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荀子礼治思想的渊源与战国诸子之研究
荀子礼治思想的渊源与战国诸子之研究

荀子礼治思想的渊源与战国诸子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佐藤将之著
  • 出 版 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9860396348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
《荀子礼治思想的渊源与战国诸子之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本研究的缘起与目的 1

第二节 过去对「礼」思想的研究暨其与《荀子》礼论的关系 5

第三节 《荀子礼治政治思想的形成与构造》的主要观点与课题 16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 22

第一章 统治天下人民的帝王:《墨子》的「兼」与《荀子》 29

序言 29

第一节〈兼爱〉的主题是否为「兼爱」? 31

第二节 战国早期文献中的「兼」 37

第三节 墨家的「兼」与「兼爱」:治理「天下」之君德 39

第四节《荀子》的「兼」 47

小结 57

第二章 天人之间的帝王:《庄子》的「道德」与《荀子》 61

序言 61

第一节 过去对《荀子》与「道家」思想关系之研究 62

第二节《庄子》和《荀子》之间的思想关系与「道德」 64

第三节《史记》中的「道德」和司马迁对庄荀思想的评论 67

第四节《论语》、《孟子》及《郭店老子》中的「德」概念 73

第五节《庄子》「德」概念之特色 83

第六节《荀子》「德」和「道德」概念的特质与《庄子》 93

第一项 传统儒学思想脉络中的「德」 93

第二项 属于《庄子》思想脉络的「德」 96

第三项《荀子》「德」论的综合特色:「道德」概念之提倡 100

附论 定州竹简《文子》「道德」概念的思想特质 105

小结 108

第三章 教化人民的帝王:《管子》「经言」诸篇的「礼论」与《荀子》 111

序言 111

第一节 过去研究对现本《管子》及其与《荀子》之间的思想关系之主要见解与问题 114

第二节 创造「能自律自规」的人民:〈牧民〉的思想特质与《荀子》 121

第三节 君王的境界与条件:〈形势〉的思想特质与《荀子》 123

第四节 人民的管理与教化:〈权修〉的政治思想特质与《荀子》 130

第五节从「一国之制」到「天下之制」:〈立政〉的思想特质与《荀子》 136

第六节 作为达成资源的公正分配之朝廷:〈乘马〉的思想特质与《荀子》 140

小结 144

第四章 具备神明的帝王:《管子》诸篇中的礼论与《荀子》 147

序言 147

第一节《管子》礼论的整体特色 149

第一项《管子》「礼」概念在统计上的特色 149

第二项《管子》「经言」的「礼」概念之思想特色 150

第三项《管子》礼论的六点思想特色与《荀子》 151

第二节《管子》中〈君臣上〉和〈君臣下〉的政治思想与《荀子》的礼治思想 158

第一项〈君臣上〉和〈君臣下〉的整体特色 159

第二项〈君臣上〉的思想特质与《荀子》「礼治」思想的关联 160

第三项〈君臣下〉「礼」论的思想特色与《荀子》「礼治」思想的关系 165

小结 174

第五章 效法天地秩序和体现文明秩序的帝王:《吕氏春秋》的「理义」与《荀子》的「礼义」 177

序言 177

第一节 过去《吕氏春秋》和《荀子》「理」的研究评述 180

第一项 过去学者对《吕氏春秋》的「理」概念的看法 180

第二项 过去学者对《荀子》的「理」概念的看法 184

第二节《吕氏春秋》的「理」和「理义」 187

第一项《吕氏春秋》的「理」概念的思想特色 188

一、自然界实然之道理 190

二、「人间事」方面的「理」 191

三、以某一个故事本身阐述达成「理」的方法和意义 192

第二项「理」概念的主题性 195

一、「理」概念直接为主题 196

二、「理」概念成为实质主题 198

三、「理」概念为「十二纪」和「六论」之主题 201

第三项《吕氏春秋》的「义」和「理义」概念的思想特色 205

一、《吕氏春秋》的「义」 205

二、《吕氏春秋》的「理义」 208

三、《吕氏春秋》的「义理」 211

第三节《荀子》的「理」概念与「礼义」 214

第一项 具现「秩序性」的「理」 217

一、天地的秩序性 218

二、人类认知世界的秩序性 219

三、人心和情绪的秩序性 220

四、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性 221

第二项 具现「合理性」的「理」 222

第三项 整体人类所需要具备的秩序性(=规范性) 224

第四项《荀子》的「文理」概念 227

小结 233

第六章 《荀子》的「性」论与《韩非子》的人论 237

序言 237

第一节 当代学者针对荀子与韩非之间关系的观点 238

第二节《荀子》与《韩非子》的「性」概念 244

第一项 民性 247

第二项 天性 250

第三项 情性 251

第三节《荀子》及《韩非子》的「人」观 253

第一项 人的本性:可转化与不可转化 253

第二项 人的本质:同质与异质 255

第四节 韩非「人趋利避害」的思想来源 256

小结 260

结论 261

一、「礼治国家」汉朝的形成 261

二、本书的研究所获得的若干见解 263

三、《荀子》礼治论的思想意义 267

附录 275

【表1-1】〈天志〉三篇中有关「天志」之讨论的构成要素 275

【表1-2】《墨子》含「兼而~」的惯用句 276

【表1-3】战国秦汉文献中「兼」字出现的情形 277

【表1-4】《墨子》中「兼」字用例 280

【表1-5】《荀子》中「兼」字用例 282

【表2-1】战国秦汉文献中「道」、「德」、「道德」之用例 284

【表2-2】《庄子》中「道德」之用例 286

【表2-3】《荀子》中「道德」之用例 287

【表2-4】《史记》中「道德」概念之用例 288

【表3-1】「省官」与「序官」 289

【表4-1】先秦五种文献中的「仁」、「义」、「仁义」、「礼」、「礼义」的使用次数 291

【表5-1】《吕氏春秋》中「理」之用例 291

【表5-2】《吕氏春秋》以故事阐述「理」之用例 294

【表5-3】《吕氏春秋·过理》中「理」的重要之具体例证 295

【表5-4-1】《吕氏春秋》中「理义」之用例 295

【表5-4-2】《吕氏春秋》中「义理」之用例 296

【表5-4-3】《吕氏春秋》同一论述中「理」和「义」分开出现之用例 296

【表5-5】先秦文献中「理」字出现的情形 297

【表5-6】《荀子》中主要观念的出现次数 297

【表5-7】《荀子》中「理」字用例 298

【表5-8】《荀子》中「文理」概念之用例 304

【表6-1】《韩非子》中「性」字用例 305

【表6-2】战国诸子人观及治国之术 306

主要参考书目 307

索引(人名索引、词语索引、引用文献索引) 319

跋 3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