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学礼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1426623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基础心理、发展心理、临床心理和康复心理四方面内容。此外,编者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本书中加入了诸如医疗行为的人际关系,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康复方面的心理问题等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内容。
上一篇:简明药物手册下一篇:内科学
《医学心理学》目录

第一篇 心理学基础 3

第一章 医学心理学概述 3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3

一、医学心理学的定义 3

二、医学心理学的意义 4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5

一、疾病谱的变化 5

二、“心身统一”的观点 6

三、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6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8

一、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8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12

一、医学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12

二、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14

第二章 医学模式 16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16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16

二、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和转变 16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7

第二节 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 19

一、生物学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19

二、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20

三、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21

第三节 医学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实践与应用 25

一、医学模式在医患双方的体现 25

二、医学模式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 25

第三章 人的心理活动 27

第一节 意识 27

一、意识的概念 27

二、意识的不同层面 28

三、意识的特征 28

四、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29

第二节 认知过程 31

一、感觉和知觉 31

二、思维 35

三、想象 39

四、记忆 40

五、遗忘 42

六、注意 43

第三节 情感过程 45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45

二、情绪学说 49

三、情绪与健康 51

第四节 意志过程 53

一、意志概述 53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54

三、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55

一、人格概述 57

第五节 人格 57

二、需要 58

三、动机 60

四、挫折 62

五、心理防卫机制 63

六、人格的个人类型特点 65

七、自我意识 70

第六节 心理的脑基础 70

一、脑的基本结构单位——神经元 70

二、脑皮层的功能定位 71

一、感觉的神经生理基础 78

第七节 认知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78

二、知觉的神经生理基础 84

三、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85

四、语言的神经基础 90

五、思维的神经生理基础 92

第八节 情感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92

一、情绪的神经基础 93

二、情绪活动的生物化学调节 95

第二篇 发展心理 101

第四章 心理健康概述 101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01

一、健康的概念 101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101

三、亚健康 103

第二节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 104

第三节 心理卫生保健 105

第四节 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 105

第五节 工作、爱与生活 108

第五章 生命周期与心理健康 109

第一节 概述 109

一、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109

二、呈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10

三、早期的发展重于后期的发展 110

四、发展模式中存在个体差异性 110

第二节 儿童及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 110

一、胎儿期的心理健康 110

二、婴儿期的心理健康 112

三、幼儿期的心理健康 113

四、学龄期的心理健康 115

五、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 116

第三节 成年期心理健康 118

一、青年期 118

二、中年期 121

三、老年期 124

第六章 性心理健康 126

第一节 概述 126

第二节 婴儿期性心理健康 127

一、从出生到1岁期间的性心理发育 127

二、1岁至3岁儿童的性心理发育 128

一、恋父及恋母情结 131

第三节 幼儿期性的心理健康 131

二、对性问题的好奇 132

三、幼儿的性游戏 132

四、性别角色的进一步学习 133

第四节 儿童期的性心理健康 134

一、儿童性游戏 134

二、骂脏话 135

三、窥视成人的性世界 135

四、性别角色的学习 136

第五节 青少年期的性心理健康 136

一、第二性征发育所带来的心理变化 137

四、性梦 138

二、“青春期躁动” 138

三、月经初潮及初次射精 138

五、白日梦 139

六、手淫 140

七、同性间的活动 141

八、异性间的交往 141

九、青少年期的恋爱行为 142

十、青少年期性交 143

十一、“追星族”现象 143

第六节 成年初期的性心理健康 144

一、恋爱中的性心理健康 145

二、婚姻中的性协调 147

第七节 成年中期的性心理健康 152

一、让性生活浪漫起来 153

二、婚姻危机与婚外恋 154

三、更年期的性心理健康 156

第八节 成年晚期的性心理健康 158

一、老年期的性心理健康 158

二、丧偶独身者的性健康 161

第九节 性心理教育 162

一、儿童期的性心理教育 162

二、青少年期的性心理教育 162

三、成年期的性心理教育 163

第七章 医师、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 167

第一节 概述 167

第三篇 临床心理 167

第二节 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特征和患者角色 169

一、患者的需要 169

二、患者的其他心理特征 171

三、患者角色 174

第三节 医师角色及医师的心理特征 178

一、医师角色 178

二、医师的心理特征 180

第四节 在医疗行为中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 183

一、医患关系应该建立在现行法律和法规的框架内 183

二、处理好医患之间的职业和非职业关系 184

三、处理好“移情”和“反移情”的问题 185

四、理解和正确应对患者的心理防卫机制 185

五、正确应用沟通的技巧 186

第一节 求医行为 188

一、求医行为的概念 188

第八章 求医行为与遵医行为 188

二、求医过程与求医决定 189

三、特殊的求医行为 193

第二节 遵医行为 194

一、医师与遵医行为 194

二、患者对医嘱的理解与遵医行为 194

三、患者及其家属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与遵医行为 196

四、经济状况与遵医行为 196

五、媒体宣传与遵医行为 196

六、遵医行为的方式 197

一、应激概念的演变 198

第九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98

第一节 心理应激概述 198

二、心理应激的相关理论 200

三、关于应激研究的问题 202

第二节 应激反应 203

一、概述 203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 204

三、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206

第三节 生活事件 208

一、概述 208

二、几种常见的应激源 210

二、认知因素在应激申的作用 212

一、概述与研究 212

第四节 认知评价 212

第五节 人格与应激 213

第六节 社会支持 214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和分类 214

二、社会支持研究 215

第七节 应对方式 216

一、概述 216

二、应对方式研究 218

第八节 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 220

一、概述 220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220

一、概述 222

第九节 心身疾病概述 222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与分类 224

三、心身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26

四、心身疾病的诊断 228

五、治疗原则 230

六、心身疾病的预防 231

七、心身疾病防治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231

第十节 内科心身疾病相关问题 232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 232

二、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 235

三、内科疾病的心理干预 237

四、几种常见的内科心身疾病 238

一、与妇产科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 242

第十一节 妇产科常见的心身障碍 242

二、妇产科患者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 243

第十二节 儿科疾病的心身问题 247

一、影响儿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心理社会因素 247

二、儿科患者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 248

三、几种常见的儿科心身障碍 249

第十章 与躯体疾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252

第一节 概述 252

一、从整体论认识疾病 252

二、简要历史 254

第二节 心身关系的重要理论 254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254

二、心理生理及应激学说 255

三、行为学派 256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256

五、人格理论与健康 257

六、未来的研究——综合之路 257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58

一、原发性高血压 258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259

三、心律失常 261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62

一、消化性溃疡 262

二、功能性肠道疾病 263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与心理社会因素 263

第六节 重要内脏器官慢性功能衰竭时患者的心理问题 264

第七节 糖尿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65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病的病因 265

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266

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266

第八节 神经系统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67

一、紧张型头痛 267

二、脑血管病 268

第九节 外科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69

一、外科手术 269

二、意外伤害 270

三、器官移植 270

四、恶性肿瘤 271

五、重症监护综合征 273

第十节 慢性疼痛的心理问题 274

一、疼痛的定义 274

二、慢性疼痛的病理机制 274

三、慢性疼痛的特点 276

四、慢性疼痛的心理行为反应 276

五、慢性疼痛的治疗 276

第十一节 性传播及相关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77

一、性传播疾病 277

二、艾滋病及其心理社会问题 278

三、慢性前列腺炎 279

第十二节 妇产科疾病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279

二、痛经 280

一、闭经 280

三、经前期紧张征 281

四、子宫、卵巢切除 281

五、不育症 281

六、人工流产 281

七、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281

第十三节 儿童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82

一、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儿童疾病的病因 282

二、儿童对慢性疾病的心理反应 282

三、父母对儿童患病的心理反应 283

四、解决之道 283

一、基本概念 284

第一节 概述 284

第十一章 心理治疗 284

二、心理治疗的由来与发展 285

三、心理治疗的分类及主要流派 285

四、心理治疗的效用及其机制 287

五、正确掌握和使用心理治疗 289

第二节 建立治疗关系的技术 290

一、治疗关系的意义 290

二、建立治疗关系的原则 291

三、关系技术的指征与禁忌证 292

四、关系技术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293

第三节 促进变化的策略和技术 299

一、治疗变化的入口及干预方法的选择 299

二、主要的干预策略 301

第四节 暗示——催眠技术 310

一、指征与禁忌证 310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311

第五节 解释性心理治疗 313

一、指征 314

二、禁忌证 314

第六节 精神分析治疗及分析性心理治疗 314

一、概述 314

二、指征与禁忌证 316

三、操作方法与程序 317

一、指征与禁忌证 319

第七节 行为治疗 319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320

第八节 认知治疗 322

一、指征与禁忌证 323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323

第九节 家庭治疗 325

一、指征与禁忌证 325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325

三、系统家庭治疗 328

第十节 危机干预 329

一、概述 329

二、指征与禁忌证 330

三、操作程序及方法 331

第十一节 集体心理治疗 332

一、指征与禁忌证 333

二、操作程序及方法 333

第十二节 森田疗法 335

一、指征与禁忌证 335

二、操作程序与方法 336

第十三节 心理治疗与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服务 337

一、概述 337

二、诊治原则 338

三、会诊内容、频度及其影响因素 340

四、会诊行为 341

五、会诊效果评估 341

二、认识世界的两种方法 343

一、思考 343

第十二章 临床心理评估 343

第一节 概述 344

一、心理评估概念 344

二、临床心理测验分类与应用 347

第二节 智力测验 356

第三节 人格测验 360

一、概述 360

二、常用人格测验工具 361

第四节 心理评定量表 370

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 370

二、生活事件量表 371

四、抑郁自评量表 372

三、焦虑自评量表 372

第五节 神经心理测验 373

第六节 心理评估在临床中的实践与应用 375

一、癌症患者的个性特征研究 376

二、生活事件与健康水平 377

第七节 心理评估者的职业道德 377

第十三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384

第一节 异常心理 384

一、异常心理概述 384

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385

三、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式 387

一、成瘾行为的定义 389

第二节 成瘾行为 389

二、与成瘾行为相关的概念 390

三、成瘾行为的分类 392

四、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397

第三节 其他适应不良行为 398

一、迷信行为 399

二、病理性赌博行为 400

三、偷窃癖 401

四、购物癖 402

五、拔毛癖 403

六、搜集癖 404

七、进食障碍 404

一、人格障碍的定义 407

第四节 人格障碍 407

三、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 408

二、人格障碍的分类 408

四、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 410

五、人格障碍的治疗 412

第四编 康复心理 415

第十四章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415

第一节 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416

一、医学模式转变的结果 417

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康复心理学创造了发展的条件 417

三、科学的发展为康复心理学提供了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 417

第二节 康复过程概述 417

二、康复过程 419

第三节 残疾及其心理问题 419

一、残疾人的共同特点 419

三、残疾人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 420

四、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423

第十五章 综合性医院常见的康复心理问题 424

第一节 概述 424

一、疾病所致的心理反应 425

二、对治疗环境的心理反应 425

三、治疗所致的心理反应 426

第二节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康复问题 428

一、慢性病患者共同的心理特点 428

二、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心理健康教育 429

第十六章 慢性疼痛及其康复 431

第一节 慢性疼痛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432

第二节 慢性疼痛患者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432

一、疼痛生理学 432

二、疼痛心理学——学习、应激和抑郁 435

第三节 慢性疼痛的生物、心理、行为治疗 438

一、慢性疼痛的生物学治疗 438

二、慢性疼痛的心理和行为治疗 438

第十七章 慢性失眠及其康复 441

第一节 慢性失眠的生理、心理、行为方面问题 441

一、人类睡眠的多导睡眠图特征 441

二、睡眠的其他生理心理特征 442

三、失眠分类 443

第二节 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 444

一、苯二氮?类药物 444

二、非苯二氮?类催眠药物 445

三、其他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 446

四、三环类抗抑郁剂 446

五、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447

第三节 慢性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447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 447

二、行为治疗 447

三、实践与应用 448

参考文献 450

医学心理学专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4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