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农艺植物学
农艺植物学

农艺植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汤文通著
  • 出 版 社:新农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48
  • ISBN:
  • 页数:204 页
图书介绍:
《农艺植物学》目录

目录 1

赵连芳博士序 1

凌立博士序 1

前言 1

第一编 通论 1

第一章 种子植物体 1

(一)主要部分 1

(二)形式及大小 1

农艺植物学目录 1

(二)植物细胞 3

(三)植物细胞之构造 3

(一)器官及组织 3

第二章 植物体内之基本构造 3

第三章 根 6

(一)根系之发育 6

(二)根之任务 6

(三)环境对根系性质之影响 6

(四)根之一般特性 7

(五)根之生长位置及其分类 7

(六)根之构造 7

(七)根之寿命 10

第四章 茎 11

(一)茎之外部形态 11

(二)茎之构造 15

(四)叶之功用 20

(三)叶之种类 20

(五)叶之构造 20

(一)叶之发育 20

(二)叶之各部 20

第五章 叶 20

(六)寻常叶之功用 21

第六章 花 22

(一)模式花之各部 22

(二)花之发育 22

(三)授粉 23

(四)受精 23

(五)胎座之着生 24

(六)花之对称性 24

(九)不完全花 25

(八)花各部之联合 25

(七)花各部彼此间之位置 25

(十)花序 26

第七章 果实种子及幼苗 27

(一)种子之发育 27

(二)果实之发育 27

(三)果实与种子之区别 27

(四)果实之种类 27

(五)种子之发芽 27

第八章 植物之分类及定名 29

(一)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在分类上之不同 29

(二)植物之类别 29

(三)植物界 30

(四)植物定名法 31

第二编 各论 33

第九章 禾本科植物 33

(一)植物习性 33

(二)根 33

(三)茎 34

(四)叶 36

(五)花序 36

(六)小穗 37

(八)果实 38

(九)禾本科之系统史 38

(七)授粉 38

(十)似禾本科植物 39

(十一)禾谷类 39

第十章 小麦 42

(一)植物习性 42

(二)根 42

(三)茎 42

(四)叶 42

(五)花序 42

(六)小穗 42

(七)花 42

(八)人工异花授粉 43

(九)受精及子实成熟 43

(十一)成熟子实 45

(十)成熟期 45

(十二)胚 47

(十三)麦麸 48

(十四)硬粒与软粒 48

(十五)小麦之制粉 49

(十六)小麦之发芽 49

(十七)重复发芽 50

(十八)小麦生长期促短处理 50

(十九)小麦之分类 51

(二十)小麦之来源 55

(二十一)小麦生长环境 57

(二十二)小麦之用途 58

(二)花序 59

(三)小穗及花 59

(一)植物习性及根茎叶 59

第十一章 大麦 59

(四)开花及授粉作用 61

(五)授精作用及子实之成熟 61

(六)大麦之成熟子实 61

(七)子实颜色 62

(八)大麦之发芽 62

(九)大麦之分类 62

(十)栽培大麦之由来 63

(十一)大麦生长环境 64

(十二)大麦之用途 64

(十三)酿酒方法 64

(四)叶 66

(三)茎 66

(五)花序 66

(六)小穗及花 66

(一)植物习性 66

第十二章 燕麦 66

(二)根 66

(七)开花及授粉 67

(八)受精及子实成熟 67

(九)成熟子实 67

(十)燕麦之发芽 68

(十一)燕麦之分类 68

(十二)野燕麦 69

(十三)燕麦之来源 69

(十四)燕麦生长环境 70

(十五)用途及成分 70

(四)小穗 71

(七)黑麦之发芽作用 71

(六)子实之成熟及成熟之子实 71

(五)开花授粉及受精 71

第十三章 黑麦 71

(三)花序 71

(二)茎及叶 71

(一)植物习性及根 71

(八)分类及来源 72

(九)小麦黑麦杂种 72

(十)生长环境 72

(十一)用途 72

(四)结实小穗 74

(二)叶及茎 74

(三)花序 74

(一)生长习性及根 74

第十四章 蜀黍 74

(五)雄性小蕊 75

(六)开花及授粉 75

(七)果实 75

(八)分类及品种 76

(九)来源 78

(十)生长环境 78

(十一)用途及化学成分 78

第十五章 粟类植物——粟、黍稗、真珠粟、稗 80

(一)真珠粟 80

(二)黍稗 81

(三)粟 82

(四)稗 83

(五)生长环境 84

(六)用途 84

第十六章 玉蜀黍 85

(一)植物习性及根 85

(二)茎 86

(三)叶 86

(四)花序 87

(五)雌小穗 87

(六)雄小穗 88

(七)授粉 89

(八)花粉管之发芽与生长 89

(九)受精 90

(十)成熟子实 91

(十一)两性花 92

(十二)玉蜀黍之由来 93

(十三)分类 94

(十四)玉蜀黍自花受精之影响 95

(十五)子实淀粉与其他淀粉之区别 95

(十六)种子之发芽 96

(十七)生长环境 96

(十八)成熟时甜玉蜀黍之化学变化 97

(十九)温度对于成熟率之影响 97

(二十)用途 98

第十七章 稻 99

(一)习性及根 99

(二)叶 99

(三)茎 101

(四)花 101

(六)开花习性 104

(五)子实 104

(七)栽培稻之来源 105

(八)稻作品种分类 106

(九)日本型及印度型之鉴别及其在分类上之意义 110

(十)稻之染色体数 111

(十一)稻之生态与环境 111

(十二)稻作之土宜 113

(十三)用途及化学成分 113

第十八章 甘蔗 114

(一)植物习性及根 114

(二)茎 114

(三)叶 119

(四)花序 126

(七)种子及种皮之构造 131

(五)开花及授粉 131

(六)受精作用及种子之发育 131

(八)分类 133

(九)气候与土宜 134

第十九章 梯牧草及其他 137

(一)梯牧草 137

(二)鸡脚草 137

(三)康地其踏草 137

(四)牧场皇后 139

(五)Poa Nemoralis,L. 139

(六)小糠草 139

(七)Festuca Pratensis,L. 139

(九)意大利燕麦草 140

(十)燕麦草 140

(八)宿根黑麦草 140

第二十章 百合科植物 141

(一)通性 141

(二)葱属 141

(三)石刁柏属 146

第二十一章 豆科植物 150

(一)通性 150

(二)豌豆属 152

(三)菜豆属 154

(四)蚕豆属 156

(五)山黧豆属 158

(六)车轴草属 158

(七)苜蓿属 162

(八)香草木樨属 1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