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二人转与东北文化传统
二人转与东北文化传统

二人转与东北文化传统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旸,杨朴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0022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试图回答与其他戏曲或曲艺形式相比,二人转为什么具有巨大的艺术裹卷力和冲击力。因此,该书首先探讨二人转与原始仪式关系问题;接着探讨二人转与萨满的关系,之后探讨二人转与东北神话的传统,最后探讨二人转文化传统争论。得出结论认为,二人转之所以产生巨大的艺术裹卷力和冲击力,首先是来自二人转的意象,是二人转因为连着这部东北文化史,才使二人转连着它的源头。也正因为连着它的源头,二人转才获得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与东北文化传统》目录

第一部分 二人转与原始仪式 3

从“走三场”演化看二人转文化传统——二人转来源于远古仪式的一个形式考察 3

二人转的“走三场” 3

大秧歌的“双人场” 5

野人舞的二人转 8

野人舞的来源 10

丑旦角色来源 16

成双的丑旦 16

源于秧歌 19

配对形式 22

由“二神转”到二人转 25

萨满表演“二神转”的岩画证明 26

红山文化萨满表演的“二神转” 31

“二神转”原型转换的民间舞蹈形式 39

东北大秧歌“一副架”的二人转造型 44

东北大秧歌“一副架”转换为二人转 46

二神转范型 52

神圣范型 52

男女对转 56

神圣交媾 65

群舞状态 67

创世重演 73

根在红山文化“大传统” 79

红山文化的源头 79

“二神转”性爱仪式的神圣性 82

女神崇拜文化模式的象征符号 85

神话原型的变形与回归 89

“二神转”,神话原型变为祭祀舞 90

大秧歌的基本造型就是“二人转” 93

二人转丑旦与大秧歌上、下装 96

萨满跳神跳进跳出的二人转转换 98

第二部分 二人转与萨满跳神 105

二人转的萨满文化基因 105

成双配对的二人角色 105

二人转的“一副架” 106

原型性的姿势 107

狂欢精神 109

跳进跳出表演方法 111

“出神”,与“附体”的艺术 113

叙述与模拟 114

娱神与娱人 116

神话意象 117

仪式性演出 119

鹰人萨满与“二神转” 122

二人转与“二神转” 122

“二神转”原型是萨满的表演 125

二人转与萨满跳神的原始戏剧 133

二人转的萨满跳神原型编码 140

丑旦模拟人物的“半进半不进” 141

萨满模仿神灵的“半进半不进” 144

神人同体萨满与“半进半不进”模仿 148

萨满跳进跳出的演剧方式 153

萨满的脱魂显灵与丑旦的原始意象 153

萨满的舞蹈模拟与丑旦的跳进跳出 157

萨满跳神的置换变形 164

萨满:喜剧精神的源头 164

二人转:萨满跳神的置换变形 168

“丑角”:喜剧精神的曲折表现 171

神圣的王国 175

第三部分 二人转与东北神话故事 185

二人转结构原型 185

美女与“英雄” 185

美女救“英雄” 188

被压抑欲望的想象满足 192

为什么以女性为主角? 195

满族神话的“女爱男”结构原型 197

原母神的象征 197

爱神的象征 200

东北民间故事的“女爱男”变体 203

始母创生型 204

善良得美女型 206

拒富爱贫型 207

美女救难型 209

痴心相爱型 210

天婚型 212

原型是反复出现的意象 213

美神、爱神与生命之神的象征 216

只有一个故事在反复地讲述着 216

所有的故事都是原型的“变体” 219

美神、爱神和生命之神 221

“人参姑娘”与“柳枝”与圣婚仪式中的女神 224

“女爱男”的东北民歌 228

一个“偷情”模式 228

“女爱男”结构原型 230

象征系统的转换形式 231

第四部分 关于二人转传统的争论 235

重新认识传统二人转 235

被“三改”的二人转不是传统二人转 235

重建二人转传统 241

丑旦角色与彩扮演员及跳进跳出 244

彩扮演员是对丑旦角色的误解 244

跳进跳出的艺术秘密 245

体裁传统的形式与力量 250

二人转概念与二人转传统 254

二人转是一丑一旦表演的民间小戏 254

传统二人转理念的转变 258

一丑一旦变为一女一男两个彩扮演员 262

一丑一旦是二人转概念的核心内容 266

丑角是我们的另一个“我” 269

理解丑角的两个错误 269

丑角其实是我们的另一个“本我” 271

民间狂欢式的创造者 274

二人转性爱主题的文化功能 278

性爱主题是二人转最基本的形式意义 278

未满足愿望的替代性补偿 281

神奇和狂欢的盛典 283

放弃京平大戏模式,回归二人转传统 289

京平模式:“大”思维的产物 289

戏拟化表演:二人转独特的演剧方式 291

拉场戏与小品:在二人转基础上的发展 296

二人转对山西莲花落是同化而不是综合 300

二人转明显体现着东北大秧歌的基本特征 300

二人转同化了山西莲花落 303

同化最终是原型作用的结果 306

参考文献 308

后记 3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