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油菜的形态与生理
油菜的形态与生理

油菜的形态与生理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寿仲,贺观钦,朱耕如,王祖福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6196·136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
《油菜的形态与生理》目录

目录 2

一、生育过程 2

(一)阶段发育 2

1.冬性型 3

2.春性型 3

3.半冬性型 3

(二)生育期 5

1.生育时期的划分 6

2.生育期变化的影响因素 7

3.积温与生长 14

(三)生态型 18

1.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的初步划分 18

2.甘蓝型油菜不同生态型的特性 19

二、营养器官 28

(一)种子发芽和出苗 28

1.种子形态与构造 28

2.种子生活力 30

3.发芽出苗 35

4.幼茎生长 37

(二)根的生长 39

1.形态与构造 39

2.根系分布与伸展 41

(三)茎和分枝 44

1.根颈 44

2.茎 45

3.分枝的生长 50

(四)叶的生长 56

1.叶片形状 56

2.主茎叶片数目 58

3.叶片出生速度、大小和寿命 61

4.叶片养分输送的区域性 63

5.叶片的颜色 65

1.花蕾分化过程 67

三、生殖器官 67

(一)花芽分化 67

2主花序分化过程 73

3.各花序分化的顺序 73

4.花芽开始分化的时期 77

5.花芽分化速度 79

(二)开花、授粉与受精 81

1.开花 81

2.授粉 83

3.受精 83

4.花粉与雌蕊日龄对受精的影响 86

5.雌蕊受精能力的变化与形态、组织化学变化的关系 87

(三)角果与种子发育 89

1.角果形态 89

2.角果构造 92

3.角果生长 93

5.胚胎发育 95

4.胚珠的形成与数目 95

6.影响胚胎发育的条件 96

7.油菜的结角率 97

8.油菜的结籽率 101

9.角果和种子的物质积累 102

10.影响种子粒重和含油量的因素 105

(四)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 108

1.菜籽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 108

2.脂肪酸在油菜体内的转化 110

3.脂肪酸的形成与环境条件 114

四、营养生理 116

(一)氮素营养 118

1.油菜体内氮素的积累与分布 118

2.油菜各器官氮素营养的特性 121

3.油菜各器官氮素营养动态 122

4.油菜不同叶层的氮素动态 124

5.氮素营养对油菜品质的影响 126

6.不同类型油菜品种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128

7.氮素平衡问题 129

(二)磷素营养 133

1.油菜对磷素的吸收与运转 133

2.磷素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135

3.油菜对磷素的需要量 136

4.油菜对难溶性磷的吸收能力 137

5.适宜的施磷时期 139

(三)钾素营养 140

1.钾的生理作用 140

2.油菜体内钾的形态与分布 142

2.硼素对油菜的生理作用 143

3.油菜对钾素的需要量 143

4.缺钾症状 144

(四)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综合作用 145

(五)油菜对硼的特殊需要 146

1.油菜体内硼的含量及积累 147

3.油菜硼素缺乏症的典型症状 149

4.发生硼素缺乏症的条件 151

5.防治缺硼症的对策及效果 153

(六)硫素营养 155

1.硫的生理作用 155

2.增施硫肥的效应 155

(七)钙、镁营养 156

(八)其他微量元素 158

五、水分生理 160

(一)油菜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 160

1.需水量 160

2.油菜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要 163

3.油菜主产区的气候条件与灌溉技术 168

1.全生育期的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 170

(二)降水与油菜产量 170

4.经济用水 170

2.各生育阶段的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 175

六、光合作用 177

(一)光合面积 177

(二)光合能力 182

(三)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转 187

1.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的积累 187

2.各器官糖类、干物质的积累与分布 190

3.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的形态与含量 192

4.营养器官光合产物的再度利用 196

5.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的区域性 197

七、抗性生理 203

(一)耐湿性和耐旱性 203

(二)耐盐性 207

(三)耐寒性 208

1.油菜的冻害、寒害与雪害 209

2.油菜耐冻性的鉴定 211

(四)抗病性 212

(五)抗虫性 214

八、看苗诊断 215

(一)长势长相的含义 215

(二)长势长相的生理实质 216

(三)油菜各主要生育阶段的长相与诊断 220

1.秧田期 220

2.越冬期 222

3.蕾薹期 224

4.花角期 225

(四)株相分析 226

九、产量形成 232

(一)产量形成的营养基础 233

(二)产量形成的协调生长 236

(三)产量形成的“源”与“库” 2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