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依恋理论视角下消费者交叉购买的形成机制研究
依恋理论视角下消费者交叉购买的形成机制研究

依恋理论视角下消费者交叉购买的形成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宜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1258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该书根据态度框架,证实商店依恋可以被概念化为商店认同、商店依靠、情感依恋和社会联结四个维度,商店依恋量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且商店依恋四个维度之间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根据剧场理论、SOR理论、依恋理论和类比学习理论,本书进一步证实,基于顾客的多层面互动既会对交叉购买意愿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商店依恋对交叉购买意愿产生间接影响。而商店认同、情感依恋、社会联结对交叉购买意愿的影响在高、低消费惯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商店认同、商店依靠、社会联结对交叉购买意愿的影响在高、低购买犹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依恋理论视角下消费者交叉购买的形成机制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6

一 理论贡献 6

二 实践价值 7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8

一 研究内容 8

二 分析框架 9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0

一 研究方法 10

二 技术路线 11

第五节 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 12

一 结构安排 12

二 创新之处 13

第二章 文献述评 15

第一节 服务互动 15

一 互动、服务互动和服务接触 15

二 服务互动的维度划分 17

三 服务互动的作用效果 20

第二节 交叉购买 24

一 交叉购买的含义 24

二 交叉购买的影响因素 26

三 交叉购买的作用结果 31

四 简评 32

第三节 地方依恋 34

一 依恋 34

二 地方 37

三 地方依恋 38

第三章 商店依恋的量表开发 52

第一节 地方依恋的测量方法 52

一 定性方法 52

二 定量方法 53

第二节 地方依恋的量表考评 55

一 单维度量表 55

二 二维度量表 56

三 三维度量表 58

四 四维度量表 61

五 五维度量表 66

第三节 商店依恋量表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 68

一 理论依据 68

二 商店依恋的维度构成:态度理论视角 70

三 商店依恋量表的开发 72

第四章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94

第一节 立论基础 94

一 类比学习理论 94

二 剧场理论 95

三 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 97

四 地方依恋理论 99

第二节 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101

一 模型构建 101

二 研究假设 103

第五章 研究设计 115

第一节 变量定义和测量 115

一 多层面互动 115

二 商店依恋 118

三 消费惯性 119

四 购买犹豫 120

五 交叉购买意愿 121

第二节 调查设计 121

一 调查方法 121

二 问卷设计 122

三 抽样设计 123

第三节 数据分析方法和软件 124

一 描述性分析 124

二 信度和效度分析 125

三 独立样本T检验 125

四 因子分析 125

五 相关分析 125

六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26

七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26

八 数据分析软件 126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127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127

一 问卷回收 127

二 样本结构 128

第二节 信度分析 130

一 多层面互动信度分析 130

二 商店依恋信度分析 132

三 消费惯性信度分析 132

四 购买犹豫信度分析 133

五 交叉购买意愿信度分析 133

第三节 效度分析 134

一 内容效度 134

二 收敛效度 134

三 区别效度 141

第四节 假设检验 142

一 多层面互动对商店依恋的影响 142

二 商店依恋对交叉购买意愿的影响 144

三 多层面互动对交叉购买意愿的影响 144

四 多层面互动、商店依恋与交叉购买意愿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45

五 消费惯性对商店依恋与交叉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 148

六 购买犹豫对商店依恋与交叉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 153

第七章 结论和管理启示 159

第一节 主要结论和讨论 159

一 商店依恋的内容结构和量表开发 159

二 多层面互动对商店依恋的影响 160

三 商店依恋对交叉购买意愿的影响 162

四 多层面互动对交叉购买意愿的影响 163

五 消费惯性、购买犹豫对商店依恋与交叉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 164

第二节 管理启示、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165

一 管理启示 165

二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170

附录 172

附录1 172

附录2 174

附录3 175

参考文献 180

后记 22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