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孝天,彭宜红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0036934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4篇33章,第一篇医学微生物学基础,介绍细菌、病毒的性状、遗传与变异、感染、防治和生物安全;第二篇细菌学,介绍各类细菌、效线菌及“三体”(螺旋、支原、衣原);第三篇病毒学,介绍呼吸道、胃肠道病毒,肝炎、虫媒、出血热、疱疹、人乳头瘤病毒和朊粒等;第四篇真菌学,介绍真菌的性状及主要病原性真菌。各章前有学习目标,后有临床病案。适用于医学高等院校师生。
《医学微生物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1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 4

第一篇 细菌学 9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9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9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0

第三节 细菌形态的检查法 17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 19

第一节 细菌的营养 19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20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23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26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 28

第四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33

第一节 消毒灭菌等常用术语 33

第二节 消毒灭菌方法 33

第三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37

第四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38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38

第五章 噬菌体 41

第一节 生物学性状 41

第二节 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42

第三节 噬菌体的应用 43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44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44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45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46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50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52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52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53

第三节 抗菌免疫 57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60

第五节 医院感染 62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64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64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67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 69

第四节 细菌的耐药性 70

第九章 球菌 73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73

第二节 链球菌属 77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81

第四节 肠球菌属 83

第五节 奈瑟菌属 8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89

第一节 埃希菌属 91

第二节 志贺菌属 94

第三节 沙门菌属 98

第四节 其他肠道杆菌 102

第十一章 弧菌属 105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05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08

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 111

第一节 概述 111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 111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114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114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119

第十四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123

第一节 放线菌属 123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26

第十五章 棒状杆菌属 128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 128

第二节 其他棒状杆菌 130

第十六章 分枝杆菌属 132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32

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138

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 138

第十七章 动物源性细菌 141

第一节 布氏菌属 141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143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146

第四节 巴通体属 148

第十八章 其他细菌 149

第一节 弯曲菌属 149

第二节 假单胞菌属 150

第三节 嗜血杆菌属 151

第四节 军团菌属 153

第五节 鲍特菌属 154

第六节 气单胞菌属 155

第七节 李斯特菌属 156

第十九章 支原体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159

第二十章 立克次体 162

第一节 概述 162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164

第二十一章 衣原体 167

第一节 概述 167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169

第二十二章 螺旋体 172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172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 175

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 177

第二篇 病毒学 180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180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180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81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182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187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89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189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92

第一节 病毒的传播方式 192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193

第三节 病毒的感染类型 195

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 197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202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02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206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 208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211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211

第二节 副黏病毒 216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21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 226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27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与新肠道 病毒 230

第三节 轮状病毒 231

第四节 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与星状病毒 233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236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36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38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44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246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247

第六节 肝炎相关病毒 248

第二十九章 虫媒病毒 251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51

第二节 登革病毒 253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255

第四节 西尼罗病毒 255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 257

第一节 汉坦病毒 257

第二节 克里米亚一刚果出血热病毒 261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263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264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266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267

第四节 EB病毒 269

第五节 人疱疹病毒6型、7型与8型 272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 274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74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281

第三十三章 其他病毒 283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283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286

第三十四章 朊粒 290

第三篇 真菌学 295

第三十五章 真菌学概述 295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295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98

第三十六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301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 301

第二节 深部感染真菌 303

参考文献 3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