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耘,周磊主编;杜登学,谭学杰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22242440
- 页数:423 页
第1章 绪论 1
1.1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
1.2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2
1.2.1近代物质结构理论 2
1.2.2化学平衡理论 2
1.2.3元素化学 2
1.2.4物质组成的化学分析法及有关理论 3
1.2.5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分析 3
1.3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3
1.3.1化学分析方法 4
1.3.2仪器分析方法 4
第2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6
2.1基本概念和术语 6
2.1.1准确度和误差 6
2.1.2精密度和偏差 8
2.1.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9
2.2有限实验数据的数理统计 10
2.2.1置信区间和置信度 10
2.2.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1
2.2.3可疑数据的取舍 12
2.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3
2.3.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13
2.3.2消除系统误差 13
2.3.3减小测量误差 14
2.3.4减小偶然误差 15
2.4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15
2.4.1有效数字 15
2.4.2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16
2.4.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6
习题 17
第3章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19
3.1热力学第一定律 19
3.1.1基本概念 19
3.1.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21
3.2热化学 21
3.2.1反应热与反应焓变 22
3.2.2热化学方程式 23
3.2.3反应热的求算 24
3.3化学平衡 26
3.3.1化学平衡状态 26
3.3.2化学平衡常数 27
3.3.3标准平衡常数 29
3.3.4多重平衡规则 30
3.3.5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31
3.4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33
3.4.1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33
3.4.2化学反应的熵变 34
3.4.3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35
3.4.4化学反应限度的判据 37
3.5化学平衡的移动 39
3.5.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9
3.5.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0
3 5.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0
3.6化学反应速率 44
3.6.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4
3.6.2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45
3.6.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7
习题 52
第4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57
4.1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57
4.1.1酸碱解离理论 57
4.1.2酸碱质子理论 62
4.2酸碱溶液有关组分浓度和溶液pH值的计算 66
4.2.1分布系数和分布曲线 66
4.2.2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68
4.3缓冲溶液及酸碱指示剂 76
4.3.1缓冲溶液 76
4.3.2酸碱指示剂 78
4.4滴定分析法概述 81
4.4.1滴定分析的基本过程 81
4.4.2滴定分析法分类及滴定方式 82
4.4.3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83
4.4.4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85
4.5酸喊滴定法 89
4.5.1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89
4.5.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97
4.5.3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98
4.5.4终点误差 100
习题 101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分析法 105
5.1沉淀溶解平衡 105
5.1.1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常数 105
5.1.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06
5.2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110
5.2.1溶度积规则 110
5.2.2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11
5.3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 116
5.3.1沉淀的类型 116
5.3.2沉淀的形成过程 117
5.3.3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18
5.3.4沉淀条件的选择 119
5.4沉淀分析法 121
5.4.1重量分析法 121
5.4.2沉淀滴定法 122
习题 126
第6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30
6.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其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30
6.1.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130
6.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31
6.2原电池及电极电势 133
6.2.1原电池 133
6.2.2电极电势的产生 135
6.2.3标准电极电势 135
6.2.4标准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 137
6.2.5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138
6.2.6条件电极电势 140
6.3电极电势的应用 142
6.3.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动势的计算 142
6.3.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次序 143
6.3.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145
6.3.4计算解离常数KΘi和溶度积常数KΘsp 146
6.3.5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147
6.4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149
6.4.1氧化还原滴定法定量滴定的依据 150
6.4.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50
6.4.3氧化还原指示剂 154
6.4.4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 155
6.5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57
6.5.1高锰酸钾法 157
6.5.2重铬酸钾法 159
6.5.3碘量法 160
6.5.4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63
6.5.5氧化还原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 164
习题 165
第7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169
7.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69
7.1.1配合物的定义 169
7.1.2配合物的组成 170
7.1.3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 171
7.1.4鳌合物 172
7.2配合物的稳定性 174
7.2.1配位解离平衡和平衡常数 174
7.2.2配离子稳定常数的应用 176
7.3 EDTA及其配合物的稳定性 179
7.3.1 EDTA的解离平衡 179
7.3.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180
7.3.3影响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外部因素 181
7.4配位滴定法 185
7.4.1配位滴定曲线 185
7.4.2金属指示剂 187
7.4.3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190
7.4.4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194
7.4.5配位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 195
习题 195
第8章 原子结构 199
8.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99
8.1.1氢原子光谱 199
8.1.2玻尔理论 200
8.2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202
8.2.1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202
8.2.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203
8.2.3四个量子数 205
8.3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207
8.3.1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207
8.3.2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原理 210
8.3.3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210
8.3.4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 215
8.4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215
8.4.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215
8.4.2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217
习题 221
第9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224
9.1键参数 224
9.1.1键能 224
9.1.2键长 225
9.1.3键角 225
9.2晶体及其内部结构 226
9.2.1晶体的特征 226
9.2.2晶体的内部结构 227
9.3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229
9.3.1离子的特征 229
9.3.2离子键的形成及特征 230
9.3.3离子晶体的特征和性质 231
9.3.4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231
9.3.5三种典型的AB型离子晶体 232
9.3.6离子半径比与晶体构型 233
9.4共价键和原子晶体 234
9.4.1现代价键理论 234
9.4.2杂化轨道理论 237
9.4.3分子轨道理论 241
9.4.4原子晶体 247
9.5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48
9.5.1金属晶体 248
9.5.2金属键——改性共价键理论 249
9.6分子间力、氢键和分子晶体 250
9.6.1分子的极性和极化 250
9.6.2分子间作用力 252
9.6.3氢键 254
9.6.4分子晶体 255
9.6.5晶体的四种基本类型对比 256
9.7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257
9.7.1价键理论 257
9.7.2晶体场理论 261
习题 267
第10章 主族元素 270
10.1非金属元素通论 270
10.1.1非金属单质 271
10.1.2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 274
10.1.3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 275
10.2常见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78
10.2.1常见的卤素及其化合物 278
10.2.2常见的氧和硫的主要化合物 284
10.2.3氮和磷及其常见的重要化合物 290
10.2.4硼的重要化合物 296
10.2.5碳的重要化合物 298
10.2.6硅的重要化合物 301
10.3主族金属元素 302
10.3.1主族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单质的主要性质 302
10.3.2主族金属元素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308
10.3.3主族金属元素主要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309
10.3.4主族金属元素的重要盐类 310
习题 314
第11章 过渡元素 317
11.1过渡元素的通性 317
11.1.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317
11.1.2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318
11.1.3氧化值 318
11.1.4过渡元素单质的金属活泼性变迁 319
11.1.5配位性质 320
11.1.6过渡元素配合物的颜色 320
11.1.7其他物理化学性质 321
11.2钛、钒 321
11.2.1钛 321
11.2.2钒 324
11.3铬、锰 326
11.3.1铬 326
11.3.2锰 331
11.4铁、钴、镍 334
11.4.1铁、钴、镍单质 335
11.4.2铁、钴、镍的主要化合物 335
11.5铜族元素 341
11.5.1铜、银、金单质 341
11.5.2铜族元素的主要化合物 342
11.6锌族元素 347
11.6.1锌、镉、汞单质 347
11.6.2锌族元素的主要化合物 348
11.7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353
11.7.1镧系元素的通性 353
11.7.2镧系收缩 353
11.7.3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354
11.7.4锕系元素的通性 355
11.7.5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用途 356
习题 357
第12章 吸光光度法概述 360
12.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361
12.1.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361
12.1.2光的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362
12.1.3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364
12.2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 365
12.2.1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 365
12.2.2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366
12.2.3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369
12.2.4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371
习题 374
第13章 常见混合离子的定性分析 377
13.1概述 377
13.1.1鉴定反应进行的条件 377
13.1.2鉴定反应的灵敏度 378
13.1.3鉴定反应的选择性 379
13.1.4系统分析和分别分析 380
13.1.5空白实验和对照实验 380
13.2常见阳离子的系统分析 381
13.2.1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381
13.2.2常用的系统分析法 381
13.2.3硫化氢系统分析法的详细讨论 385
13.2.4硫化氢气体的代用品——硫代乙酰胺简介 389
13.2.5常见阳离子的鉴定反应 390
13.3常见阴离子的分别分析 394
13.3.1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 395
13.3.2阴离子的初步分析 395
13.3.3常见阴离子的鉴定 396
习题 398
附录 400
附录1本书所用单位制的几点说明 400
附录2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 402
附录3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 406
附录4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O) 408
附录5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410
附录6条件电极电位ψΘ1 413
附录7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415
附录8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419
附录9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19
主要参考文献 422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分析化学》陈怀侠主编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影响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特征的因素分析》朱磊 2019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仪器分析技术 第2版》曹国庆 2018
- 《有机化学实验》雷文 2015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生物化学》田余祥主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