概念本质 16

第十五题 毋论任何事物皆在于神无神则不能有事物不能概念事物 17

第十六题 从神之生性之然必定随以无限方法之无限数之事物 23

第十七题 神只由其自己生性之法律而动作并不受任何强制 24

第十八题 神是全数事物之内在原因不是全数事物之从外而过渡以入于内之原因 28

第十九题 神是永恒者换而言之神是全数属性是永恒者 29

第二十题 神之有在及神之要素即是同一之物 29

第二十一题 全数事物之随神之任何一属性之绝对生性而来者必然是永远有在者且必然是无限者即谓经同性此属全数事物则是永恒及无限者 30

第二十二题 从神之任何属性毋论有何事物相随而来(只以此事物由于一种变态而受变而此变态由同此属性而必然有在及无限有者)此事物亦必定是必然之无限及必然之有在 32

第二十三题 凡样态之必然及无限而有在者必定是必然或随神之某种属性之绝对生性而来或随某种之属性之由于受某种必然及无限之有在之变态所变者而来 32

第二十四题 由神而产生之事物之要素并不包含有在 33

第二十五题 神不独是事物之有在之动因且是其要素之动因 34

第二十六题 凡物之受拘定而有任何动作者必然是为神所如是拘定其未经为神所如是拘定者则不能拘定其自身于动作 35

第二十七题 凡一物之曾经为神所拘定而有任何动作者则不能自令其自身为无拘定 35

第二十八题 每一个体物或一物之是有限而且是有一拘定之有在者除非是由另一原因之亦是有限且亦有一拘定之有在者所拘定而有在及为所拘定而有动作则不能有在亦不能受拘定而有动作再进而言之如是之另一原因除非有另一原因之亦是有限而亦是受拘定而有在及受拘定而有动作者则亦不能有在亦不能受拘定而有动作由此类推以至于无限 35

第二十九题 在自已之间并无偶然之事而全数事物皆由神之生性之必然而拘定使有及使其以一定之情状而动作 37

第三十题 实现之知性毋论其为有限抑或无限必要包括神之多数属性及神之多数之情而不包括其他 39

第三十一题 实现之知性毋论其为有限抑或无限连同意志欲望及爱情等等必要求其原于所生之自然而不求其源于能生之自然 40

第三十二题 意志不能称为一自由原因只熊称为必然原因 41

第三十三题 凡事物之已为所产生者有其产生之情状及其秩序前此不能以其他情状以其他秩序而产生之 42

第三十四题 神之权力即是其要素之自身 47

第三十五题 毋论何物是吾人所概念为在神之权力中者必然有在 47

第三十六题 无有一物不从其生性而随以一效果者 48

附论 48

第二卷 论心之生性及心之原始 58

界说七条 59

公理五条 60

第一题 思想是神之一属性或神是一能思维之物 61

第二题 延长性是神之一属性或神是所延长之物 62

第三题 神之要素之观念必然存在于神其全数之必然从神之要素而来之事物亦在于神 62

第四题 从神之观念则有无限之多数事物之处于无限样态者相随而来此神之观念只能是一个 63

第五题 多数观念之形相的实有承认神为其原因此则限于考虑神为一能思想之物而言并不是限于神之以任何其他属性而发现而言即谓神之属性之观念及多数个体事物之观念并不承认所观念之物(对象)或所知觉之事物为其动因只承认神之自身此则只以神是一能思想之物而言 64

第六题 无论任何一属性之多数样态有神为其一个原因者惟限于考虑神于该属性之下并不限于考虑神于任何其他属性之下也 65

第七题 多数观念之秩序及联络与多数事物之秩序及联络相同从第一卷起之第四条公理则显然明白因为所原因之任何一事物之观念依赖于原因之知识而所原因之事物即是该原因之效果 66

第八题 无存在之诸个体物之多数观念或其多数样态之诸多观念皆通括于神之无限观念之内只如诸个体物之形相的要素或其多数样态之容藏于神之多数属性之内者 68

第九题 实现其有在之一个物体之观念有神以为其原因此则不限于以神为无限而言而是限于吾人考虑神为实现有在之一个体物之为北他一观念所感者而言而神亦是此观念之原因此则以其限于为第三观念所感而言照此类推以至于无限 69

第十题 本质之实有并不属于人之要素换而言之即谓本质并不搆成人之形相 71

第十一题 第一物之成造人心之实现之实有者非他即是一个体物之观念之实现有在者 73

第十二题 任观念之搆成人心者之对象中毋论有何发现必定是为人心所知觉换而言之该事物之一个观念将必然存在于人之内即谓倘若搆成人心者之观念者之对象是一物体(亦作身)则不能有任何一事物发现于此物体之内而不为人心所知觉者 74

第十三题 观念之搆成人心者之对象是一物体或是实现之有在之延长性之一定种之样态而非其他 75

公理二条 78

附题一物体之区别只在乎其动与静及动之迟速而不在乎本质 78

附题二全数物体有某种相合之处 78

附题三一个物体之或静或动者必要定其他一物体之拘定而或动或静而此其他一物体则又受其他一物体所拘定而或动或静推至于无限 78

公理三条 79

附题四若取出有一定数目之物体于大体或个体之为多数物体所造成者之中而代以同数目之同性之物体使居其位此个体将保留其从前之性而不变形相 81

附题五若由诸多部分结合而成之一个体照比例而变作或较大或较小以使其彼此相待仍保留其动与静之情形则此个体将亦保留其从前所有之生性而无形相之任何改变 81

附题六若无论任何一个数目之物体所结合而成之一个体受强逼而改变其动使与从前之动向不同者而仍然能接连其动及交互传动一如从前者则此个体将保留其生性而不任何改变其形相 81

附题七且如是结合而成之个体将保留其生性毋论其全个之或动或静亦毋论其在此方或在彼方向而动但要每一部分仍保留其自己之动及如从前之传动于其余部分 82

公定六条 83

第十四题人心是适应于知觉多数事物人身能受处置之方愈多者则适应之度亦按照比例而增 84

第十五题 其观念之造成人生之形相的实有者原非单简而是多数之观念所结合而成 84

第十六题 人身是多方受外物之感而每方之观念必然包含人身之性而同时亦包含外物之性 85

第十七题 若人身受感之一宗情状是包含一外物之性者人心则冥想该外物为实现之有在或冥想其为现有及人身为一感之除出此外物之有在或现有者所感时则不作如是之冥想 85

第十八题 倘若无论何时人身同为两个物体或多过两个物体所感此后毋论何时人心想像其一人心亦将记忆其馀 89

第十九题 若不是经由人身所受之感情之观念则人心既不知人身之自身亦不知有此身 90

第二十题 在神则有人心之观念或人心之知识且在神而来其与神相于之方一如与人心之观念或知识之与神相干者 91

第二十一题 心之此宗观念之联结于心也与心自身之联结于身也其方相同 92

第二十二题 人心不独知觉身之多数感情且知此多数感情之多数观念 93

第二十三题 除非只以人心知觉其身之多数感情之多数观念不然人心则不能知其自身 93

第二十四题 人心并不包含其结合以多数部分之造人身之多数者之一宗适合知识 94

第二十五题 人身之每一感情之观念并不包含一外物之一宗适合之知识 95

第二十六题 除非是经由人身之多数感情之多数观念不然人心则并不知觉外物之实现之有在 96

第二十七题 人身之任何感情之观念并不包含人身自身之一宗适合知识 96

第二十八题 人身之多数感情之多数观念若只以其惟与人心有关系而言则既不显明又不判然分清而是混乱者 97

第二十九题 人身之任何感情之观念之观念并不包含人心之一宗适合知识 98

第三十题 关于吾人之身之緜延吾人只能有一宗极其不适合之知识 99

第三十一题 关于在我等之外之多数个体事物之緜延我等只能有极其不适合之知识 100

第三十二题 全数之观念只以其与神有关系者则皆是真实者 101

第三十三题 在多数观念之内其间并无积极之事是吾人可以因之而谓此多数观念是虚伪者 101

第三十四题 凡在于吾人之内之观念之是绝对者即谓是适合者及完备者皆是真实观念 102

第三十五题 虚伪成于缺少知识如是者则包含于混乱支离(即谓不适合)之多数观念中 102

第三十六题 不适合及混乱观念之由必然而来亦如适合或显明及判然分清之观念之由此相同之必然而来 103

第三十七题 凡是每物所公(共)有者且在部分及全体皆是相等者不能成为任何个体物之要素 104

第三十八题 凡多数事物之为每一事物所公有者且在一部分及在全体皆是相等者惟如是之多数事物能为吾人所适合概念 105

第三十九题 凡是人身及某种在外之物体(人身是向来为如是之物体所感者)所公有(同有)者且是人身及如是之物体之一属性者又是相等在于其部分及全体者则在人心中有一适合观念 106

第四十题 毋论任何多数观念之在人心中随多数观念之适合于心而来者亦是适合之观念 107

第四十一题 惟有第一种知识是伪误之原因第二第三两种知识皆是必然真正者 111

第四十二题 其类吾人以辨别真正伪误者并不是第一种知识而是第二第三两种知识 111

第四十三题 凡人之有一个真观念者同时则知其有一个真观念且此人亦不能显此事物之真正 111

第四十四题 理性之生性不是考虑多数事物为偶然者而是考虑其为必然者 114

第四十五题 任何一物体或任何一实现有在之个体物之每一个观念必然包含神之永恒及无限要案 117

第四十六题 每一个观念所包含之神之永恒无限要素之知识是适合者且是完备者 118

第四十七题 人心关于神之永恒及无限要素有适合知识 118

第四十八题 在人心之内并无绝对或自由意志而人心实在是受一原因所拘定而有此意志或彼意志而此原因又为其他一原因所拘定此其他一原因则又为另一个其他原因所拘定以至于无限 120

第四十九题 在人心中并无志愿或肯定(唯定)及否定惟有观念所包含者此是限于其为一个观念而言 121

第二册 133

第三卷 论情之原始及生性 133

界说三条 135

公定二条 136

第一题 吾人之心有时作事有时受事即谓限于人心有适合之观念则在如是之限内必然作事限于人心有不适合之观念则在此限内必然受事 136

第二题 人身不能拘定人心使思想而人心亦不能拘定人身使其或动或静若有他事亦不能使其作他事 138

第三题 心之动作惟从适合观念发生而激情则惟依赖于不适合观念 144

第四题 若不用一个在外之原因则不能破坏一事物 145

第五题 只以一物能破坏其他一物而言此两物之性是相反者即谓此两物不能存在于同此之主观之内 145

第六题 每一事物限于以其在其自身而言竭力以坚守其实有 146

第七题 凡每一事物所用之力以坚守其实有者非他即此物自身之要素也 146

第八题 每一事物所用以坚守其实有者之力并不包含有限之时间而包含无限之时间 147

第九题 限于以人心有显明及判然之多数观念而言又限于以人心有多数混乱之观念而言人心则竭力坚守其实有于无限之时间而且识此用力 147

第十题 在人心之中不能有观念之除外身体之有在者因为如是之一宗观念是与人心相反者 148

第十一题 若任何一事物增减扶助或限制吾人之身之动作之权力者则该事物之观念增感扶助或限制吾人之心之思想权力 149

第十二题 人心竭其可能之力以想像其多数事物之增加或扶助人身之动作之权力 151

第十三题 无论何时人心想像其多数事物之减少或限制其身之动作之权力者人心则竭其可能之力以追忆其除去此多数或物之有在者 152

第十四题 倘若无论何时人心同时为两感情所感则此后无论何时此心为此两感情之一所感则将亦为其他一感情所感 153

第十五题 无论任何事物皆可以偶然为苦乐欲望之原因 153

第十六题 吾人若想像一定确之事物有某种事物与一物(客观)相似而此物(客观)向来是以苦或乐感人心者其与此物(客观)相似之事物之属性虽不是此多数之感之动因然而吾人则因此相似而或爱或恶此事物 155

第十七题 若吾人想像一事物之向来以苦感感吾人者而与一客观之向来以一宗大乐感有相等之程度以感吾人者相似吾人则将同时恶此事物并爱此事物 155

第十八题 一个人之为一宗既往或一宗将来之事物之心象所感者其为所感之乐感或苦感一如此人为一宗现在之事物之心象所感者 157

第十九题 凡人之想像其所爱之事物已被破坏者将以为苦若此人想像此事物已被保全者则将以为乐 159

第二十题 凡人之想像其所恶之物已被破坏者则乐 159

第二十一题 凡人之想像其所爱之物以乐或以苦而受感者亦将为苦或乐所感而在此能爱者之内之苦乐之感或多或寡一如其在所爱者之内之苦乐之感之或多或寡 160

第二十二题 吾人若想像一个人以乐而感吾人所爱之一事物吾人将为爱彼所感若吾人想像此人以苦而感此物吾人将为恶彼所感 161

第二十三题 凡人想像所恶者为苦所感则喜其在另一方面凡人想像其所恶者为乐所感则忧且如是之喜及如是之忧之深浅一如在其所恶者之苦乐之深浅 162

第二十四题 若吾人想像一个人以乐而感吾人所恶之一事物吾人是以受恶此人之感在另一方面若吾人想像此人以苦而感吾人所恶之一事物吾人是以受爱此人之感 163

第二十五题 凡一事物之与吾人自身及与吾人之所爱者有关系者吾人若想像此事物将以乐而感吾人之自身或吾人之所爱者吾人则竭力以唯定之反而言之吾人则竭力以否定其将以苦而感吾人自身或吾人所爱者 163

第二十六题 若吾人恶一事物则竭力以(肯定)唯定与之有关系之每一事物是吾人所想像将以苦而感此事物者其在彼一方面若吾人恶一事物则竭力以否定与之有关系之每一事物是吾人所想像将以乐而感此事物者 164

第二十七题 虽吾人可以不曾为任何一感所动而趋向于一事物然而若此事物而与吾人相似无论何时吾人想像其为任何一感所感吾人是以亦为同此之感所感 165

第二十八题 凡吾人所想像为趋向于生乐者则竭力以使其发生凡吾人所想像为趋向于生苦者或与乐相反者则竭力以除去之或破坏之 167

第二十九题 凡吾人想像他人将视为乐之事吾人则将竭力以作此事反而言之凡吾人想像其为他人所视为所厌恶之事吾人则将竭力厌恶作此事 168

第三十题 若有一个人已作任何一事是此人所想像将以乐而感多数他人者此人将亦为乐所感伴以一个观念以其自身为原因即谓以乐自祝其在他方面若此人已作任何一事是此人所想像将以苦而感多数之他人者此人将以苦视其自身 169

第三十一题 若吾人想像一个人爱欲或恶一物是吾人自己所爱所欲或所恶者吾人将因是而更有恒心以爱欲或恶此物反而言之若吾人想像此人厌恶一事物是吾人所爱者或吾人想像此人爱一事物是吾人所厌恶者吾人则将受心无定主之病 170

第三十二题 若吾人想像一个人享受一宗事物之惟一人所能有者吾人则竭其可能之力以阻止此人有此物 171

第三十三题 若吾人爱一事物之与吾人相似者吾人则竭其可能之力以使此物亦爱吾人以为报 173

第三十四题 吾人想像一所爱之物受感而趋向于吾人此感愈大则吾人之自高(自鸣得意)亦愈大 173

第三十五题 若我想像我所受之物以相同之友谊(交情)或较为密切之友谊而缔结于其他一人而此密切之友谊且有过于我惟自身与该物所结之友谊我将以恶我所爱之物之自身而受感而嫉忌此他人 174

第三十六题 凡人追忆从前一次受过一事物之乐则欲以全数情形而得之 176

第三十七题 凡欲望之发生于苦或乐者发生于恶或爱者视其感而变其感愈大则欲望亦愈大 177

第三十八题 若一个人已开始恶其所爱之事物至于此爱已完全为其所破坏此人将因此而更恶之有过于假令其并未曾爱过此事物者若从前之爱愈深则此时之恶亦愈深 178

第三十九题 若一个人恶其他一个人则将竭力以祸此人除非此人畏惧一较大之祸将因是而及于其自身则否反而言之凡一个人爱其他一个人则将尽力以相同之法则而福此人 179

第四十题 若吾人想像吾人为他人所恶而吾人并无授此人以恶吾人之任何原因吾人将恶此人以报之 180

第四十一题 若吾人想像为人所爱而并未授以此爱之任何原因(从第三卷第十五题之系词及第三卷第十六题观之原可以有此事)吾人将爱之以报之 182

第四十二题 吾人若为爱名所动或为希冀荣名所动而曾恩及他人者若此人受恩而忘恩吾人则不乐 183

第四十三题 以恶报恶则恶增以爱报恶可以去恶 184

第四十四题 凡恶之完全为爱所克者则变为爱假令无恶以先之则此爱尤大 185

第四十五题 若吾人想像任何一人与吾人相似者其对于吾人所爱之与吾人相似之一事物以苦而感之吾人则将恶此人 186

第四十六题 若吾人曾经为任何一人之与吾人为异类或为异族者以或苦或乐所感且若吾人之或苦或乐是伴以此人之观念为其原因则在此类或此族之公名之下吾人将不独恶此人或爱此人且并其全个族类而或恶之或爱之 186

第四十七题 凡乐之发生于吾人之想像吾人之所恶者已被破坏或已受损害如是之乐并非无多少之苦以伴之者 187

第四十八题 凡爱及恶任何一物譬如此爱及恶比得者倘若此爱恶所包含之乐及苦连合于另一原因之观念则此爱恶被破坏可以吾人想像比得并不是此爱恶之惟一原因则此爱恶各按比例而减少 188

第四十九题 因相同之理由吾人之爱或恶一事物之为吾人所想像为自由者必定大过于吾人之爱或恶一物之受制于必然之下者 189

第五十题 无论任何一事物皆可以偶然而为希望或畏惧之原因 190

第五十一题 不同之人可以以诸不同之方而受同一事物之感同一之人可以当不同之时以不同之方而受同一事物之感 191

第五十二题 今有一物是吾人从前所见过与多数其他之物并在者或是吾人所想像并无何种之物之不是多数他物所共有者只要吾人所想像者并无特别之处吾人则将不冥想之 193

第五十三题 当人心之冥想其自身及其动作之力量时则喜人心想像其自身及其动作之力量愈能判然分清者则愈喜 195

第五十四题 人心所竭力想像者惟事物之实定其动作之力量者 196

第五十五题 当人心想像其自己之弱点时必然是愁苦 196

第五十六题 苦乐欲望有多种之不同因是而其所结合而成之每一种之感(有如心无定主)亦有多种之不同或因是而得自苦乐欲望者有如爱惧恶望亦有多种之不同其数适如吾人所由以受感之物之种数 199

第五十七题 此一人之要素既与彼一人之要素有别则此一人之感情与彼一人之相应之感情有别 202

第五十八题 在苦乐之是激情者之外尚有其他多数之苦乐之感只是以吾人动作则与关系者 204

第五十九题 只以人心动作而有之全数之感与人心有关系者在此全数之中并无任何一感不是与乐或欲望相关者 204

诸感之界说四十八条 207

诸感之普通界说一条 226

第三册 229

第四卷 论人之束缚或感情之力 229

界说八条 234

公理一条 235

第一题 一个伪观念所载之积极的事物不能由真观念之陈在前只以其为真之故而除去之 236

第二题 因是吾人自然之一部分是以受事(被动)而此部分吾人既不能以其自身而概念之亦不能无其他诸多部分而概念之 237

第三题 人之所用之力以接连保持其有在者原是有限而为在外之诸多原因之权力所无限超过 238

第四题 人之不应当是自然之一部分是不可能之事人之不应受任何改变而只应受改变之惟由其自己之生性(人即是其生性之适合原因)而后能为吾人所悟解者亦是不可能之事 238

第五题 任何一激情之力及其增加及激情之保持其有在并不为吾人所用之权力以保持其有在者所限制而为与吾人自己之权力相比较者之一在外之原因之权力所限制 240

第六题 人之其他多数动作或人之权力可以为某种激情或某种感情之力所超过足以使此感情可以顽緾此人 241

第七题 惟相反及更强之感情能节制或排除一感情 241

第八题 善(亦作美)恶之知识非他不过是限于吾人所识知觉之一宗乐感或苦感而已 242

第九题 若吾人想像一感之原因为实现于前则此感将强过于吾人若想像其原因为不实现于前者 243

第十题 吾人想像一个将来之事物不久将可以发现者若想像此事物将从此以往历时甚久乃能有在者吾人并皆为此两个想像所感而以前一想像感吾人尤深至以记性而言吾人所想像一方纔过去之事物之记性感吾人亦尤深得过于吾人所想像久已过去之事物之记性 244

第十一题 今有一事物是吾人所想像为必然者又有一事物是吾人所想像为可能者偶然者或非必然者其他事物相等吾人对于前一事物之感其强过于对于后一事物之感 245

第十二题 其他事物相等吾人之感之对于一事物是吾人所知此时并不有在而吾人可以有任者则强过于吾人想像其对于一偶然事物之感 246

第十三题 吾人知一偶然事物是此时所无者其他多数事物相等吾人对于此偶然事物之感弱过对于已往之事物之感 247

第十四题 善恶之真知识不能禁制任何一感以其是真知识而言但只考虑知识为一感则能之 247

第十五题 欲望之发生于善恶之一宗真知识者能为多数其他欲望所灭或为所制而此多数其他欲望须是发生于吾人所用以受扰动之多数之感者 248

第十六题 欲望之发生于善恶之一宗真知识者能易于为求得诸事物之在此时是令人喜悦者之欲望所消灭或禁制此则只以此宗知识是关于将来者也 249

第十七题 欲望之发生于善恶之一宗真知识者专以此知识与偶然之诸事物有关系者而言则尤其易于能为求得现在诸事物之欲望所禁制 250

第十八题 其他多数之事相等欲望之发生于乐者强过其发生于苦者 251

第十九题 照各人自己之性之法律吾人必然欲望其所考虑为善避免其所考虑为恶者 253

第二十题 各人愈努力及愈能求其自己之利益者即谓各人愈能保全其实有者则有愈多之德反而言之人之忽略其自己之利益者即谓忽略保全其自己之实有者则是无能 254

第二十一题 凡人之不愿作人不愿作事不愿生活者即谓不显实现有在者同时则不能望欢乐不能望好作为不能望好过活 255

第二十二题 吾人不能概念任何之德之先于此者(即谓求自存之努力) 255

第二十三题 人而只因其有诸多不适合之观念受拘而有任何动作吾人则不能绝对谓此人与德同符而动作惟因此人悟解故受拘定而动作方能谓之与德同符而动作也 256

第二十四题 在吾人之绝对之与德同符而动作非他即是一如理性如指挥而动作生活及保存吾人之实有(此三者同其意义)皆本于求吾人自己之利益 256

第二十五题 无人因为其他一事物起见而努力以保持其自己之实有 257

第二十六题 吾人经由理性而出之全数之力非他皆是努力以悟解且人心只以其用理性则不断定任何事为有利于己惟断定凡事物之资助悟解者为有利于己 258

第二十七题 吾人不知何者一定是善惟知其实现资助于悟解者一定是善吾人亦不知何者一定是恶惟知其能阻止吾人悟解者一定是恶 259

第二十八题 人心之莫大之善即是神之知识人心之莫大之德即是知神 259

第二十九题 无一个体物其性与吾人自己之性完全不同者能扶助或能禁制吾人之动作权力凡一物与吾人自身并无公有之某种物者则绝对不能福吾人亦绝对不能祸吾人 260

第三十题 今有某某是一物与吾人之性所公有者此物则不能因其有此某某而是恶但只以一物是祸吾人者则只以此而与吾人相反 261

第三十一题 一物必然是善只以其与吾人之性相合也 262

第三十二题 惟因人为激情所制是以不能谓相合于其性 263

第三十三题 只以两个人为多数感情之是激情者所扰动则此两人之性可以不同又只以同此一人而为激情所扰动则此人是可以改变而不是永恒者 263

第三十四题 只以二个人为多数感情之是激情者所扰动则能彼此相反 264

第三十五题 人之生活与理路同符至于若何程度则人之常是必然之相合亦只至于此程度 265

第三十六题 凡人之循德而行者其所得之至善原是公共之物凡人皆可以相等享受之 268

第三十七题 凡人之逐德者其为自己而求之善亦望他人得之此人所有之神之知识愈大则愈望他人亦得之 269

第三十八题 凡事物之能以诸多方法使人身受感者或能以诸多方法使其感多数外物者如是之事物则有利益于人且此事物愈能以诸多方法使人身更宜于受感又更宜于感其他物体者则愈有利益于人反而言之凡事物之使人身较不宜于受感或较不宜于感他者则有害于人 275

第三十九题 人身之各部分相对之动及止有其一定之比例凡事物之有效于保存此比例者则是善反而言之其使此各部分之相对有不同之比例者则是恶 276

第四十题 无论任何事物之资助于人世大同者即谓毋论任何事物之使人与人同心相处者皆是有益之事反而言之无论任何事物之在国中发生异心(或离心)者皆是害 277

第四十一题 乐不直接是恶而直接是善苦则不然直接是恶 278

第四十二题 愉快不嫌其过多而愉快常是善忧愁则不然常是恶 278

第四十三题 能令人悦之激动(乐)则可以过分可以是恶而痛苦则可以是善此则只限于以能令人悦之激动或乐是苦而言 279

第四十四题 爱及欲皆可以过分 280

第四十五题 恶绝不能是善 281

第四十六题 凡人之奉行理性之指导而生活者则竭其可能之力以爱或以大度酬还(报)他人所以对此人之自身者之恶怒或蔑视 283

第四十七题 希望及畏惧之多数之感以其自身而言不能是善 284

第四十八题 过情之量视及轻视之多数之感皆常是恶 285

第四十九题 过誉易于使受誉者骄 285

第五十题 凡人之生活是奉行理性之指导者而有怜悯之心此怜悯之自身是恶而且是无利益者 285

第五十一题 好感不是与理性相反而是与理性相合且可以发生于理性 287

第五十二题 自满可以发生于理性惟自满之发生于理性者是自满中之最高者 288

第五十三题 自卑不是德即谓自卑不是发生于理性 289

第五十四题 自悔不是德即谓自悔不是发生于理想者反而言之人之追悔其所为者是加倍之不乐或加倍之无能 289

第五十五题 最大之骄傲或最大之沮丧(自轻)皆是一个人自己之最大之无知识 290

第五十六题 最大之骄傲或最大之沮丧皆表示心之最无能 290

第五十七题 骄傲者爱食客(俗称蔑片)或谄媚者在其左右而恶有气节者在其左右 291

第五十八题 自高并不与性相反而可以发生于理性 294

第五十九题 吾人受一感之是一激情者所拘定而有诸多动作吾人亦可以无此一感而唯受理性所拘定而有如是之动作 295

第六十题 凡欲之发生于乐或苦之与人身之一部分或多数部分而非全数部分有关系者则并无利益于全人 297

第六十一题 凡欲之发生于理性者绝不能过多 298

第六十二题 只因一事物之概念是由于人心奉行理性之命令而成造者则毋论此观念是将来既往?现在之一事物之观念人心之受感相等 299

第六十三题 凡人之为畏惧所导者凡希冀可以免祸而作福者皆不是为理性所导 300

第六十四题 恶之知识是不适合之知识 302

第六十五题 今有两事物皆是善者另有雨事物皆是恶者吾人奉行理性之指导则趋其较大之善而趋其较小之恶 302

第六十六题 吾人奉行理性之指导则将求较大之将来之善先于求较小及现在之善且将求较小及现在之恶先于求较大及将来之恶 303

第六十七题 自由人最少想及死自由人之智慧不在乎沉思死而在乎沉思生 305

第六十八题 假令人是生而自由者则终其自由之期当然不成造善恶之任何概念 305

第六十九题 吾人见得自由人之避免危险其所用之德之大如其所用以推倒危险者之大 306

第七十题 自由人之居于无知识之人群中者则竭其可能之力以避免此辈之好感(惠) 307

第七十一题 惟自由人能极其互相感激 309

第七十二题 自由人绝不作欺人之事而常作光明磊落之事 309

第七十三题 凡人之为理性所导者遵行其关之公共法律而过活则较为自由有过于其独处因为独处则惟己之自身是遵也 310

附篇三十二条 312

第五卷 论知性之权力或人之自由 323

公理二条 327

第一题 多数思想及多数事物之多数观念之在心中之部署及在心中之联络一如身之诸感或多数事物之多数心象之在身中之部署及在身中之联络 328

第二题 若吾人从一在外之原因之思想取出心之一情绪或一感而联之于诸多数其他思想则吾人对于此在外之原因之爱或恶及心之起落之发生于此多数之感者将被破坏 328

第三题 凡一感之是一激情者吾人一旦造成此激情之一个显明及判然分清之概念则停其为激情 329

第四题 吾人之身之感并无一宗是吾人所不能成造多少之显然及判然之观念者 329

第五题 一感之对于一事物之为吾人所简单想像者而非吾人所想像为必然或可能或偶然者其他多数事物相等则此感是最大之感 331

第六题 只以人心悟解全数事物为必然人心则只以是而有更大之权力以制诸感或被诸感所动者更少 332

第七题 多数之感之发生于理性或为理性所激动者若计及时间则其势力较大于诸多之感之与多数个体事物有关系者而此多数之事物是吾人所冥想为不在者 333

第八题 凡一感之为愈多数之同时发现之原因所激动者则其力愈大 334

第九题 吾人若为一感所感而此一感是与多数及不同之原因有关系者当人心之同时冥想此诸多原因及此感也吾人则较为少受损害被动亦较少因是而对于每一个原因受感亦较少少过于假令吾人为另一其大相等之感所感者而此另一感是与只有一感或较小数之感有关系者 335

第十题 只要吾人不为诸感之与吾人之性相反者所扰动吾人则有权力按照知性之秩序以部署及联络吾人之身之多数感情(变态) 336

第十一题 凡与一心象有关系之事物之数愈多者则此心象愈其有恒或发现其自身之次数愈多且愈令人心注意 339

第十二题 凡心象之与事物之为吾人所显然及判然悟解者有关系者比于任何其他心象则较易于与多数事物之心象联络 339

第十三题 凡与任何一心象相联络之其他事物之数愈大者则此心象之发现其自身之次数亦愈多 340

第十四题 人心能使此身之全数之感情(变态)或多数事物之心象与神之观念有关系 340

第十五题 凡人之显然及判明悟解其自身及其多数之感者则爱神其愈悟解其自身及其多数之感者则愈爱神 341

第十六题 如是之爱神最应为人心所注意驾乎任何其他事物之上 341

第十七题 神是不为激情所制者且亦不为任何乐感或苦感所感 341

第十八题 无人能恶神 342

第十九题 凡人之爱神者不能努力使神亦报之以爱 343

第二十题 人之爱神并不能为嫉忌之感或妒忌之感所败坏吾人想像愈有多数之人以爱之同此系情而相联于神则其爱愈有力 343

第二十一题 人心惟当有此身时能想像事物能退忆既往之事物否则不能也 347

第二十二题 虽然在神则必然有一观念之发表在永恒相之下此人之身或彼人之身之要素 348

第二十三题 人心并不能绝对与人身俱灭而有多少是永恒者留存 348

第二十四题 吾人愈悟解诸多个体之事物吾人则愈悟解神 350

第二十五题 人心之最高之努力及其最高之德即是以第三种知识悟解诸多事物 350

第二十六题 人心愈适用于以第三种知识悟解诸多事物者人心则愈欲以第三种知识悟解诸多事物 350

第二十七题 从第三种知识则发生人心之最高之可能之安泰 351

第二十八题 吾人之努力或欲以第三种知识以知事物者如是之欲或如是之努力不能发生于第一种知识但可以发生子第二种知识 351

第二十九题 凡人心在永恒相之下而悟解一事物者其悟解之也并不因其概念此身之此时之实现之有在而因其在永恒相之下而概念此身之要素也 352

第三十题 只以人心在水恒相之下而知心及身者则必然有知神之一宗知识且知其是在于神且由神而概念之 353

第三十一题 只以人心之自身原是永恒者是以第三种知识则依赖人心为其形相的原因 354

第三十二题 凡是吾人以第三种知识而悟解之无论任何事物吾人则乐在其中且吾人之乐伴以神之观念为其原因 355

第三十三题 知性的爱神之发生于第三种知识者是永恒者 355

第三十四题 人心惟当有此身时受制于诸感之与激情有关系者 356

第三十五题 神以一无限之知性的爱爱神之自身 357

第三十六题 人心之知性的爱神是即以神所用以爱神之自身者之爱此则非只以神之为无限也而只以由人心之要素(在永恒相之下而考虑之)而能解说神也即谓人心之知性的爱神即是神所用以爱之自身者之无限之爱之一部分 357

第三十七题 在自然之内并无任何一事是反对此知性的爱者亦并无任何一事能取消(消除)此爱者 359

第三十八题 人心用第二第三两种知识而悟解之事物愈多则其所受于恶感者愈少且愈不畏死 360

第三十九题 凡人之有一身适用于多数事物者则有一心其较大之部分则是永恒者 361

第四十题 凡一事物其所有之完备愈多者则愈多主动愈少被动颠倒言之凡一事物其主动愈多者则愈完备 363

第四十一题 即令吾人不能吾人之心是永恒者吾人亦应考虑虔敬及宗教为第一重要之事且应绝对考虑诸事物之为作者在第四卷中所曾经发明与心力及大度相关者为第一重要之事 364

第四十二题 祯祥(或天福)不是德之赐而是德之自身吾人亦不因为节欲而乐于德其实是因为吾人乐于德是以能节慾 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