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诊断治疗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俊,李树人等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10483307
- 页数:1055 页
第一篇 绪论 3
第一章 疼痛的基本概念 3
第一节 历史上对疼痛的认识 3
一、人类早期对疼痛的探索 3
二、解剖学促进了疼痛的认识 4
三、对心绞痛的认识 5
四、疼痛认识的深化 6
第二节 当代的疼痛概念 7
第三节 开展疼痛诊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
第四节 疼痛诊疗的发展史 8
一、疼痛诊疗的发展 8
二、儿童疼痛诊疗的发展 10
第二章 疼痛诊疗的现状和未来 12
第一节 疼痛诊疗机构的现状和未来 12
一、国外疼痛诊疗机构的现状和未来 12
二、中国疼痛诊疗机构的现状和未来 12
三、多学科协作疼痛治疗组织的现状和展望 13
第二节 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14
一、中枢性致敏现象和疼痛治疗 14
二、一氧化氮在脊髓疼痛调制机制中的作用 15
第三节 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现况进展 16
一、作用于外周部位的药物 16
二、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 17
第四节 疼痛治疗方法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18
一、平衡镇痛与多模式互补镇痛 18
二、预先镇痛 19
三、新型有效给药途径的研究 19
四、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的进展 21
五、激光在疼痛治疗中应用的现状 21
六、硬膜外间隙镇痛的现状和未来 21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22
第五节 常见疼痛的治疗现状 22
一、急性疼痛 22
二、分娩痛 23
三、癌痛 24
四、慢性疼痛 24
五、小结 25
第三章 疼痛诊断治疗的任务和范围 27
第一节 疼痛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概念 27
一、疼痛诊断的概念 27
二、疼痛治疗的概念 27
三、麻醉医师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 28
第二节 疼痛诊断治疗的任务和范围 28
一、疼痛诊断治疗的任务和范围 28
二、疼痛临床诊断的任务 29
三、疼痛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30
四、疼痛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30
第三节 如何做好疼痛诊断治疗工作 34
一、如何做好疼痛的诊断工作 34
二、如何做好疼痛的治疗工作 36
第四章 疼痛科的体制与管理 40
第一节 疼痛诊疗组织的命名与模式 40
第二节 疼痛科的建制 40
一、人员组成 40
二、房间安排 41
三、规章制度 41
第三节 疼痛科的设备 46
一、急救设备 46
二、监测设备 46
三、治疗器具及设备 47
第四节 疼痛科的质量控制 47
一、提高诊断符合率 47
二、提高治疗效果 48
三、改善服务态度 48
四、建立质量控制小组 48
第五节 疼痛病历的书写规范 49
一、疼痛病历的记录内容 49
二、复诊记录 50
三、病历的格式 50
四、疼痛病历的管理和存档 51
第六节 疼痛门诊及病房的护理管理 51
一、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51
二、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 52
三、病房患者的护理管理 53
四、疼痛治疗的护理 54
五、疼痛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 54
第二篇 基础理论 59
第五章 神经系统应用解剖 59
第一节 脑神经 59
一、嗅神经 61
二、视神经 61
三、动眼神经 61
四、滑车神经 61
五、三叉神经 62
六、展神经 64
七、面神经 64
八、前庭蜗神经 65
九、舌咽神经 66
十、迷走神经 66
十一、副神经 67
十二、舌下神经 67
第二节 脊神经 71
一、颈丛 73
二、臂丛 75
三、胸神经前支 81
四、腰丛 81
五、骶丛 82
第三节 内脏神经 87
一、内脏运动神经 87
二、内脏感觉神经 94
三、牵涉性痛的传导通路 95
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96
第六章 疼痛相关形态学及生理学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周围痛觉感觉系统 101
二、脊髓内伤害性刺激传导上行纤维 101
三、较高级中枢在痛觉传导中的作用 102
四、痛觉研究的实验途径和方法 102
五、定义痛觉神经元的标准 103
六、小结 103
第二节 周围痛觉感觉系统 104
一、历史回顾 104
二、伤害性刺激感受器 105
三、皮肤的痛觉感受器 105
四、肌肉的痛觉感受器 109
五、关节的痛觉感受器 110
六、内脏的痛觉感受器与牵涉痛 111
七、心血管系统的痛觉感受器与心绞痛 112
八、呼吸系统的痛觉感受器 112
九、消化道的痛觉感受器 112
十、泌尿生殖道的痛觉感受器 113
十一、小结 113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传导通路 115
一、脊髓后角与痛觉传入 115
二、小结 122
第四节 脊髓上行痛觉传导束 125
一、脊髓丘脑束 126
二、脊髓网状束 133
三、脊髓中脑束 134
四、脊髓背侧可能与痛觉传导有关的上行传导束 135
五、脊髓颈髓束 135
六、突触后背索通路 136
七、小结 137
第五节 痛觉与丘脑和大脑皮质 140
一、丘脑神经核与脊髓丘脑束痛觉冲动--丘脑腹后外侧核 140
二、脊髓丘脑束痛觉纤维在丘脑VPL核内的终结 140
三、VPL核内神经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140
四、接受脊髓丘脑束冲动的VPL核以外的丘脑神经核 141
五、其他痛觉传导束(除脊髓丘脑束之外)纤维终结的丘脑神经核 142
六、大脑皮质感觉区神经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143
七、丘脑和大脑在痛觉中的作用 144
八、小结 145
第六节 总结与未来展望 147
一、痛觉感受器 147
二、传入系统 149
三、痛觉传导束 150
四、丘脑皮质机制 152
五、生物适应性 152
第七章 疼痛相关病理生理学 156
第一节 有关疼痛的学说 156
一、特异学说 156
二、型式学说 161
三、闸门控制学说 164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 177
一、按产生疼痛的深浅部位分类 177
二、按疼痛的表现形式分类 177
三、按受损的神经分类 178
四、按疼痛的性质分类 178
五、按疼痛的原因分类 178
六、按疼痛的病程分类 179
七、按疼痛的程度分类 179
第三节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179
一、疼痛的病理特点 179
二、疼痛的病理生理 180
三、常见疼痛的病理生理变化 182
四、疼痛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 182
五、影响疼痛的因素 183
第八章 机体对疼痛的调节 185
第一节 疼痛的下行控制系统及镇痛原理 185
一、相关形态学 185
二、相关生理学 186
三、相关病理生理学 190
第二节 研究机体对疼痛调节的意义 192
一、疼痛对全身的影响 192
二、机体对疼痛调节的意义 193
第九章 疼痛心理学与社会伦理学 196
第一节 疼痛心理学 196
一、疼痛的经典观念及对经典观念的质疑 196
二、闸门学说与心理学因素在痛觉传导中的作用 196
三、各种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196
第二节 疼痛社会伦理学 198
一、新生儿对疼痛的敏感性低 198
二、性别与疼痛的关系 198
三、婚姻与疼痛的关系 198
四、受教育程度和疼痛的关系 199
五、职业与疼痛的关系 199
六、经济赔偿与疼痛的关系 199
第十章 疼痛的评估与测量 201
第一节 视觉模拟评分法 201
第二节 口述描绘评分法 202
第三节 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法 204
一、麦吉尔疼痛调查表 204
二、交叉匹配法 206
第四节 行为疼痛测定法 207
一、六点行为评分法 207
二、疼痛日记评分法 207
第五节 数字评分法与体表面积评分法 208
一、数字评分法 208
二、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 209
第六节 疼痛诱发法 211
一、止血带疼痛试验 211
二、冷刺激试验 211
三、热柱疼痛测定法 211
四、其他疼痛诱发法 211
第七节 临床测痛法与手术后测痛法 212
一、临床测痛法 212
二、手术后疼痛程度分级 212
第八节 小儿疼痛的评估 213
一、行为评估法 213
二、生理学疼痛测试法 215
三、推测式方法 215
四、直接自报法 216
五、间别分级评分法 217
第十一章 疼痛相关药理学 219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 219
一、局麻药的理化性质 219
二、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219
三、局麻药的体内过程 220
四、局麻药的全身作用 220
五、影响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因素 221
六、常用局部麻醉药 222
第二节 麻醉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224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 224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227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 227
第三节 甾体类抗炎免疫药 228
一、药理作用 228
二、体内过程 229
三、临床应用 229
四、给药方法 229
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29
六、药物相互作用 230
七、临床常用的甾体类抗炎免疫药 231
第四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234
第五节 其他镇痛药 242
第六节 维生素类药 247
一、水溶性维生素 247
二、脂溶性维生素 251
第七节 镇静催眠药 252
一、苯二氮?类 252
二、巴比妥类 255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 256
第八节 抗精神失常药、抗焦虑药 257
一、抗精神病药 257
二、抗焦虑药 264
第九节 酶制剂 270
第十节 酚与乙醇 273
一、种类与名称 273
二、物理化学性能 273
三、临床应用 274
四、制剂 274
第十一节 色素制剂 275
一、概述 275
二、亚甲蓝 275
第三篇 诊断治疗方法 283
第十二章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283
第一节 病史采集 283
一、一般项目 283
二、发病的原因或诱因 283
三、疼痛的部位及特点 284
四、既往诊疗史 284
五、个人史及家族史 284
第二节 体检的原则与要领 284
第三节 全身检查 285
第四节 头面部检查 285
第五节 颈项部检查 286
一、一般检查 286
二、颈椎运动功能检查 286
三、神经功能检查 286
四、特殊试验 287
第六节 肩臂部检查 288
一、肩部检查 288
二、肘部检查 289
三、腕及手部检查 291
第七节 胸背部检查 292
第八节 腹部检查 292
第九节 腰骶臀部检查 292
一、一般检查 292
二、腰椎运动功能检查 293
三、神经功能检查 293
四、特殊试验 294
第十节 髋部检查 295
一、一般检查 295
二、髋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296
三、特殊试验 296
第十一节 膝部检查 297
一、一般检查 297
二、膝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298
三、特殊试验 298
第十二节 踝及足部检查 299
一、一般检查 299
二、踝足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300
三、特殊试验 300
第十三节 神经系统检查 301
一、脑神经检查 301
二、运动功能检查 301
三、感觉功能检查 301
四、神经反射检查 302
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303
第十三章 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与辨析 304
第一节 X线检查 304
一、透视 304
二、X线平片 304
三、造影检查 310
第二节 CT检查 312
一、CT检查方法 312
二、CT影像的分析与判断 313
第三节 MRI检查 318
一、颅脑MRI检查 320
二、脊柱MRI检查 321
三、胸部MRI检查 324
四、腹部MRI检查 325
五、骨骼、骨肉、关节的MRI检查 326
六、骶丛、坐骨神经的MRI检查 327
第四节 超声检查 328
一、超声的基本概念 328
二、超声诊断的种类 328
三、超声检查方法 328
四、超声基本成像表现 329
五、运动系统的超声表现 329
第五节 ECT检查 329
一、分类 330
二、ECT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 330
三、血管性头痛的ECT检查 331
四、股骨头缺血坏死的ECT检查 331
第十四章 实验室检验 332
第一节 血、尿、粪一般检验 332
一、血液检查 332
二、尿液检查 334
三、粪便检查 334
第二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 335
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35
二、血液粘滞度测定 335
第三节 体液检验 336
一、脑脊液检验 336
二、浆膜腔积液检验 337
第四节 血清生物化学检验 337
一、蛋白质测定 337
二、葡萄糖测定 338
三、无机离子测定 338
四、酶类测定 339
五、肝功能试验 340
六、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测定 341
七、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 341
八、激素的测定 342
第五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 343
一、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343
二、补体测定 343
三、免疫复合物测定 343
四、自身抗体测定 344
五、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344
六、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345
七、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 345
第十五章 其他辅助检查 347
第一节 心电图检查 347
一、心电图的一般知识 347
二、与疼痛有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 348
第二节 脑电图检查 349
一、正常脑电图 349
二、颅内占位病变的脑电图 350
三、癫痫的脑电图 350
第三节 肌电图检查 351
一、正常肌电图 352
二、异常肌电图 352
三、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354
第四节 计算机化电热成像 355
一、概述 355
二、临床意义 356
第五节 诱发电位 356
一、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356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357
三、视觉诱发电位 357
四、运动诱发电位 358
第十六章 治疗性诊断 359
一、头部痛的治疗性诊断 359
二、颌面部痛的治疗性诊断 359
三、颈、肩、上肢痛的治疗性诊断 360
四、胸、背、腹部痛的治疗性诊断 360
五、腰、下肢痛的治疗性诊断 361
六、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阻滞在治疗性诊断中的应用 362
第十七章 疼痛治疗的原则及治疗前的准备 363
第一节 疼痛治疗的原则 363
一、明确诊断 363
二、综合治疗 364
三、确保安全有效 364
第二节 疼痛治疗前的准备 365
一、器械准备 365
二、医患双方的准备 366
第十八章 小针刀疗法 367
第一节 器具简介 367
第二节 小针刀疗法的效应 367
第三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368
一、适应证 368
二、禁忌证 369
第四节 操作方法 369
一、针刀刺入 369
二、针刀运行 369
三、注意事项 376
第十九章 神经阻滞及毁损 378
第一节 脑神经阻滞及毁损 378
一、三叉神经阻滞及毁损 378
二、舌咽神经阻滞及毁损 387
三、面神经阻滞及毁损 388
第二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及毁损 390
一、应用解剖 390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及毁损 393
三、硬膜外阻滞及毁损 395
第三节 神经丛阻滞及毁损 399
一、颈丛阻滞 399
二、臂丛阻滞 401
三、腹腔神经丛阻滞及毁损 403
四、腰骶丛阻滞 405
第四节 神经节阻滞 407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 407
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410
第五节 神经干、神经支阻滞 411
一、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411
二、膈神经阻滞 411
三、肋间神经阻滞 413
四、肩胛上神经阻滞 413
五、腋神经阻滞 415
六、桡神经阻滞 415
七、尺神经阻滞 416
八、正中神经阻滞 416
九、指总神经阻滞 417
十、坐骨神经阻滞 417
十一、臀上皮神经阻滞 418
十二、股神经阻滞 418
十三、闭孔神经阻滞 418
十四、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419
十五、胫神经阻滞 420
十六、腓总神经阻滞 420
十七、脊神经后支阻滞 420
第六节 常见痛点阻滞 421
一、颈部痛点阻滞 421
二、肩背部痛点阻滞 421
三、腰骶臀部痛点阻滞 422
四、髋部痛点阻滞 423
五、膝部痛点阻滞 424
六、踝足部痛点阻滞 424
七、肘部痛点阻滞 424
八、腕及手部痛点阻滞 425
第二十章 溶盘新疗法 426
一、溶盘穿刺新进路 426
二、溶盘术的有关问题 428
第二十一章 物理疗法 432
第一节 光疗法 432
一、超激光疗法 432
二、其他激光疗法 434
三、红外线疗法 434
四、紫外线疗法 435
第二节 电疗法 436
一、直流电疗法 436
二、低频低压脉冲电疗法 438
三、间动电疗法 439
四、高频电疗法和中频电疗法 440
五、短波疗法 441
六、超短波疗法 441
七、微波疗法 442
第三节 超声波疗法 443
一、治疗作用与治疗方法 443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444
第四节 磁疗法 444
一、治疗作用与治疗方法 444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445
第五节 水疗法 445
一、治疗作用与治疗方法 445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446
第六节 温热疗法 446
一、治疗作用与治疗方法 446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447
第七节 泥疗法 447
一、治疗作用与治疗方法 447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448
三、注意事项 448
第八节 医疗体育 449
一、概述 449
二、基本形式与方法 449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449
第九节 经皮神经(穴位)电刺激疗法 449
一、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449
二、韩氏经皮穴位和神经电刺激疗法 450
三、经皮热电神经刺激疗法 451
第十节 冷冻止痛疗法 451
一、概述 451
二、致冷原理和致冷物质 452
三、冷冻止痛机制和冷冻止痛最佳温度 453
四、冷冻治疗的适应证 453
五、冷冻器械 453
六、临床应用 454
七、注意事项 454
第二十二章 治疗慢性疼痛的放射频率技术 456
第一节 概述 456
一、温度调控射频仪及射频技术 456
二、射频加热损伤疗法的优点 459
第二节 颈椎小关节痛的射频损伤治疗 460
一、颈椎小关节痛的临床表现 460
二、颈椎小关节痛的射频损伤治疗 460
三、术后护理 464
第三节 腰椎小关节痛的射频损伤治疗 464
一、腰椎小关节痛的临床表现 464
二、腰椎小关节痛的射频损伤治疗 465
三、并发症 469
第四节 骶髂关节痛的射频损伤治疗 473
一、骶髂关节痛的临床表现 473
二、骶髂关节痛的射频损伤治疗 474
三、术后护理 476
第五节 颈椎脊神经根松解术 476
一、适应证 476
二、操作技术 476
三、并发症 483
第六节 腰椎脊神经根松解术 483
一、适应证 483
二、操作技术 484
第七节 骶椎脊神经根松解术 486
一、适应证 486
二、操作技术 486
三、射频第5骶椎背根神经节切开术 488
第八节 半月神经节的射频损伤治疗 489
一、适应证 489
二、设备 489
三、操作技术 492
四、注意事项 500
五、术后护理 500
第九节 蝶腭神经节的射频损伤治疗 501
一、适应证 501
二、蝶腭神经节的解剖结构 501
三、操作技术 501
四、术后护理 502
第二十三章 药物疗法 505
第一节 概述 505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 505
二、药物疗法的原则 506
三、疼痛治疗中辅助用药的选择 507
第二节 疼痛治疗常用药物 507
一、麻醉性镇痛药 507
二、非麻醉性镇痛药 510
三、抗抑郁、抗焦虑与镇静催眠药 518
四、激素 520
五、维生素 523
第三节 疼痛治疗辅助用药 525
一、抗代谢药 525
二、抗生素 528
三、制酸药与抗消化性溃疡药 530
四、抗恶性肿瘤药 531
第二十四章 中医中药疗法 543
第一节 中医疼痛概论 543
一、中医治痛历史 543
二、中医学对疼痛病机的认识 543
三、疼痛的辨证施治要点 545
第二节 中药疗法 545
一、中药内服疗法 545
二、中药外治疗法 548
第三节 针灸疗法 554
一、针刺镇痛作用机制 555
二、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555
三、针刺方法 556
四、灸疗法 562
第四节 推拿疗法 564
一、推拿治病机制与适应证 565
二、操作方法 565
三、注意事项 567
四、常见疼痛病症的推拿治疗 568
第二十五章 超前镇痛与病人自控镇痛 569
第一节 超前镇痛 569
第二节 病人自控镇痛 570
一、PCA的概念 570
二、PCA的药理学基础 570
三、PCA的分类 571
四、PCA的临床应用范围 571
五、PCA的参数设置 572
六、与PCA有关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573
第二十六章 其他疗法 575
第一节 皮肤表面镇痛 575
一、皮肤表面麻醉镇痛法 575
二、经皮给药镇痛法 576
第二节 器具疗法 578
一、牵引疗法 579
二、支具疗法 581
三、拔罐疗法 582
四、刮痧疗法 583
第三节 心理疗法 583
一、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584
二、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 584
三、诊疗原则 585
四、治疗方法 585
第四节 敏化点注射疗法 585
一、作用机制 586
二、常用注射疗法 587
三、敏化点选择 589
四、适应证 590
第二十七章 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592
第一节 疼痛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592
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592
二、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594
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 594
四、中药的不良反应 595
五、晕针 595
第二节 疼痛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 595
一、感染 595
二、张力性气胸 596
三、神经损伤 596
四、血管损伤 597
五、硬膜外间隙导管折断和拔管困难 597
六、全脊髓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间隙广泛阻滞 597
第四篇 常见病症的诊治 601
第二十八章 头面部痛 601
第一节 头面部痛的分类 601
第二节 神经源性疼痛 604
一、三叉神经痛 604
二、舌咽神经痛 610
三、枕神经痛 611
第三节 头痛 611
一、偏头痛 611
二、紧张性头痛 614
三、丛集性头痛 615
四、牵引性头痛 617
五、颞动脉炎 618
六、颞颌关节病 618
第二十九章 颈项部痛 620
第一节 应用解剖 620
一、骨性结构 620
二、颈项部的神经 622
三、颈项部的血管 623
四、颈椎X线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624
第二节 颈椎病 625
第三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 633
第四节 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634
第五节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635
第六节 外伤性颈部综合征 636
第七节 前斜角肌综合征 638
第八节 颈肋综合征 639
第九节 肋骨-锁骨综合征 640
第三十章 胸背部痛 643
第一节 肋间神经痛 643
附 胸部脊神经根病 643
第二节 肋软骨炎 644
第三节 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645
第三十一章 肩及上肢痛 649
第一节 肩部疾病 649
一、应用解剖 649
二、肩关节周围炎 649
三、肩峰下滑囊炎 653
四、喙突下滑囊炎 654
五、肩锁关节挫伤 654
六、冈上肌损伤及冈上肌腱炎 655
七、冈上肌炎 656
八、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 657
九、肱三头肌长头腱炎 658
十、大圆肌损伤及大圆肌下滑囊炎 658
十一、菱形肌损伤 658
十二、肩胛骨周围肌肉劳损 659
十三、肩胛-肋骨综合征 660
第二节 肘及前臂部疾病 660
一、应用解剖 660
二、肱骨上髁炎 662
三、肘部扭伤 663
四、肱桡滑膜炎 664
五、尺骨鹰嘴滑囊炎 664
六、前臂交叉综合征 665
第三节 腕及手部疾病 665
一、腕关节扭伤 665
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666
三、尺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667
四、腱鞘囊肿 667
五、腕背隆突综合征 668
六、屈脂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668
七、腕及手部创伤性滑囊炎 669
八、手背部捻发音肌腱炎 670
九、拇指基底关节综合征 670
十、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671
十一、指关节扭挫伤 671
第三十二章 内脏痛 673
第一节 缺血性心脏病 673
第二节 急性胰腺炎 679
第三节 胆绞痛 681
第四节 肾绞痛 683
第五节 痛经 685
第六节 胃痛 687
第三十三章 腰部痛 690
第一节 应用解剖 690
一、腰段脊柱骨性结构 690
二、脊柱的关节与韧带 691
三、腰部的肌肉与筋膜 692
四、腰部的脊神经 693
第二节 急性腰扭伤 693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695
附一 溶盘术 702
一、历史回顾 702
二、酶的选择 702
三、适应证与禁忌症 704
四、胶原酶溶盘术的常用方法 704
五、注意事项与并发症的处理 706
六、胶原酶溶盘术的疗效评价 707
附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的误区 708
一、症状与休征的误区 708
二、影像检查的误区 709
三、诊断的误区 709
四、选择治疗方法的误区 710
五、手术治疗的误区 710
第四节 腰肌劳损 711
第五节 腰椎管狭窄症 712
附 侧隐窝狭窄症 715
第六节 腰椎滑脱症 716
第七节 坐骨神经痛 717
第八节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719
第九节 腰痛的鉴别诊断 720
一、脊柱疾病 720
二、脊柱旁肌肉筋膜疾病 727
三、椎管内疾病 729
四、骶髂关节及臀部疾病 730
五、内脏反射性及血管性腰部痛 731
第十节 腰部疼痛的综合治疗 731
一、一般治疗 731
二、牵引治疗 732
三、推拿治疗 734
四、针灸治疗 736
五、阻滞方法 737
六、溶盘术及手术治疗 739
第三十四章 臀髋部痛 740
第一节 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740
第二节 梨状肌综合征 740
第三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 742
第四节 臀上皮神经综合征 742
第五节 股骨头缺血坏死 743
第六节 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746
第三十五章 膝、小腿及踝足部痛 748
第一节 应用解剖 748
一、膝关节的应用解剖 748
二、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757
第二节 膝前区痛 757
一、髌骨软骨软化症 757
二、伸膝筋膜炎 760
三、髌韧带损伤 761
四、髌下脂肪垫损伤 761
五、跳跃膝 763
第三节 膝内侧痛 764
一、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764
二、鹅掌腱弹响 765
三、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765
四、隐神经痛综合征 766
五、脂膜炎 767
六、其他 768
第四节 膝外侧痛 768
一、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768
二、膝外侧副韧带损伤 769
三、腘肌腱滑脱与腘肌腱炎 770
四、肌二头肌腱腱鞘炎或滑脱 770
五、腓总神经鞘内囊肿 771
第五节 膝后区痛 771
一、腘绳肌痉挛 771
二、腘窝脂肪组织损伤 773
三、腓肠豆综合征 773
第六节 全膝痛 774
一、骨性关节炎 774
二、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776
三、膝部滑囊炎 777
四、女性特殊的膝关节病 778
五、其他 779
第七节 小腿及踝足部疼痛 779
一、腓肠肌劳损 779
二、网球腿 780
三、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780
四、踝部腱鞘炎 781
五、跟腱周围炎 783
六、跖管综合征 784
七、跟痛症 785
八、?外翻与?囊炎 786
第三十六章 全身性疼痛 788
第一节 概述 788
一、全身性疼痛的特点 788
二、全身性疼痛疾病涉及的范围及分类 788
三、全身性疼痛疾病的治疗原则 788
第二节 中枢性疼痛综合征 789
第三节 精神生理性疼痛综合征 791
一、躯体症状化过程的基本观点 792
二、躯体性疼痛疾病 792
三、诊断 794
四、治疗 794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 794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795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797
三、局部骨质疏松症 798
第五节 风湿热与风湿性关节炎 798
一、风湿热 798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801
第六节 痛风 803
第三十七章 不定陈诉综合征 807
第一节 概述 807
第二节 分类与病因 808
一、分类 808
二、病因 80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809
第四节 诊断与治疗 810
一、诊断 810
二、治疗 813
第三十八章 周围血管病 820
第一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820
第二节 末梢血管功能性疾病 822
一、雷诺病 822
二、雷诺征 824
三、手足紫绀症 824
第三节 动脉栓塞 825
第四节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826
第五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 828
第六节 血栓性静脉炎 829
第七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 830
第三十九章 周围神经疾病 833
第一节 周围神经嵌压症 833
一、腕管综合征 833
二、桡管综合征 836
三、骨间掌侧神经综合征 838
四、肘管综合征 838
五、腕尺管综合征 840
六、旋前圆肌综合征 841
七、感觉异常性股痛综合征 842
八、跖管综合征 843
九、浅表神经嵌压征 844
第二节 感染性周围神经疾病 844
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845
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846
三、莱姆病末梢神经炎 847
四、麻风性神经炎 848
第三节 营养缺乏性周围神经疾病 850
一、维生素B1缺乏性周围神经炎 850
二、叶酸缺乏性周围神经炎 851
三、维生素B12缺乏性周围神经炎 852
四、烟酸缺乏性周围神经炎 852
五、灼热足综合征 853
第四节 尿素症性周围神经疾病 854
第五节 代谢性、内分泌障碍性周围神经疾病 855
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 855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周围神经疾病 856
三、异烟胼性周围神经疾病 857
第六节 中毒性周围神经疾病 858
一、砷中毒性神经疾病 858
二、酒精中毒性神经疾病 859
三、铅中毒性神经疾病 860
四、丙烯酰胺神经疾病 861
五、迟发性有机磷中毒神经疾病 861
六、长春新碱性周围神经疾病 862
第七节 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疾病 862
一、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疾病 862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周围神经疾病 863
三、干燥综合征并发周围神经疾病 863
第八节 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 864
一、腓骨肌萎缩 864
二、Dejenine-Sottas神经疾病 864
第四十章 创伤后痛 866
第一节 机体对创伤的反应过程 866
一、创伤程度的分级 866
二、创伤后反应的演变过程及其疼痛特征 867
第二节 创伤后痛治疗的意义 868
一、创伤后痛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868
二、创伤后痛治疗的意义 869
第三节 创伤后痛的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870
一、治疗原则 870
二、注意事项 870
第四节 各种创伤后痛的治疗 871
一、头面部创伤后痛 871
二、胸部创伤后痛 872
三、腹部创伤后痛 873
四、脊柱、四肢创伤后痛 874
第四十一章 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和灼痛 876
第一节 概述 876
第二节 灼痛 876
第三节 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 878
第四节 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882
一、末梢神经机制 882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 882
三、交感神经依赖性疼痛和交感神经非依赖性疼痛 883
第四十二章 皮肤科疾病与疼痛 884
第一节 带状疱疹 884
第二节 皮肤相关痛 887
第三节 烧伤痛与瘢痕痛 889
一、烧伤痛 889
二、瘢痕痛 889
第四节 艾滋病 890
第五节 红斑性肢痛症 893
第四十三章 部分非疼痛性疾病 896
第一节 面神经炎 896
第二节 痉挛 898
一、面肌痉挛 898
二、痉挛性斜颈 899
三、小舞蹈病 900
四、破伤风 901
第三节 膈肌痉挛 903
第四节 单神经炎 905
一、枕神经炎 905
二、肋间神经炎 905
三、股外侧皮神经炎 905
四、臂丛神经炎 905
第五节 眩晕 906
一、内耳眩晕症 906
二、颈性眩晕 907
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908
四、中耳炎所致的迷路炎 908
第六节 神经衰弱 908
第七节 不安腿综合征 910
第八节 肢端感觉异常症 911
第九节 发作性嗜睡病 913
第四十四章 癌痛 915
第一节 概述 915
一、控制癌痛的重要性 915
二、癌痛治疗的概况 915
三、癌痛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 916
第二节 癌痛的病因与分型 916
一、癌痛的病因和分型 916
二、癌痛患者的急、慢性疼痛 917
第三节 癌痛的评估 919
一、首次疼痛的评估 919
二、疼痛连续评估和综合征的评估 920
第四节 药物治疗 922
一、癌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疗法 922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应用 923
三、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924
四、硬膜外持续注入复合镇痛液 930
五、辅助用药 933
六、药物治疗有关问题 934
第五节 物理疗法与心理疗法 936
一、物理疗法 936
二、心理疗法 937
第六节 放射疗法与化学疗法 938
一、放射疗法 938
二、化学疗法 939
第七节 神经阻滞与神经毁损疗法 940
一、神经阻滞疗法 940
二、神经毁损疗法 940
第八节 其他治疗方法 945
一、垂体破坏术 945
二、经皮脊髓丘脑束切断术 946
三、外科治疗 947
第九节 儿童和老年患者癌痛的治疗 948
一、儿童癌痛的治疗 948
二、老年人癌痛的治疗 949
第十节 癌痛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中的质量控制 950
一、癌痛患者的精神障碍 950
二、癌痛患者的药物滥用 950
三、癌痛患者治疗的质量监测 951
第十一节 临终关怀与无痛静息 952
一、临终关怀的意义 952
二、临终癌痛控制的方法及护理 953
三、安乐死与无痛静息 954
第四十五章 术后痛 956
第一节 术后痛的分类与影响因素 956
一、分类 956
二、影响术后痛的因素 956
第二节 术后痛的机制 957
一、神经末梢疼痛 957
二、中枢性痛觉过敏机制 958
第三节 术后痛的特征及评估 959
一、术后痛的特征 959
二、术后痛的评估 959
第四节 术后痛的全身反应 961
第五节 术后镇痛的方法 962
一、术后镇痛的原则 962
二、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 962
第六节 不同部位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 969
一、头面部术后镇痛 969
二、颈、肩、臂部术后镇痛 970
三、胸部术后镇痛 970
四、腹部术后镇痛 972
五、脊柱术后镇痛 973
六、髋部及下肢术后镇痛 973
第七节 术后后期疼痛 973
一、临床特点 973
二、术后后期疼痛的机制 973
三、术后后期疼痛的治疗 974
四、术后后期疼痛的预防 974
第八节 术后痛的心理治疗与组织管理 974
一、术后痛的心理治疗 974
二、术后镇痛的机构和制度 974
三、小结 975
第四十六章 分娩痛 977
第一节 孕妇的生理与解剖变化 977
一、循环系统的变化 977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 978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979
四、消化系统的变化 979
五、肝肾功能的变化 979
六、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979
七、代谢的变化 980
八、脊柱的变化 980
第二节 分娩痛的发生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980
一、分娩痛的发生率及程度 980
二、分娩痛的发生机制 981
三、分娩痛对机体的影响 981
第三节 麻醉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983
一、麻醉性镇痛药 983
二、镇静药 983
三、静脉麻醉药 984
四、吸入性麻醉药 984
五、局部麻醉药 984
第四节 分娩镇痛的方法 985
一、精神性镇痛 985
二、单纯药物镇痛 986
三、吸入麻醉镇痛 986
四、区域阻滞镇痛或麻醉 987
第五节 剖宫产术后镇痛 991
第四十七章 小儿痛 993
第一节 小儿痛的特征 993
第二节 治疗小儿痛常用药物的药理特点 994
第三节 小儿术后镇痛 995
一、镇痛方法 995
二、小儿术后镇痛并发症及其处理 996
第四节 小儿常见慢性疼痛的治疗 997
一、颈性头痛 997
二、胸腹壁浅静脉炎 998
三、胸膜壁肌筋膜炎 999
四、棘上滑囊炎 999
五、背肌痛 999
六、腰痛 1000
七、腿痛 1000
第四十八章 药物依赖与药物滥用 1002
第一节 概述 1002
一、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1002
二、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的关系 1002
第二节 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及毒性作用 1003
一、分类 1003
二、依赖性药物的双重作用 1003
三、依赖性药物的毒性作用 1004
第三节 药物滥用的管制 1007
一、戒毒措施 1007
二、国际禁毒的公约 1007
三、我国的禁毒措施 1008
第四节 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治疗 1008
一、药物滥用的预防 1008
二、药物滥用的治疗 1009
第五节 吸毒的原因和戒毒中存在的问题 1010
一、吸毒成瘾的原因 1010
二、戒毒的困难 1010
三、戒毒方式 1011
四、社会对吸毒者应持的态度 1012
附录 1013
一、常用检查正常值 1013
二、常用化验检查正常值 1018
三、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1027
四、疼痛诊疗常用药物 1031
五、肌肉的起止和作用 1035
六、脑神经脊神经概要表 1047
索引 1051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消化影像诊断学 原著第3版》王振常,蒋涛,李宏军,杨正汉译;(美)迈克尔·P.费德勒 2019
- 《急诊影像诊断学》程晓红责任编辑;(中国)许乙凯 2019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2018十三五本科教材 物理诊断学 第44版》马明信,贾继东主编;李海潮,胡桂才,刘新兰等副主编 2019
- 《颅脑影像诊断学 第3版》郑帅责任编辑;(中国)于春水,马林,张伟国 2019
- 《运动治疗技术》章稼,王于领主编 2019
- 《没有疼痛的身体》杨晓晨责任编辑;秦秋林,张卫彤译;(法国)克里斯多夫·卡里奥 2019
- 《股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加拿大)奥卢费米·锐·艾尼,(瑞典)乔 2019
- 《骨关节影像诊断学》(美)B.J.马纳斯特(B.J.MANASTER)原王振常总主译;谢晟,徐磊,蒋涛,彭芸主译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