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宪国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639170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指标体系,并从大气、生物、土壤等方面提出适合我国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指标体系。
上一篇:少年天文学下一篇:水文测验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目录

1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1

1.1 湿地的定义及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

1.1.1 几种主要的湿地定义 1

目录 1

1.1.2 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2

1.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概念与目的 3

1.3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规范化 5

1.4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规范化的意义 6

1.4.1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6

1.4.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

2.1 国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历史 9

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历史和发展趋势 9

2.2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历史 12

2.3 主要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介绍 14

2.3.1 国外主要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 14

2.3.2 我国主要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 22

2.4 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发展趋势 28

2.4.1 建立完善的湿地观测网络 28

2.4.2 建立科学性和实用性强的湿地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28

2.4.3 建立切实可行的湿地观测方法 28

2.4.4 建立湿地观测数据信息库 29

3.1.3 安全性原则 31

3.1.2 可操作性原则 31

3.2 观测场地的选择 31

3.1 观测场地选择与设置原则 31

3.1.1 典型性、代表性原则 31

3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场地选择与场地设置 31

3.2.1 确定湿地类型 32

3.2.2 评价湿地重要性 32

3.2.3 确定观测场地具体位置 32

3.3 观测场地的设置 32

3.3.1 观测场地的空间尺度分类 32

3.3.2 观测场地的总体布局 33

3.4 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选择 33

3.4.1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的选择 33

3.4.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仪器设备的选用 34

3.4.3 宏观与微观、点与面相结合的方法 35

4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 36

4.1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内容 36

4.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 36

4.2.1 湿地生态系统基本观测指标体系 36

4.2.2 社会经济、灾害调查 37

4.2.3 不同类型湿地观测指标体系 46

5 湿地气象及大气环境观测 50

5.1 湿地气象观测场地的选择 50

5.2.1 气压 51

5.2 湿地地面气象要素观测 51

5.2.2 大气温度 53

5.2.3 降水量 54

5.2.4 空气湿度 56

5.2.5 蒸发量 57

5.2.6 地温 58

5.2.7 土壤冻结深度 60

5.2.8 风力风向 61

5.2.9 日照时数 62

5.2.10 辐射量 63

5.3 湿地大气环境化学观测 65

5.3.2 甲烷 66

5.3.1 二氧化碳 66

5.3.3 氮氧化物 67

5.3.4 干湿沉降 67

5.4 湿地小气候观测 68

5.4.1 湿地小气候观测的特点 68

5.4.2 湿地小气候观测场地的选择和测点布置 69

5.4.3 湿地小气候观测时间和观测高度的选择 69

5.4.4 湿地小气候观测方法 70

5.4.5 湿地小气候观测项目 71

5.4.6 湿地小气候观测记录 75

5.5.2 物候观测的方法 76

5.5.1 物候观测的意义 76

5.5 湿地物候观测 76

5.5.3 湿地植物物候观测 77

5.5.4 动物物候观测 80

5.5.5 气象水文现象观测 80

6 湿地生物观测 82

6.1 湿地植物及其群落观测 82

6.1.1 湿地植物样地设置与描述 82

6.1.2 湿地植被类型、面积与分布 84

6.1.3 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与观测 84

6.1.4 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与第一性生产力的观测 94

6.2 湿地野生动物观测 111

6.2.1 湿地野生动物样地的设置及环境调查 112

6.2.2 水禽种类和种群数量的观测 113

6.2.3 大型兽类种类和种群数量调查方法 115

6.2.4 小型兽类种类和种群数量的观测 116

6.2.5 爬行类、两栖类种类和种群数量的观测 116

6.2.6 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观测 117

6.2.7 鱼类种类和数量的观测 119

6.2.8 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的观测 121

6.2.9 水中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观测 122

6.2.10 昆虫的种类与数量的观测 124

6.3.1 湿地土壤微生物的观测 127

6.3 湿地微生物的观测 127

6.3.2 湿地水体中细菌的观测 129

6.3.3 微囊藻毒素的观测 130

6.4 外来物种的观测 134

7 湿地土壤观测 135

7.1 湿地土壤样品采集 135

7.1.1 准备工作 135

7.1.2 取样方法 136

7.1.3 采集数量及分取 136

7.1.4 采样时间及频率 137

7.1.5 采样深度及采样数目 137

7.2.2 土样的磨细和过筛 138

7.2 土壤样品处理与贮存 138

7.2.1 土壤样品的风干 138

7.2.3 土样的保存 139

7.3 湿地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139

7.3.1 土壤颗粒组成测定 139

7.3.2 土粒密度的测定 140

7.3.3 土壤容重测定 140

7.3.4 土壤孔隙度测定 141

7.3.5 土壤含水量测定 143

7.3.6 土壤田间含水量测定 147

7.3.7 土壤凋萎含水量的测定 150

7.3.8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及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151

7.3.9 土壤呼吸 152

7.4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156

7.4.1 土壤pH值的测定 156

7.4.2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测定 158

7.4.3 土壤有机质测定 160

7.4.4 土壤腐殖质组成的测定 163

7.4.5 土壤全盐量测定 165

7.4.6 土壤N、P、K的测定 169

7.4.8 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 180

7.4.7 土壤硫化物的测定 180

8 湿地水体观测 182

8.1 水样采集及保存 182

8.1.1 采样点布设 182

8.1.2 采样方法 185

8.1.3 采样容器的选择与处理 186

8.1.4 水样的保存 186

8.1.5 水样的管理 189

8.2 湿地水文要素观测 189

8.2.1 地表水深观测 189

8.2.2 地表水位观测 189

8.2.3 流速观测 190

8.2.4 湿地径流量测定 191

8.2.5 地下水位观测 192

8.3 湿地水的理化性质测定 193

8.3.1 水温测定 193

8.3.2 透明度测定 193

8.3.3 浊度测定 194

8.3.4 pH值测定 194

8.3.5 碱度测定 195

8.3.6 电导率测定 200

8.3.7 溶解氧测定 201

8.3.8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 202

8.3.9 矿化度测定 203

8.3.10 钾、钠测定 204

8.3.11 钙、镁测定 204

8.3.12 氯化物测定 206

8.3.13 硫酸盐测定 208

8.3.14 总氮测定 210

8.3.15 氨氮测定 210

8.3.16 硝氮测定 211

8.3.17 凯氏氮测定 212

8.3.18 总磷测定 212

8.3.19 磷酸盐测定 212

8.3.20 化学需氧量测定 213

8.3.21 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 214

8.3.22 总有机碳测定 215

8.3.23 石油烃类测定 216

8.3.24 多氯联苯和滴滴涕测定 217

8.3.25 水体重金属监测 218

8.4 湿地沉积物测定 219

8.4.1 湿地沉积物测定的意义 219

8.4.2 湿地沉积物样品采集 219

8.4.3 湿地沉积物样品预处理 221

8.4.4 湿地沉积物的测定方法 222

9.1 湿地面积变化观测 223

9 湿地面积、灾害、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 223

9.2 灾害调查 224

9.2.1 干旱 224

9.2.2 洪涝 225

9.2.3 火灾 226

9.2.4 病虫灾 226

9.2.5 台风灾害 227

9.3 社会经济指标调查 227

附录1 国外主要湿地野外试验站简介 229

附录2 国内主要湿地野外观测台站介绍 235

附录3 湿地自动气象观测 237

主要参考文献 2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