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顺清,刘衡川主编;司传平,刘辉,徐军发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7201933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定位明确,读者对象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四年制,理学学位)的本科生,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学科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合理,既能体现出学科的发展,又要兼顾教学体系的建设。尽量避免不同教材之间的交叉重复。第2轮教材的编写在坚持“三基五性”的基础上,同时强调内容体现本学科的发展和特色,删除上版陈旧内容,加入新进展、新技术;内容应与当前公共卫生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编写方式灵活,引入案例教学、现场实践等环节和板块,增强其应用性和趣味性。
《免疫学检验》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 1

一、免疫器官 2

二、免疫细胞 2

三、免疫分子 2

四、免疫应答反应 3

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 4

一、免疫学检验技术发展概况 4

二、免疫学检验技术的进展 5

三、免疫学检验的应用 6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9

第一节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基础 9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9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10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12

一、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13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13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14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4

一、特异性 14

二、比例性 15

三、可逆性 16

四、阶段性 16

第四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16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16

二、反应条件 17

第五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18

第三章 抗原抗体的制备 20

第一节 抗原的制备 20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20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20

三、人工抗原的制备 23

四、合成肽抗原的制备 25

五、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 25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5

一、多克隆抗体制备方案的确定 25

二、免疫血清的收集、纯化及初步鉴定 27

三、抗血清的纯化和保存 29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9

一、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29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 31

三、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与保存 33

四、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34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35

一、人-鼠嵌合抗体 36

二、小分子抗体 36

三、双特异性抗体 37

四、抗体融合蛋白 37

第五节 抗体库技术 37

一、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 38

二、噬菌体抗体库制备的基本程序 38

三、常用的噬菌体展示系统 38

四、抗体库技术的应用 39

第六节 抗体类似物的制备 39

一、核酸适配体 39

二、分子印迹聚合物 41

第四章 沉淀反应 43

第一节 液相内沉淀试验 43

一、环状沉淀试验 43

二、絮状沉淀试验 44

三、免疫浊度测定 44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48

一、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49

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50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52

一、对流免疫电泳 52

二、火箭免疫电泳 52

三、免疫电泳 53

四、免疫固定电泳 54

五、自动化免疫电泳 54

第四节 沉淀反应的应用 54

一、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55

二、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与影响因素 56

三、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56

第五章 凝集反应 59

第一节 凝集反应特点 59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60

一、玻片凝集试验 60

二、试管凝集试验 60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61

一、载体种类 61

二、间接凝集反应类型 62

三、间接血凝试验 64

四、胶乳凝集试验 64

第四节 其他凝集技术 65

一、抗球蛋白试验 65

二、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66

三、冷凝集试验 67

第六章 补体参与的反应 68

第一节 补体结合试验 68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68

二、技术要点 68

三、影响因素 70

四、应用与评价 70

第二节 补体测定 71

一、补体经典途径活性测定 71

二、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 73

三、单个补体成分检测 74

第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76

第一节 荧光的基础知识 76

一、荧光 76

二、荧光物质 77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79

一、基本原理 79

二、荧光抗体技术 79

三、荧光抗体的制备 79

四、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81

五、免疫荧光技术的特点 85

六、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 85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86

一、均相荧光免疫测定 86

二、非均相荧光免疫测定 86

三、磁珠分离技术 89

第八章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91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91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建立 93

一、抗血清的制备 93

二、放射性碘标记抗原 94

三、放射免疫分析 96

第三节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 97

一、基本原理 97

二、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类型 98

三、固相放射免疫影响因素 100

第四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应用 101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 103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103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04

一、基本原理 104

二、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 105

第三节 固相酶免疫测定的技术要点 108

一、试剂的准备 108

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法 110

三、酶标记物的纯化及鉴定 110

四、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 111

五、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112

第四节 其他酶免疫技术 115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 115

二、液相酶免疫测定 116

三、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6

四、酶免疫渗滤试验 116

五、免疫印迹法 117

六、重组免疫结合试验 117

七、BA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7

八、聚合酶链反应ELISA法 118

第五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119

一、异相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119

二、均相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121

第十章 金免疫技术 122

第一节 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 122

一、免疫胶体金基本概念 122

二、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 123

第二节 免疫胶体金制备与标记 123

一、胶体金的制备 123

二、免疫胶体金的标记 124

第三节 免疫胶体金技术分类 124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125

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126

三、免疫胶体金显微镜染色技术 128

四、免疫胶体金微阵列技术 129

五、免疫胶体金-核酸技术 130

六、免疫胶体金生物条形码技术 130

七、其他免疫试验中的免疫胶体金技术 131

第四节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 131

一、食品检测 131

二、农药残留物的检测 132

三、医学检测 133

第十一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一、化学发光产生的条件 135

二、化学发光反应体系 135

三、化学发光效率 136

第二节 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 136

一、化学发光剂 136

二、化学发光标记技术 138

第三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类型 139

一、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39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139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40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141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3

第一节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3

一、直接法 143

二、间接法 143

三、补体荧光抗体法 144

四、双标记法 144

第二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4

一、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4

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5

三、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145

第三节 亲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5

一、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 146

二、酶标记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 146

第四节 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6

一、免疫金染色法 147

二、免疫金银染色法 147

三、彩色免疫金银法 147

四、金免疫电镜染色技术 147

第五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要点 148

一、标本的处理 148

二、抗体的选择与稀释 149

三、免疫组化染色 149

四、设立对照试验 150

五、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判断 151

第六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151

一、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 151

二、肿瘤的病理学检测 151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 152

四、其他 152

第十三章 流式细胞术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一、流式细胞仪的分类 153

二、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作用 153

第二节 工作原理 154

一、基本工作原理 154

二、光信号的测定 155

三、细胞分选原理 157

第三节 数据显示方式 158

一、单参数直方图 158

二、双参数直方图 158

三、三参数直方图 159

四、流式细胞仪的多参数分析 159

五、设门分析技术 159

第四节 流式荧光免疫分析的技术要点 161

一、免疫检测样品的制备 161

二、细胞液的保存 162

三、荧光染色 162

四、细胞自发荧光 164

五、质量控制 164

第五节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与评价 166

一、应用 166

二、方法评价 169

第十四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及应用 171

第一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 171

一、免疫浊度分析仪的分类 171

二、免疫浊度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172

三、免疫浊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73

四、免疫浊度分析仪的使用 173

五、免疫浊度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173

六、免疫比浊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174

第二节 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 174

一、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分类 174

二、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174

三、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75

四、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使用 176

五、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177

六、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178

第三节 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 178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分类 179

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179

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79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使用 179

五、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180

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181

第四节 自动化酶免疫分析仪 181

一、酶免疫分析仪的分类 181

二、酶免疫分析仪的结构 181

三、酶免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82

四、酶免疫分析仪的使用 182

五、酶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183

六、酶免疫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184

第五节 自动化血型分析 184

第十五章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 187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187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87

二、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分离 188

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189

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纯化 189

五、其他免疫细胞的分离 191

六、免疫细胞的保存和活力测定 191

第二节 T淋巴细胞的检测 192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192

二、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 193

三、T淋巴细胞受体的检测 194

四、T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 194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检测 197

一、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 197

二、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 197

三、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198

第四节 自然杀伤细胞的检测 199

一、概述 199

二、NK细胞活性检测 200

第五节 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200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 201

二、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201

第六节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203

一、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203

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203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 205

第一节 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法 205

一、生物学检测法 205

二、免疫学测定法 209

三、分子生物学测定法 211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检测技术 212

一、膜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 212

二、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 212

第三节 细胞因子测定的应用 212

一、细胞因子与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 212

二、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213

三、疾病疗效的监测和指导用药 213

四、细胞因子与疫苗接种 214

五、细胞因子与免疫毒性评价 214

六、细胞因子检测的应用原则 214

第十七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技术与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 216

第一节 HLA多态性与命名 217

第二节 HLA的基因分型技术 219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220

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220

三、单链构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221

四、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 221

五、多荧光微珠寡核苷酸探针技术 221

六、TaqMan探针技术 221

七、基因芯片 222

八、基于基因测序的HLA分型 222

第三节 HLA与器官移植 222

一、器官捐献库和骨髓库的建立 224

二、新的组织配型策略 224

三、移植免疫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设想 224

第四节 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 225

一、以抗原为主导的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 226

二、以疾病为主导的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 226

三、现代基因筛选和鉴定技术 227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22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229

一、发生机制 229

二、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30

三、Ⅰ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23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234

一、发生机制 234

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35

三、Ⅱ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236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237

一、发生机制 237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38

三、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239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242

一、发生机制 242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43

三、Ⅳ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243

第十九章 免疫预防与免疫规划 245

第一节 抗感染免疫 245

一、抗感染免疫机制 245

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特征 247

三、抗病毒感染的免疫特征 248

四、抗真菌感染的免疫特征 249

五、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征 250

第二节 免疫预防 250

一、疫苗的种类与特点 250

二、疫苗的基本特征及评价 254

三、影响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 255

四、疫苗的应用 256

第三节 免疫规划 257

一、计划免疫与免疫规划 257

二、扩大免疫规划的目标与内容 258

三、扩大免疫规划的免疫程序 260

四、免疫规划工作的监测与评价 261

五、免疫规划工作展望 265

第二十章 动植物病原体的免疫学检验 267

第一节 动物性传染病的免疫学检验 267

一、凝集试验 267

二、沉淀试验 268

三、免疫标记技术 268

四、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268

五、免疫病理学检测技术 269

六、免疫PCR技术 269

七、免疫传感技术 269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免疫学检验 270

一、ELISA检测 270

二、斑点免疫分析法 270

三、免疫荧光技术 271

四、免疫电镜技术 271

五、免疫金/银染色技术 271

六、免疫印迹分析 272

第二十一章 健康相关产品的免疫学检验 273

第一节 有毒有害物质的免疫学检验 273

一、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验的技术要点 273

二、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测方法 274

三、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测的应用 275

第二节 化妆品的免疫学检验 277

第三节 保健食品免疫学检验和评价 278

一、免疫学检验项目 279

二、动物试验免疫学检验方法 279

三、人体试食试验免疫学检验方法 283

四、增强免疫力功能结果判定与评价 283

第二十二章 免疫诊断试剂盒的研发 285

第一节 试剂盒研发的选题和前期基础研究 285

一、刚性诊断指标和非刚性诊断指标 285

二、试剂盒研发的选题 285

第二节 试剂盒的组配 286

一、免疫分析模式的选择 286

二、原料的质量控制 287

三、实验条件的建立和优化 287

四、实验标准操作规程的撰写 287

第三节 试剂盒的性能描述 288

一、实验方法的检测性能考核 288

二、试剂盒诊断性能考核 289

第四节 试剂盒说明书撰写 290

一、试剂盒标签、包装标识 290

二、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290

第五节 试剂盒报批 292

一、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及审批 292

二、注册前的产品研制 293

三、临床研究 293

四、质量管理体系审查 295

五、注册申请与审批 295

第六节 试剂盒的应用推广 296

一、试剂盒一般质量的考核 296

二、试剂盒生产质量和质量保证能力的考核 297

三、使用者的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 297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299

第一节 概论 299

一、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 299

二、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 299

三、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 301

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 302

一、标准化操作和流程 302

二、标本留取的质量控制 302

三、标准品及质控品的应用 303

四、免疫学实验的质量控制 304

第三节 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305

一、免疫学检验实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305

二、免疫学检验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 308

第四节 免疫学检验常见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 309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09

二、免疫胶体金检测 311

参考文献 31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3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