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感染与免疫学实验教程
感染与免疫学实验教程

感染与免疫学实验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立伟主编;鲍建芳副主编;严杰主审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8142618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本教程依据“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教学思想,结合最新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在强化“三基”训练的基础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性实践能力。包括4部分:基础性实验,主要介绍感染与免疫相关基本仪器分析使用技术、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综合性实验 收集和编写10项各系统感染“病例”。介绍分析思路、鉴定方法、解决方案。探索性实验介绍病原生物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病原生物实验之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经典实验重现收集与感染和免疫密切相关的,人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案例。本教材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实践。主要面向本、专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感染与免疫实验课程教学。还可作为生物学类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感染与免疫学实验教程》目录

第一篇 病原生物学基础实验 1

实验一 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1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原理和使用方法 1

二、暗视野显微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实验二 细菌材料标本的制备 4

一、细菌活菌不染色标本的制备 4

二、细菌材料玻片标本的制备 4

实验三 微生物常用染色方法 6

一、单染色法 6

二、革兰染色法 6

三、抗酸染色法 7

四、阿培脱染色法 8

五、荚膜染色法 9

六、芽孢染色法 10

七、鞭毛染色法 11

八、Fontana镀银染色法 11

九、墨汁染色法 12

实验四 细菌的人工培养 13

一、常用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13

二、细菌人工培养的接种方法 14

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19

实验五 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22

一、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 22

二、细菌的消毒和灭菌 22

实验六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及细菌的变异 25

一、抗生素的抗菌试验(纸片法) 25

二、细菌鞭毛的变异 26

三、细菌接合试验 27

四、噬菌体的噬菌作用(平板法) 27

实验七 细菌免疫学试验 28

一、细菌免疫学鉴定试验 28

二、细菌免疫学诊断试验 29

实验八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32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32

二、核酸杂交技术 33

实验九 细菌毒素检测 36

一、内毒素测定(鲎试验) 36

二、外毒素毒性作用及抗毒素中和作用 36

实验十 病原性球菌 39

一、常见病原性球菌的菌体形态、排列及染色性 39

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培养特性 40

三、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 40

四、脓汁标本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 41

实验十一 肠道杆菌和棒状杆菌 43

一、肠道杆菌的形态及染色性 43

二、粪便中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43

三、棒状杆菌 45

实验十二 芽孢菌和分枝杆菌 46

一、需氧芽孢杆菌 46

二、厌氧芽孢梭菌 46

三、分枝杆菌 49

实验十三 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50

一、螺旋体 50

二、立克次体 50

三、支原体 51

四、衣原体 51

五、真菌 52

实验十四 病毒形态和分离培养 54

一、病毒形态的观察方法 54

二、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54

实验十五 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59

一、病毒血凝试验 59

二、病毒血凝抑制试验 59

实验十六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61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61

二、免疫印迹法 62

实验十七 病毒的形态特点 64

一、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小体) 64

二、麻疹病毒包涵体 64

三、脊髓灰质炎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 65

实验十八 寄生虫常用标本的制备 66

一、血液标本的制备 66

二、粪便标本的制备 67

三、排泄物和分泌物标本的制备 72

四、穿刺标本的制备 74

五、其他器官组织标本制备 75

六、虫体标本的制备 76

实验十九 寄生虫常用染色方法 77

一、姬氏染色法 77

二、瑞氏染色法 78

三、铁-苏木素染色法 78

四、碘液染色法 79

五、金胺-酚染色法 80

六、改良抗酸染色法 81

七、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81

八、卡红染色法 82

九、墨汁染色法 83

实验二十 医学原虫 84

一、叶足虫 84

二、鞭毛虫 86

三、孢子虫 87

实验二十一 医学吸虫 90

一、华支睾吸虫 90

二、卫氏并殖吸虫 90

三、布氏姜片吸虫 91

四、日本血吸虫 92

实验二十二 医学绦虫 93

一、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 93

二、细粒棘球绦虫 94

三、曼氏迭宫绦虫 94

实验二十三 医学线虫 96

一、似蚓蛔线虫 96

二、蠕形住肠线虫 97

三、毛首鞭形线虫 98

四、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98

五、马来布鲁线虫和班氏吴策线虫 100

六、旋毛形线虫 101

实验二十四 医学节肢动物 102

一、昆虫纲 102

二、蛛形纲 104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实验 106

实验一 凝集反应 106

一、直接凝集反应 106

二、间接凝集反应 107

实验二 沉淀反应 110

一、琼脂扩散试验 110

二、免疫电泳试验 113

三、环状沉淀试验 118

实验三 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120

一、溶血反应 120

二、补体结合试验 121

三、血清总补体含量的测定(CH50测定) 124

四、溶血空斑试验 126

五、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127

实验四 免疫标记技术 129

一、酶免疫技术 129

二、荧光免疫技术 135

三、金免疫技术 139

四、放射免疫技术 142

实验五 免疫印迹 144

一、蛋白质的电泳分离 144

二、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印至膜上 148

三、免疫检测 150

实验六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153

一、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离 153

二、外周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密度梯度离心法 154

三、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的分离 156

四、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 157

五、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65

实验七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166

一、E玫瑰花环试验 166

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67

三、NK细胞活性的检测 169

四、LAK细胞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活性检测 173

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制备 173

六、CTL细胞毒活性检测 176

七、抗体介导的淋巴细胞毒试验 177

八、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178

九、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180

实验八 流式细胞测定技术 181

实验九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183

一、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法 183

二、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免疫学检测法 193

三、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202

实验十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11

实验十一 HLA分型技术 213

一、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213

二、DNA分型技术 214

实验十二 超敏反应 217

一、豚鼠过敏试验 217

二、血清中总IgE水平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18

三、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19

四、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220

五、循环免疫复合物(IC)的检测 221

六、迟发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223

实验十三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225

一、伤寒杆菌(颗粒性抗原)抗血清的制备 225

二、溶血素(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227

三、抗人IgG(可溶性抗原)免疫血清的制备 227

实验十四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29

一、小鼠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229

二、免疫B淋巴细胞的准备 231

三、细胞融合 232

四、融合细胞的接种与选择性培养 233

五、杂交瘤细胞的检测 234

六、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236

七、杂交瘤细胞的扩增与冻存 236

八、单克隆抗体性质的鉴定 237

九、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239

十、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240

实验十五 抗体的纯化 242

一、中性盐沉淀法粗提抗体 242

二、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抗体 243

实验十六 非特异性免疫实验 246

一、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46

二、正常体液杀菌作用的测定 248

第三篇 综合性实验 250

实验一 人体正常菌群的检测 250

一、人体手指皮肤正常菌群的检测 250

二、人体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检测 250

实验二 饮用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252

实验三 黄鳝体内棘颚口线虫感染的调查 254

实验四 人体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255

实验五 TORCH感染的检测 256

实验六 病原性球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258

实验七 肠道杆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260

实验八 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病例分析 262

实验九 线虫和吸虫感染的病例分析 263

实验十 医学绦虫和原虫感染的病例分析 265

第四篇 创新性实验 267

实验一 医学微生物学科研课题设计与论文撰写 267

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特征 267

二、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267

实验二 腹泻样品微生物(病原体)的检测 274

一、导言 274

二、背景设计 276

三、实验目的 276

四、实验要求 276

五、进度安排 276

六、实验报告 276

实验三 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277

一、导言 277

二、背景设计 279

三、实验目的 280

四、实验要求 280

五、进度安排 280

六、实验报告 280

附录 281

附录Ⅰ 常用试剂的配制 281

附录Ⅱ 动物实验技术 285

附录Ⅲ 常用免疫学检查正常值 288

附录Ⅳ 工作中应常注意的要点 289

附录Ⅴ 危险品的防护 290

参考文献 2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