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不对称和标记论
不对称和标记论

不对称和标记论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家煊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0112703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该书借鉴了近年来国外语言类型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将“标记理法”运用于语法研究,对汉语语法中各种对称和不对现象作出统一的描写和解释。在传统标记理论的基础上,新的标记理论强调标记模式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这种标记模式具有普遍意义,并且有语用、认知和生理等方面的基础。
《不对称和标记论》目录
标签:标记

第一章 理论前提和方法 1

1.1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 1

1.2描写和解释 6

1.3功能主义的语言观 8

1.4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结合 18

1.5将汉语纳入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 19

第二章 标记论 23

2.1传统的标记理论 23

2.2新的标记理论 26

2.2.1“相对模式”和“关联模式” 26

2.2.2标记模式和“蕴含通性” 28

2.2.3标记模式和“语法等级” 30

2.2.4标记模式和“典型范畴” 32

2.3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别标准 34

2.4标记模式形成的原因 36

2.4.1语用原因 36

2.4.2认知原因 38

2.5语言的演变和标记模式 40

第三章 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 45

3.1否定的有标记性 45

3.2肯定句和否定句中名词宾语的所指 52

3.3肯定范围和否定范围的不对称 54

3.4信息流中的肯定句和否定句 57

第四章 无标记否定和有标记否定 62

4.1两种否定 62

4.2适量准则 67

4.3“衍推义”和“隐涵义”的否定 70

4.4“预设义”的否定 73

4.5语序和否定辖域 79

第五章 “差不多”和“差点儿” 82

5.1“差不多”和“差点儿”的异同 82

5.2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 85

5.2.1“衍推”和“隐涵” 85

5.2.2“背衬衍推”和“前突衍推” 90

5.3“差点儿”的定向性 96

第六章 极性词的肯定和否定 100

6.1极性词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的分布 100

6.2“否定量域”和“适量准则” 103

6.3“常规推理”和“正负颠倒” 106

6.4非现实句和否定句的互通性 113

6.5极性词的否定和词序 118

6.6标记模式和“正常期待” 121

第七章 肯定与否定对立的消失 127

7.1心理期待的正负值 127

7.1.1“一会儿”和“不一会儿” 127

7.1.2“除非……” 131

7.1.3“差点儿”和“差点儿没” 132

7.2语用原则和“好不” 136

7.2.1“礼貌原则”和褒贬词 136

7.2.2反语的语用法 141

7.2.3副词“好不”的语法化过程 145

7.3“判断语词”和双重否定 148

7.3.1双重否定和否定词移位的两种结果 148

7.3.2“判断语词”的语义强度 152

7.3.3交际策略上的解释 160

第八章 反义词的标记模式 164

8.1反义词的不对称 164

8.2反义词的种类 165

8.2.1“相反词”和“相对词” 165

8.2.2三类“相对词” 168

8.2.3反向词 172

8.3反义词的标记模式 173

8.3.1反义词的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 173

8.3.2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程度 194

8.3.3反义词有无标记项的组配 196

8.4常规和标记模式 200

8.4.1逻辑上的肯定项和否定项 200

8.4.2认知上的肯定项和否定项 202

8.4.3评价上的肯定项和否定项 209

8.4.4倾向常规 214

第九章 主语和宾语的不对称 220

9.1主宾语不对称现象 220

9.2施事和受事的不对称 222

9.2.1主宾语不对称跟语义有关 222

9.2.2主宾不对称和施受不对称 225

9.2.3施事和受事都是典型范畴 234

9.2.4受事主语句的“关联标记模式” 244

9.3话题和焦点的不对称 246

9.3.1典型的主语是话题 246

9.3.2宾语和自然焦点 255

9.4汉语句子的主语 262

9.5主宾语不对称的本质 267

第十章 词类和句法成分的标记模式 274

10.1汉语词类问题上的两难处境 274

10.2词类和意义 277

10.3词类的典型理论和连续统 280

10.4词类和句法成分的标记模式 284

10.4.1词类的语义特征 284

10.4.2词类的语用功能 285

10.4.3关联标记模式 288

10.5标记模式的证据 290

10.5.1名词做谓语、状语和定语 290

10.5.2动词做状语、定语和主宾语 302

10.5.3形容词做主宾语和状语 318

第十一章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 324

11.1形容词问题 324

11.2“的”字的分合 326

11.3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 333

11.4形容词跟相关名词之间的标记模式 345

11.5结论 348

第十二章 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称和不对称 352

12.1形义间的扭曲关系 352

12.2语言演变和扭曲关系 354

12.2.1轻重音和语义的扭曲关系 354

12.2.2形式和意义演变的不同步 359

12.3“象似性”和“元标记模式” 363

12.4结束语:语言的对称与不对称 367

参考文献 374

术语索引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