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论人大的监督权
论人大的监督权

论人大的监督权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凤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2058519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专门系统地介绍人大监督权的专著,在国内,目前,尚没有类似的专著。本书的内容既对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作了详细论述,同时还对我国人大监督权的运行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我国人大监督权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并积极在现行政治体制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论人大的监督权》目录
标签:监督权 监督

第一篇 绪论 3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实践和法律基础 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基础 7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基础 9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前苏联的经验借鉴 11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15

第一节 井冈山时期 1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16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8

第三章 中外立法机关的异同 20

第一节 国外议会产生的历史条件 20

第二节 议会组织类型及构成 23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构成 28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外议会运行机制的比较 29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 31

第一节 人大和行政机关的关系 31

第二节 人大和司法机关的关系 32

第三节 人大和国家主席的关系 32

第四节 人大和军事领导机关的关系 33

第五节 人大和执政党的关系 33

第六节 人大和政协的关系 34

第五章 加强人大监督的意义 36

第一节 加强人大监督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 36

第二节 加强人大监督有利于实现人权保障 38

第三节 加强人大监督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制度 39

第四节 加强人大监督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41

第五节 加强人大监督是防治腐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43

第二篇 人大监督权的特点及内容 47

第六章 全国人大的监督权 47

第一节 全国人大监督权的特点 47

第二节 人大行使监督权遵循的原则 51

第三节 人大监督权同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的关系 54

第四节 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 56

第五节 全国人大对国务院的监督权 57

第六节 全国人大对最高司法机关的监督权 58

第七节 全国人大对国家主席的监督权 63

第八节 全国人大对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监督权 64

小结 66

第七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 68

第一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的监督权 68

第二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最高司法机关的监督权 70

第三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主席的监督权 72

第四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监督权 74

第八章 地方各级人大的监督权 77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大对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 79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大对地方人民政府的监督权 80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权 83

第九章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 86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权 87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地方司法机关的监督权 90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特定问题调查权 92

第十章 人大监督权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责任承担 95

第一节 人大监督权的性质 95

第二节 人大监督权的地位 98

第三节 人大监督权的作用 100

第四节 人大监督权的责任承担 104

第三篇 人大行使监督权的组织及运行机制 111

第十一章 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的组织、运行机制 111

第一节 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的组织 111

第二节 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运行机制 113

第十二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组织、运行机制 119

第一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组织 119

第二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运行机制 122

第十三章 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监督权的组织、运行机制 126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监督权的组织 126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运行机制 127

第十四章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组织、运行机制 131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组织 131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运行机制 134

第四篇 人大监督权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39

第十五章 人大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9

第一节 监督效果差 139

第二节 监督滞后 141

第三节 监督权弱化 143

第四节 监督权被虚置 145

第五节 监督方式本末倒置 147

第六节 监督程序不规范 150

第七节 监督主动性不强 152

第八节 监督缺乏震慑力 152

第九节 宪法监督尚待开展 153

第十节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宪法监督权的缺陷 154

第十一节 法律监督的力度不够 154

第十二节 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 157

第十六章 人大监督不力的原因探析 159

第一节 缺乏监督存在的土壤和文化传统 159

第二节 宪法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 160

第三节 人大自身建设不够 161

第四节 政治体制关系不顺 165

第五节 政党监督乏力 169

第六节 人大监督司法的问题 172

第五篇 完善人大监督的路径探索 179

第十七章 人大监督制度理论基础的与时俱进 179

第一节 如何看待人民代表大会的议行合一功能 179

第二节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80

第十八章 人大监督和党的监督的衔接 184

第一节 人大监督和党的监督的关系 184

第二节 政党监督在人大监督中的作用 190

第三节 人大监督和党的监督的衔接方式 191

第十九章 发挥舆论监督对人大监督的推动作用 193

第一节 准确把握监督的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 193

第二节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 194

第三节 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196

第四节 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新形式 198

第二十章 人大监督司法的完善 202

第一节 明确监督司法的基本思路 202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监督司法的方式 203

第三节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204

第四节 以司法类信访件为突破口,推动监督司法实效 205

第五节 建立和推动司法机关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206

第六节 进一步推动其他监督形式的有效开展 207

第二十一章 人大监督对象的完善 209

第一节 弥补人大监督对象的空白 209

第二节 人大的监督对象应不限于同级“一府两院” 210

第二十二章 监督责任的完善 214

第一节 建立健全人大监督主体责任制 214

第二节 完善监督对象责任机制 216

第二十三章 人大监督方式的完善 218

第一节 对“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专项报告的监督方式的完善 218

第二节 对行政、司法机关的监督方式的完善 221

第三节 视察、检查方式的完善 227

第四节 监督工作常态化 228

第二十四章 人大监督机构、制度的完善 231

第一节 专门机构的设置 231

第二节 专门机构人员的来源 233

第三节 人大监督制度的设计、完善 234

第二十五章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专职化问题研究 248

第一节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身份专职化 248

第二节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专职化的意义 251

第三节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专职化程序设计 253

第二十六章 人大代表履职素质的提高 255

第一节 人大代表的培训 255

第二节 提高人大代表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60

第二十七章 人大监督程序的完善 265

第一节 启动程序的完善 269

第二节 调查程序的完善 272

第三节 处理程序的完善 274

第四节 人大监督过程中公开制度的完善 275

第五节 人大监督过程中特定监督程序的完善 278

第六节 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程序衔接问题 279

结语 285

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