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专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平,韩其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850317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的瑰宝是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是为人民造福和争取人的权利和幸福的理论。本书强调抽象概念和具体实践的统一,提出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实践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专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 1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提出及内涵 1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新视野 5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11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18

一、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18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蕴 24

三、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想与我国理性精神之培育 38

一、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39

二、马克思主义理性精神的特征 45

三、我国社会理性思维之特点 48

四、中国社会理性精神之培育与发展 53

第四章 马克思的民生思想与我国民生之改善 58

一、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58

二、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 63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改善我国民生状况 67

第五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权利思想及对我国的启示 74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权利思想的基本内容 74

二、我国1978年“三件大事”是人的权利思想的具体体现 79

三、对1978年所发生变革的再认识 83

第六章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90

一、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 90

二、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 94

三、以马克思和谐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97

第七章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105

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及其意义 105

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111

三、如何改变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状况 116

第八章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2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122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 128

三、我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 130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35

第九章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我国防范经济危机的对策 141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内涵 141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145

三、我国防范经济危机的若干对策 150

第十章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155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观点 155

二、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深刻内涵与实现形式 159

三、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改革 164

第十一章 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及当代意义 170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解读 170

二、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传统观念的评价 176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观念的传统误区及危害 182

第十二章 马克思商品流通思想与我国商品市场发展 187

一、马克思的商品流通基本思想 187

二、等价交换传统意义与实质意义 192

三、商品流通秩序的内在要求与制度保障 199

四、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信用问题及对策 202

第十三章 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与我国资源配置 208

一、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几个重要观点 208

二、生产效率、产品周期与资源配置 214

三、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的基本条件及途径 219

四、我国彩电行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 222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27

一、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及其适用性问题 227

二、价值增值与剩余价值 230

三、我国国有企业MBO改革与剩余价值 236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说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246

一、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说的演进历程 246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确立 25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260

第十六章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与我国的资本运动 264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基本观点 264

二、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普遍意义 269

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运动 275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与我国反垄断实践 280

一、马克思主义的垄断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80

二、现代社会的经济垄断 286

三、我国的经济垄断及其危害 294

四、我国对于经济垄断的防控及对策 298

后记 303

主要参考文献 3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