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
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

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栾维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760865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我国海陆经济研究方面较具权威的学术著作。研究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产业联系、生态联系和环境一体化控制等。
上一篇:水文资料整编下一篇:认识地球
《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目录

上篇 背景和基础 3

第一章 概论 3

第一节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目次 3

第二节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4

一、海洋是人类蛋白质资源的仓库 4

二、海洋是水资源基地 4

三、海洋是能源基地 5

四、国际“区域”蕴藏着最大的战略资源体系 5

五、海洋是全球通道 9

第二章 海岸带——海陆一体化的空间载体 11

第一节 海岸带的基本概念 11

一、潮间带地区 12

第二节 海岸带的区域类型与特征 12

二、海湾地区 13

三、海岸带地区的湿地 13

四、海岸带的其他区域 16

第三节 海岸带生态的生物影响因素 18

一、海岸地区的生态特征 18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 19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9

四、海洋生物的共生现象 20

第四节 海岸带生态的非生命影响因素 21

一、物理特性的影响 21

二、地质特性的影响 22

三、化学特性的影响 23

一、海岸带集中体现了海陆间的联系 25

第五节 海岸带是海陆一体化建设的载体 25

二、人类活动扰动了海陆间的自然联系 26

三、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联系密切 29

第三章 人类活动是海洋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31

第一节 城市化加重了海岸带的负担 31

一、沿海形成一批大都市 31

二、城市化产生一系列影响 32

第二节 海上油、气开采造成污染 34

第三节 海洋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 35

一、海洋生物环境污染严重 35

二、海岸带的化学污染 36

第四节 海岸工程的影响 39

一、各类挖掘活动的影响 39

二、修建码头的影响 40

中篇 机制实证研究 43

第四章 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机制研究 43

第一节 海陆产业关联研究的基本背景 43

一、开发利用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43

二、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44

三、我国海陆产业间存在诸多冲突 45

四、关于我国海陆产业关联研究的描述 46

第二节 海陆产业关联研究的理论基础 48

一、海陆产业系统基本概念界定 48

二、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海陆产业巨系统 50

三、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关联 51

四、海陆产业间产生关联效应的动因 53

第三节 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分析 55

一、海洋产业有利于吸纳劳动力的特征 56

二、我国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就业空间 58

三、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的定量计算 60

第四节 海陆产业间其他要素流通 61

一、资金循环 61

二、能源的流动 62

三、技术的传播和转移 63

四、生产信息的交流 64

第五节 海陆产业间对应产业链的耦合 65

一、海洋产业发展对全国及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65

二、海洋产业的总体贡献分析 70

第六节 海陆交汇产业链的链式分析 75

一、海陆交汇产业链的构建方案 75

二、各类产业链体系的构建 76

一、海陆产业综合布局 82

第七节 海陆产业在海岸带的合理布局 82

二、海岸带的综合分区 83

三、加强海陆产业系统联系的调控措施 87

第五章 近岸海域污染海陆一体化调控研究 89

第一节 近岸海域污染调控范围的界定 89

一、研究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89

二、确定调控范围 90

三、研究地域范围的界定 90

四、研究的框架 91

五、立题的依据——黄海沿岸海域环境状况的分析 92

第二节 近岸海域海陆一体化调控模式构建 94

一、近岸海域污染海陆一体化调控的机理 94

二、近岸海域污染海陆一体化调控模式的构建 98

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103

第三节 黄海沿岸区域经济发展及结构分析 103

二、黄海沿岸经济地域结构分异 105

三、海岸带区域的经济地域结构 108

第四节 黄海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污染响应分析 111

一、黄海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111

二、工业废水排放变化的统计解释 112

三、环境地域结构 114

四、黄海沿岸地区经济地域结构与污染地域结构的关联分析 116

第五节 黄海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因子分析 117

一、自然环境障碍是影响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定常变量 117

二、经济发展无形中增大了环境压力 118

三、经济水平低决定了环境改善非积极性 120

五、海洋管理中的问题 121

四、海洋经济发展对海域环境的影响 121

第六节 黄海近岸海域污染海陆一体化调控分区模式 122

一、模糊聚类的方法与步骤 123

二、各调控区经济-环境系统特点 125

三、海域环境的调控对策 126

第六章 辽河三角洲潜在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 128

第一节 海平面上升研究的意义及进展 128

一、研究意义 128

二、研究进展 129

第二节 海平面上升的机理与趋势分析 130

一、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调控因子 130

二、海平面上升的机理分析 131

三、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分析 132

第三节 海平面上升的风险评估及模型构建 134

二、海平面上升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135

一、海平面上升的风险评估方法 135

一、研究区域的界定 138

二、研究区域的特征分析 138

第四节 研究区域的界定与特征分析 138

第五节 海平面上升的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141

一、综合评估基本单元 141

二、危险性分析 141

三、土地系统易损性分析 143

四、社会生态经济易损性分析 144

五、生态易损性分析 145

六、抗灾能力分析 148

七、海平面上升淹没损失分析 149

八、海平面上升风险综合评估 152

一、适应对策——防护 155

第六节 防灾对策与措施 155

二、湿地保护 156

三、洪灾保险体系的建立 156

四、海岸带综合管理计划 157

第七节 结论与警示 158

下篇 调控措施和方法 161

第七章 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 161

第一节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161

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内涵 161

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形成 163

三、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发展 164

四、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实践 165

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任务 166

第二节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任务、原则 166

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则 167

第三节 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现状 170

一、半集中管理体制 170

二、国家海洋局的主要职能日益完善 170

三、三种类型并存的地方管理体制 171

四、海洋管理法规日益健全 172

五、海洋执法队伍不断壮大 173

第四节 海岸带的综合管理与协作 174

一、强化海岸带独立管理单元的观念 174

二、海岸带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关系 174

三、海洋管理与环境保护管理的关系 175

五、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176

四、海洋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产管理的关系 176

六、《野生动物保护法》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177

第五节 海洋信息服务现代化 177

一、发展海洋信息服务高技术化的必然性 177

二、制约我国海洋信息服务现代化的因素分析 178

三、发展“数字海洋”技术是海洋信息服务现代化的重点 179

四、发展软科学提高智能决策水平 180

第六节 海洋监测与预报的高科技化 180

一、我国海洋监测与预报技术水平的现状 181

二、海洋监测与预报高技术化的必然性 181

三、海洋监测与预报高技术化的重点 183

第八章 海洋规划研究 184

第一节 海洋规划的基本涵义和特点 184

一、海洋规划的内涵 184

二、海洋规划的基本特点 184

三、海洋规划的简史 186

一、海洋规划的基本方法 188

第二节 海洋规划的方法、程序 188

二、海洋规划的一般步骤 192

第三节 我国海洋开发规划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194

一、《规划》有力推动了全国海洋经济和沿海地方经济发展 194

二、海洋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196

三、建议与措施 198

第四节 重点海洋产业的规划 203

一、海洋水产业规划 203

二、滨海旅游业规划 204

三、海上运输业规划 206

一、海洋规划框架的组成 208

二、按区域范围划分的规划类型 208

第五节 海洋规划的区域类型 208

三、最高层次的国际综合计划 211

四、国家层面的海洋规划 212

五、省(市)级区域海洋规划 214

六、地级市域海洋规划 215

第九章 海洋功能区划研究 218

第一节 国内外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 218

一、国外区划的发展过程 218

二、许可证制度是实施功能区划的保证 219

三、我国海洋功能区划进展 219

第二节 海洋功能区划的基本理论 220

一、加强海洋功能区划研究势在必行 220

二、海洋功能区划是依法管理海域的科学基础 221

一、以自然属性为基础的原则 223

三、功能区划的目的 223

第三节 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 223

二、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的原则 224

三、坚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 225

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225

五、技术可行性原则 226

六、超前性与现实性结合的原则 226

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27

第四节 海洋功能区划的基本方案 227

一、海洋功能区划的三级分区 228

二、海洋功能区划的分区法 228

第五节 几种关系的处理 232

一、功能区划与规划的关系 232

二、处理好区划与规划关系的建议 234

三、重叠功能之间的关系 235

四、海洋功能区划与开发现状的关系 236

五、海洋功能区与行业和地方利益的关系 237

第六节 海洋功能区划中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 237

一、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的基本要求 237

二、海洋自然条件分析 238

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238

四、海洋资源分析 239

五、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39

六、海域环境条件和保护现状分析 239

七、各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40

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