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城市空间发展的拓扑分析  以苏州为例
城市空间发展的拓扑分析  以苏州为例

城市空间发展的拓扑分析 以苏州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东风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4106123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运用传统拓扑分析和现代空间句法技术,分析了苏州城市形态变化的特征与内涵,提出了城市形态演变,体现了城市系统自组织与外界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以及通过社会主体价值理论对其进行合理干预,促城市在科学规划下健康发展的观念。
《城市空间发展的拓扑分析 以苏州为例》目录

1 绪论 1

1.1 国内外城市空间研究回顾 1

1.1.1 运用主体认知方法的空间客体性研究 2

1.1.2 运用客体认知方法的空间客体性研究 4

1.1.3 运用客体认知方法的空间主体性研究 7

1.2 当前城市空间研究的不足 8

1.2.1 本体空间主体性的缺失 8

1.2.2 空间认知过程中主客体认识论的分离 9

1.2.3 对象模糊与研究平台的局限性 10

1.2.4 方法手段的技术限制 11

1.3 城市空间研究展望 11

1.3.1 树立城市空间的发展观 11

1.3.2 关注城市本体空间的主体性 12

1.3.3 主体性与客体性认识论走向融合 12

1.3.4 空间自组织研究得到加强 13

1.3.5 突出技术方法创新 13

1.4.1 研究思路 14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框架与创新 14

1.4.2 研究框架 16

1.4.3 本书的创新性 18

本章参考文献 18

2 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理论架构 23

2.1 城市拓扑结构分析的系统原理与技术支撑 23

2.1.1 城市空间分析的系统原理 23

2.1.2 拓扑分析技术 24

2.2.1 拓扑分析理论发展 25

2.2 城市拓扑结构变化的特征 25

2.2.2 拓扑分析参数与模型 27

2.2.3 拓扑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体系 29

2.3 城市拓扑结构变化的空间内涵 30

2.3.1 拓扑结构变化的空间内涵分析原理 30

2.3.2 拓扑结构变化的内涵分析体系 32

2.4 城市空间系统的组织要素与机制 33

2.4.1 城市空间发展的组织结构 33

2.4.2 自组织要素、机制与作用 33

2.4.3 他组织要素、机制与作用 41

2.4.4 城市空间发展的双重组织机制 49

2.5 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51

2.6 小结 53

本章参考文献 54

3 苏州城市拓扑结构的变化特征 57

3.1 苏州城市发展与空间演变 57

3.1.1 苏州概况 57

3.1.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58

3.1.3 城市空间演化 58

3.2 城市拓扑空间整体特征 61

3.2.1 层级特征 63

3.2.2 拓扑核特征 63

3.2.3 全局空间集成核特征 64

3.2.4 城市全局集成度特征 70

3.2.5 城市局部集成度特征 71

3.2.6 城市整体智能度特征 72

3.3 城市拓扑空间分区变化特征 73

3.3.1 主城区 74

3.3.2 新区 82

3.3.3 吴中区 88

3.3.4 工业园区 94

3.3.5 相城区 98

3.4 小结 104

本章参考文献 105

4 苏州城市拓扑结构变化的内涵 107

4.1 城市整体结构变化内涵 107

4.1.1 城市空间复杂性增强,拓扑中心裂变,多中心结构显现 107

4.1.2 全局集成核变化不大,集成核街道中心功能变化明显 107

4.2.1 全局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114

4.2 城市全局与分区结构关系变化的内涵 114

4.2.2 主城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115

4.2.3 吴中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117

4.2.4 苏州新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119

4.2.5 工业园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120

4.2.6 相城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122

4.3 城市分区局部中心结构变化 123

4.3.1 主城区局部中心结构变化 123

4.3.2 苏州新区局部中心结构变化 125

4.3.3 吴中区局部中心结构变化 127

4.3.4 工业园区局部中心结构变化 128

4.3.5 相城区局部中心结构变化 129

4.4 小结 130

本章参考文献 132

5 苏州城市功能结构与拓扑结构的相关作用 133

5.1 城市功能用地结构变化 133

5.1.1 基于GIS的城市用地空间数据分析 133

5.1.2 全市功能用地变化 135

5.1.3 分区功能用地变化 142

5.1.4 五个分区用地变化比较 148

5.2 城市用地功能结构与拓扑结构的相关性 151

5.2.1 基于全市用地功能结构与拓扑结构的互动分析 151

5.2.2 基于分区用地功能结构与拓扑结构的相关分析 152

5.3 城市全局集成核与中心功能吸引子分布的相关性 157

5.3.1 全局中心功能吸引子分布与全局集成核空间区位基本吻合 157

5.3.2 全局中心功能沿主要连接线由主中心向外围分区扩散 160

5.3.3 全局集成核增长中心成为具有开发潜力的中心功能区 161

5.4.1 局部集成核与分区中心功能吸引子分布相关性特征 162

5.4 城市局部集成核与分区中心功能吸引子分布的相关性 162

5.4.2 局部集成核与功能吸引子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 165

5.5 小结 167

6 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组织机制 169

6.1 城市空间发展的双重组织机制 169

6.2 城市空间系统内在的自组织作用 169

6.2.1 空间系统的运动经济机制作用 170

6.2.2 空间系统的结构关系机制作用 175

6.2.3 空间系统的形态演进机制作用 177

6.3 以城市规划为核心的他组织作用 179

6.3.1 空间发展中的规划调控机制作用 179

6.3.2 投资与产业发展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机制作用 186

6.3.3 社会价值目标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机制作用 192

6.4 他组织机制对城市自组织演变的影响 194

6.4.1 影响空间句法水平与运动经济 194

6.4.2 影响集成核形态演进与中心性发展 195

6.5 空间双重组织机制与深层结构机制的理论比较 196

6.5.1 对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分析比较 196

6.4.3 影响局部与全局结构关系 196

6.5.2 双重组织机制理论的科学性 199

6.6 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

6.6.1 “十”字发展空间战略缺乏主导方向,导致均衡建设与空间资源袭夺 200

6.6.2 城市中心发展存在“单核极化”现象,新中心建设难以定位 201

6.6.3 新区空间集成水平与智能水平下降,导致开发难度加大 202

6.6.4 中心干道和环路设计不能满足集成核相关功能需要 203

6.6.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运行效率之间的矛盾依然明显 204

6.7 小结 205

本章参考文献 206

7 苏州城市功能整合与空间发展规划 208

7.1 拓扑分析在城市空间功能整合中的应用 210

7.1.1 调整功能用地布局结构 210

7.1.2 整合全局空间吸引子布局 215

7.1.3 调整局部空间吸引子布局 219

7.2 拓扑分析在构建理想城市空间模式中的应用 223

7.2.1 空间拓扑系统的最优化 224

7.2.2 价值理性的最大化 232

7.2.3 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理想模式 234

7.3 拓扑分析在规划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235

7.3.1 全局集成核与中心体系分析比较 237

7.3.2 空间句法发展水平分析比较 242

7.3.3 局部-全局结构关系分析比较 246

7.3.4 城市与区域空间系统耦合度比较 250

7.3.5 两个规划方案的比较分析 251

7.4 小结 253

本章参考文献 253

8.1.1 初步构建了拓扑空间分析的理论框架 255

8.1.2 比较分析了不同年份拓扑空间的变化特征 255

8.1 主要研究结论 255

8 结论与展望 255

8.1.3 评析了城市拓扑结构变化的空间内涵 256

8.1.4 总结了城市拓扑结构与功能结构的相关作用特征 257

8.1.5 分析了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问题 258

8.1.6 初步建立了拓扑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平台 259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60

附件 苏州城市全局集成核集成地位变化分析 262

后记 2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