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延寿,姜志德,李崇翊主编
- 出 版 社: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810925242
- 页数:300 页
第一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 1
1.1.2 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发展面临着创新难题 2
1.1.3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模式亟待进一步探索 4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1.2.1 研究目的 5
1.2.2 研究意义 6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6
1.3.1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6
1.3.2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研究 7
1.3.3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问题 8
1.3.4 关于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模式 9
1.3.5 对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 9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0
1.4.1 相关概念 10
1.4.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14
1.4.3 高新区产业集聚理论 16
1.4.4 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理论 17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9
1.5.1 研究思路 19
1.5.2 研究方法 19
第二章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现状评价 22
2.1 杨凌示范区发展历程 22
2.1.1 杨陵区的历史沿革 22
2.1.2 杨凌示范区的发展历程 23
2.1.3 杨凌示范区各项事业的总体情况 24
2.2 杨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26
2.2.1 杨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26
2.2.2 杨凌农业科技创新现有模式 26
2.3 杨凌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效 32
2.3.1 发挥了杨凌示范区整体优势 32
2.3.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的增长 33
2.3.3 使杨凌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2.3.4 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创新平台 35
2.3.5 促进杨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5
2.3.6 农业科技示范辐射能力增强 36
2.3.7 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产品产值增加 38
2.3.8 积极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效果显著 39
2.3.9 科研技术发展与创新显著增强 40
2.4 杨凌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41
2.4.1 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制约 41
2.4.2 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缺位和创新能力不足 42
2.4.3 农业科技创新运行机制运作不畅 44
2.4.4 杨凌创新农业产业战略定位不准确 45
2.4.5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网络渠道不畅 45
第三章 农业科技创新与杨凌示范区政府的行为机制 46
3.1 科技创新中杨凌示范区政府的制度创新 46
3.1.1 杨凌农业高新区及其省部共建机制 46
3.1.2 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科技示范创新 48
3.1.3 土地银行与金融创新 50
3.1.4 招商与企业孵化 52
3.1.5 产业规划与城市功能建设 53
3.2 杨凌农业科技示范与模式评判 54
3.2.1 主导发展模式的评判 54
3.2.2 科技示范水平的评判 56
3.2.3 园区发展阶段的评判 60
3.3 政府主导的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发展运行机制 62
3.3.1 运行机制中,“企业塌陷” 62
3.3.2 政府推动是杨凌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的动力核心 62
3.4 政府主导的杨凌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64
3.4.1 财政“造血”不足、经费短缺 64
3.4.2 行政管理体制不顺 66
3.4.3 农技推广部门力量薄弱 68
3.4.4 基础设施不健全 71
3.4.5 缺乏产业体系与主导产业 73
第四章 农业科技创新与杨凌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 75
4.1 知识创新与高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功能 75
4.1.1 知识创新及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75
4.1.2 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功能 75
4.1.3 高校的教学、人才培养职能 76
4.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情况 78
4.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推广 80
4.2 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81
4.2.1 试验示范站的“一体两翼”运行机制 81
4.2.2 杨凌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对接 83
4.3 高校的科研管理与教师科研压力 89
4.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管理的强化 89
4.3.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 90
4.4 杨凌高校科研人员的行为分析 91
4.4.1 专家、教授的课题、论文行为导向 91
4.4.2 专家、教授农技推广的服务意愿 93
4.5 高校科研开发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93
4.5.1 “试验示范站”模式缺乏运营的可持续性 93
4.5.2 “试验示范站”模式示范与试验研究功能失衡 94
4.5.3 开发、转化“二传手”角色缺失 94
4.5.4 面向农民的实用技术份额相对减少 95
4.5.5 面向基层推广的服务队伍在萎缩 96
第五章 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行为 98
5.1 企业演化与技术创新 98
5.2 示范区涉农企业研发行为 99
5.2.1 研发能力 100
5.2.2 研发激励 104
5.2.3 研发模式及异质企业选择 106
5.2.4 合作研发案例分析 109
5.3 示范区涉农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评价 112
5.3.1 示范区涉农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12
5.3.2 示范区涉农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 115
5.3.3 通用技术、协调失灵与创新约束 117
5.4 示范区涉农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行为 120
5.4.1 企业技术扩散机理 120
5.4.2 示范区涉农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效应 121
5.4.3 示范区企业技术扩散机制 125
5.5 示范区涉农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 126
5.5.1 并购 126
5.5.2 战略联盟 127
5.5.3 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 127
5.5.4 制定人才战略 128
5.5.5 整合优势资源 128
5.6 示范区涉农企业技术推广模式变迁 129
5.6.1 现存技术推广模式评价 130
5.6.2 企业技术推广模式设想 132
第六章 农业经济组织参与技术创新行为 133
6.1 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 133
6.2 示范区专业合作社总体运行效果 135
6.2.1 基于合作社社长视角 136
6.2.2 基于合作社社员与非社员农户视角 136
6.2.3 基于政府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视角 137
6.2.4 基于农技员视角 137
6.3 示范区合作社提升农业技术的作用机制 139
6.3.1 直接作用机制 140
6.3.2 间接传导机制 143
6.3.3 示范区合作社推动技术提升的薄弱环节 145
6.4 示范区合作社“内卷化”表现及解释 148
6.4.1 社员农户受惠原则尚未充分体现 148
6.4.2 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偏低 148
6.4.3 社会化服务功能十分欠缺 149
6.4.4 “内卷化”的制度逻辑解析 149
6.5 合作社参与技术推广模式革新 152
6.5.1 示范区合作社参与技术推广案例 152
6.5.2 示范区合作社促进农技推广的路径选择及模式变迁 154
第七章 农户农业技术采用与技术需求机制 159
7.1 杨凌农户技术采用现状分析 159
7.1.1 杨凌农户基本情况 159
7.1.2 节约耕地型技术的采用现状 165
7.1.3 节约劳动型技术的采用现状 172
7.1.4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用现状 175
7.2 杨凌农户技术采用动机及形成机制 178
7.2.1 杨凌农户技术采用动机刻画——逐利、适应和模仿 178
7.2.2 农户技术采用动机及其形成的理论假设 181
7.2.3 农户技术采用动机的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 184
7.3 杨凌农户技术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192
7.3.1 农户技术需求及优先序 192
7.3.2 农户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及研究假设 200
7.3.3 农户技术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 202
第八章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协同机制 207
8.1 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和创新体系协同机制设计 207
8.1.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协同机制路线图 207
8.1.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环境分析——对杨凌农业示范区的观察 209
8.1.3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协同驱动力和协同目标 213
8.2 农业科技创新协同的机制实现 215
8.2.1 政策协同机制 215
8.2.2 扩散协同机制 220
8.2.3 转化协同机制 225
8.2.4 分配协同机制 230
8.3 农业科技创新协同的评价体系 232
8.3.1 农业科技创新协同评价的相关研究 232
8.3.2 农业科技创新协同评价的原则 233
8.3.3 农业科技创新协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234
第九章 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 237
9.1 世界各国的农业科研和开发 237
9.1.1 美国的农业科研与开发 237
9.1.2 法国的农业科研与开发 239
9.1.3 日本的农业科研与开发 239
9.1.4 印度的农业科研与开发 240
9.2 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推广 240
9.2.1 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 240
9.2.2 法国的农业科技推广 242
9.2.3 日本的农业科技推广 242
9.2.4 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 243
9.3 世界各国的农业教育与培训 244
9.3.1 美国的农业教育与培训 244
9.3.2 法国的农业教育与培训 244
9.3.3 日本的农业教育与培训 245
9.3.4 印度的农业教育与培训 246
9.4 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246
9.4.1 美国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246
9.4.2 法国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247
9.4.3 日本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247
9.4.4 印度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248
9.5 农业科技创新国际经验的可借鉴之处 249
9.5.1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的共同特点 249
9.5.2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251
9.5.3 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启示 253
第十章 杨凌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模式构建 256
10.1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体系 256
10.1.1 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 257
10.1.2 确立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57
10.1.3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58
10.2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 258
10.2.1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258
10.2.2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构建原则 259
10.3 制度创新模式 261
10.3.1 政府的法律制度创新 262
10.3.2 政府的财政支持制度创新 263
10.3.3 政府的引导示范培育制度创新 263
10.3.4 政府的国际合作制度创新 264
10.4 技术创新模式 264
10.4.1 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运作形式 264
10.4.2 企业和中介组织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266
10.4.3 建立和完善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系统 267
10.4.4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企业产品(服务)创新体系 268
10.5 资金筹集模式 269
10.5.1 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渠道 269
10.5.2 改善农业企业投融资制度 270
10.6 风险分散模式 271
10.6.1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 271
10.6.2 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保障机制 273
10.7 人才建设模式 274
10.7.1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企业家成长机制 274
10.7.2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276
10.7.3 完善农业企业科技培训教育制度 279
10.7.4 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279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282
11.1 主要结论 282
11.2 政策建议 285
参考文献 288
后记 30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黄玉娇,周霞编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2020考研英语大趋势 历年真题完形+翻译+新题型精讲精练》商志 2019
- 《长三角雾霾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决策及联动防治机制研究》叶春明著 2019
- 《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马德新 2019
- 《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 新工科视域下的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编委会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