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习惯法的民间文学表达
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习惯法的民间文学表达

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习惯法的民间文学表达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晓光著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49586615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书稿以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习惯法的民间文学表达为研究对象,特别是以贵州的苗族、侗族、瑶族习惯法的表现形式——口头传承为研究对象,研究口头传承法律文化、传承的形式等问题。如苗族的“贾·理”、理词;侗族的款词、款歌;瑶族的“料话”、“讲件”等。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在无文字的环境下设计了诉讼程序和解决纠纷的方法,如苗族传统诉讼文化中纠纷解决是通过理师的“摆古说理”来完成的。理师在厘清诉讼双方的具体责任和过错时以“筹”作为计算工具。纠纷裁定过程是以口头传承下来的“古理”和“先例”为法的依据,并形成了口传的“理词”,使习惯法内容得以具体化、固定化。有些内容被编成“古歌”,使法的传播范围更广。瑶族的石牌头人除具备办事公道、知识渊博、能说公道的素质外,还要头脑聪明,具备有一定的口头创作和说唱能力。因此,他们既是条规的执行者,又是条规的主要宣传者。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诗的语言来解释石牌条规,以夹叙夹唱的方式来进行宣讲。于是就产生了这种有说有唱的文学形式——“石牌话”。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口传作品虽内容和功能上不尽相同,但在民族习惯法的传承中都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口传作品为民族文学增添了绚丽色彩,具有文学
《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习惯法的民间文学表达》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贾·理”的内涵——黔东南苗族中部方言区的传统法哲理 19

第一节 “贾·理”体现“议榔”立规的过程和内容 22

第二节 “贾·理”体现人世变迁的道理 26

第三节 “贾·理”反映历史上的“成例”和案例 35

第四节 “贾·理”解释自然万物与习惯法关系 39

第五节 “贾·理”独特的文学表现方法 45

第二章 纠纷调解理词——苗族口承习惯法中的诉讼程序与裁定方式 54

第一节 理词的整理与传承 54

第二节 解决纠纷的法规依据 60

第三节 土地纠纷的解决 63

第四节 民事纠纷的解决 71

第五节 刑事纠纷的裁定 75

第六节 苗族传统诉讼程序设定的文化内涵 83

第三章 婚姻理词及古歌——苗族传统婚姻习俗与婚姻纠纷解决 89

第一节 苗族的婚姻习俗 89

第二节 从理词看婚姻家庭纠纷的解决 103

第三节 从一则古歌看婚姻家庭纠纷裁定过程 111

第四章 古歌的魅力——苗族习惯法的一种重要的口头传承形式 117

第一节 法文化研究视野下的苗族古歌分类 118

第二节 古歌与其他口传作品在习惯法传承中的关系 120

第三节 古歌传递习惯法的历史信息 125

第五章 款词与讲款——黔湘桂边区侗族社会的口头“普法”形式 135

第一节 款词及其分类 135

第二节 埋岩款词 138

第三节 “约法款”与“讲款” 142

第四节 款词体现习惯法的基本特征 144

第五节 “讲款”的特点 148

第六节 “款词”的文学特征及“讲款”的社会效果 161

第六章 音乐、文学与侗歌——歌唱形式下侗族习惯法“内化控制”的伦理基础 165

第一节 《乐记》与侗歌 165

第二节 音乐的作用及其社会功能 169

第三节 侗歌与和谐村寨建设 179

第七章 民间故事及其他——《仰阿莎》、《珠郎娘美》对苗族、侗族习惯法的体现 190

第一节 《仰阿莎》中的苗族习惯法 190

第二节 《珠郎娘美》中的侗族习惯法 204

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改编与挖掘 211

第八章 谚语与习惯法——从苗族、侗族谚语看口承习惯法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214

第一节 苗族、侗族谚语的种类 216

第二节 苗族、侗族谚语的特征 221

第三节 苗族、侗族谚语体现习惯法特征 224

第四节 苗族、侗族法律谚语的功能及作用 226

第五节 苗族、侗族谚语的艺术特色 228

第九章 林业与文学——清水江流域民间文学反映的营林活动与贸易纠纷 230

第一节 清水江林业市场的形成 230

第二节 神话传说中的杉树种植 234

第三节 关于“女儿杉”的传说 236

第四节 古歌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239

第五节 诗歌中反映林粮关系问题 244

第六节 “贾”中反映的林业生计 247

第七节 民歌反映文化教育的提高 249

第八节 “说唱本”传唱的“争江”纠纷 252

第九节 谚语中的林业知识 266

第十章 “姑舅开亲”歌——黔湘桂边区民间文学体现的古老婚俗 271

第一节 “舅权”与“还娘头”习俗 271

第二节 “舅霸姑婚”的特征 278

第三节 从婚碑规约看“姑舅表婚” 284

第四节 从婚姻改革碑看结婚彩礼 290

第五节 “姑舅表婚”引起的“离婚”和“拐带” 292

第十一章 “石牌料话”的功能——瑶族传统村寨社会习惯法调整形式及其传承特征 298

第一节 “石牌律”与“石牌料话” 298

第二节 “石牌料话”调整的范围及社会功能 302

第三节 “石牌料话”的社会规范作用 309

第四节 “石牌料话”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311

第十二章 “讲件”与草判——瑶族口承习惯法解决纠纷的程序安排与符号设定 316

第一节 “讲件”与纠纷解决 316

第二节 “讲件”的程序安排 322

第三节 “草判”及其文化意义 326

主要参考文献 336

后记 3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