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战略与对策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战略与对策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战略与对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元竹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5008141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新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打破,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社会体制如何改革和如何创新才能实现社会的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其基本理论要素和框架是什么?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公众参与”的当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目标模式。建立和完善社会冲突管理体制机制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建设。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战略与对策》目录

导论 让梦想成真 1

第一节 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起 1

第二节 由故事引申出的问题 4

第三节 怎样让梦想成真? 8

第一章 社会体制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变 10

第一节 社会体制及其意义 10

一、界定社会体制的内涵和外延 10

二、研究社会体制改革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11

三、透视社会体制的三个理论视角 12

第二节 社会体制的历史发展 13

一、中国社会体制的历史脉络 13

二、当代世界主要社会体制 20

第三节 当代社会体制的逻辑演变 29

一、中国学者对于社会体制的探索 29

二、其他国家学者对于社会体制的认识 33

第二章 公共领域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进 38

第一节 公共领域及其意义 38

一、公共领域的内涵与外延 38

二、对公共领域的不同理解 39

三、公共领域与公共部门 41

第二节 公共领域的理论解释 42

一、利己主义的理论解释 42

二、利他主义的理论解释 45

三、公共权益的理论解释 50

四、公共服务的理论解释 51

五、公共领域的争论:效率与便利性 53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历史演进 56

一、公共领域演进中的各种角色 56

二、公共消费与公共就业 61

三、公共服务扩张的国别和地区视角及相关制度 65

第三章 社会体制中的利益格局与决策秩序 85

第一节 利益格局在社会体制中的核心位置 85

一、共同富裕问题的普遍性 85

二、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难点和焦点 88

第二节 创新分配方式的目标 93

一、分配方式:连接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的扭结 93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公平目标的重要制度设计 94

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改革 95

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创新供给模式 98

五、影响分配方式的主要因素 99

六、分配方式差异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101

第三节 决策秩序在社会体制中的基础地位 102

第四节 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平等问题 108

第五节 基层的社会治理 112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 112

二、国际上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中国传统 114

三、政府创新与社会创新 116

第四章 社会体制的社会生活内涵 119

第一节 价值意义与工具意义上的社区 119

一、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美国的启示 120

二、作为共同体的社区的逻辑演变:从共同体到社区 125

三、使社区建设的目标集中在塑造生活共同体上 130

第二节 为什么志愿机制是可能的? 140

一、志愿机制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模式 141

二、志愿机制的人类本质特征是什么? 144

三、志愿机制怎样才是可能的? 147

第三节 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150

一、用心凝聚以共同价值为基础的共识 150

二、凝聚社会共识 153

第五章 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 158

第一节 社会管理概念的理论、历史和国际视角 158

一、社会管理概念的理论分析 159

二、社会管理的历史考察 164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国际视角 168

一、技术层面的社会管理 168

二、社会的宏观管理 169

三、社会的冲突管理 169

第三节 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 171

一、满足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基本制度安排 172

二、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是现代社会组织的重要功能 174

三、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核心 175

四、与市场机制联盟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的重要趋势 177

第四节 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79

一、科学判断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问题 179

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与组织构架 182

三、涉及群众根本利益问题的解决方式问题 184

四、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 185

第五节 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内涵 186

一、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体制机制建设 186

二、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190

第六节 创新社会管理的症结 192

一、我们已经走到哪里,要到哪里去? 192

二、政府相关部门在社会管理领域的职能定位 195

三、中央和地方在社会领域的事权与财力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 196

四、“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机制的破题 197

五、流动人口户籍制度与财政体制和社会认同 199

第七节 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探索 200

一、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协调利益关系 200

二、加强社会关爱,促进社会互助 203

三、关注人民生活,夯实民生基础 204

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205

五、改革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206

六、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模式,做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 208

七、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激发社会活力 209

八、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211

九、优化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212

第六章 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 214

第一节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214

一、提高全体社会成员沟通与融合能力 215

二、提高各类社会管理主体的社会问题处置能力 217

三、提高政府战略性社会管理能力 220

第二节 寻求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 223

一、走出历史的惯性:寻求多元选择 223

二、经济问题的社会原因与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 223

三、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发展基础 226

四、满足所有人的全面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229

第三节 探索社会经营 232

一、概念的提出:界定与背景 232

二、社会经营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 233

三、社会经营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234

四、社会经营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239

第四节 提高在复杂环境中的决策能力 241

一、越来越复杂的决策环境 241

二、最好的决策是通过多方合作实现的 245

三、真正的决策共同体一定是一个密切合作的群体 248

第五节 提高社会政策的制定水平 251

一、面对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 251

二、借鉴国际视角透视中国问题 252

三、重视理论探究和综合分析的价值 253

第七章 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 256

第一节 新的历史和逻辑起点 256

一、国内外相关前沿问题 256

二、强化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中的积极角色 262

三、主要结论与深入讨论 273

第二节 中国当代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基本要素 275

一、“建立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公众参与”的当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目标模式 275

二、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建立中国社会体制的“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制度环境 276

三、通过“优化利益格局、再造微观主体、创新运行方式”建构中国社会体制的运行机制 278

第三节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与配套措施 282

一、改革和创新现阶段收入分配的路径 282

二、探索共同富裕的路径 283

三、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287

四、寻求社会共识 289

五、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 291

参考文献 3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