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梧桐主编;高向乐执行主编;郑珩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774024
  • 页数:5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本书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编写而成。本书分为3篇,包括生物制药工艺基础、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喝中药生物药物制造工艺,重点阐述了生物制药工艺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并尽可能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和生物制药工艺的进展。本书可供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工专业、生物制药专业本专科师生使用,对从事生物制药的技术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一篇:Spring MVC学习指南下一篇:建筑材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目录

第一篇 生物制药工艺基础 2

第一章 生物药物概述 2

第一节 生物药物与生物制药工艺学 2

一、生物药物的概念 2

二、生物制药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2

三、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4

第二节 生物药物的特性、分类与用途 5

一、生物药物的特性 6

二、生物药物的分类 7

三、生物药物的用途 13

第三节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16

一、生物药物的发展现状 16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17

三、天然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20

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22

第一节 生化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22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22

二、生化活性物质的提取 26

三、生化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 30

四、生化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34

第二节 微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37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菌种保藏 37

二、微生物的培养 42

三、发酵过程的控制 49

第三节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53

一、基因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53

二、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70

三、植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75

四、酶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80

第四节 生物制药中试放大工艺设计 84

一、生物制药中试放大工艺特点 84

二、中试放大方法与内容 86

第五节 生物药物的研究与新药申报 87

一、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 87

二、生物药物的新药申报 90

第二篇 生物分离工程技术 94

第三章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和液固分离 94

第一节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94

一、选择预处理方法的依据 94

二、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95

三、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 96

第二节 细胞破碎 98

一、机械法 99

二、物理法 101

三、化学法 102

四、生物法 103

五、选择破碎方法的依据 103

第三节 液-固分离 105

一、过滤 105

二、离心分离 107

三、影响液-固分离的因素 107

第四章 萃取法分离原理 109

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 109

一、基本概念 109

二、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 111

三、萃取方法和理论收率的计算 112

第二节 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 114

一、乳化和破乳化 114

二、pH的影响 118

三、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 119

四、盐析作用的影响 119

五、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的选择 119

第三节 双水相萃取 120

一、双水相的形成 121

二、双水相萃取的基本概念 122

三、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 123

四、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125

五、双水相萃取技术的进展 126

第四节 反胶束萃取纯化 128

一、基本原理 128

二、反胶束体系 128

三、反胶束萃取过程 129

四、影响因素 129

五、应用举例 130

第五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32

一、基本原理 132

二、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 133

三、超临界萃取的流程 135

四、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136

第五章 固相析出分离法 138

第一节 盐析法 138

一、基本原理 138

二、影响盐析的因素 140

三、盐析操作 143

第二节 有机溶剂沉淀 146

一、基本原理 146

二、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 147

第三节 其他沉淀方法 148

一、等电点沉淀法 149

二、成盐沉淀法 149

三、亲和沉淀法 150

四、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 150

五、表面活性剂沉淀法 151

第四节 结晶 151

一、结晶过程 151

二、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153

三、提高晶体质量的途径 155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159

第一节 吸附的基本原理 159

一、吸附作用 159

二、影响吸附的因素 160

第二节 常用吸附剂 162

一、活性炭 162

二、人造沸石 163

三、磷酸钙凝胶 163

四、氧化铝 163

五、硅胶 164

六、硅藻土 164

第三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164

一、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的类型 165

二、大孔网状吸附法操作过程 166

三、应用举例 168

第七章 凝胶层析 170

第一节 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170

一、分离原理 170

二、凝胶层析的特点 174

第二节 凝胶的结构和性质 175

一、葡聚糖凝胶 175

二、修饰葡聚糖凝胶 177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 178

四、琼脂糖类凝胶 179

五、多孔玻璃微球 182

六、疏水性凝胶 183

第三节 凝胶层析的实验条件和操作 184

一、凝胶的选择和处理 184

二、凝胶层析柱的设计和制备 185

三、凝胶层析操作 188

四、主要参数测算 191

五、凝胶层析的某些扩展 193

第四节 色谱峰变宽的问题 195

一、峰宽的表示方法 195

二、溶液通过色谱柱造成的峰加宽 196

三、溶液在柱外产生的峰加宽 198

第五节 凝胶层析的应用 198

一、脱盐和浓缩 199

二、分子量测定 199

三、凝胶层析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201

第八章 离子交换法 203

第一节 基本原理 203

第二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与分类 204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204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 207

三、离子交换树脂的骨架(载体) 207

第三节 离子交换动力学 213

一、离子交换平衡 213

二、离子交换速度 214

三、离子交换的动力学 215

第四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 216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要求 216

二、影响树脂性能的几个因素 216

三、主要理化常数的测定 216

第五节 离子交换的选择性 218

一、离子的化合价与水合半径的影响 218

二、离子化合价与离子浓度的影响 220

三、交换环境的影响 220

四、树脂结构的影响 221

五、偶极离子排斥作用 223

第六节 离子交换操作方法 224

一、树脂的选择 224

二、树脂的处理和再生 224

三、基本操作方法 225

第七节 新型离子交换剂 226

一、大孔、均孔树脂 226

二、多糖基离子交换剂 230

第八节 应用实例 234

一、无盐水制备 234

二、猪血粉水解制备6种氨基酸——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 237

三、重组门冬酰胺酶Ⅱ的纯化——离子交换纤维素纯化法 237

第九节 离子交换聚焦色谱 237

一、色谱聚焦的原理 238

二、多缓冲剂 239

三、多缓冲交换剂 240

四、操作步骤 240

五、应用实例 243

第九章 亲和纯化技术 245

第一节 亲和层析 245

一、亲和层析的特点 245

二、亲和层析载体 246

三、亲和配基 248

四、载体的活化与偶联 251

五、影响吸附剂亲和力的几个因素 257

六、配基与间隔臂的连接 259

七、亲和层析的吸附和洗脱 263

八、其他亲和层析 268

第二节 其他亲和纯化技术 270

一、亲和过滤 270

二、亲和萃取 274

三、亲和反胶团萃取 277

四、亲和沉淀 279

五、亲和电泳 281

第三节 亲和纯化技术的应用 281

一、亲和萃取法制备抑肽酶 281

二、Protein A亲和层析凝胶纯化抗体 282

三、金属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 283

四、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纯化重组融合蛋白 283

五、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283

第十章 离心技术 285

第一节 离心技术的基本原理 285

一、离心力和相对离心力 285

二、沉降速度和沉降系数 286

三、沉降时间和转子常数 287

四、分子量的计算 288

第二节 离心机简介 289

一、离心机的种类 289

二、制备型超速离心机 294

三、分析型超速离心机 297

第三节 离心分离的模式 297

一、差分离心法 297

二、速度区带离心法 298

三、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299

四、密度梯度技术 299

第四节 离心分离的操作 302

一、加样和离心 302

二、梯度回收 302

三、梯度的分析 304

四、离心的注意事项 304

第十一章 膜分离技术 305

第一节 透析 306

一、透析膜 306

二、透析方法及装置 308

第二节 超滤技术 309

一、超滤的特征和用途 309

二、超滤的基本原理 310

三、超滤膜 310

四、超滤过程与装置 315

五、超滤的操作和应用 321

第三节 微孔膜过滤技术 324

一、微孔膜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324

二、微滤的原理 325

三、微孔滤膜 325

四、微孔膜过滤设备和操作 329

五、微孔滤膜的应用 331

第四节 其他膜分离技术 333

一、反渗透 333

二、电渗析 334

三、纳滤 334

第十二章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336

第一节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基本理论 336

一、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336

二、色谱的相关参数 336

三、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337

四、色谱柱的类型 339

五、制备色谱与分析色谱的区别 340

第二节 分离方案的设计 340

一、影响制备色谱效能的四个因素 340

二、色谱方法之间的组合 341

三、分离条件的最佳化 341

四、制备型HPLC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以及处理办法 342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选择 344

一、柱的选择和装填 345

二、柱填料 345

三、洗脱剂 346

第四节 操作变量的确定 348

一、样品的进样量 348

二、制备产率 348

三、回收率计算和纯度鉴定 349

第五节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349

一、肽的分离 349

二、蛋白质的分离 350

三、多糖的分离 352

四、核酸与核苷酸的分离纯化 353

五、脂类的分离 353

第六节 新型制备色谱技术 354

一、灌注色谱技术 354

二、顶替色谱技术 354

三、径向流色谱技术 355

第三篇 重要生物药物制造工艺 358

第十三章 生化药物制造工艺 358

第一节 生化药物一般制造方法 358

一、氨基酸类药物制造方法 358

二、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制造方法 362

三、核酸类药物制造方法 376

四、酶类药物制造方法 387

五、糖类药物制造方法 394

六、脂类药物制造方法 399

第二节 重要生化药物制造工艺 401

一、L-天冬氨酸 401

二、鲑降钙素 403

三、肝素与小分子肝素 405

四、胰激肽原酶 411

五、门冬酰胺酶 412

六、胞二磷胆碱 414

七、辅酶Q10 416

第十四章 微生物药物制造工艺 418

第一节 微生物药物概述 418

一、微生物药物的定义和发展 418

二、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419

第二节 抗生素制造工艺 425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25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30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34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437

第三节 其他微生物药物 440

一、微生物产生的酶抑制剂 440

二、微生物产生的免疫调节剂 443

三、生物来源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物质 444

四、微生物来源的受体拮抗剂 445

五、制造工艺举例 445

第十五章 生物制品与生物技术药物制造工艺 448

第一节 生物制品基本概念 448

一、生物制品的分类 448

二、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 451

三、生物制品的检定标准 452

第二节 疫苗和菌苗 453

一、概述 453

二、疫苗、菌苗的种类与发展 454

三、疫苗的制造方法 456

四、菌苗类制品和类毒素的制造方法 460

五、疫苗和菌苗的质量检定 462

第三节 主要疫苗和菌苗的制造工艺 466

一、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466

二、重组抗幽门螺杆菌疫苗 468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471

四、卡介苗 472

第四节 重组治疗蛋白类药物 474

一、重组药物的分离纯化 474

二、重组药物的质量控制 481

三、主要重组药物的制造工艺 488

第五节 治疗性抗体制造工艺 511

一、单克隆抗体 514

二、基因工程抗体制造工艺 535

第六节 基因治疗与基因药物 548

一、基因治疗 548

二、主要基因药物的制备 5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