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调查教程  第5版
社会调查教程  第5版

社会调查教程 第5版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水延凯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0122892
  • 页数:4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社会调查的一般理论与历史发展,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和基本方法,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及调查报告的撰写、评估、总结等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阐释,观点清晰、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社会调查教程 第5版》目录

导语 1

第一篇 概述 5

第一章 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 5

第一节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 5

一、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现象的特点 6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8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10

一、识世之途: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途径 10

二、善政之基:科学决策的客观基础 11

三、正风之策:端正党风政风学风的重要对策 11

四、育才之道: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道路 12

五、悟人之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13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理论指导 14

一、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 14

二、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 16

知识窗(1) 毛泽东关于社会调查的论述 18

第四节 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 18

一、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 19

二、社会调查学的主要特点 20

三、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和方法 20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26

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 27

一、古代社会调查的产生 27

知识窗(2) 《管子·第二十四篇》(译文摘录) 29

二、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30

第二节 近代欧美等国的社会调查 31

一、近代欧美等国社会调查产生的历史条件 31

二、近代欧美等国社会调查的类型 32

三、近代欧美等国社会调查的特点 34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 35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调查 39

一、1949年前的中国社会调查 39

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社会调查 41

第四节 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调查 44

一、1949—1978年中国的社会调查 44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 47

第五节 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52

一、广泛化趋势 53

二、科学化趋势 53

三、现代化趋势 53

四、专业化趋势 54

第二篇 准备阶段 61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 61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61

一、准备阶段 62

二、调查阶段 62

三、研究阶段 63

四、总结阶段 64

第二节 选择调查课题 65

一、调查课题及其类型 65

二、选题的重要意义 66

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 67

第三节 进行初步探索 68

一、初步探索的基本任务 68

二、初步探索的主要方法 70

第四节 提出研究假设 71

一、研究假设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 71

二、形成研究假设的必要条件 72

知识窗(3) 假说(摘录) 74

第五节 组建调查队伍 75

一、调查人员的选择 75

二、调查人员的培训 76

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类型 80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分类 80

一、社会调查的两种类型 81

二、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 81

第二节 普遍调查 82

一、普查的概念与意义 82

二、中国普查制度的变化 83

三、普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84

四、普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85

五、快速普查 86

知识窗(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摘要) 86

第三节 典型调查 89

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89

二、典型调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89

三、典型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91

四、重点调查和个案调查 91

第四节 抽样调查 92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步骤 92

二、非随机抽样及其方法 94

三、随机抽样的几种方法 96

四、随机抽样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01

五、抽样误差和样本规模 105

六、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108

第五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113

第一节 社会指标 113

一、社会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114

二、社会指标的分类 114

三、社会指标的功能 116

第二节 社会指标体系 117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 118

二、社会指标体系的类型及其建立方式 121

三、社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122

第三节 社会测量及其层次 124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124

二、社会测量的层次 124

第四节 抽象社会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126

一、什么是抽象 127

二、抽象社会指标及其种类 127

三、抽象社会指标的测量方法 128

知识窗(5) 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 135

第六章 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 138

第一节 设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原则 138

一、设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139

二、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140

第二节 调查指标及其操作定义的设计 142

一、调查指标及其两种定义 142

二、设计调查指标的过程和要求 143

三、操作定义的设计 145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146

一、信度、效度及其相互关系 147

二、提高信度和效度的主要途径 148

第四节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50

一、可行性研究的几种方法 150

知识窗(6) 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 150

二、试验调查及其实施 152

第三篇 调查阶段 157

第七章 文献调查法 157

第一节 文献和文献调查法 157

一、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158

二、文献调查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161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 162

一、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162

二、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 163

知识窗(7) 主要数据库和SQ3R法五步骤 165

三、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 167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 168

一、信息摘取的主要原则 168

二、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 169

三、记录信息的主要方法 171

四、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摘取 172

第四节 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175

一、文献调查法的优点 175

二、文献调查法的缺点 176

第八章 实地观察法 179

第一节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179

一、什么是实地观察法 180

二、实地观察法的种类 181

知识窗(8) 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简介 181

第二节 实地观察的实施 186

一、实地观察的一般原则 186

二、实地观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87

第三节 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191

一、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 191

二、减少观察误差的途径和方法 194

第四节 对实地观察法的评价 196

一、实地观察法的优点 196

二、实地观察法的缺点 197

第九章 访问调查法 200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200

一、什么是访问调查法 200

二、访问调查法的种类 201

第二节 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203

一、接近受访者 203

二、提问的种类、方式和语言 205

三、听取回答的技巧 206

四、引导和追询 208

五、访谈结束 209

六、再次访问 210

知识窗(9) 奥琳埃娜·法拉奇简介 211

第三节 访问调查的实施 212

一、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212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13

三、重视访谈过程中的非言语语言交流 214

四、做好访问记录 215

五、对无回答的处置 217

第四节 电话访问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218

一、电话访问 218

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219

第五节 对访问调查法的评价 220

一、访问调查法的优点 220

二、访问调查法的缺点 221

第十章 集体访谈法 225

第一节 集体访谈法的概念和种类 225

一、什么是集体访谈法 225

知识窗(10) 《寻乌调查》的过程(摘录) 226

二、集体访谈法的种类 228

三、集体访谈法的功能 228

第二节 集体访谈的实施 229

一、集体访谈前的准备 229

二、集体访谈过程的指导和控制 230

三、做好集体访谈后的工作 232

第三节 对集体访谈法的评价 233

一、集体访谈法的优点 233

二、集体访谈法的缺点 233

第四节 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 234

一、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 234

二、德尔菲法与派生德尔菲法 235

三、实施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236

第十一章 问卷调查法 240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240

一、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241

二、问卷调查法的种类 241

第二节 问卷的结构及设计原则 243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 243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246

三、问卷设计的步骤 247

第三节 问卷主体的设计 247

一、问题的种类和结构 248

二、问题的表述 249

三、回答的类型和方式 251

四、设计答项应该注意的问题 257

五、编码 260

知识窗(11)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261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263

一、明确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263

二、做好调查员的培训和督导工作 264

三、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266

四、搞好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 267

第五节 对问卷调查法的评价 268

一、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268

二、问卷调查法的缺点 269

第十二章 网络调查法 273

第一节 网络和网络调查 273

一、网络及其发展历程 274

二、中国网络的发展和现状 277

三、网络调查在中国的兴起 279

第二节 网络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281

一、网络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281

二、网络调查的类型 282

第三节 网络调查的一般步骤 288

一、制定调查计划 288

二、设计调查问卷 289

三、设计数据库和网页 290

四、测试和试调查 291

五、问卷的网络发布和开始调查 291

六、统计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 292

第四节 网络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 292

一、主题的选择 292

二、问卷的设计 293

知识窗(12) 如何创建有效的网络调研问卷(摘录) 294

三、程序的控制 294

四、问卷的放置 295

第五节 网络调查法的优点和缺点 296

一、网络调查法的优点 296

二、网络调查法的缺点 296

第十三章 实验调查法 300

第一节 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300

一、什么是实验调查法 301

二、实验调查法的种类 302

第二节 实验调查方案的设计 304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 304

二、实验组对照组设计 305

三、多实验组设计 306

第三节 努力减少实验误差 307

一、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308

二、减少实验误差的途径和方法 309

知识窗(13)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摘录) 312

第四节 对实验调查法的评价 314

一、实验调查法的优点 314

二、实验调查法的缺点 315

第四篇 研究阶段 321

第十四章 整理资料 321

第一节 整理资料的意义和原则 321

一、整理资料的意义 322

二、整理资料的一般原则 322

第二节 问卷资料的整理 324

一、问卷审查 324

二、后编码 325

三、数据录入 325

四、数据清理 326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 327

一、检验 327

二、分组 328

三、汇总 333

四、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333

第四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 338

一、审查 338

知识窗(14) 《阅读及评估文件》 339

二、分类 340

三、编码 341

四、勾画概念图 343

第十五章 统计分析 347

第一节 统计分析概述 347

一、统计分析及其目的 348

二、统计分析的原则 349

三、统计分析的过程 350

四、统计分析的层次 350

第二节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352

一、描述统计及其内容 352

二、推断统计及其基本原理 352

三、推断统计的两种基本形式 354

第三节 单变量统计分析 357

一、集中量数分析 357

二、离散量数分析 360

三、单变量分析中的统计推断 365

第四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 365

一、双变量分析的内容 365

二、双变量分析的方法 367

第五节 多变量统计分析简介 379

一、为什么要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 379

二、多变量统计分析内容简介 380

第六节 SPSS软件简介 383

一、SPSS软件的产生和发展 383

二、SPSS软件的结构与功能 384

三、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步骤 385

知识窗(15) 几种统计软件简介 385

第十六章 思维加工 390

第一节 思维加工概述 390

一、什么是思维加工 390

二、思维加工的任务 391

三、思维加工的方法 392

第二节 比较法和分类法 392

一、比较法 392

二、分类法 395

第三节 分析法和综合法 396

一、分析法 397

二、综合法 398

三、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399

第四节 矛盾分析法 400

一、分析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 400

二、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400

三、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01

第五节 因果分析法 403

一、形式逻辑的因果分析法 403

二、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分析法 406

第六节 系统分析法 408

一、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 409

二、研究系统的内在结构 410

三、揭示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能 411

四、探究系统的外部环境 412

第七节 结构功能分析法 413

一、结构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 413

二、黑箱方法、灰箱方法和白箱方法 414

第八节 创新思维方法 415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415

二、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 416

知识窗(16) 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式 417

第五篇 总结阶段 425

第十七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425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 425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426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426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结构与体例 431

一、标题 431

二、前言 432

三、主体 434

四、结束语 435

五、简介 437

六、后记 439

七、附录 440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步骤与要则 440

一、写作步骤 440

二、撰写要则 443

知识窗(17)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446

第十八章 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450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评估 450

一、评估调查报告的意义 450

二、评估调查报告的原则 451

三、评估调查报告的内容 452

四、评估调查报告的方法 454

第二节 调查成果的应用 455

一、调查成果应用的重要意义 455

二、调查成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56

三、努力改善调查成果应用环境 457

第三节 调查工作的总结 458

一、社会调查工作总结 459

二、调查人员个人总结 460

附录 464

附录一:随机数表 464

附录二:标准正态分布表 467

附录三:t分布表 468

附录四:x2(Chisquare)分布表 469

附录五:r值化为Z′值表 470

附录六:F分布表 474

附录七:常用对数表 4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