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再淮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0930054
  • 页数:2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了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投资与收益的量化评价方法、后备人才的资本属性和后备人才市场化运作等问题。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3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难点 16

第二章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特点 17

第一节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 17

第二节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特点 19

第三章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与可持续发展 22

第一节 竞技体育与可持续发展 22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及含义 22

二、竞技体育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效应 24

三、体育的协调发展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6

一、后备人才资源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 27

第二节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与后备人才培养 27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开发与利用 29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竞技体育的推动 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 33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33

二、社会经济的转型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 34

第五章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 36

第一节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分布特点 36

第二节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39

一、后备人才总量开始回升 39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量结构 40

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 41

第三节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投入与收益分析 43

一、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评价的新方法 43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资与收益 44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9

第一节 国内外教练员培养的动向 52

第六章 业余体育教练员的培养问题 52

第二节 我国业余训练教练员的概况 54

一、分布情况 54

二、学历教育及岗位培训情况 56

三、存在问题 58

第三节 加强我国业余体育教练员培训的对策 59

第七章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理性模式 63

第一节 市场经济模式与计划经济模式的互补 63

第二节 对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65

一、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65

二、德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66

三、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67

四、日本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68

五、韩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69

一、变革中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70

第三节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70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理性模式 72

第八章 “体教结合”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76

第一节 “体教结合”的研究与发展动态 76

第二节 “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79

一、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79

二、国家利益和家庭(个人)利益的统一 79

三、政策法规和市场规律的统一 80

第三节 对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思考 81

一、“体教结合”不是简单的体校和学校的合并 81

二、新时期“体教结合”的扩展与衔接 82

三、上海市“体教结合”成功案例的启示 84

第四节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业余训练的新路径 88

一、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概况 89

二、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特征 90

三、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途径 92

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市场价格调查分析 94

五、上海、辽宁、湖北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案例分析 95

第九章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发展的有关理论问题 99

第一节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本理论新探 99

一、劳动力是否是商品 100

二、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必要条件 102

三、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人属性 104

四、人力资本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本 105

第二节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 107

一、人才市场基本结构研究动态 107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结构 108

第三节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发展概况 110

第四节 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因素分析 114

第五节 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必要条件 120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知识、技能产权明晰 121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主体的形成 121

三、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发展环境及收益差异 122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23

第十章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市场 124

第一节 分析市场机会 125

一、分析市场机会的主要途径 126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机会的分析 127

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及家庭的价值取向分析 128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细分的主要程序 131

第二节 市场细分 131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项目分布 133

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135

第三节 目标市场 137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 137

二、评估后备人才细分市场的吸引力 139

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需求链 141

一、不同市场主体供求的价值特点 143

第四节 市场定位 143

二、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144

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145

第十一章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入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147

第一节 市场调查结果分析 147

第二节 实证案例简介 149

第十二章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运行机制 157

第一节 市场动力机制 157

一、对不同需要理论的探析 158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动力 160

第二节 市场本体机制 161

一、人才市场本体机制的研究 162

二、供求机制 163

三、价格机制 164

四、竞争机制 165

一、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基本理论 166

第三节 宏观调控机制 166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中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68

三、后备人才市场的政府宏观调控 170

第四节 市场中介机制 172

一、市场中介理论探讨 172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介机构的运行机制 174

第五节 社会保障机制 177

一、社会保障机制理论探讨 177

二、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 180

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社会保障机制 182

结论及建议 184

参考文献 188

附件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调查 196

附件2 专家咨询表 200

致谢 2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