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全明著(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2234019
  • 页数:4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高校历史专业“中国历史地理”教材用书,深入分析研究了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等内容。
《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目录

总序 马敏 1

前言 1

第一章 导言: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简述 1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1

一、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

二、历史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6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兴起与成就 12

一、历史地理学的兴起 12

二、历史地理学科的重要成就 16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的作用与学习、研究方法 21

一、历史地理学的作用 21

二、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方法 32

三、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方法 36

第四节 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理论 37

一、中国古代学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38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46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 51

四、中国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评介 56

第二章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64

第一节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64

一、考古时期的气候 65

二、物候时期的气候 70

三、方志时期的气候 78

四、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 80

五、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 82

附图目录 84

图2—1 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84

第二节 历史时期的植被分布与变迁 85

一、历史时期的森林植被分布与变迁 85

图2—2 全新世温暖期中国植被分布示意图 86

图2—3 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93

二、东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 94

三、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 95

四、长江中下游与东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 97

五、岭南、西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 100

六、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 102

一、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种类与分布 104

第三节 历史时期的动物分布与变迁 104

二、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地域分布变化 105

图2—5 中国孔雀、鹦鹉分布地区演变图 111

图2—4 中国野生犀牛、大象、麋鹿分布地区变迁图 111

第四节 历史时期的水系分布与变迁 112

一、黄河下游的决口与改道 113

图2—6 中国河流径流分布示意图 113

图2—7 黄河改道简图 119

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演变 122

图2—8 荆江河道变迁图 125

图2—9 长江河口历史演变图 127

三、历史时期的湖泊及其变迁 130

图2—10 古代著名泽薮分布图 131

图2—11 清代洪泽湖与高邮湖图 134

图2—12 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138

图2—13 鄱阳湖演变趋势图 141

第五节 历史时期的土壤与沙漠变迁 143

一、土壤资源分类及其变化 143

二、土壤的分布规律 148

图2—14 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简图 149

图2—16 不同气候带的土壤垂直带谱图 150

图2—15 土壤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关系图 150

三、土壤资源特征 151

四、沙漠的分布与变迁 153

图2—17 中国北方现代沙漠、黄土和戈壁分布图 154

一、传说时期的古代政区 161

第一节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161

第三章 中国历史政区地理 161

图3—1 禹贡九州图 163

图3—2 禹“五服制”图表 164

二、分封制的产生与发展 165

三、县、郡政区与郡县制 170

图3—3 秦代四十七郡图 178

一、汉代监察区的创立 179

第二节 州道路制时期的政区及其变化 179

图3—4 西汉十三州(部)图 182

二、魏晋南北朝的政区沿革 183

三、隋唐政区的统一与道制沿革 190

图3—5 唐代十五道图 195

四、两宋路制时期的政区发展 197

图3—6 北宋二十四路图 198

第三节 行省制的确立与发展 205

一、元代行省制与省辖政区 205

图3—7 元代十一行省图 207

二、明代行省制的发展和政区调整 211

图3—8 明代政区图 215

三、清代地方政区制度的变化 216

图3—9 清代政区图 221

四、中华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区制度 221

五、新中国地方政区制度的完善 224

六、传统政区沿革的基本规律 228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经济重心区在中原地区的确立与各地经济的发展 231

第四章 中国历史经济地理 231

一、原始农业起源与南北方经济的同步发展 232

二、中国传统经济重心区在中原地区的形成与南方经济的发展 233

三、中国传统经济重心区在中原地区的巩固与各地经济的发展 236

图4—1 战国至秦汉经济区示意图 239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的衰退与南方经济的发展 244

第二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重心区的南移 252

一、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252

图4—2 隋代南北大运河图 253

二、宋代中国传统经济重心区的南移 256

图4—3 西汉元始二年人口密度分布图 258

图4—4 明代人口密度分布图 259

第三节 中国古代南北方地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275

一、蒙元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 275

图4—5 京杭大运河图 280

二、明清时期中国东南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81

第五章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 292

第一节 历史城市地理概论 292

一、城市与历史城市地理 293

二、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95

三、历史城市地理的任务与作用 297

一、中国早期城市的产生 307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史地沿革 307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316

三、近现代城市化的进程 323

图5—1 20世纪40年代末我国5万人以上城市分布图 327

四、都城地理概述 329

第三节 中国传统城市的区域结构 331

一、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传统体系的演变 331

图5—2 《三礼图》中的周代王城图 332

图5—3 明代北京城图 334

二、宫署衙门的中心地位 336

图5—4 唐长安城平面图 337

三、传统城市中的居住区 339

图5—5 隋唐洛阳城图 339

四、传统城市中的手工业与商业区 341

五、传统城市的道路系统 342

图5—6 古代州府及县城道路系统图 344

第六章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 346

第一节 历史文化区的源流 347

一、历史文化区的起源与分界 347

二、南北文化区的对峙、交流与融合 352

第二节 中国文化重心区的东移南迁 359

一、文化重心区东移南迁的时间与标准 360

二、文化重心区东移南迁的地区与表现 361

图6—1 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 368

图6—2 宋代诗人籍贯分布示意图 370

图6—3 明代进士籍贯分布示意图 371

第三节 文化区的划分与地域特色 373

图6—4 中华民族文化区分布示意图 374

一、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区域划分 374

二、南北两大农耕文化区的差异 376

三、主要文化区的地域特色 381

四、语言文化与方言地理分布 389

图6—5 中国汉语言分布图 390

第一节 历史地图学简论 394

一、地图与历史地图 394

第七章 历史地图学 394

二、历史地图学概述 396

第二节 中国古代地图学发展史 397

一、中国早期地图简介 398

图7—1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形图复原图(底图) 400

二、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和发展 401

图7—2 禹迹图(复原图) 403

三、西方制图学的传入与近代的测绘地图 404

一、编绘历史地图的基本原则 408

第三节 编绘历史地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408

二、编绘历史地图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412

第八章 中国历史地理名著简介 418

第一节 《禹贡》和《山海经》 418

一、《禹贡》与“禹贡学派” 419

图8—1 禹贡山川示意图 421

二、《山海经》 422

一、正史地理志 428

第二节 以政区为纲的历史地理名著 428

二、地方志 430

第三节 以水系为纲的地理名著 434

一、《水经注》与“郦学” 434

图8—2 郦道元游迹路线简图 436

二、河渠水利志书 437

一、《大唐西域记》 440

第四节 历代游记类地理名著 440

二、《徐霞客游记》 442

图8—3 徐霞客旅游路线示意图 443

第五节 历史经济与军事地理名著 444

一、《天下郡国利病书》 445

二、《读史方舆纪要》 447

附录一:参考习题 451

附录二:参考书目 454

附录三:张全明主要论著目录 473

后记 4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