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国医特效方治百病
国医特效方治百病

国医特效方治百病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璘媛,林亚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22234964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国家级名中医弟子及云南省名中医执笔,精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男科常见病共100余种,收集总结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的经方、验方700余个,针对每一种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分型,不但介绍了各个证型的表现,还介绍了针对各个证型的经典特效方,详尽介绍了药物组成、制用方法、临床方解、方剂来源等信息。
《国医特效方治百病》目录

第一章 临床常见病症特效方 1

一、糖尿病 1

上消(肺热) 1

中消 1

1.脾虚湿盛 1

2.痰热内扰 2

下消 2

1.阴虚夹湿 2

2.肾虚 2

3.肝郁血瘀,气阴两虚 3

上中下三焦消渴 4

二、高血压 4

肝阳上亢 4

阴虚阳亢 5

肝火亢盛 5

痰湿中阻 6

三、冠心病 6

痰瘀互阻、肾气不足 6

肺气郁闭,肝气不舒 7

心血不足 7

四、心悸 8

气血虚损 8

气阴两虚 8

1.气阴两虚,气虚血瘀 8

2.气阴两虚,心阳不足 8

3.气阴两虚,气滞血瘀 9

4.气阴两虚 9

精气寒湿直中少阴 9

心阳不振,心血不足 10

五、痛风 10

湿浊痰瘀 10

湿热蕴结,瘀血阻络 11

风湿热型 11

寒湿型 12

湿热蕴结或瘀热阻滞 12

六、慢性咽炎 13

风燥伤肺 13

痰瘀交阻 13

阴虚火旺 14

燥伤阴律,气滞血瘀 14

各型慢性咽炎 14

七、咳嗽 15

外感咳嗽 15

1.风寒咳嗽 15

2.风热咳嗽 16

3.燥邪伤肺咳嗽 16

内伤咳嗽 17

1.阴虚咳嗽 17

2.脾肺肾虚之咳嗽 18

八、感冒 19

外感风邪 19

外感风寒 19

1.风寒感冒 19

2.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感冒 20

虚人感冒 20

1.阳虚表寒的感冒 20

2.虚人外感风寒 20

九、发热 21

外感发热 21

1.湿温(发烧待查) 21

2.温病发热 21

3.外感暑湿发热 21

内伤发热 22

1.经期发热(周期性发热) 22

2.虚劳发热 22

3.肝肺郁热,复感风热之邪 22

4.气虚型癌性发热 23

5.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 23

十、肺癌 24

正虚 24

1.阴虚内热型 24

2.气阴两虚型 24

3.肾阳亏虚型 24

4.元气衰竭,痰浊塞肺,蒙蔽神窍,肺肾亏虚,水瘀内停阻络 25

邪热 25

痰浊 26

血瘀 26

十一、肺结核 27

肺阴亏损 27

1.痰热壅肺,气滞湿阻 27

2.肺阴亏虚,阴虚火旺 27

阴虚火旺 28

1.阴虚火旺 28

2.肺结核顽固性咯血 28

十二、喘证 29

外感 29

1.外感风寒之喘 29

2.肺气壅盛之喘 29

内伤 29

1.阴阳两虚、肾虚不摄之喘 29

2.阴虚不纳气之喘 30

3.虚劳喘逆 30

4.湿热大盛之喘 30

5.肺气虚败之喘 30

十三、哮证 31

热哮(过敏性哮喘) 31

脾虚 31

十四、鼻炎 32

肺气虚弱,卫气不固,加之风邪外袭之过敏性鼻炎 32

肺热壅郁,血滞痰阻,鼻窍不利之肥大性鼻炎 32

各种急慢性过敏性鼻炎 33

慢性单纯性鼻炎 33

十五、中风 34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34

气血亏虚 34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35

风痰阻络 35

1.风热痰涎壅盛 35

2.风瘀痰邪扰乱清窍 35

气虚血瘀 36

十六、老年痴呆 36

脾肾两虚 36

痰浊蒙窍 37

心肾两亏 37

瘀血内阻 38

髓海不足 38

十七、眩晕 39

肝阳上亢 39

气(血)亏虚 39

痰浊(热)中阻 40

1.气虚夹痰 40

2.痰热 40

3.阳虚水饮上泛 40

4.痰浊中阻兼肝风上扰 40

十八、震颤麻痹 41

风阳内动 41

髓海不足 41

气血亏虚 42

阳亢风动 42

十九、面瘫 43

风邪入中 43

肝胆湿热 43

风痰阻络 43

风寒袭络 44

其他 44

二十、癫痫 45

风痰上逆 45

痰浊阻滞 45

1.痰浊阻滞 45

2.痰浊蒙蔽心窍 45

3.虚寒,痰入心包 46

二十一、头痛 46

外感头痛 46

1.风寒头痛 46

2.风入太阳经的头痛 47

3.风热上壅 47

4.一切风头痛 47

5.风热眉棱骨痛 47

内伤头痛 48

1.肝火上炎 48

2.肾水不足 48

3.阳虚头痛 49

二十二、失眠 49

虚证 49

1.阴血不足 49

2.心胆气虚 49

3.肝肾阴虚 50

4.心脾两虚 50

实证 51

1.痰热内扰 51

2.肝郁化火 51

二十三、便秘 52

热秘 52

气秘 52

虚秘 52

冷秘 53

二十四、泄泻 53

实证 53

1.湿热 53

2.寒泄 54

3.热泻 54

4.肝木乘土 54

虚证 54

1.肾阳虚衰 54

2.脾胃虚弱 55

二十五、慢性胃炎 56

肝胃气滞 56

虚实相兼、寒热错杂 57

湿热互结 57

二十六、胃溃疡 58

脾胃虚寒 58

湿热痰瘀互结 58

肝胃不和 59

肝郁脾虚 59

二十七、食管癌 60

瘀血内结、阴亏血虚 60

肝郁气滞 60

痰浊瘀血 60

二十八、高脂血症 61

痰瘀互阻 61

肾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62

肝肾亏虚、脾胃失调 62

二十九、脂肪肝 63

痰湿内阻 63

痰瘀互结 63

肝脉瘀阻 63

脾虚失运 64

三十、病毒性肝炎 65

肝肾阴虚 65

湿毒郁结 65

湿热未净 65

肝脾肾虚弱,气血瘀阻 66

三十一、肝硬化 66

肝郁脾虚 66

血瘀阻络 67

脾虚湿盛 67

湿热内蕴 68

三十二、肾炎 68

湿气入肾 68

脾肾两虚 68

阳虚毒盛 69

三十三、尿路感染 70

湿热型 70

下焦湿热证 70

湿热下注膀胱 70

热毒蕴结下焦 71

三十四、肾衰 71

脾肾两虚 71

湿热浊毒壅盛 72

脾肾阳虚 72

气阴两虚 73

三十五、近视 73

肝肾亏虚 73

肾虚血瘀 73

经络阻塞,肾阳不足,肝气郁结 74

三十六、白内障 74

脾肾两虚 74

肝肾亏虚 74

三十七、青光眼 75

肝经实热 75

肝肾阴虚,气血不足 75

肝邪脾虚 76

肝经风热 76

三十八、耳聋 77

血瘀 77

痰湿 77

血虚 78

气滞 78

三十九、耳鸣 78

脾阳不振 78

气血亏虚 79

肾阴亏虚 79

四十、甲亢 80

气郁痰瘀 80

阴虚阳亢 80

气阴两伤 81

阴虚火旺 81

四十一、类风湿关节炎 82

热痹 82

风寒湿痹 82

1.行痹 82

2.痛痹 82

3.着痹 82

痹证日久 83

1.痹证日久气血不足 83

2.气虚风湿外乘 83

其他 84

1.诸类风湿关节炎 84

2.瘀血闭阻 84

四十二、遗尿 85

肾气亏损 85

脾肾阳虚 85

四十三、白癜风 86

营卫失和 86

肝肾亏虚 87

风湿外袭 87

气滞血瘀 88

血热生风 88

肝阳上亢 88

四十四、银屑病 89

风热血燥 89

表寒里热 91

瘀滞肌肤 92

四十五、脱发 93

血热风燥 93

气血两虚 94

肝肾不足 94

四十六、椎间盘突出症 96

初期 96

后期 97

四十七、骨质增生症 99

外邪痹阻 99

气滞血瘀 100

气血虚弱 100

肝肾亏虚 101

四十八、骨质疏松 103

脾肾两亏 103

肾精不足 104

肝肾气血亏虚 105

四十九、湿疹 106

湿热浸淫 106

脾虚湿盛 108

五十、痤疮 110

肺经风热 110

湿热蕴结 110

痰湿凝结 111

热盛阴虚 112

五十一、强直性脊柱炎 113

肾虚督空 113

淫邪阻闭 115

五十二、荨麻疹 116

风热犯表 116

脾肾阳虚 117

脾虚湿盛 117

风寒束表 118

血虚生风 118

五十三、扁平疣 119

热毒蕴结 119

热蕴络瘀 120

外感风湿 121

五十四、阑尾炎 122

寒凝腹痛 122

热结腹痛 122

血瘀腹痛 123

五十五、痔 125

湿热下注 125

风伤肠络 126

气滞血瘀 127

脾虚气陷 128

五十六、脱肛 129

脾虚气陷 129

湿热下注 130

脾虚湿盛 132

五十七、疮瘘及手术切口久不愈合 133

五十八、肩周炎肩周炎早期 133

肩周炎后期 136

五十九、颈椎病 137

风寒湿痹 137

气滞血瘀 138

肝肾亏虚 139

六十、腰腿痛 141

急性期 141

慢性期 142

六十一、胆结石 144

肝胆湿热 144

瘀热互结 145

六十二、胆囊炎 147

肝气郁结 147

气滞血瘀 147

肝胆湿热 148

肝郁脾虚 148

六十三、泌尿系结石 149

膀胱湿热 149

肾虚湿热 151

肝胆郁热 151

瘀热互结 152

寒热错杂 152

阴虚湿热 153

六十四、直肠炎 154

湿热蕴结 154

脾肾两虚 155

瘀血热毒 156

六十五、直肠癌 157

热毒滞肠 157

气血两伤 158

六十六、癣 159

风湿毒聚 159

湿热下注 161

六十七、带状疱疹 162

肝经郁热 162

肝胆湿热 163

气滞血瘀 165

六十八、肛周脓肿 166

火毒蕴结 166

热毒炽盛 167

六十九、结肠息肉 169

热伤肠络 169

湿热下注 169

气滞血瘀 170

第二章 儿科常见病症特效方 171

七十、急性扁桃体炎 171

外感风热 171

风热夹滞 172

风热夹湿 172

寒郁热伏 172

表里俱热 173

肺胃热盛 173

七十一、咳嗽 174

外感咳嗽 174

1.风寒咳嗽 174

2.风热咳嗽 175

3.风燥咳嗽 176

4.暑湿犯肺 176

内伤咳嗽 177

1.痰热咳嗽 177

2.痰湿咳嗽 178

3.食滞咳嗽 178

4.气虚咳嗽 179

5.肾虚久咳 179

6.脾肺两虚,痰浊未清 180

7.阴虚咳嗽 180

七十二、肺炎 181

表寒里热 181

风热闭肺 181

风温闭肺 182

痰热闭肺 182

阴虚邪恋 183

肺脾气虚 183

七十三、小儿多动症 184

肾虚肝亢 184

心脾气虚 184

脾气不足,痰浊内阻 185

心脾不足,肝肾阴虚 185

心肾气虚,肝气郁结 185

七十四、过敏性紫癜 186

风热伤络 186

湿热痹阻 187

血热妄行 187

虚实夹杂 188

肝肾阴虚,瘀血阻络 189

脾肾阳虚 189

七十五、高热惊厥 190

风热动风 190

惊恐惊风 191

七十六、流行性腮腺炎 191

风热上壅 191

湿热内蕴 191

热毒蕴结 192

七十七、小儿腹泻病 193

湿热内蕴 193

湿邪困脾 194

风寒夹湿 194

伤食泻 195

脾虚泻 196

脾阳不振 196

脾肾阳虚 197

七十八、功能性消化不良 198

脾胃不和 198

湿困脾胃 198

积滞内停 199

脾虚夹积 199

脾虚肝郁,肝胃不和 200

脾胃气虚 201

脾胃阴虚 201

七十九、遗尿 202

肺脾气虚 202

脾肾不足 203

脾肾阳虚 203

湿注下焦 205

八十、癫痫 205

惊痫 205

痰痫 206

风痫 207

脾肾两虚 207

八十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08

肺脾气虚 208

脾肾两虚 208

脾虚湿热 209

八十二、性早熟 209

肾阴不足,相火偏旺 209

肝气郁结,肝经湿热 210

八十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11

脾胃虚弱 211

心脾两虚 211

气阴两虚 211

脾肾亏虚 212

八十四、婴儿湿疹 212

风热型 212

湿热型 213

脾湿型 213

血虚风燥型 214

八十五、抽动症 215

气郁化火 215

脾虚肝旺 215

阴虚风动 216

八十六、胎黄 216

湿热熏蒸 216

寒湿阻滞 216

瘀积发黄 217

八十七、汗证 217

肺卫不固 217

营卫失调 218

阴虚火旺 218

湿热郁蒸 218

第三章 妇科病症特效方 220

八十八、更年期综合征 220

心肾不交 220

肝肾阴虚 220

肝气郁结而上冲 221

肾阳虚 221

八十九、子宫肌瘤 222

寒凝 222

血瘀 222

痰湿 223

毒热 223

九十、子宫内膜异位症 224

血瘀 224

肾虚血瘀 224

脾肾气虚致血瘀 224

瘀久化热 225

九十一、阴道炎 225

肝肾阴虚 225

肝经湿热 226

1.各种阴道炎 226

2.滴虫性阴道炎 226

3.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 227

湿虫滋生 227

1.阴道炎阴痛阴痒 227

2.滴虫性阴道炎 227

3.霉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 228

4.霉菌性阴道炎 228

九十二、宫颈炎 229

湿毒型 229

湿热下注 229

气滞血瘀 229

寒湿凝滞 230

九十三、盆腔炎 230

湿热毒邪 230

肝脾不和 231

脾肾虚损 231

气虚血瘀 231

九十四、宫颈癌 232

气阴两虚,余邪未清 232

脾胃虚衰 232

九十五、不孕症 233

肾虚 233

1.肾气虚 233

2.肾阳虚 234

3.肾阴虚 235

肝郁 235

1.月经不调不孕 235

2.少腹急迫不孕 236

痰湿 236

1.素体肥胖之不孕 236

2.胸满少食不孕 237

九十六、带下 237

肾阳虚 237

1.赤白带下 237

2.子宫久冷 237

阴虚夹湿 238

湿毒蕴结 238

九十七、痛经 239

肾气亏损 239

气滞血瘀 239

1.气滞 239

2.血瘀(经水未来腹先痛) 239

寒凝血瘀 240

1.寒凝血瘀 240

2.下焦寒湿 240

湿热蕴结 240

九十八、闭经 241

肾虚 241

1.肾阴虚 241

2.肾阳虚 241

血虚 242

1.形瘦血郁经闭 242

2.房事触伤经闭 242

气滞血瘀 242

1.血气亏败,经水蓄积不通 242

2.气郁血滞经闭 243

寒凝血瘀 243

九十九、崩漏 244

肾虚 244

1.肾阳虚 244

2.肾阴虚 244

脾虚 244

1.纳食减少,身体黄瘦 244

2.孕后行房致血崩 245

血虚 245

血热 246

1.肝不统血 246

2.血热 246

3.血热妄行经来不止 246

血瘀 247

1.郁结血崩 247

2.闪跌致血瘀 247

3.气滞血瘀 247

4.怒后肝气郁结致血瘀 248

一百、月经不调 248

月经先期 248

1.心脾气虚 248

2.血热 248

3.血热夹痰火 249

月经后期 249

1.血虚 249

2.血虚气滞 249

3.血寒 250

4.气血两虚 250

月经先后无定期 250

1.肝气郁结 250

2.脾不统血 251

月经过少 251

1.血虚 251

2.水亏血少形瘦 252

经断复来 252

一百○一、乳腺增生 252

肝郁气滞 252

1.冲任失调,肝郁气滞,痰瘀阻络 252

2.肝气郁滞,痰瘀交阻 253

气结血瘀痰凝 253

气滞痰凝 254

一百○二、产后 254

(一)产后感风寒 254

(二)产后伤食 254

产后血块未消 255

产后血块消除 255

(三)产后忿怒 255

(四)产后盗汗 255

(五)产后腰痛 256

第四章 男科疾病特效方 257

一百○三、男性不育症 257

免疫性不育 257

阴虚火旺 257

少精、弱精症 258

1.肝肾亏虚 258

2.肾虚精亏 259

精液不液化症 259

阳虚水湿内停 259

一百○四、阳痿 260

从肝论治 260

1.肝经湿热 260

2.肝血亏虚 261

3.肝郁肾虚 261

4.寒滞肝脉 262

从肾论治 262

1.命门火衰 262

2.肾阴亏虚 263

从气血痰湿论治 263

1.气滞血瘀 263

2.痰湿阻络 264

一百○五、慢性附睾炎 264

湿热蕴结 264

寒湿凝滞 265

一百○六、精索炎 266

肝经湿热 266

气滞血瘀 266

气滞痰阻 266

一百○七、慢性前列腺炎 267

湿热蕴结 267

气滞血瘀 269

寒热错杂 269

肾虚夹湿 270

一百○八、前列腺增生症 271

肾虚瘀阻 271

湿热瘀阻 272

一百○九、早泄 273

心肾不交 273

肝经湿热 274

肝郁气滞 274

阴虚火旺 274

肾气不固 275

一百一十、精囊炎 275

湿热蕴结 275

阴虚火旺 276

脾肾两虚 276

瘀血阻络 277

一百一十一、遗精 277

心肾不交 277

阴虚火旺 278

心肾气虚 278

一百一十二、男子阴冷 279

肾阳不足 279

寒滞肝脉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