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
-
塑造顺民 华北日伪的国家认同建构
黄东著2013 年出版251 页ISBN:9787509743713本书作者以华北日伪政权的国家认同建构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建构进行了探索。本书是一项交叉领域的研究,对历史学而言,是以华北伪政权的文化建构为立足点,进行抗战时期日伪文化侵略、精神侵略的...
-
行政诉讼机理探究与制度建构
张坤世编2012 年出版329 页ISBN:9787562044581本书收入了作者2002年至2011年间撰写并发表的有关行政诉讼的论文20篇,24万余字。因为都涉及行政诉讼机理和制度,因此名之为“行政诉讼机理研究与制度建构”。...
-
叩问现代性的另一种声音 王国维吴宓钱钟书诗学现代性建构理路研究
孙媛著2012 年出版307 页ISBN:9787516101155作为一位具有独立思想体系和文化操守的诗学家,吴宓曾经逆时代潮流而动,尖锐的指出了其所处时代的主流文学和文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意识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某种程度的补充和纠偏,很多观点在今天看...
-
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中的性别建构
郭冰茹著2013 年出版258 页ISBN:9787567502451本书从晚清的历史开始叙述,着重讨论了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中的性别建构,中国的女性自我意识是怎么样和大时代一道变迁。在清理现代女性建构的历史脉络中,突出文学与思想文化问题的关联性,尝试建立20世纪中国女性文...
-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1辑 第20册 解读与重建王士祯[神韵说]与王国维[境界说] 由内涵、图像、心灵到[性情]与情的建构
吕怡菁著2007 年出版234 页ISBN:9867128829 -
新公民论 当代中国个体社会政治身份建构引论
周金华著2010 年出版368 页ISBN:9787500485254本书在一般意义上探讨了人们的社会身份由臣民身份向公民身份演进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揭示了人们社会身份的个体性与制度性二重维度。探讨中国传统社会臣民身份产生与延续的内在机制。...
-
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 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左晓斯著2010 年出版248 页ISBN:9787509716779本书在回顾和总结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社会建构论视角,以乡村及乡村性研究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性旅游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真相揭露,从社会学和政治学分析路径探讨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如何可能...
-
电影美学 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
尤红斌,王玉明主编2010 年出版251 页ISBN:9787542632463本书立足于中国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梳理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与关键词,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探讨“十七年”中国电影美学表述的本土化特征,以及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创作研究对于国际电影美学思潮的理...
-
解构与建构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研究
江腊生著2010 年出版293 页ISBN:9787500486114本书选取20世纪末文学这一转型时段的文学现象,深入理解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哲学本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世纪末的文化语境,探讨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本土化过程和表征;结合具体的文学文本,探讨20世纪末...
-
军事情报分析模型建构
高庆德著2010 年出版233 页ISBN:9787802373334本书主要研究了军事情报分析模型涉及的概念及其关系,探讨了军事情报分析模型建构的框架,构建了军事情报完全信息静态与动态的博弈分析模型,首次建立了军事情报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动态贝叶斯博弈分析模型...
-
解析与建构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
李合亮著2010 年出版266 页ISBN:9787010090849本书试图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之域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意从解析与反思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入手,运用哲学之思维,揭示主体、客体、本质、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性,进而力图科学...
-
建于果岭的上层建筑 一个阶层社区建构的整合行销传播
红鹤广告编著2004 年出版175 页ISBN:7501945659本书是一个地产项目的运作纪录报告,从开始立项到传播、行销等作了详尽的分析记录,“好的创意有三个标准:策略对路、可执行性、沟通力”。该书将对地产界及相关策划公司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
交互心灵的建构 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研究
孟伟著2009 年出版274 页ISBN:9787500486084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综合概括当代认知科学中心理学、人工智能和语言学等三大领域中交互认知研究纲领的本质,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现象学等哲学传统对人类心灵诸现象进行相应的哲学阐述。...
-
规律与模式 从制度视角建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
柳拯著2010 年出版249 页ISBN:9787508732039本书从规律与模式的视角,探索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有作者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局性的思考,有社会工作在重大社会事件中发挥作用的思考,也有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和民政部门社工岗位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