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诊法学
中医诊法学

中医诊法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费兆馥主编;方伯英等编写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810100254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
《中医诊法学》目录

一、中医诊法概述 1

绪论 1

二、中医诊法的原理和特点 6

(一)中医诊法的原理 6

(二)中医诊法的特点 7

1.重视中局部与整体、内与外的统一性 7

2.强调四诊综合运用 8

三、中医诊法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9

(一)中医诊法学的主要内容 9

4.注意自然环境、个体差异的影响 9

3.重视对疾病作动态诊察 9

(二)中医诊法学的学习要求 10

上篇 13

第一章 望诊 13

第一节 望神 13

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13

3.神色 14

2.神情 14

1.眼神 14

二、望神的主要内容 14

(一)神的表现 14

4.神态 15

(二)神气盛衰的分级及临床意义 15

1.得神 15

2.少神 15

3.失神 16

4.假神 16

(三)注意对照观察 17

(四)观察治疗反应 17

(一)清心凝神,一会即觉 17

(二)注意形与神结合 17

三、望神的方法 17

神气盛衰归纳简表 18

四、几种神志失常的病证 19

第二节 望色 19

一、色诊的原理和意义 19

二、色诊的主要内容 20

2.客色 21

1.主色 21

(一)常色 21

(二)病色 22

(三)五色主病 23

1.青色 23

2.赤色 24

3.黄色 24

4.白色 25

5.黑色 25

1.比较的方法 26

2.动态观察的方法 26

三、色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6

(一)色诊的基本方法 26

3.色与部位相结合的观察方法 27

(二)色诊的注意事项 28

1.注意色诊与其他诊法合参 28

2.注意辨明体表不同组织或排出物的常色与病色 28

3.注意避免各种干扰因素对色诊的影响 28

一、望形态的原理和意义 29

第三节 望形态 29

二、望身形的内容 31

(一)望肥瘦壮弱 31

(二)望畸形 32

(三)望肿胀 32

三、望姿态的内容 33

(一)望异常动作 33

(二)望异常体态 34

(一)比较观察法 35

四、望形态的方法 35

(二)动态观察法 36

(三)整体观察法 36

五、形态和体质 36

(一)形态是体质分型的重要依据 37

(二)形态与体质特性的联系 38

第四节 望排出物 39

一、望排出物的原理和意义 40

二、望排出物的内容 41

(一)泪、涕、唾、涎 41

(四)尿液 42

(二)痰 42

(三)呕吐物 42

(五)粪便 43

三、望排出物的方法和注意点 44

(一)排出物的采集和观察 44

(二)诊察排出物必须望诊与闻诊、问诊合参 44

(三)排除外界因素对排出物的干扰 45

第五节 望络脉 45

一、望络脉的原理和意义 45

(一)望小儿食指络脉 46

二、望络脉的内容 46

(二)望鱼际络脉 47

(三)望腹壁络脉 47

三、望络脉的方法 48

(一)比较的方法 48

(二)望诊与按诊结合的诊察方法 48

1.小儿食指络脉的诊察法 48

2.丝状红缕(蜘蛛痣)的诊察法 48

3.颈脉(静脉)怒张的诊察法 49

第一节 听声音 50

第二章 闻诊 50

一、听声音的原理和意义 51

二、听声音的内容 52

(一)语音 52

(二)语言 52

(三)呼吸 55

(四)咳嗽 57

(五)喷嚏 57

(八)嗳气 58

(九)叹息 58

(七)呃逆 58

(六)呕吐 58

(十)呵欠 59

(十一)肠鸣 59

(十二)矢气、阴吹 59

(十三)骨节摩擦声 60

附 五音与五声 60

(二)鼻气 62

(一)口气 62

(三)汗气 62

一、病气的产生和嗅气味的意义 62

二、嗅气味的主要内容 62

第二节 嗅气味 62

(四)体臭 63

(五)排出物的气味 63

(六)某些疾病的特殊气味 63

三、嗅气味的方法及注意点 63

第三章 问诊 65

二、问诊的方法 66

一、问诊的目的 66

第一节 问诊的目的与方法 66

(一)注意场合和对象 67

(二)抓住重点 67

(三)注意态度 67

(四)避免暗示 67

(五)善于分析 68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68

一、问一般情况 68

(三)问主症和兼症的变化 70

(二)发病的原因和诱因 70

二、问主要症状 70

(一)发病时间 70

三、问发病情况 70

(四)问治疗经过和服药效果 71

(五)问全身情况 71

四、问过去健康情况 71

五、问个人生活情况 72

(一)精神情志 72

(二)饮食嗜好 72

(三)起居劳逸 72

六、问家族情况 73

第三节 问现在病情 73

一、问寒热 73

(一)寒热发生的机理 74

1.阴阳失调 74

1.寒热并见 75

(三)寒热出现的主要形式 75

2.营卫不和 75

(二)问寒热的要点 75

2.寒热往来 76

3.寒热独见 76

二、问汗 78

(一)出汗的机理 78

1.阳气蒸化津液为汗 78

2.心、肺对汗的影响 78

3.外邪与汗出的关系 78

(二)问汗的要点 79

1.汗出有无 79

2.汗出时间 80

3.汗出多少 81

4.汗出部位 81

5.汗出的兼证 83

三、问异常感觉 83

1.痛、痒的机理 84

2.问痛、痒的要点 84

(一)问痛、痒 84

(二)问痠、重、麻、木 87

1.痠、重、麻、木的机理 87

2.问痠、重、麻、木的要点 88

(三)问眩、晕、鸣、聋 89

1.眩、晕、鸣、聋的机理 89

2.问眩、晕、鸣、聋的要点 89

(四)问心悸怔忡、心中懊? 90

1.心悸怔忡、心中恼?的机理 90

(五)问闷、满、痞、胀 91

2.问心悸性忡、心中懊?的要点 91

1.闷、满、痞、胀的病机 92

2.问闷、满、痞、胀的要点 92

四、问饮食 93

(一)问口渴与饮水 93

1.口渴的机理 94

2.问渴饮的要点 94

(二)问食欲和食量 95

1.饮食失常的机理 95

2.问食欲和食量的要点 96

五、问睡眠 97

(一)睡眠的机理 98

(二)问睡眠的要点 98

1.不寐 98

2.嗜睡 99

3.睡眠节律异常 99

4.多梦 100

1.大便异常的机理 101

2.问大便要点 101

(一)问大便 101

六、问二便 101

(二)问小便 102

1.小便异常的机理 102

2.问小便的要点 103

第四节 问生育 104

一、问月经 104

(二)经量 105

(三)月经色、质 105

(一)经期 105

二、问带下 106

三、问胎孕 106

(一)问有否胎孕 106

(二)问孕期情况 107

四、问产育 107

五、问男子排精及性机能情况 108

第五节 问养育 109

一、问小儿出生及母体孕期情况 109

二、问生长发育情况 110

三、问喂养情况 111

四、问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 112

第四章 切诊 114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14

一、按诊的常用方法介绍 114

(一)触摸法 114

(二)按压法 114

(三)叩击法 116

(一)按诊的体位 118

(二)选择适当的手法 118

二、按诊的注意事项 118

(三)手法顺序 119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119

一、肢体按诊 119

(一)诊寒热 119

(五)诊肿胀 120

二、按胸胁 120

(六)诊疡脓 120

(四)诊滑涩 120

(三)诊润燥 120

(二)诊疼痛 120

(七)诊骨骼畸形 121

(八)按穴位 121

三、按腹 122

(一)按心下 122

(二)按腹 123

(三)诊脐间动气 123

(四)辨积聚 123

第一节 舌诊的原理 125

第五章 舌诊 125

附:舌的组织结构简介 126

第二节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点 128

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128

二、望舌的顺序 128

三、舌诊应四诊合参 128

四、舌诊的注意点 129

第三节 舌诊的内容 129

一、正常舌象及其生理性变异 129

(二)体质、赋禀因素 130

(一)年龄因素 130

(三)性别 131

(四)气候因素 131

附:正常舌象形成机理的现代认识 131

二、知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32

(一)舌色 132

1.淡白舌 132

2.红舌、绛舌 132

3.青紫舌 133

附:舌色变化机理的现代认识 134

(二)舌质 135

1.荣枯 135

2.老嫩 135

3.胖大 136

4.肿胀 136

5.瘦薄 136

6.点刺 136

附:部分舌质变化机理的现代认识 137

7.裂纹 137

附:几种常见的舌局部病变 137

(三)舌的运动 138

1.强硬 139

2.痿软 139

3.歪斜 139

4.颤动 139

5.吐弄 139

(四)舌下络脉 140

6.短缩 140

附:舌下络脉的近代研究 141

(五)苔质 141

1.润、燥、糙、滑 141

2.厚薄 142

3.腻腐 143

附:霉腐苔 143

4.剥落 144

5.有根、无根 144

附:部分苔质变化机理的现代认识 145

附:关于腐苔的讨论 146

(六)苔色 147

1.白苔 147

2.黄苔 148

3.灰黑苔 149

附:苔色变化机理的现代认识 150

三、舌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151

1.淡 151

2.苦 151

8.麻 152

7.腻 152

9.灼热疼痛 152

3.甜 152

5.涩 152

4.酸 152

6.咸 152

附:舌觉的近代研究 153

第四节 舌诊的意义及舌象分析要点 153

一、舌诊的意义 153

(一)判断正气盛衰 153

二、舌象分析要点 154

(一)察舌辨神气、胃气之盛衰 154

(三)区别病邪性质 154

(四)推断病势进退 154

(二)分析病位深浅 154

(二)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 155

(三)注意同类舌象的鉴别 156

(四)舌象的动态分析 156

(五)注意对“舌症不符”的分析 157

附:舌诊的研究方法简介 158

一、心和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腑 160

第六章 脉诊 160

第一节 脉象形成的机理 160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161

三、其它脏腑的生理功能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162

(一)肺 162

(二)脾胃 162

(三)肝肾 162

一、诊脉的部位 163

(一)遍诊法 163

第二节 诊脉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163

(二)三部诊法 165

(三)寸口诊法 166

二、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68

(一)时间 168

(二)体位姿势 168

(三)指法 170

1.布指 170

2.举、按、寻、循 171

3.单诊和总按 172

第三节 脉象要素及脉象图解 173

一、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173

(四)平息 173

二、脉象图解 174

(一)指压(p)--指感(h)趋势图 175

1.脉位深浅 177

2.脉力强弱 178

3.脉势虚实 178

(二)脉宽图 180

(三)脉长图 181

(四)脉波图 181

第四节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184

一、平脉 184

二、浮脉 187

2.芤脉 188

三、沉脉 188

3.革脉 188

〔相类脉〕 188

1.散脉 188

〔相类脉〕 189

1.伏脉 189

2.牢脉 189

四、迟脉 190

〔相类脉〕 190

缓脉 190

五、数脉 190

1.弱脉 191

七、实脉 191

2.微脉 191

〔相类脉〕 191

〔相类脉〕 191

六、虚脉 191

疾脉 191

八、洪脉 192

〔相类脉〕 192

大脉 192

十、滑脉 193

九、细脉 193

〔相类脉〕 194

动脉 194

十一、涩脉 194

十二、弦脉 194

〔相类脉〕 195

紧脉 195

十三、濡脉 195

十四、长脉 196

十五、短脉 196

十六、结、代、促脉 197

第五节 脉象的鉴别方法 199

一、归类比较法 199

(一)浮脉类 199

(四)数脉类 200

(五)虚脉类 200

(六)实脉类 200

(二)沉脉类 200

(三)迟脉类 200

二、对举比较法 201

(一)浮脉与沉脉 201

(二)迟脉与数脉 201

(三)虚脉与实脉 201

(四)滑脉与涩脉 201

(五)洪脉与弱脉 201

(六)长脉与短脉 201

(七)紧脉与缓脉 201

一、相兼脉 202

第六节 相兼脉和直脏脉 202

二、直脏脉 203

第七节 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204

一、诊妇人脉 204

(一)诊月经脉 204

(二)诊妊娠脉 205

(三)诊临产脉 205

二、诊小儿脉 205

(二)推测疾病的进退和预后 206

(一)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206

一、脉诊的临床意义 206

第八节 脉诊的临床意义及几个有关问题 206

二、脉诊中几个有关问题 207

(一)寸口脉象“独异”主病 207

(二)初诊久按不同 208

(三)脉症合参 208

附:脉象研究进展简介 211

附图 216

一、头 228

第一节 头、发 228

第七章 四诊综合运用 228

下篇 228

(一)头部外形异常 229

1.头颅畸形 229

2.卤门异常 229

附:卤门检查与测量方法 230

(二)头部感觉异常 231

1.头痛、头胀、头重 231

2.头晕 231

二、头发 232

(三)思维及记忆功能减退 232

(一)头发的色泽形态变化 233

(二)头发生长障碍(脱发) 234

第二节 颜面 234

一、面色与面容异常 235

(一)面色 235

(二)面容 237

1.面部浮肿 237

3.口眼斜 238

2.面削颧耸 238

4.特殊病容 239

二、面部感觉和面部肌肉活动异常 239

第三节 目 239

一、目的色泽形态异常 240

(一)目色 240

(二)目形 240

1.目窠内陷 240

(三)目态 241

4.眼生翳膜 241

2.目窠肿 241

3.眼睛突起 241

二、目的功能与感觉异常 242

(一)视力减退 242

(二)目眩 242

第四节 耳、鼻 243

一、耳 243

(四)目痛 243

(三)目干涩、流泪 243

(一)耳的色泽形态异常 244

1.耳的色泽 244

2.耳的形态 244

(二)耳的功能与感觉异常 244

1.重听、耳聋 244

2.耳鸣 244

2.鼻的形态 245

1.鼻的色泽 245

(一)鼻的色泽、外形异常 245

4.耳痛 245

3.幻听 245

二、鼻 245

(二)鼻的功能异常 246

第五节 口、唇、齿、龈、咽喉 246

一、口唇 246

2.口唇外形 247

(二)口唇动态异常 247

1.口唇色泽 247

(一)口唇色泽及外形异常 247

1.张口 248

2.口噤 248

3.口撮 248

4.口动 248

5.口噼 248

6.口振 248

二、齿、龈 248

(一)齿与龈的色泽形态异常 248

三、咽喉 249

(二)齿与龈的功能异常 249

1.红肿溃烂 250

2.伪膜 250

(二)咽喉功能和感觉异常 250

1.喉间梗阻感 250

2.吞咽困难 250

3.咽喉痛痒 250

(一)咽喉色泽形态异常 250

4.声音嘶哑 251

第六节 颈项 251

一、颈项外形异常 252

1.气管偏移 252

附:气管位置检查 252

2.颈项部肿块 252

附:颈部肿块的检查 252

3.颈部血脉怒张 253

1.项强 254

2.项软 254

二、颈部活动异常 254

第七节 胸胁 255

一、胸廓形态异常 255

二、乳房色泽形态异常 257

附:乳房的按诊方法 257

三、呼吸运动异常 257

四、虚里搏动异常 258

五、胸胁部感觉异常 259

(一)臌胀 260

一、腹的形态变化 260

第八节 腹 260

(二)舟腹 261

(三)疟气 261

(四)症瘕 261

二、腹部感觉异常 261

三、腹部功能异常 262

第九节 腰背 263

一、腰背形态异常 263

2.腰痛 264

1.背痛 264

附:腰背部外形变化的检查方法 264

二、腰背感觉异常 264

3.尾闾痛 265

4.腰骶痠重无力 265

5.腰背冷 265

2.脊椎简易定位法 266

三、腰背运动异常 266

附:背部运动的检查法 266

附:1.腰背痛检查方法 266

6.俞穴压痛及反射痛 266

第十节 皮肤 267

一、皮肤的色泽和形态异常 267

(一)皮肤色泽 267

(二)皮肤形态 268

二、皮肤感觉异常 269

1.痛 269

2.痒 269

3.麻木 269

4.冷 269

2.斑疹 270

1.痘疮 270

5.热 270

三、几种常见的皮肤病症 270

(一)痘疮、斑疹 270

(二)白?与水泡 271

1.白? 271

5.湿疹 272

2.疽 272

1.痈 272

(三)痈、疽、疗、疖 272

4.缠腰火丹 272

3.热疮 272

2.痱子 272

3.疔 273

4.疖 273

第十一节 四肢 273

一、四肢形态异常 273

(一)肘与膝的内翻与外翻 273

(四)指掌、爪甲的色泽形态变化 274

(二)关节肿大 274

(三)四肢粗细、长短变化 274

附:爪甲色泽的检查方法 275

二、四肢感觉与活动异常 275

(一)疼痛 275

(二)寒热 276

(三)困重、痿弱、瘫痪 276

(四)筋惕肉瞤、抽搐、震颤 276

(五)撮空理线,循衣摸床 276

(一)前阴形态异常 277

1.阴囊肿大 277

第十二节 二阴 277

一、前阴 277

2.阴缩 278

3.外阴疮疡 278

4.阴挺 278

(二)前阴感觉和功能异常 278

1.阴痒 278

1.肛门肿胀 279

(一)后阴外形异常 279

2.肛裂 279

3.生殖机能异常 279

二、后阴 279

2.排尿异常 279

3.痔疮 280

4.脱肛 280

(二)后阴的感觉和功能异常 280

附:后阴诊法 281

第八章 四诊记录 283

一、四诊记录的内容 283

(一)一般项目 283

(二)四诊检查 283

1.问诊 284

2.望、闻、切诊 285

(三)四诊摘要 286

二、四诊记录的原则和要求 286

附录一 原文选录 288

附录二 名词术语解释索引 3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