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工业与民用智能建筑电磁兼容设计技术与应用手册
工业与民用智能建筑电磁兼容设计技术与应用手册

工业与民用智能建筑电磁兼容设计技术与应用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编;段震寰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112151561
  • 页数:196 页
图书介绍:
《工业与民用智能建筑电磁兼容设计技术与应用手册》目录

第一章 无线电波传播概述 1

第一节 名词及术语解释 1

第二节 辐射干扰传输通道 2

一、无线电波频段的划分 2

二、无线电波频谱图 2

第三节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传播特性及各频段的主要用途 4

一、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4

二、电磁波传播特性及主要用途 5

第二章 电磁场与电磁辐射的基本理论 7

第一节 场 7

第二节 电场 7

一、电场的基本特性 7

二、电场强度 8

第三节 磁场、磁感应强度 8

一、磁场 8

二、磁感应强度 9

三、电场与磁场的关系 9

四、电磁场与电磁辐射 10

第四节 电磁波 11

一、电磁波的传播 11

二、电磁波的分类及特性 11

三、平面电磁波的传播与特性 13

四、电磁波的极化及其在各波段中的应用 14

第五节 电磁辐射干扰源 16

一、概述 16

二、辐射干扰 16

三、电磁干扰源的分类 17

第六节 天线基本振子、电偶极子、磁偶极子的辐射干扰场(源) 19

一、天线基本振子辐射干扰场(源)公式(数学模型) 19

二、电偶极子的电磁辐射场(源)公式(数学模型) 19

三、磁偶极子的电磁辐射场(源)公式(数学模型) 22

第三章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电磁干扰场强的计算 25

第一节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电磁辐射强度及限值 25

一、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 25

二、500kV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工频电场的分布及强度值 26

三、220kV、500kV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地面工频磁场分布及强度值 29

第二节 我国及国际组织关于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附近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基本限值 31

一、我国电磁环境卫生标准的限值 31

二、无线电干扰限值 31

三、高压电力线路、变电站(所)与电磁屏蔽室最小距离要求 32

四、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32

五、国外和国际组织关于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的基本限值 34

第三节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干扰场强的计算 35

一、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及表达方式 35

二、准静态电磁场理论 37

三、平面电磁波理论 39

四、高压输电线路下空间的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 39

第四节 架空输电线路电晕放电效应、电晕放电干扰计算 42

一、电晕放电噪声及放电干扰 42

二、全面电晕电场强度“E0”的计算 43

三、工作电容的计算 44

四、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EM”的计算 45

五、电晕损失的计算方法 46

第五节 高压架空强电力线路的干扰场强的计算 46

一、高压架空强电力线路电磁干扰的频谱特性 46

二、高压架空强电力线路电磁干扰场强横向分布特性 47

三、高压架空强电力线路产生的干扰场强的计算 48

第六节 高压架空强电力线路的电场对通信线路影响的计算 48

一、高压架空强电力线的电场对信息通信线路影响的计算 48

二、高压架空强电力线的磁场对信息通信线路的影响 50

第七节 架空电力线路电磁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 53

一、架空电力线路电磁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 53

二、架空电力线路电磁干扰防护允许限值 53

第四章 电磁干扰对地波电磁干扰场强的计算 54

第一节 电磁干扰区场的分类及特点 54

一、区场的分类 54

二、感应近区场干扰源及特点 54

三、辐射近区场干扰源 55

四、远区场干扰源及特点 56

第二节 干扰方位角、天线波束方向性、方向性系数、天线增益系数的计算 57

一、干扰方位角的计算 57

二、天线波束方向性、方向图参数和方向性系数 58

三、天线的增益系数 62

第三节 电磁辐射近区场地波(长、中波及短波)电磁干扰对场强计算 64

一、概述 64

二、地波的传播 65

三、长、中波及短波电磁干扰场强计算 65

第五章 天波电波传播电磁干扰场强的计算 71

第一节 电波的传播 71

一、天波传播 71

二、自由空间电波的传播 71

三、媒质中的电波传播 73

四、接收天线的输出功率和接收点场强的计算 75

第二节 中波天波传播电磁干扰场强的计算 76

一、中波天波传播的特点 76

二、中波天波电磁干扰场强的计算 76

第三节 短波天波传播干扰场强的计算 78

一、短波天波的传输模式及传输特性 78

二、短波天波电磁干扰场强的计算 78

三、短波天波传播损耗计算 79

第四节 超短波电磁干扰场强的计算 82

一、超短波传播损耗的计算 82

二、超短波接收点电磁干扰场强的计算 86

第五节 微波波段电磁干扰传播损耗计算 90

一、概述 90

二、微波传播损耗 90

三、微波辐射安全限值 91

第六节 卫星电视接收地面站的传输损耗计算 93

一、全向有效辐射载波功率的计算 93

二、接收机输入端的载波功率计算 96

第六章 工、科、医(ISM)设备防护允许限值及防护间距的计算 99

第一节 工、科、医(ISM)设备电磁干扰特性及其允许限值 99

一、工、科、医(ISM)设备的分类与分组 99

二、工、科、医(ISM)设备电磁干扰防护限值 100

三、对安全业务的保护规定 105

四、保护高灵敏度的无线电业务的规定 105

第二节 信噪比和防卫度及合法干扰源防护间距的计算 105

一、信噪比的计算 105

二、防卫度的计算 106

第三节 工、科、医设备电磁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 107

一、防护间距的计算 107

二、防护限值 108

第四节 工、科、医高频加热装置的电磁干扰防护限值、干扰场强及防护间距的计算 108

一、作业场所高频辐射安全卫生标准及允许限值 108

二、甚高频辐射作业安全标准及允许限值 108

三、高频加热装置的电磁干扰场强及防护间距的计算 109

第五节 工业及民用智能建筑电磁干扰防护允许限值及防护间距的计算 111

一、一般工业及民用智能建筑电磁干扰防护允许限值及防护间距的计算 111

二、对合法有源电磁干扰源防护间距的计算 112

三、建筑物墙体对外界产生的辐射电波的衰减计算 114

第六节 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台、站)对电磁干扰的允许限值及防护间距 115

一、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台、站)电磁干扰允许防护限值 115

二、中波导航台(NDB) 115

三、超短波定向台 116

四、仪表着陆系统装置 116

五、全向信标台 117

六、测距台 118

七、导航塔(台) 118

八、雷达搜索系统 118

第七节 调幅收音台和调频电视转播台与公路的防护允许间距及计算 119

一、适用频率范围 119

二、允许防护间距及防护间距的计算方法 119

第八节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与电缆载波通信系统的防护间距计算 120

一、适用频率范围 120

二、中波广播发射台与电缆载波通信系统的电场强度及防护间距计算 120

三、短波广播发射台与电缆载波通信系统的防护间距 121

第九节 雷达发射系统电磁辐射污染防护限值及安全距离的计算 121

一、雷达系统主要辐射源 121

二、雷达使用的频率及峰值发射功率 122

三、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122

四、雷达系统远区场内对人体的最小轴向安全距离的计算 123

五、在雷达系统中的电波传输损耗及探测距离 124

六、雷达站对各种干扰源的防护间距 125

第七章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防护标准限值 126

第一节 概述 126

第二节 无线电波与电磁辐射 126

一、电磁辐射源 126

二、电磁辐射频率范围及波长 127

第三节 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机理及危害 127

一、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机理 127

二、电磁辐射与人体(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方程 128

第四节 如何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30

一、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电磁辐射参量SAR的值 130

二、人体特征和人体介质特性 131

第五节 保护人类生存的电磁环境标准及防护限值 132

一、概述 132

二、我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及防护限值 132

三、我国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及防护限值 133

四、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及限值 135

五、照射时间和照射总剂量 137

六、我国微波辐射卫生环境参考标准 138

七、国外微波卫生标准 139

第六节 电磁波辐射监测 140

一、概述 140

二、监测范围、内容 140

三、监测的质量保证 141

四、监测要求 142

五、微波、超短波设备及人员测量位置 142

第七节 电磁辐射源的管理 143

一、免于管理的范围 143

二、管理方式 144

第八节 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相应防护措施 145

一、微机前长期工作对人体的危害及防制措施 145

二、预防家电设备对人体电磁辐射危害 145

第八章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干扰场强预测和计算 148

第一节 陆地移动通信业务频率划分 148

一、无线电频段的划分 148

二、陆地移动通信业务的频率划分 148

第二节 移动通信系统天线的基本性能和参数 149

一、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49

二、天线的基本参数 149

三、基站天线的特点及类型 150

第三节 陆地移动通信电磁兼容性及电磁干扰场强预测 151

一、移动通信电磁兼容性及实现的方法 151

二、陆地移动通信的场强测试 151

三、陆地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及损耗 152

第四节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辐射强度限值及计算 153

一、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的强度及标准限值 153

二、辐射强度的计算 154

三、移动通信是否存在“可能致癌”的风险 156

第五节 我国及国外移动通信微波辐射标准及限值 158

一、引言 158

二、我国短波无线测向台(站)电磁环境防护限值及其计算 158

三、国外电磁辐射标准及限值 158

第九章 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电磁兼容性设计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第二节 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161

第三节 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房的分级与性能要求 162

一、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的分级 162

二、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的电磁干扰限值及噪声、振动、静电环境要求 162

三、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与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强度的限值 163

四、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与周围环境场所的最小安全距离 164

第四节 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164

一、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164

二、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电磁兼容设计内容 165

三、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空间电磁干扰源的防护 165

第五节 国外电子计算机机房分级及我国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分级对比 166

一、概述 166

二、美国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TIA-942修编情况 166

三、我国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修编情况 167

附录 168

附录一 常用计量、计算单位 168

一、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168

二、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 168

三、电学和磁学名称符号 169

四、常用的单位换算 171

附录二 常用的数学公式 174

一、常用的数学公式 174

二、几何形体计算 175

附录三 分贝(dB)的表示法及其换算 177

一、分贝(dB)的表示法 177

二、分贝的定义及换算 179

附录四 电专业特殊单位换算 181

一、特殊单位换算 181

二、分贝的表示方式 182

附录五 电晕损耗计算 183

一、采用经验公式 183

二、关于气象资料的选择和修正 184

三、我国选取的电晕损失曲线坐标系统 184

附录六 超短波场强计算附图 191

参考文献 1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