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
-
触摸,寺庙 山西土地上那些散落的古建符号(晋东南)
连达著2016 年出版269 页ISBN:9787545714104本书稿以独特的钢笔古建筑写生图,结合生动的文字,重点介绍了山西晋东南地区寺庙古建筑的历史沿革、现状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等,并穿插了作者在寻访这些古建筑时的经历及内心感受,既是一本优秀的文化休闲读物...
-
石窟宗教符号的“像教”研究 云冈石窟的宗教社会学解读
徐婷著2015 年出版225 页ISBN:9787561486863本书以云冈石窟佛教造像为研究对象,以符号分析为基本方法,采用社会分层、文本分析、结构主义等方法,从宗教社会学的视角,阐释了云冈石窟造像的社会学意义。宗教社会学认为,“像教”是以造像为载体的宗教传播、教...
-
符号学 符义分析探索集
(法)克里斯蒂娃(Kristeva,J.)著;史忠义译2015 年出版308 页ISBN:9787309101522本书是符号学大师茱莉亚·克里斯蒂娃1969年出版的第一本专著,内容包括了符号论、语言论、文本理论等重要理论。这本著作创建了互文理论,之后她在当今的国际批评分析、文化理论、女性主义等领域开始产生影响,也...
-
乐声、歌声与笑声 小学音乐教学的个性符号
陈卫萍著2017 年出版165 页ISBN:9787567223158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有悠扬的乐声相伴、有美妙的歌声相随、更有学生笑声相映,这就是该书立意的个性符号。“寓教于乐养”表达的是音乐教学的见解,用音乐的美感染学生心灵、启迪智慧、激越追求,并让他们真正体验到...
-
《周易》的符号学研究
苏智著2018 年出版204 页ISBN:9787569025576本书研究旨在运用符号学理论发掘《周易》表意的内在关系。符号学的方法关注的是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从意义的外围去解读意义的生成机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超越文化的普遍实用性。本书从《周易》文本的自身特...
-
符号车间 流行文化关键词
张闳著2016 年出版198 页ISBN:9787532161096文化批评。将流行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撷取六十七个关键词,以词典的形式描摹绘制了一张当代社会万象的文化地图。作者认为汉语内在的价值是表达中国人的情感、精神这种内在价值的东西,现在已经被泡沫化、西式化了...
-
教育语言学 一个社会符号的模式 中文 英文
赖良涛著2015 年出版250 页ISBN:9787513559973《教育语言学:一个社会符号的模式》系统梳理国际教育语言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并基于自己的理解做适当评价,初步建立社会符号视角的教育语言学学科理论体系。本书所介绍的研究内容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这表现在本书...
-
汉字生命符号 下 字族文化诠释 举例 第4集
任学礼著2016 年出版2163 页ISBN:9787549589012本书为作者三十年来研究汉字文化的著作,约370余万字。分上下编,上编“汉字之起源、创造及研究方法”,共8卷,以生殖崇拜及传统阴阳理论立论,提出汉字创造“五同源”说:字画同源(汉字与象形符号)、字孕同源(汉字与生殖...
-
总统府 符号江苏 口袋本 四色全彩版
刘晓宁著2016 年出版174 页ISBN:9787214175328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已有160多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
-
易经英译的符号学研究
王晓农著2016 年出版375 页ISBN:9787516189474本书是一部《易经》英译批评研究专著。作者借符号学作为主要理论资源及其本人对《易经》文本的分析成果,对国内外19世纪末特别是1960年代以来出现的7部《易经》英译本进行了描述性为主和规定性为主的两轮评...
-
符号学开拓丛书 20世纪90年代诗歌身体书写的符号学研究
董迎春著2015 年出版240 页ISBN:9787567213975本书通过符号学的研究视角,在20世纪90年代诗歌文献与史料梳理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其有关身体书写的种种有价值的探索及其探索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缺失;研究还将兼及90年代诗歌与90年代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诗歌...
-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增订本
华杉,华楠著2016 年出版270 页ISBN:9787539990729本书是“华与华方法”作为案例应用成果的首次结集出版,本书的文章由2015年度华与华100万超级大奖赛的参赛案例文字介绍部分构成。产品开发、产品命名、产品包装,到品牌传播、品牌战略、企业战略,“华与华方法...
-
丑闻的力量 大众传媒中的符号学
约翰奈斯·艾赫拉德2016 年出版246 页ISBN:9787561498125艾拉德将经典的符号学和实用主义理论用于对当今传媒的分析,特别针对性虐待案和电视布道中的道德话语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他看来,对丑闻的社会和传播研究忽略了传媒的建构本质,而他所关注的是有意义的公众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