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  供检验士、临床检验士专业用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  供检验士、临床检验士专业用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 供检验士、临床检验士专业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同明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4501296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 供检验士、临床检验士专业用》目录

第一篇 生物化学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1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2

三、生物化学与医药卫生的关系 3

第二章 蛋白质与核酸化学 5

第一节 蛋白质化学 5

一、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5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6

三、蛋白质的命名与分类 18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19

第二节 核酸化学 24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24

二、核酸的结构 29

三、核酸的性质 32

第三章 酶 36

第一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 36

一、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和一般催化剂相比的共同点 36

二、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和一般催化剂相比的不同点 36

第二节 酶的作用机理 37

一、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7

二、中间产物学说 38

三、诱导契合学说 38

第三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38

一、酶的命名 38

二、酶的分类 39

第四节 酶的化学本质、组成与结构 40

一、酶的化学本质 40

二、酶的分子组成 40

三、酶的氨基酸组成与肽链结构 40

四、酶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41

第五节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43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3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5

三、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6

四、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7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7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9

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49

一、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49

二、酶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49

三、酶在治疗上的应用 50

实验一 酶促反应的特异性 50

实验二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 52

第四章 维生素 55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55

一、维生素A 55

二、维生素D 56

三、维生素E 57

四、维生素K 58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58

一、维生素B1 58

二、维生素B2 60

三、维生素PP 61

四、维生素B6 62

五、泛酸 63

六、生物素 64

七、叶酸 64

八、维生素B12 65

九、维生素C 67

第五章 生物氧化 70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方式与特点 70

一、生物氧化的方式 70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71

第二节 重要的生物氧化体系 71

一、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71

二、非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75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与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75

一、高能键及高能化合物 76

二、三磷酸腺苷的生成 76

三、能量的贮存 78

四、能量的利用 78

第四节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和利用 79

一、二氧化碳的生成 79

二、二氧化碳的利用 80

实验三 琥珀酸脱氢作用的定性试验 80

第六章 糖的代谢 83

第一节 糖的消化和吸收 83

一、糖的消化 83

二、糖的吸收 83

第二节 糖在体内的一般动态 84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85

一、糖的无氧分解 85

二、糖的有氧氧化 89

三、磷酸戊糖通路 94

第四节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96

一、糖原的合成 96

二、糖原的分解 98

第五节 糖异生作用 98

一、糖异生的途径 98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99

第六节 血糖 100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00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101

第七节 糖代谢紊乱 102

一、低血糖及低血糖症 102

二、高血糖、糖尿及糖尿病 103

实验四 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104

第七章 脂类代谢 106

第一节 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 106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07

一、脂类的消化 107

二、脂类的吸收 109

第三节 血脂 110

一、血浆中脂类的成分和正常参考值 110

二、血浆脂蛋白 111

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与合成 114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 114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 119

第五节 类脂代谢 122

一、磷脂的代谢 122

二、胆固醇的代谢 123

实验五 酮体的生成(肝生酮试验) 128

第八章 蛋白质与核酸代谢 130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30

一、氮平衡 130

二、必需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30

三、蛋白质的需要量 131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132

一、蛋白质的消化 132

二、氨基酸的吸收 133

三、氨基酸在肠中腐败 133

第三节 蛋白质分解代谢 133

一、血液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133

二、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一般途径 135

三、氨的代谢 139

四、血氨与肝昏迷 140

五、α-酮酸的代谢 141

六、个别氨基酸代谢 142

第四节 核酸代谢 146

一、核酸的消化吸收 146

二、核酸的分解代谢 146

三、核酸的合成代谢 146

第五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52

一、核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153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153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156

第六节 蛋白质、糖、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 156

一、蛋白质与糖代谢关系 157

二、蛋白质与脂类代谢关系 157

三、糖与脂类代谢关系 157

实验六 氨基移换反应——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纸层析法) 158

第九章 血液 161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 161

一、血液蛋白质 161

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167

三、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168

四、无机盐 168

第二节 血红蛋白 168

第三节 血液在气体运输中的作用 170

一、氧的运输 170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73

第十章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176

第一节 体液 176

一、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176

二、体液电解质含量和分布的特点 177

三、体液间的交换 179

四、体液中电解质浓度的表示方法 180

第二节 水、钠、氯的代谢 181

一、水代谢 181

二、钠、氯代谢 183

三、水、钠代谢的调节 184

四、水、钠代谢紊乱 186

第三节 钾代谢 188

一、钾的主要生理功能 188

二、钾的需要量、吸收和排泄 189

三、钾代谢紊乱 189

第四节 钙、磷代谢 189

一、钙、磷在体内的含量、分布及主要生理功能 189

二、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190

三、血钙和血磷 190

四、钙、磷代谢的调节 191

五、钙、磷代谢紊乱 193

第五节 铁代谢 193

一、铁的分布和存在形式 193

二、铁的吸收 193

三、铁的运输 194

四、铁的贮存 194

五、铁的排泄 194

第六节 酸碱平衡 195

一、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195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196

三、酸碱平衡紊乱 201

四、血液酸碱平衡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203

第十一章 肝脏功能 205

第一节 肝脏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特点 205

一、肝脏通过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 205

二、肝脏通过肝静脉与体循环相沟通,通过胆道与肠腔相沟通 205

三、肝细胞膜的通透性较高 205

四、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的特点 205

五、肝细胞内含有种类繁多,活性较高的酶类 205

六、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05

第二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206

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206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206

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207

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208

五、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208

六、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208

第三节 胆汁和胆汁酸 212

一、胆汁 212

二、胆汁酸及其代谢 212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214

一、胆色素代谢 214

二、血清胆红素及黄疸 218

第五节 常用肝功能试验 220

一、常用肝功能试验的主要临床意义 220

二、常用肝功能试验的选择 223

第二篇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总论) 224

第十二章 基本知识 224

第一节 生化实验室一般守则 224

一、实验室规则 224

二、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 224

第二节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容量检测 226

一、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226

二、常用容量玻璃仪器的规格及校正 227

第三节 试剂的配制与保存 230

一、化学试剂的品质规格 231

二、化学(原料)试剂的保管 231

三、实验试剂的配制 232

四、实验试剂的使用 233

第四节 质量控制 234

一、实验数据的处理 234

二、实验结果的变异 236

三、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238

第五节 实验室管理 248

一、行政管理 248

二、技术管理 249

实验七 吸量管的检定及质量控制习题 249

第十三章 光谱光度分析技术 252

第一节 光谱光度分析基本原理 252

第二节 比色分析和标准检量表的制备 254

一、原理 255

二、测定方法 256

三、标准曲线及标准检量表制作 257

第三节 721型分光光度计及其波长校正 259

一、721型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主要技术指标 259

二、仪器的安装与使用 261

三、721型分光光度计的调整与波长校正 262

第四节 其他光谱光度分析技术简介 263

一、荧光分析法 263

二、火焰光度法 264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66

四、比浊法 267

实验八 吸收曲线的制作和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校正 269

实验九 标准曲线的制备(o—TB法测定血糖) 272

第十四章 电泳技术 275

第一节 电泳基本原理 275

第二节 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 276

一、样品 276

二、电场 276

三、缓冲液 277

四、支持介质 277

第三节 区带电泳的分类 278

一、按支持介质的物理性状不同分类 278

二、按支持介质的装置形式不同分类 278

三、按电泳系统中pH的连续性不同分类 279

第四节 电泳的一般操作技术 279

一、仪器设备 279

二、常用支持介质的制备和特点 279

三、电泳的一般操作过程 280

第五节 特殊电泳技术 280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80

二、高压电泳 284

三、免疫电泳 285

实验十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缓冲液离子强度对电泳速度的影响 286

实验十一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87

第十五章 层析法 289

第一节 层析法概况 289

第二节 层析法基本原理 289

第三节 纸层析技术 291

一、原理 291

二、器材和试剂 291

三、方法和注意事项 292

四、临床应用 293

第四节 凝胶层析技术 293

一、原理 293

二、器材和试剂 295

三、方法和注意事项 296

第五节 亲和层析技术 296

一、原理 296

二、器材和试剂 297

三、方法和注意事项 297

四、临床应用 297

实验十二 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298

实验十三 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及DNP-糜蛋白酶 301

第十六章 其他生化分析技术 303

第一节 电位分析 303

一、基本原理 303

二、实验条件 304

三、电极类型 304

四、仪器与测量 306

第二节 超速离心分析 307

一、一般原理 307

二、仪器设备 309

第三节 生化自动分析技术 309

一、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309

二、管道流动式生化自动分析仪 310

三、离心式自动分析仪 314

第三篇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各论) 316

第十七章 血浆蛋白质测定 316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316

一、微量凯氏定氮法——蒸馏滴定法 316

二、微量凯氏定氮比色法 319

第二节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测定——盐析双缩脲法 321

第三节 血清清蛋白测定——溴甲酚绿法 324

第四节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素膜法 326

第五节 血清粘蛋白测定——酚试剂法 329

第六节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盐析双缩脲法 332

第七节 脑脊液和尿液蛋白定量——磺基水杨酸比浊法 333

一、脑脊液蛋白质定量测定 333

二、尿液蛋白定量测定 334

第十八章 酶类测定 336

第一节 血清转氨酶测定 337

第二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340

第三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343

第四节 淀粉酶测定 346

第五节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 347

第六节 胆碱酯酶测定 350

第七节 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 353

第八节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测定 355

第九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358

第十九章 糖类测定 361

第一节 血液葡萄糖测定 361

一、邻甲苯胺法 361

二、葡萄糖氧化酶法 363

第二节 葡萄糖耐量试验 365

第二十章 血脂测定 368

第一节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368

一、硫磷铁法 368

二、邻苯二甲醛法 369

第二节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370

分溶抽提-乙酰丙酮显色法 371

第三节 血清脂蛋白电泳分析 373

一、血清脂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373

二、血清脂蛋白预染琼脂糖电泳分析法 375

三、血清脂蛋白预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376

第四节 血清β-脂蛋白和前β-脂蛋白简易测定——肝素比浊法 380

第五节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381

第二十一章 蛋白质代谢产物测定及有关肾功能试验 384

第一节 尿素氮测定——二乙酰一肟显色法 384

第二节 肌酐测定——碱性苦味酸法 386

第三节 尿酸测定——磷钨酸比色法 389

第四节 血氨测定——酚-次氯酸盐显色法 391

第五节 与生化检验有关的肾功能试验 393

一、尿素廓清试验 393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396

三、酚红(PSP)排泄试验 397

第二十二章 电解质类测定 400

第一节 血清钾测定 400

四苯硼钠比浊法 400

第二节 血清钠测定 403

焦锑酸钾比浊法 403

第三节 血清钾、钠火焰光度测定法 404

第四节 血清氯化物测定 409

硝酸汞滴定法 409

第五节 血清钙测定 411

乙二胺四乙酸钠滴定法 411

第六节 血清无机磷测定 414

硫酸亚铁-磷钼酸比色法 414

第七节 血清铁测定 415

双吡啶比色法 416

第二十三章 血气酸碱分析 418

第一节 血浆CO2结合力测定 418

一、量积法 418

二、滴定法 422

第二节 血液酸碱平衡分析 424

一、血液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 424

二、血液酸碱平衡测定方法(直接法) 427

第二十四章 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435

第一节 尿17-酮类固醇测定 435

第二节 尿17-羟类固醇测定 438

第三节 尿中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VMA)测定 440

第二十五章 肝功能试验 443

第一节 血清浊度和絮状试验 443

一、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CCFT) 443

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444

三、麝香草酚絮状试验(TFT) 446

四、硫酸锌浊度试验(ZnTT) 447

五、芦戈氏碘试验 447

第二节 有关胆红素代谢的肝功能试验 449

一、血清黄疸指数测定 449

二、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凡登白氏反应 449

三、血清总胆红素和1分钟胆红素测定 451

第三节 有关生物转化和排泄的肝功能试验——磺溴酞钠(BSP)滞留试验 453

附:教学大纲 4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