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世纪之光  中国西部民族经济发展探索
新世纪之光  中国西部民族经济发展探索

新世纪之光 中国西部民族经济发展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保勤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21052433
  • 页数:453 页
图书介绍:
《新世纪之光 中国西部民族经济发展探索》目录

序 1

自序 1

前言 体制、实干和知识经济 1

第一篇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开篇语 2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50年发展回顾 4

第一节 建国初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 4

第二节 “文革”前(1949-1965)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8

第三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3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6

第一节 民族地区十省区和东部沿海十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26

第二节 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的拉大 29

第三节 差距成因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第三章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42

第一节 重建生态 44

第二节 控制人口 47

第三节 加大投入 49

第四节 创新制度 51

第五节 教育超前,科教兴国 53

第六节 开展“新村建设运动” 57

第七节 开征“民族发展税”和实行差别税率 60

第四章 关于“西水北调”生态工程的思考 64

第一节 残酷的空间生存竞争 64

第二节 21世纪面临的最大难题:人与自然的严重不和谐 66

第三节 “西水北调”是中国21世纪反贫困工程的战略选择 67

第四节 “西水北调”的可能性 69

第五节 “西水北调”工程是21世纪解决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一把钥匙” 71

第二篇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改革探索 75

第一章 “小政府、大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 75

第一节 根本性突破 75

第二节 “小政府、大市场”经济运行二元机制的理论依据 76

第三节 政权与所有权统一之弊端 82

第二章 贵州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89

第一节 贵州民族地区仍处在“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阶段 89

第二节 “双元结构论”和人口转移规律 92

第三节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艰巨性和制度性障碍 94

第四节 当前贵州民族地区转移农村剩余人口可选择的途径 96

第三章 黔东南州主导型经济定位与西部开发 100

第一节 研究西部民族经济的动因和西部大开发 100

第二节 黔东南州主导型经济的正确定位 102

第三节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107

第四节 积极为主导型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109

第四章 黔东南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114

第一节 坚定改革信心,明确奋斗目标 114

第二节 调整经济结构,大胆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 116

第三节 加快人事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17

第四节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用好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 119

第五节 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21

第六节 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领导 123

第五章 黔东南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 125

第一节 关于全州国有企业改革 125

第二节 关于建立黔东南州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的设想 128

第六章 财政体制改革与威宁县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140

第一节 选择财政体制为改革“突破口”的缘由 140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方案主要内容 145

第三节 以财政体制为“突破口”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 151

第四节 抓住财政体制改革的契机,加速威宁县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繁荣 154

第七章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村级经济发展 157

第一节 研究村级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157

第二节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村级经济发展 159

第三节 把“新村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和扶贫攻坚突破口 167

第八章 走内涵发展为主的办学道路 171

第一节 改革是贵州民族学院的希望 171

第二节 走内涵发展为主办学的改革道路 174

第三节 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 178

第三篇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 182

第一章 论贵州民族经济“成长点”的形成 182

第一节 经济“成长点”的形成是西方致富经济的“通道” 182

第二节 贵州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关键仍是经济“成长点”的形成 183

第三节 根据经济“成长点”形成的理论,研究民族自治地方的投资与开发问题 186

第二章 苗族经济的贫困状况和今后发展的途径 190

第一节 苗族经济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190

第二节 苗族农业经济的发展阶段 192

第三节 苗族地区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 196

第四节 苗族经济“成长点”的形成 199

第五节 苗学会应该以苗族地区经济“成长点”的形成和经济“起飞”作为研究目标 202

第三章 发展贵州苗族经济的思路、模式和途径 205

第一节 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205

第二节 慢经济的忧患 206

第三节 关于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模式和途径 207

第四节 关于加快发展苗族地区经济的几点建议 211

第四章 加快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214

第一节 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214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条件分析 221

第三节 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及目标 229

第四节 黔东南州民族旅游要打好两张牌 233

第五节 旅游业发展布局及建设项目 236

第六节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251

第七节 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培育与营销 253

第八节 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256

第五章 加快凯里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260

第一节 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260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所处阶段及发展条件分析 265

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及目标 270

第四节 旅游业发展布局及建设项目 274

第五节 关于建设“蚩尤陵园”的总体构想和实施方案 277

第六章 加快黎平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287

第一节 县情、优势、机遇 287

第二节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定位:森林经济 291

第三节 全县当前几项主要任务 300

第四节 黎平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306

第五节 解放思想,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310

第六节 为扭转全县财政经济被动局面而努力 316

第七章 加快黎平县旅游业的发展 320

第一节 黎平县区位优势及其旅游资源 320

第二节 加快黎平旅游业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324

第三节 黎平县旅游业发展效益分析 328

第四节 黎平县主要旅游景区及其建设 331

第八章 论“?阳仙都”“青酒”再腾飞 345

第一节 仙都青溪的艰苦创业 345

第二节 “青酒”成功之秘 347

第三节 改革“青溪”产权制,对接市场规则,实现“青酒”再腾飞 354

第四节 附:镇远县青溪酒厂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355

第四篇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探索 363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超前发展 363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阶段教育超前发展的必要性 363

第二节 成败在于教育的方向、质量和规模 372

第三节 西部民族教育超前发展的物质保证 384

第二章 贵州旅游教育超前发展的思考 388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是贵州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388

第二节 旅游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392

第三节 贵州民族学院应占领培养旅游人才的“制高点” 395

第三章 贵州经济发展中民族干部的强化培训 400

第一节 历史转折时期的三个转变和三种现象 400

第二节 转折时期要正确对待党的干部尤其是民族干部 402

第三节 民族经济管理干部强化培训方案要点 404

第四章 论“一系两所”办学体系的建立 406

第一节 建立“一系两所”办学体系的必要性 406

第二节 建立“一系两所”办学体系的条件 407

第三节 “一系两所”工作规划 408

第五章 谈修业与修身 411

第一节 关于中共十五大政治理论的学习 411

第二节 关于认真求学问题 412

第三节 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415

第四节 关于修业与修身问题 415

第六章 论社会学、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的“角色” 418

第一节 关于对社会学研究主线的自觉反思 418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 421

第三节 “科教兴国”的角色准备 424

第七章 威宁县二塘、三合两乡归属问题研究 427

第一节 二塘、三合两乡归属问题的由来 427

第二节 归属方案的提出 429

第三节 两个归属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435

第八章 理论、勤奋、果断、团结 438

第一节 深入实际搞调研,发挥理论专长抓改革 438

第二节 勤奋工作,多办实事 441

第三节 坚决果断,确保县委决策成功 443

第四节 严于律己,促进县委领导班子的团结 446

后记 4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