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大文学史
中国大文学史

中国大文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无量编辑
  • 出 版 社:上海: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30
  • ISBN:
  • 页数:64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云朵花下一篇:司马文正公传家集 3
《中国大文学史》目录

卷一 1

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文学之定义 1

第一节 中国古来文学之定义 1

第二节 外国学者论文学之定义 3

第三节 文学研究法 4

第四节 文学之分类 6

第二章 文字之起原及变迁 9

第一节 总论 9

第二节 字音之变迁 12

第三节 字形之变迁 17

第四节 字义之变迁 21

第五节 字类分析与文章法 24

第三章 古今文学之大势 26

第一节 总论 26

第二节 时势与作者 31

第三节 精神上之观察 35

第四章 中国文学之特质 38

第一节 文字最古之特质 38

第二节 美之特质 40

第五章 古来关于文学史之著述及本编之区分 41

卷二 45

第二编 上古文学史 45

第一章 邃古文学之渊源 45

第一节 名与字之起原 45

第二节 诗之起原 47

第三节 散文之起原 50

第二章 五帝文学 51

第一节 黄帝正名及仓颉造字 51

第二节 黄帝时文学及于后来之影响 53

第三节 唐虞文学 56

第三章 夏商文学 59

第一节 禹之功烈与文学 59

第二节 夏之杂文学 62

第三节 商文学 64

第四章 周之建国及春秋前之文学 67

第一节 周初文学 67

第二节 周之制作与周公 69

第三节 成康以后之文学 71

第四节 宣王中兴及西周之文学 74

第五章 孔子与五经 78

第一节 孔子正名与删述之渊源 78

第二节 诗与文学 80

第三节 书与文学 83

第四节 易与文学 86

第五节 礼与文学 89

第六节 春秋与文学 92

第七节 孔子弟子传业 97

第六章 春秋时杂文体 101

第七章 战国文学 106

第一节 总论 106

第二节 杨墨 110

第三节 孟荀 112

第四节 庄周 115

第五节 纵横家及滑稽派 117

第六节 韩非 119

第七节 骚赋之兴起 121

第八章 秦文学 126

卷三 129

第三编 中古文学史 129

第一章 汉高创业与楚声之文学 129

第二章 博士派之文学 130

第一节 秦博士之馀势 130

第二节 贾谊 131

第三节 ?错买山 133

第三章 贵族之倡导 135

第一节 楚元王 135

第二节 吴王濞 137

第三节 梁孝王武 138

第四节 淮南王安 144

第四章 武帝时代文学之全盛 145

第一节 武帝之文翰 145

第二节 经术派 148

第三节 历史派 151

第四节 词赋派 155

第五节 纵横派 159

第六节 滑稽派及小说 161

第七节 小学派 165

第八节 新声乐府 166

第九节 诗歌 168

第五章 昭宣以后之文学 170

第一节 盐铁论 170

第二节 王? 172

第三节 匡衡 174

第四节 谷永 176

第五节 刘向父子 177

第六节 扬雄 182

卷四 189

第六章 经术变迁与文学之影响 189

第一节 古学派之兴 189

第二节 今古学派之争及其混合 192

第七章 二班与史学派 194

第一节 班氏父子 194

第二节 蔡邕 197

第八章 东京之词赋与诗体 200

第一节 冯衍 200

第二节 张衡 202

第三节 傅毅李尤 205

第四节 崔骃父子及其以后之词赋 207

第五节 诗歌乐府之新体 210

第九章 王充与评论派之文学 215

第十章 佛教之输入 218

第一节 牟融理惑论 218

第二节 反切之始 219

第十一章 建安体与三国文学 221

第一节 曹氏父子之文学及建安七子 221

第二节 吴蜀文学 226

第十二章 魏晋老庄学派及名理之影响 228

第一节 正始文学 228

第二节 竹林七贤 231

第十三章 大康文学 236

第一节 总论 236

第二节 二陆三张两潘一左 237

第十四章 晋之历史家与小说家 244

第十五章 永嘉以后之文学 246

第一节刘琨郭璞与江左之风尚 247

第二节陶潜 250

卷五 253

第十六章 南北朝佛教之势力及文笔之分途 253

第一节 儒道与佛教之争 253

第二节 南北朝文笔之分 256

第十七章 元嘉文学 261

第一节 颜谢 261

第二节 范晔与史学 265

第十八章 永明文学 268

第十九章梁文学 276

第一节 梁初文学及诸帝之词翰 276

第二节永明体之馀势 277

第三节 文选与诗文评 283

第二十章陈文学 289

第二十一章北朝文学 293

第一节 北魏文学 293

第二节 北齐文学 296

第三节 北周文学 300

第二十二章 隋之统一及文学 306

第一节 南北思潮之混合及文体变革之动机 306

第二节 新声及律体之复盛 309

卷六 315

第四编 近古文学史 315

第一章 唐初文学与隋文学之馀波 315

第一节 唐文学总论 315

第二节 唐初之风尚与陈隋文人 319

第三节 太宗之文翰及十八学士 321

第四节 经术之统一及小学 324

第五节 诸史之纂集 328

第二章 上官体与四杰 331

第一节 上官体 331

第二节 王杨卢骆四杰 333

第三章 武后及景龙时文学 336

第一节 武后时文学之盛 336

第二节 珠英学士与沈宋 338

第三节 陈子昂与富吴体 343

第四节 刘知几 346

第五节 景龙文学 348

第四章 开元天宝之文学 351

第一节 开元天宝文学总论 351

第二节 燕许 352

第三节 李杜 355

第四节 王孟高岑与当时之诗人 361

第五节 萧李诸人之古文 367

第六节 元结与箧中集 371

卷七 375

第五章 大历文学 375

第一节 韦应物与刘长卿 375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 379

第六章 韩柳古文派 383

第一节 韩柳古文之渊源 383

第二节 韩愈柳宗元 387

第三节 韩门诸子 393

第七章 元和长庆间之诗体 397

第一节 元白与刘白 397

第二节 李贺刘枣强 404

第三节 孟郊贾岛 406

第四节 张籍姚合 409

第八章 晚唐文学 413

第一节 杜牧 413

第二节 温李 416

第三节 三十六体及唐末四六 421

第四节 司空图与方干 425

第五节唐风集与三罗 429

第九章 五代词曲之盛 433

卷八 439

第十章 宋文学之大势及五代文学之馀波 439

第一节 宋文学总论 439

第二节 五代文学之馀波 442

第三节 宋初古文 444

第四节 九僧与西昆体 448

第十一章 庆历以后之古文复兴 452

第一节 庆历前后之风尚与西昆派之反动 452

第二节 欧阳修 460

第三节 曾巩王安石 464

第四节 三苏 472

第十二章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 478

第十三章 道学派与功利派之文体 484

第一节 周张程朱之道学派文体 484

第二节 永嘉永康之功利派文学 492

第十四章 南渡后之诗体 496

第一节 陆范杨尤四大家 496

第二节 四灵诗派及严沧浪 499

第三节 宋遗民诗体 504

第十五章 宋四六 506

第十六章 宋之词曲小说 508

第一节 词体之变迁 508

第二节 平话及戏曲之渊源 516

卷九 525

第十七章 辽金文学 525

第十八章 元文学及戏曲小说之大盛 532

第一节 元之诗文 532

第二节 元之词曲杂剧 538

第三节 元之小说 546

第十九章 明初文学 550

第一节 明初古文 550

第二节 明初之诗 557

第二十章 台阁体 563

第二十一章 弘正文学 565

第一节 何李 565

第二节王守仁 571

第二十二章 嘉靖万历文学 573

第一节 嘉靖八才子及归有光之古文 573

第二节 李王七子之诗体 578

第三节 公安体与竟陵体 584

第二十三章 明之戏曲小说 587

卷十 595

第五编 近世文学史 595

第一章清初遗臣文学 595

第一节 侯魏之古文 595

第二节 钱吴之诗 597

第三节 黄宗羲顾炎武 600

第二章 康熙文学 604

第一节 王士祯与诗 604

第二节 方苞与古文 609

第三章 乾嘉文学 612

第一节汉学及考证学之盛 612

第二节 乾嘉诗体 615

第三节 桐城派及阳湖派之古文 618

第四节 骈文及词体 622

第四章 清代之戏曲小说 627

第五章 道咸以后之文学及八股文之废 6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