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辐射血液学基础与临床
辐射血液学基础与临床

辐射血液学基础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家佩,毛秉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213483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血液系统辐射损伤及修复的规律和机理以及与急性放射病预防诊治的关系。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论、放射生物学基础、从造血干细胞到成熟血细胞的血细胞生成各阶段造血细胞及造血调控因素的辐射效应等。
《辐射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概论 1

第一节辐射血液学的内容 1

第二节辐时血液学研究历史 2

一、造血系统形态学研究阶段 2

二、造血系统功能学研究阶段 2

三、造血系统调控研究阶段 2

四、造血系统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 2

第三节辐射血液学研究现状与不足 3

一、电离辐射的种类 5

第一节电离辐射的种类和作用 5

第二章辐射血液损伤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5

二、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7

三、电离辐射作用的靶学说和靶分子 9

第二节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11

一、电离辐射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11

二、电离辐射的细胞学效应 13

三、电离辐射对机体各系统的效应 21

第三节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21

一、辐射的因素 21

二、机体的因素 23

一、造血干细胞存在的根据 30

第三章血细胞生成的生理学基础 30

第一节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30

二、造血干细胞的特征及分离纯化 31

三、造血干细胞的检测方法 33

四、成造血一血管细胞 34

五、造血干细胞可塑性 35

六、造血祖细胞及其测试 35

第二节造血微环境 37

一、造血微环境的基本结构 37

二、造血微环境的功能 39

一、体液因子的调控作用 41

第三节造血调控 41

二、造血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43

三、造血调控中转录因子的作用 44

第四节 血细胞生成的动力学 47

一、血细胞生成的动力学分析 47

二、粒细胞生成的动力学特点 48

三、红细胞生成的动力学特点 49

四、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的动力学特点 52

五、其他血细胞生成的动力学特点 53

第五节个体发育中造血活动的变迁 53

一、造血干细胞的发生和迁移 54

二、造血干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 56

第四章造血器官的辐射损伤 59

第一节骨髓的辐射损伤 60

一、骨髓的正常结构 60

二、骨髓的辐射后变化 61

第二节胸腺的辐射损伤 62

一、胸腺的正常结构 62

二、胸腺的辐射后变化 63

第三节脾脏的辐射损伤 64

一、脾脏的正常结构 64

二、脾脏的辐射后变化 65

一、淋巴结的正常结构 66

第四节淋巴结的辐射损伤 66

二、淋巴结的辐射后变化 67

第五节肝脏的辐射损伤 68

一、肝脏的正常结构 68

二、肝脏的辐射后变化 69

第五章造血干/祖细胞的辐射损伤 71

第一节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损伤 72

一、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73

二、造血干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 78

三、造血干细胞的即刻(辐射)效应和照射后效应 82

四、造血干细胞辐射损伤的变化动态 83

第二节造血祖细胞的辐射损伤 89

一、造血祖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89

二、造血祖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 94

三、造血祖细胞辐射损伤的变化动态 96

第三节低剂量率连续照射的血液学效应 99

第六章骨髓前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的辐射效应 107

第一节骨髓前体细胞的辐射损伤 107

一、辐射后骨髓像的变化 107

二、各系骨髓前体细胞的辐射效应 111

第二节外周血细胞的辐射效应 115

一、白细胞的辐射效应 116

二、淋巴细胞的辐射效应 123

三、血小板的辐射效应 128

四、红细胞的辐射效应 130

第七章造血微环境辐射损伤 136

第一节造血微环境辐射损伤 136

一、两次照射法检测造血微环境辐射损伤 136

二、皮下埋骨检测造血微环境辐射损伤 138

三、局部照射法检测造血微环境辐射损伤 138

第二节造血器官中微血管系统的辐射损伤 139

一、造血器官微血管系统的特点 140

二、造血器官微血管系统的辐射损伤 142

三、造血器官微血管系统辐射损伤的意义 145

第三节造血基质细胞的辐射损伤 146

一、造血基质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146

二、造血基质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 148

三、造血基质细胞辐射损伤的变化动态 149

第四节造血细胞因子的辐射损伤 152

一、造血细胞因子与造血调控 153

二、照后细胞因子的消长规律 154

三、照射机体对造血细胞因子的需求 159

四、照后造血因子变化的可能机制 164

一、造血功能障碍和全血细胞减少 167

第一节辐射造血损伤的临床表现 167

第八章辐射造血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远后效应 167

二、感染并发症 173

三、出血并发症 175

四、物质代谢紊乱 178

第二节辐射造血损伤的影响因素 178

一、照射剂量 178

二、照射条件 179

三、照射剂量率 180

四、治疗技术进展的影响 180

二、白血病 181

第三节辐射造血损伤的远后效应和可能机制 181

一、贫血 181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83

四、免疫功能低下或偏低 184

第九章血液学指标在急性放射病诊断中的应用 186

第一节血液学指标在急性放射病早期分类诊断中的应用 186

一、照后早期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186

二、白细胞数的早期变化 187

三、淋巴细胞数的变化 187

第二节 血液学指标在急性放射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87

一、照后白细胞总数的动态变化 188

二、照后血小板数的动态变化 189

三、照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的动态变化 190

第三节其他血液学相关指标的诊断学意义 190

一、染色体畸变分析 191

二、淋巴细胞微核检查 195

三、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 196

四、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突变 197

第四节血液学指标在急性放射病治疗上的指导意义 199

一、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199

四、血栓弹力图及出凝血指标 200

五、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200

三、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200

二、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200

第五节影响血液学指标的因素 201

一、药物的影响 201

二、输血及其有形成分的影响 201

三、造血生长因子的影响 201

第十章辐射损伤的血液学治疗 204

第一节保障和促进造血恢复的一般对症措施 204

一、控制并发症的措施 204

一、全血的输注 206

第二节血液成分的输注—替代治疗 206

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一般治疗措施 206

二、白细胞悬液的输注 207

三、血小板悬液输注 209

四、血浆或血浆成分的输注 210

第三节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 212

一、主要造血生长因子简介 212

二、造血生长因子防治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 214

三、造血生长因子在急性放射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15

四、造血生长因子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216

第四节造血干细胞移植 218

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219

二、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 231

三、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233

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234

第五节基因治疗 237

一、基因治疗概念 237

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239

三、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概况 242

四、急性放射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 247

第十一章中医学对辐射造血损伤的认识和防治 255

第一节中医对辐射造血损伤的认识 255

一、病因 255

二、病机 255

一、卫气营血辨证 257

第二节辐射造血损伤的辨证施治 257

二、六经辨证 258

第三节历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病研究所辐射造血防护药物研究经验及 258

研究现状 258

一、积累经验 258

二、药物筛选 259

三、筛选途径 259

四、辨证施治 260

五、研究现状 260

第四节中药现代化与辐射造血防护药物研究 261

附录 2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