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4版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4版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4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潮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56789
  • 页数:8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上篇总论分别论述病机、治法、方剂的有关知识,揭示三者的共性和内在联系。下篇各论以五脏为核心分成五大系统,每一系统成为一章,每章均按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结构分节。读者对象为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院校学生等。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4版》目录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病机概述 3

第一节 病机源流 3

一、发展简史 3

目录 3

二、存在问题 6

三、发展方向 7

第二节 脏腑病机的生理依据 8

一、脏腑经络系统 8

二、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17

三、升降出入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22

四、四时与五脏相应的天人相应观 23

一、病因 24

第三节 构成病机的三个要素 24

二、病位 26

三、病性 28

第四节 病机分析反映的共性 31

一、结构系统与生理功能的整体联系 31

二、五脏之间的协同关系 32

三、五脏功能与基础物质之间的关系 32

四、基础物质之间的依存转化关系 32

五、脏腑功能与基础物质的升降出入 32

六、五脏六腑宜通的生理病理特点 32

七、五脏经隧的弛张 34

第五节 证象是分析病机的依据 34

一、望诊 34

三、问诊 36

二、闻诊 36

四、切诊 47

第二章 治法概述 50

第一节 治法源流 50

一、发展简史 50

二、存在问题 52

三、发展方向 52

第二节 治法与病机的关系 52

一、根据六气病机产生的治法 53

二、根据八纲病机产生的治法 53

三、根据气血津液精病机产生的治法 53

四、根据卫气营血病机产生的治法 54

五、根据脏腑病机产生的治法 54

六、根据五行理论产生的治法 54

二、病从浅治,迟则难医 55

三、阴阳消长,治宜详审 55

第三节 治疗原则 55

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 55

四、调理升降,以平为期 56

五、病位不同,治法有别 56

六、病性不同,施治自异 57

七、邪正盛衰,攻补异趣 58

八、微者逆治,甚者从治 58

九、宜通宜塞,斟酌其宜 59

十、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60

十一、标本缓急,有常有变 60

十二、处方用药,当遵常法 61

第四节 治疗大法 62

一、解表法 62

二、泻下法 63

三、和解法 64

四、温里法 66

五、清热法 67

六、补益法 69

七、滋阴法 71

八、升降法 72

九、理气法 73

十、活血法 75

十一、止血法 77

十二、祛湿法 79

十三、祛痰法 80

十四、消症法 82

十五、固涩法 83

十六、解痉法 84

第五节 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86

一、依法立方 86

二、依法用方 86

三、依法释方 86

四、依法类方 87

第三章 方剂概述 88

第一节 方剂源流 89

一、发展简史 89

二、存在问题 90

三、发展方向 91

第二节 方剂分类 91

一、结构共性 92

第三节 方剂共性 92

三、按脏腑分类 92

二、按治疗大法分类 92

一、按病证分类 92

二、作用共性 93

第四节 方的组成 94

一、方从法立的组方原则 94

二、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 94

第五节 方剂变化 96

一、剂型变化 96

二、剂量变化 96

三、药味加减 96

第六节 方的剂型 97

一、液体剂型 97

三、半固体剂型 98

二、固体剂型 98

第七节 方的用量 99

下篇 各论 103

第一章 肺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103

第一节 表卫失调 104

一、寒邪束表~辛温解表 105

麻黄汤(三拗汤、华盖散、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 107

大青龙汤 108

葛根汤 109

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银翘败毒散、硝黄败毒散) 110

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细辛汤) 111

香苏散 113

香薷饮 114

九味羌活汤 115

羌活胜湿汤 115

川芎茶调散 116

二、外感风热~辛凉解表 117

银翘散(银翘宣湿汤、银翘清气汤、银翘透疹汤、银翘凉血汤、加减银翘散、银翘汤) 118

桑菊饮 120

竹叶柳蒡汤 121

三、外中风邪~疏散外风 121

小续命汤 122

大秦艽汤 123

古今录验续命汤 124

省风汤 125

消风散 125

消风散 127

桂枝麻黄各半汤 127

新加香薷饮 129

四、暑邪犯肺~宣肺涤暑 129

加味香薷汤 130

黄连香薷饮 130

五、温燥伤肺~清宣润燥 131

桑杏汤 132

清燥救肺汤 133

沙参麦冬汤 133

六、表里同病~表里双解 134

五积散 135

防风通圣散 136

七、风寒湿痹~除湿宣痹 137

防风汤 138

开结舒经汤 139

鸡鸣散 140

蠲痹汤 140

风湿镇痛丸 141

薏苡仁汤 142

乌附麻辛桂姜汤 143

茯苓白术汤 143

加味防己黄芪汤 144

独活寄生汤 145

三气饮 146

八、皮肤疥癣~杀菌止痒 148

癣酊 148

九、皮肉灼伤~解毒疗伤 148

解毒疗伤汤 149

十、表虚不固~实卫固表 150

玉屏风散 151

牡蛎散 152

桂枝加附子汤 153

归芪真武汤 153

参芪真武汤 154

第二节 本脏自病 155

一、温邪犯肺~清肺解毒 155

加减普济消毒饮 156

银翘马勃散 157

养阴清肺汤 157

清肺解毒汤 158

苇茎汤 159

二、气分热盛~辛寒清气 160

白虎汤 161

白虎加苍术汤 161

白虎加人参汤 162

白虎加桂枝汤 162

竹叶石膏汤 163

三、水饮停滞~开源导流 164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64

越婢汤 166

越婢加术汤 167

葶苈大枣泻肺汤 168

四、上焦湿热~清宣湿热 169

宣痹汤 169

苇茎加滑石杏仁汤 170

甘露消毒丹 170

三仁汤 172

五、肺脏阳虚~温阳补肺 173

甘草干姜汤 174

苓甘五味姜辛汤 175

治冷嗽方 176

六、肺寒停饮~温肺降逆 177

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177

射干麻黄汤 180

厚朴麻黄汤 181

苏子降气汤 182

三子养亲汤 182

七、肺热气逆~清肺降逆 183

麻杏甘石汤 184

越婢加半夏汤 185

定喘汤 186

八、热痰壅肺~清肺化痰 187

清金化痰汤 187

清气化痰丸 188

贝母瓜蒌散 189

九、气郁咳嗽~宣肺止咳 190

杏苏散 190

止嗽散 191

十、肺气不敛~敛肺止咳 192

九仙散 192

敛肺梅罂散 193

五味子汤 194

十一、肺气不足~补益肺气 194

人参蛤蚧散 195

人参定喘汤 195

紫菀散 196

十二、肺阴亏损~滋阴润肺 197

麦门冬汤 198

补肺阿胶汤 199

月华丸 199

阿胶散 200

第三节 肺系病变 201

鼻窍病变 201

一、鼻窍不通~通利鼻窍 202

辛夷散 202

神愈散 203

苍辛桂枝汤 203

愈尔敏汤 204

苍辛五苓汤 205

鼻窦炎合剂 206

二、血溢鼻窍~凉血摄血 207

加减青龙汤 208

一、风寒痹喉~宣肺开痹 208

喉咙病变 208

葛根加半夏汤 209

麻辛附桔汤 210

二、温毒侵肺~解毒利咽 211

清咽利膈汤 211

三、阴虚火炎~养阴清肺 212

四、少阴阳虚~温阳通痹 212

半夏散及汤 212

真武半夏汤 214

第二章 脾胃病机治法与方剂 216

第一节 纳运失常 218

一、食积停滞~消积导滞 218

保和丸(保和丸、大安丸) 220

枳实导滞丸 221

楂曲平胃散 221

木香槟榔丸 222

枳术丸 223

健脾丸 224

楂曲六君子汤 224

枳实消痞丸 225

二、寒湿困脾~运脾除湿 226

平胃散(香连平胃散、翻胃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 227

藿朴夏苓汤 228

七味除湿汤 229

除湿汤 229

胃苓汤(加味胃苓汤、香砂胃苓汤) 230

厚朴草果汤 231

冷香饮子 232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233

三、中焦湿热~清热除湿 234

半苓汤 235

滑石藿香汤 236

杏仁滑石汤 237

宣清导浊汤 237

黄芩滑石汤 238

薏苡竹叶散 238

中焦宣痹汤 239

加减木防己汤 240

当归拈痛汤 240

四、脾虚水泛~实脾利水 241

五皮饮(《局方》五皮饮、七皮饮) 242

白术散 243

鲤鱼汤 244

防己黄芪汤 244

防己茯苓汤 245

实脾饮 246

复元丹 247

五、脾郁生痰~燥湿祛痰 248

二陈汤 248

二术二陈汤 249

茯苓丸 250

加味二陈汤 251

清湿化痰汤 251

六、寒痰为患~温化寒痰 252

苓桂术甘汤 253

理中化痰丸 254

桂附二陈汤 254

三生饮 255

七、痰热互结~清化热痰 256

温胆汤(十味温胆汤、加味温胆汤、高枕无忧散) 257

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加味小陷胸汤、小调中汤) 258

八、痰毒结聚~化痰散结 259

消瘰丸 260

海藻玉壶汤 260

化痰消核丸 261

消岩膏 262

九、胃阴不足~益胃生津 263

益胃汤 263

十、脾虚气弱~补气健脾 264

甘露饮 264

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黄连六君子汤、柴芍六君子汤、加味六君子汤、姜沥六君子汤) 266

参苓白术散 267

归脾汤 268

十一、中焦虚寒~温中健脾 269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汤、丁萸理中汤、砂半理中汤、枳实理中汤、加味理中汤、治中汤、增损理中丸、茯苓理中汤、理苓汤、附子麻黄汤、连理汤、疏黄饮子、胶姜理中汤、理中加二味汤) 271

小建中汤(人参建中汤) 273

大建中汤 274

附子粳米汤 276

解急蜀椒汤 276

十二、胃肠郁热~苦泄郁热 277

清胃散 278

栀子豉汤 279

阑尾化瘀汤 279

阑尾清解汤 280

阑尾清化汤 280

第二节 统摄无权 281

一、气不摄血~益气摄血 281

人参饮子 282

侧柏散 283

卷柏丸 283

加味补中益气汤 284

参芩乌黛汤 284

二、阳不统血~温阳摄血 286

柏叶汤 286

黄土汤 287

断红丸 287

温经摄血汤 288

参芪救逆汤 289

一、中气下陷~益气升陷 290

第三节 升降失调 290

补中益气汤 292

升陷汤 294

益气升压汤 295

益气通便汤 296

加减补中益气汤 297

加味补中益气汤 297

举元煎 298

二、清阳不升~升阳举陷 299

葛根黄芩黄连汤 300

白术散 301

升麻黄芪汤 302

完带汤 302

三、浊阴不降~调中降逆 303

橘皮竹茹汤(竹茹汤、大橘皮汤、橘皮汤、橘皮竹茹汤、人参竹茹汤、人参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汤、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新制橘皮竹茹汤) 305

丁香柿蒂汤 307

加味黄连苏叶汤 307

半夏茯苓汤 308

旋覆代赭石汤 309

小半夏汤 310

大半夏汤 310

四、升降失调~升清降浊 311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人参泻心汤、加减泻心汤) 312

生姜泻心汤 314

甘草泻心汤 315

连朴饮 316

藿香正气散(一~五加减正气散) 317

蚕矢汤 317

六和汤 319

五、脾胃气滞~行气宽中 320

半夏厚朴汤 321

厚朴温中汤 323

流气饮子 324

宽中八宝散 325

撞关饮子 325

匀气散 326

三脘痞气丸 326

草豆蔻饮 327

金陵酒丸 328

沉香四磨汤(四磨饮、六磨汤) 328

分消汤 329

人参汤 330

强中汤 330

八厘散 331

第四节 传导失职 332

一、湿热成痢~清热止痢 333

白头翁汤 334

芍药汤 335

加味葛根芩连汤 336

黄芩汤 336

变通白头翁汤 337

驻车丸 338

地榆丸 338

二、虚寒失禁~温中固涩 339

真人养脏汤 339

八柱散 340

四神丸 341

三、阳明腑实~苦寒泻下 342

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十全苦寒救补汤) 344

小承气汤 346

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汤、桃仁承气汤) 347

复方大承气汤 348

一捻金 349

宣白承气汤 349

凉膈散 350

加味凉膈散 351

陷胸承气汤 351

西连承气汤 352

增液承气汤 353

新加黄龙汤 353

四、寒凝积滞~温阳导滞 354

大黄附子汤 355

温脾汤 356

五、津枯肠燥~润肠通便 357

麻子仁丸 358

润肠丸 358

五仁丸 359

六、肠道虫证~驱除肠虫 359

钩虫丸 360

化虫丸 361

苦楝杀虫丸 361

南瓜子粉槟榔煎 362

仙鹤草根芽粉 362

第五节 脾窍病变 363

一、热郁经脉~清宣郁热 363

凉血泻火汤 364

分消湿热汤 364

二、阴虚火炎~滋阴清热 365

滋阴潜阳汤 365

知柏地黄汤 366

变通玉女煎 367

三、脾肾两虚~脾肾双补 367

第三章 肝胆病机治法与方剂 369

第一节 寒热病变 371

一、肝经虚寒~温肝祛寒 371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通脉四逆汤) 372

吴茱萸汤 373

暖肝煎 374

天台乌药散 375

茵陈蒿汤 377

二、肝经湿热~清泄肝热 377

龙胆泻肝汤 378

左金丸(戊己丸、香连丸、连附六一汤、左金丸) 379

石决明散 380

第二节 疏泄失常 381

一、疏泄太过~收涩敛肝 381

救逆汤 382

一甲煎 383

二、肝气郁结~调气疏肝 384

四逆散 386

逍遥散(逍遥散、加减逍遥散、舒郁清肝汤、扶脾舒肝汤、舒郁清肝饮、加味逍遥散、加味丹栀逍遥散、治乳房胀痛方) 389

柴胡疏肝散 390

加味乌药汤 391

橘核丸 392

木香蜈蚣散 392

金铃子散 393

丹栀逍遥散 394

清肝达郁汤 395

疏肝解郁汤 396

通乳散结汤(通经活络汤、攻消软坚汤、软坚散结汤) 396

第三节 血分病变 398

一、肝血亏损~养血调肝 398

四物汤(圣愈汤、桃红四物汤) 399

当归生姜羊肉汤 400

当归羊肉汤 401

首乌养血汤 401

二、瘀血阻滞~活血化瘀 402

血府逐瘀汤 406

膈下逐瘀汤 408

通窍活血汤 409

丹参饮 410

加减瓜蒌薤白汤 410

手拈散 411

调肝散 411

神芎丸 412

过期饮 413

温经定痛汤 414

脱花煎(加味催生芎归汤) 414

生化汤 415

桃核承气汤 416

大黄牡丹汤(复方大黄牡丹汤、复方红藤煎) 417

复元活血汤(鸡鸣散、当归散) 418

桂枝茯苓丸(桂甲片) 420

代抵当丸 420

大黄?虫丸 422

三棱丸 423

宫外孕方 423

小金丹 424

舒肝溃坚汤 424

七厘散(八厘散、沉麝丸) 425

跌打丸 426

接骨神方 427

接骨丹 428

活血散 428

补阳还五汤 429

调肝理脾汤 430

艾附暖宫丸 431

荡胞汤 432

温经汤 433

失笑散 435

加味麦门冬汤 435

生蒲黄汤 436

三、热迫血溢~清热止血 439

泻心汤 442

十灰散 443

槐花散 444

槐角丸 445

大黄散 446

小蓟饮子 446

清经止崩汤 447

治崩证极验方 447

咳血方 448

刺蓟散 449

清肝止衄汤 449

生竹茹汤 450

郁金散 450

消斑青黛饮 451

四、阴虚出血~滋阴止血 452

白及枇杷丸 452

四生丸 453

生地黄散 453

清热止崩汤 454

固经丸 455

五、脉络破损~收敛止血 455

补络补管汤 456

止血散 457

溃疡丸 457

第四节 筋膜病变 458

一、外风致痉~祛风解痉 458

玉真散 459

五虎追风汤 460

白附天麻汤 460

止痉散 461

牵正散 461

二、肝风内动~平肝息风 462

镇肝息风汤 464

羚角钩藤汤 465

钩藤饮 466

清热息风汤 467

阿胶鸡子黄汤 467

大定风珠 468

三、风痰阻滞~化痰息风 469

半夏白术天麻汤 470

导痰汤 470

涤痰汤 471

神仙解语丹 472

定痫丸 472

涤痰止痉散 473

四、土虚风动~补脾解痉 474

醒脾散 475

星附六君子汤(头痛宁) 476

五、筋脉挛急~柔肝缓急 477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芍甘止痉汤、加味芍甘汤) 478

吴萸木瓜汤 479

桂枝加桂汤 480

奔豚汤 481

内补当归建中汤 482

黄芪建中汤 48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83

甘麦大枣汤 484

六、膈膜痉挛~解痉止呃 486

人参三白汤 487

人参真武汤 488

七、肝阴亏损~滋养肝阴 488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汤) 490

两地汤 491

加减清经汤 492

大补阴丸 492

起痿丸(起痿丸) 493

三甲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 494

一贯煎 495

滋水清肝饮 496

第五节 少阳病变 497

一、邪踞少阳~和解少阳 500

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建中汤、镇青丸、柴胡陷胸汤、柴胡芪附汤、柴胡四物汤、参胡清热饮、加减小柴胡汤、柴胡加芦根汤、柴平汤、清脾饮、柴苓汤、柴胡枳桔汤) 501

蒿芩清胆汤 507

二、邪伏膜原~宣透膜原 510

达原饮(柴胡达原饮、宣透膜原法、新定达原饮) 511

三香汤 513

三、水停三焦~泻下逐水 514

十枣汤 514

蠲饮万灵汤 515

己椒苈黄丸 516

舟车丸(三花神祐丸) 516

疏凿饮子 517

神效葶苈散 518

神应散 518

控涎丹 519

四、三焦闭阻~升降三焦 520

升降散 521

玉枢丹 522

三物备急丸 523

痧疫回春丹 524

五、胆经郁热~清热利胆 525

大柴胡汤(加减大柴胡汤、清胆行气汤、加味大柴胡汤、茵陈柴胡汤、清胆利湿汤、柴胡陷胸汤、清胆泻火汤) 526

清胰汤 529

大陷胸汤 530

六、胆道结石~利胆排石 531

胆道排石汤Ⅰ 532

胆道排石汤Ⅱ 532

利胆排石片 533

化石利胆散 534

七、寒滞胆经~利胆祛寒 53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535

秘方化滞丸 536

八、蛔入胆道~利胆驱蛔 537

乌梅丸 537

胆道驱蛔汤 539

苦楝四逆散 540

甘草粉蜜汤 540

第六节 眼窍病变 541

一、风寒侵目~祛风散寒 543

四味大发散 544

羌活胜风汤 545

藁本乌蛇汤 545

藁本汤 546

明目细辛汤 546

正容汤 547

二、外感风热~祛风清热 548

驱风散热饮 549

消风除热汤 550

菊花决明散 550

散热消毒饮 551

还阴救苦汤 551

泻肝汤 552

清脾凉血汤 553

三、气郁眼窍~疏肝宁窍 554

解郁逍遥散 554

调气汤 555

和肝饮 555

四、三焦实热~清热解毒 556

治金煎 557

清胃散 557

凉膈清脾饮 558

洗心汤 559

泻心汤 559

退热散 560

凉膈连翘散 560

退红良方 561

神效退翳散 561

五、阴虚阳亢~滋阴降火 562

加味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柏地黄汤、知柏地黄合生蒲黄汤加减方) 563

滋阴降火汤 564

加味坎离丸 565

六、肝阳化风~清热息风 566

加减绿风羚羊饮 567

加减将军定痛汤 568

天麻钩藤饮 569

七、瘀血阻络~活血通窍 570

活血汤 570

大黄当归散 571

没药散 571

加减归芍红花散 572

八、热迫血溢~止血化瘀 573

安珠散 574

九、湿阻眼窍~除湿宁窍 574

化坚二陈丸 575

除湿汤 575

加减八正散 576

猪苓散 577

加减三仁汤(一~四加减三仁汤) 577

加减龙胆泻肝汤(一~十加减龙胆泻肝汤) 579

十、精髓亏损~填精补髓 581

七仙丸 582

九子丸 583

三仁五子丸 583

四物五子丸(一~五加减四物五子汤) 584

右归丸 586

十一、肾阳虚损~温补肾阳 586

加味肾气丸 587

真武理中汤 588

车甘五苓汤 588

第四章 心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590

第一节 心脉病变 592

一、心气不足~补益心气 593

妙香散(王荆公妙香散) 594

定志丸 595

龙齿清魂散 596

补心茯苓汤 596

二、气虚欲脱~益气救脱 597

独参汤(胜金方、人参散) 599

生脉散 600

参附汤(芪附汤、术附汤、既济丸) 601

凉血救脱汤 601

三、心阳虚损~温补心阳 602

薏苡附子散 603

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603

四、阳虚厥逆~回阳救逆 604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茵陈术附汤) 606

四逆加人参汤 607

回阳救急汤 608

五、心阳痹阻~通阳宣痹 609

桂枝人参汤 610

乌头赤石脂丸 611

橘皮枳实生姜汤 612

冠心二号方 612

蒌半真武汤 613

栝蒌薤白半夏汤 613

枳实薤白桂枝汤 613

六、心阴不足~补益心阴 614

加减复脉汤 615

天王补心丹 616

真珠母丸 617

酸枣仁汤 617

七、心血亏损~补益心血 619

养心汤 619

正心汤 620

孔圣枕中丹 621

茯神散 621

镇心汤 622

八、心阴心阳两虚~阴阳双补 623

炙甘草汤 624

防己地黄汤 625

九、热入营血~清营凉血 626

清营汤 627

清营解毒丹 628

清热地黄汤 629

十、心经气热~清气宁心 631

黄连阿胶汤 631

导赤散(Ⅰ~Ⅲ导赤散) 632

泻火消痰汤 633

蜀漆大黄汤 633

十一、热毒壅结~解毒散结 634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栀子金花汤、三黄石膏汤、三黄巨胜汤) 635

仙方活命饮 636

五味消毒饮 637

内疏黄连汤 638

蟾酥丸(蟾酥丸) 638

四妙勇安汤 639

第二节 神志异常 640

一、热入心包~清热开窍 641

安宫牛黄丸 642

紫雪丹 643

至宝丹(人参至宝丹、牛黄至宝丹) 644

抱龙丸(抱龙丸、牛黄抱龙丸、抱龙丸、琥珀抱龙丸) 646

小儿回春丹 646

行军散 647

二、中寒气闭~温通开闭 649

苏合香丸 650

七气汤 651

五磨饮子 652

还魂汤 653

通关散 653

三、窍闭兼瘀~化瘀开窍 654

西珀至宝丹 655

西地清络饮 656

西羚三汁饮 656

四、痰湿阻窍~涤痰开窍 657

太乙紫金丹 658

稀涎散 659

蠲饮六神汤 660

变通十味温胆汤 660

白金丸 661

神授丹 661

滚痰丸 662

五、心神不安~重镇安神 663

磁朱丸 664

朱砂安神丸 665

茯苓丸 665

第三节 舌窍病变 666

第五章 肾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668

第一节 肾精病变 670

一、肾阴亏损~补肾滋阴 671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八仙长寿丸、生脉六味丸) 672

左归饮 674

左归丸 675

大造丸 676

驻景丸(驻景丸加减方) 676

滋膵饮 677

增液汤 678

二、肾阳虚损~温补肾阳 679

肾气丸(加味肾气丸) 681

十补丸 683

内补丸 683

固精丸 684

青娥丸 685

赞育丹 685

温冲汤 686

壮阳起痿散(太平公主万声娇、金枪不倒、声声漫) 687

三、阴阳俱虚~阴阳双补 688

龟鹿二仙胶 689

赞化血余丹 689

地黄饮子 690

苁蓉河车丸 690

四、精关不固~固肾涩精 691

金锁固精丸 692

玉锁丹 693

桑螵蛸丸 693

镇神锁精丹 694

五、冲任不固~补肾固冲 695

寿胎丸 696

补肾安胎饮 697

加减断下汤 697

鹿角补冲汤 698

固冲汤 699

鹿角菟丝丸 699

收涩止带汤 700

人参胡桃汤(独圣饼、杏仁煎) 701

六、肾不纳气~补肾纳气 701

都气丸 702

七、阳虚寒凝~和阳通滞 703

阳和汤(骨结核方) 703

趁痛散(立效散) 704

鹿角丸 705

椒附散 705

第二节 水液失调 706

一、肾虚失约~补肾固堤 707

缩泉丸 707

菟丝子丸 708

巩堤丸 709

固真丹 709

黄芪束气汤 710

二、气化失常~温阳行水 711

五苓散(茵陈五苓散、四苓散加木瓜草果半夏汤) 714

真武汤 717

附子汤 721

春泽汤 722

苓术汤 722

附子八物汤 723

加减五苓散 724

五饮汤 724

萆薢分清饮 725

三、下焦湿热~泻火通淋 726

五淋散 728

八正散 728

加减柴苓汤 729

猪苓汤 730

郁金散 730

萆薢分清饮 731

土茯苓汤 732

四、尿路结石~化石通淋 732

凉血散 733

石韦散 734

凿石丸 734

第三节 肾窍病变 735

一、实热壅窍~泻火宁窍 736

二、风寒闭郁~宣肺通窍 736

桂辛散 737

三、痰湿阻窍~祛痰开窍 738

蓖麻丸 739

通神散 739

四、瘀血阻窍~活血通络 740

五、气虚耳鸣~益气聪耳 741

聪耳益气汤 741

响铃息鸣汤 742

六、髓海不足~填精补髓 742

无比山药丸 743

肉苁蓉丸 744

七、阴虚阳亢~滋阴潜阳 744

第六章 两脏同病病机治法与方剂 746

第一节 肺脾同病 747

一、肺脾气虚~补土生金 748

二、肺胃实热~清泄肺胃 748

白虎承气汤 749

减味竹叶石膏汤 749

三、肺胃津虚~清养肺胃 750

四、气郁津凝~利气行津 750

麻杏二陈汤 751

苏杏二陈汤 752

桂枝去芍加麻附细辛汤 752

青龙五苓汤 753

麻附五皮饮 754

麻枇三仁汤 755

第二节 心肺同病 756

一、营卫不和~调和营卫 756

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苍辛汤、桂枝加黄芪汤) 757

桂枝新加汤 759

桂枝加芍药汤 759

二、气血两虚~气血双补 760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 761

当归补血汤 761

三、气血两燔~气血两清 763

清瘟败毒饮(凉营清气汤、加减清瘟败毒饮) 764

流脑合剂 765

第三节 肺肾同病 766

一、肺肾阴虚~金水并调 766

百合固金汤 767

人参固本丸 767

二、肺肾虚寒~宣上温下 768

麻黄附子汤 768

宣上温下汤 769

青龙真武汤 770

第四节 脾肾同病 771

一、脾肾阳虚~温阳健脾 771

砂半真武汤 772

鹿附汤 773

安肾汤 773

术附姜苓汤 774

二、脾肾阴虚~甘寒滋润 774

第五节 肝肾同病 775

一、水不涵木~滋水涵木 775

二、肝肾虚寒~温补肝肾 775

芎归真武汤 776

温肾调气汤 776

加味当归芍药散 777

一、金不制木~清金制木 778

第六节 肝肺同病 778

桑丹泻白汤 779

清疹汤 779

西羚白虎汤 780

二、肝火犯肺~清肝宁肺 781

青盂汤 781

第七节 心肝同病 782

一、肝病及心~调肝宁心 782

二、心病及肝~治心宁肝 783

三、心肝同病~心肝同治 783

第八节 心肾同病 783

一、心肾不交~交通心肾 784

安神定志丸 784

交泰丸 785

桑螵蛸散 786

朱雀丸 786

二、水气凌心~心肾同治 787

第九节 心脾同病 787

一、痰饮凌心~豁痰宁心 787

半夏秫米汤 788

半夏丸 789

姜术汤 790

二、心脾两虚~补益心脾 790

第十节 肝脾同病 791

肝脾不和~调和肝脾 791

越鞠丸 792

当归芍药散(抗痿灵) 793

痛泻要方 795

方剂笔画索引 7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