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学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17045485
  • 页数:7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由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石学敏教授主编;天津中医学院及其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共同编写而成。针灸治疗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如何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几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至今还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中。为及时总结针灸治病的丰富经验,反映当今针灸治疗疾病的水平及研究成果,故编写此书。全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为总论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针灸治疗作用、治疗原则、辨证施治原则及处方配穴的原则与方法。中篇为中医病证治疗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证101 种的针灸疗法。每种病证从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处方、操作方法、古代文献摘要、现代研究、医案选录几方面论述。下篇为西医疾病治疗部分,选收了针灸治疗有特色的、疗效较好的疾病108种,详细地论述了针灸辨证取穴方法和操作方法。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系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较突出。针灸学基础理论论述详尽,并始终贯穿整个治疗部分,内容深入浅出,文字规范易懂,言简意赅,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便于掌握应用,基本反映了20世纪末针灸治疗疾病的水平和研究成果。本书适用
《针灸治疗学》目录

目 3

录 3

上篇总 论 3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 3

第一节疏通经络 3

第二节扶正祛邪 4

第三节调和阴阳 5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8

第一节治神与守气 8

第二节清热与温寒 10

第三节补虚泻实 12

第四节局部与整体 14

第五节治标与治本 15

第六节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7

第一节八纲证治 19

第三章针灸辨证施治原则 19

第二节脏腑证治 23

第三节气血证治 32

第四节经络证治 36

第四章针灸配穴处方 50

第一节选穴原则 50

第二节配穴方法 53

第三节处方的组成 56

第四节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57

中篇中医病证治疗 67

第五章外感、肺系病证 67

第一节高热 67

第二节疟疾 76

第三节感冒 85

第四节咳嗽 93

第五节哮喘 99

第六节肺胀 110

第七节肺痨 118

第六章脾胃病证 127

第一节胃脘痛 127

第二节呕吐 133

第三节便秘 140

第四节泄泻 144

第五节痢疾 151

第七章肾系病证 155

第一节淋证 155

第二节癃闭 160

第三节遗精 166

第四节阳痿 169

第五节男性不育症 173

第八章心系病证 180

第一节心悸 180

第二节不寐 186

第三节健忘 191

第四节胸痹 196

第五节癫狂 203

第九章肝胆病证 207

第一节中风 207

第二节眩晕 220

第三节胁痛 228

第四节黄疸 234

第五节面瘫 240

第十章气血津液病证 248

第一节郁证 248

第二节水肿 253

第三节汗证 257

第四节饮证 261

第五节消渴 269

第六节积聚 274

第七节虚劳 281

第十一章经络肢体病证 290

第一节痹证 290

第二节痿证 298

第三节头痛 302

第四节无脉症 310

第五节面神经痉挛 313

第六节落枕 315

第十二章皮肤病 317

第一节风疹 317

第二节湿疹 319

第三节 白癜风 321

第四节牛皮癣 324

第五节 白疕 326

第六节斑秃 327

第七节丹毒 330

第八节蛇丹 333

第九节扁平疣 334

第十三章外科病证 336

第一节扭伤 336

第二节肱骨外上髁炎 337

第三节手术后诸症 339

第四节附骨疽 341

第五节乳痈 344

第六节乳癖 347

第七节肠痈 349

第八节痔疮 352

第九节瘰疬 355

第十节破伤风 357

第十一节红丝疔 359

第十二节发际疮 362

第十四章月经病证 367

第一节月经不调 367

第二节崩漏 375

第三节经闭 380

第四节痛经 384

第五节绝经前后诸证 390

第十五章带下、妊娠、产后病 394

第一节带下病 394

第二节妊娠恶阻 400

第三节胎位不正 404

第四节子痫 407

第五节胞衣不下 410

第六节恶露不绝 413

第七节乳少 417

第八节产后血晕 420

第十六章妇科杂病 424

第一节阴挺 424

第二节阴痒 427

第三节不孕 430

第十七章儿科常见病证 436

第一节流行性腮腺炎 436

第二节百日咳 439

第三节小儿泄泻 443

第四节小儿厌食症 447

第五节疳积 451

第六节急惊风 454

第七节慢惊风 458

第八节小儿麻痹 462

第九节儿童多动症 467

第十八章五官科病证 469

第一节针眼 469

第二节目赤肿痛 473

第三节 目翳 477

第四节圆翳内障 480

第五节暴盲 484

第六节近视 490

第七节耳鸣耳聋 494

第八节脓耳 501

第九节鼻塞 505

第十节鼻渊 508

第十一节鼻鼽 513

第十二节咽喉肿痛 518

第十三节乳蛾 522

第十四节口疮 526

第十五节牙痛 530

下篇西医疾病治疗 537

第十九章急症 537

第一节高热 537

第二节抽搐(痉病) 538

第三节休克 540

第四节中暑 542

第五节低血压性休克 544

第六节心绞痛 545

第七节肾绞痛 548

第八节胃痉挛 549

第九节胆绞痛 551

第二十章呼吸系统 553

第一节上呼吸道感染 553

第二节急性支气管炎 555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 557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559

第二十一章循环系统 564

第一节高血压病 564

第二节心律失常 566

第三节风湿热 569

第四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绞痛 571

第五节心脏神经官能症 574

第六节大动脉炎 577

第七节雷诺氏病 579

第八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81

第九节静脉血栓形成 583

第二十二章消化系统 586

第一节急性胃炎 586

第二节慢性胃炎 588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 590

第四节 胃潴留 592

第五节胃下垂 594

第六节胃肠道功能紊乱 595

第七节便秘 596

第八节急性胃肠炎 598

第九节非特异性结肠炎 602

第十节顽固性呃逆 604

第十一节神经性呕吐 607

第十二节慢性胆囊炎 608

第十三节胆结石 610

第十四节慢性胰腺炎 612

第十五节脱肛 614

第十六节细菌性痢疾 616

第二十三章泌尿系统 618

第一节泌尿道感染 618

第二节非梗阻性尿潴留 620

第三节泌尿系结石 622

第四节尿失禁 624

第五节慢性肾小球肾炎 626

第二十四章神经系统 629

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629

第二节脑梗死 631

第三节脑出血 633

第四节脑萎缩 635

第五节老年期痴呆症 637

第六节癫痫 638

第七节吉兰—巴雷综合征 641

第八节周期性麻痹 643

第九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644

第十节三叉神经痛 646

第十一节臂丛神经痛 648

第十二节坐骨神经痛 649

第十三节周围神经损伤 651

第十四节脊髓炎 652

第十五节外伤性截瘫 654

第十六节癔症 655

第十七节血管性头痛 656

第十八节神经性头痛 659

第十九节神经衰弱 661

第二十节抑郁型精神病 662

第一节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665

第二十五章免疫和结缔组织系统 665

第二节多发性肌炎 667

第三节皮肌炎 669

第四节干燥综合征 670

第二十六章其他系统 672

第一节糖尿病 672

第二节痛风 674

第三节增生性脊柱炎 676

第四节梅尼埃病 677

第五节肩关节周围炎 680

第六节肌营养不良 681

第七节性功能障碍 684

第八节慢性前列腺肥大 686

第二十七章外科 689

第一节急性腰扭伤 689

第二节荨麻疹 690

第三节丹毒 692

第四节带状疱疹(缠腰火丹) 693

第五节疔疮 694

第六节急性乳腺炎 695

第七节乳腺增生 697

第八节急、慢性阑尾炎 699

第九节肠梗阻 701

第十节甲状腺腺瘤 703

第十一节寻常痤疮 704

第二十八章妇科 707

第一节月经紊乱 707

第二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709

第三节盆腔炎 711

第四节子宫内膜异位症 713

第五节闭经 715

第六节胎位不正 717

第七节子宫脱垂 719

第八节更年期综合征 721

第九节子宫阵缩乏力 723

第二十九章儿科 726

第一节惊厥 726

第二节遗尿 727

第三节小儿消化不良 728

第三十章五官科 731

第一节结膜炎 731

第二节睑腺炎 733

第三节中耳炎 734

第四节神经性耳聋 736

第五节鼻窦炎 738

第六节过敏性鼻炎 741

第七节牙髓炎 743

第八节急性扁桃体炎 745

第九节急、慢性咽炎 746

第十节假性近视 7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