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领导学
中国现代领导学

中国现代领导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俊千,李南熏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2900647
  • 页数:46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领导学》目录
标签:主编 领导

导论 1

一 中国现代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1

二 建设中国现代领导学的原则 4

三 中国现代领导活动的规律体系 9

四 中国现代领导学的研究方法 15

第一章 领导活动的要素 19

第一节 领导者 19

一 领导者的含义 19

二 领导者的职责 20

三 领导者的权力 22

四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第二节 被领导者 25

一 被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关系 26

二 被领导者如何处理好与领导者的关系 28

三 正确认识被领导者和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30

第三节 组织结构 31

一 领导活动组织结构的基本层次 31

二 现代组织结构的重要原则 32

第四节 客观环境 34

一 客观环境的基本构成 36

二 客观环境是领导活动的必备条件 37

三 领导活动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辩证统一 39

第五节 领导目标 40

一 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 41

二 目标要素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42

三 掌握目标特性,优化领导活动 44

第二章 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 47

第一节 领导者素质的含义和特征 47

一 领导者素质的含义 47

二 领导者素质的特征 48

第二节 现代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51

一 政治素质 51

二 知识素质 54

三 能力素质 55

四 自然素质 61

五 心理素质 61

第三节 领导素质与领导效能 62

一 领导素质对实现领导效能的意义 62

二 领导素质在提高领导效能中的作用 63

三 领导素质的潜在效能 66

第四节 领导者素质的修养与锻炼 67

一 勤于学习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67

二 勇于实践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有效方法 68

三 自觉接受监督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基本保证 69

第三章 现代领导观念 71

第一节 变革与更新领导观念的重要性 71

一 我国领导干部现实状况的要求 72

二 新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 72

三 领导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 73

第二节 变革与更新领导观念的标准和途径 74

一 现代领导观念的标准 74

二 更新领导观念的途径 76

第三节 新时期应树立的领导观念 79

一 服务和讲求实际效益的观念 79

二 民主法制和公开化的观念 81

三 大生产观念 82

四 商品经济观念 83

五 人才与竞争观念 85

六 信息观念 85

七 系统观念 86

八 新的时空观念 87

第四章 现代领导思维方式 89

第一节 领导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历史发展 89

一 思维方式的一般特征 89

二 领导思维方式的特点 91

三 领导思维方式的历史发展 9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维方式方面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数训 94

一 我党领导思维方式的优良传统 94

二 我党领导思维方式的主要历史教训 97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领导思维方式 100

一 建设现代领导思维方式的客观依据与指导原则 100

二 关于中国现代领导思维方式的设想 101

第五章 领导心理 108

第一节 领导者的心理品质 108

一 领导者心理品质的内容和作用 108

二 领导者个体的心理品质 109

三 领导集团的心理品质 111

第二节 领导行为心理 116

一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共同目标和行为动机 117

二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交往的心理作用 117

三 领导者的用人心理 118

四 影响领导者行为心理的因素 121

第三节 领导者的心理培养和训练 123

一 角色期待培训 123

二 情绪控制力培训 124

三 人格意志力培训 125

四 思维能力培训 126

五 驾驭能力培训 127

第六章 领导群体结构 128

第一节 领导群体结构及其优化 128

一 领导群体及其结构 128

二 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 129

三 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 134

第二节 领导群体结构合理化的内容 136

一 领导群体结构的革命化 136

二 领导群体知识化与专业化 137

三 领导群体智能结构合理化 138

四 领导群体气质结构的合理化 139

五 领导群体年龄结构的合理化 140

第三节 领导群体结构的测评 141

一 测评原则 141

二 测评内容 143

三 测评方法 145

第七章 领导体制 150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含义和历史演进 150

一 领导体制的含义 150

二 领导体制的历史发展 151

三 领导体制结构方式 154

四 我国领导体制的发展阶段 156

第二节 领导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158

一 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重大缺陷 159

二 领导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61

三 领导体制改革的目的和性质 162

四 领导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65

第三节 坚决而审慎地推行领导体制改革 168

一 实行党政分开 169

二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170

三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71

第八章 组织机构 174

第一节 组织机构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74

一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联结的纽带 175

二 实现领导活动的工具 175

三 领导实践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载体 176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基本模式 176

一 直线型组织机构 177

二 职能型组织机构 177

三 直线职能型组织机构 178

四 矩阵型组织机构 179

五 事业部制组织机构 180

六 扁平型组织机构 182

七 星座式组织机构 184

第三节 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185

一 民主集中制原则 186

二 精干高效原则 186

三 跨度适当原则 187

四 职权确定原则 187

五 信息回路原则 188

第四节 我国组织机构的建设与改革 188

一 组织机构存在的弊端 186

二 机构改革的初步成效 190

三 组织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192

第九章 组织运行机制 194

第一节 组织运行机制的概念 194

一 组织运行机制的含义 194

二 组织运行机制的作用 195

三 组织运行机制中的自身控制 195

第二节 组织运行机制的主要环节 197

一 指挥 198

二 协调 200

三 控制 202

四 激励 206

第三节 提高组织运行机制的活力 208

一 实现组织目标与维护集体团聚 208

二 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 209

三 从运动、变化中求得整体最佳效果 210

第十章 战略与策略 212

第一节 战略的含义与特征 212

一 什么是战略 212

二 现代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战略研究 215

第二节 制定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18

一 预测未来是战略指导的前提 218

二 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战略的基础 219

三 整体结构研究是制定战略的核心 220

四 协调发展是战略指导的重要内容 221

五 建立模型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基本方法 222

第三节 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 222

一 稳步前进的创新战略 223

二 新时期战略研究的指导思想 225

第四节 策略与战略的关系 227

一 策略是战略的手段 227

二 策略与战略的关系 228

三 战略与策略区别的相对性 231

第十一章 科学决策 234

第一节 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234

一 决策和决策科学 234

二 决策与领导 237

第二节 决策科学化 238

一 决策科学化的标准 238

二 有效的决策体制 239

三 科学的决策程序 243

四 追踪决策 251

第三节 决策民主化和公开化 253

一 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 253

二 决策的公开化 254

三 决策民主化和公开化的实施 255

第四节 重视和发挥现代智囊的作用 256

一 现代智囊的作用 256

二 借鉴国外现代智囊的经验 258

三 重视和发挥现代智囊的作用 259

第十二章 计划与规范 261

第一节 计划 261

一 计划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 261

二 计划的内容 263

三 计划的制定 264

四 计划的实施和修正 266

第二节 规范 266

一 领导活动与规范 267

二 规范的制定 269

三 有效地执行规范 270

第十三章 人才与用人 280

第一节 人才的重要性与用人活动的要素 280

一 人才的重要性 280

二 用人活动的诸要素 281

第二节 人才观 283

一 人才=一技之长 283

二 人才≠全才 283

三 人才富有高尚情操 283

四 人才具有优良的智能特质 284

五 人才=能力+适度压力 284

六 人才=个人素质+领导素质 285

第三节 选用人才的途径和态度 286

一 人人皆可成才 286

二 眼睛向内,就地取才 287

三 要有用人的博大胸怀 288

四 建立人才的竞争机制 288

五 要有“冒险精神” 289

六 敢于起用反对过自己的人 289

第四节 用人原则 290

一 任人贤唯,公道正派 290

二 用人不疑,放手使用 290

三 合理授权,各司其职 291

四 因人制宜,人尽其用 292

五 赏罚严明,善于激励 292

第五节 人才管理 293

一 人才选拔 293

二 人才培养 295

三 人才流动 296

第十四章 依法实施领导 300

第一节 领导与法制 300

一 法制与领导活动 300

二 法制与两个文明建设 302

三 法制与民主监督 304

第二节 领导者的法律意识 305

一 领导者法律意识的内含及其意义 305

二 领导者法律意识的培养 307

第三节 依法领导 312

一 依法办事 313

二 依法实行民主 315

三 依法进行改革 319

第十五第 思想政治工作 319

第一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319

一 正确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319

二 “以人为中心”是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思想 322

三 实现安定团结的根本保证 323

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支柱 324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序和基本原则 325

一 实事求是的原则 327

二 平等、尊重的原则 327

三 正面激励的原则 328

四 言传身数的原则 328

五 疏通引导的原则 329

六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329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330

一 正规的系统教育 330

二 自我教育 331

三 社会实践 331

四 批评与自我批评 332

五 典型示范 333

六 直接对话 334

七 优化环境 334

八 运用社会力量 335

第十六章 人际关系 336

第一节 人际关系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36

一 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手段 337

二 联结上下级的纽带 337

三 增强反馈与监督的必要途径 338

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原则 340

一 公而忘私,勇于献身 340

二 他人第一,甘为第二 341

三 真诚相待,助人为乐 342

四 相互竞争,平等合作 343

五 团结与批评 344

第三节 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345

一 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346

二 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 347

三 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 349

第四节 优化人际交往功能 352

一 掌握交往对象的心理状态 352

二 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 353

三 树立高尚的交际品德 353

四 注意自己的行为仪表 354

五 善于用语言沟通情感 354

六 大度集群朋 355

七 赤诚结友谊 355

第十七章 社会调查 356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功能和指导思想 356

一 社会调查的功能 355

二 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 360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和方案设计 361

一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362

二 社会调查的方案设计 364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370

一 全面调查 370

二 抽样调查 371

三 典型调查 373

第四节 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 373

一 文献调查法 373

二 实地观察法 374

三 口头访问法 376

四 问卷调查法 377

五 集体访谈法 378

六 实验调查法 379

第十八章 群众路线及其工作方法 381

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381

一 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381

二 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正确领导的途径 383

三 坚持群众路线是领导者力量的源泉 384

四 坚持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的要求 385

第二节 联系群众的效益性、层次性、多样性 386

一 联系群众的效益性 387

二 联系群众的层次性 388

三 联系群众的多样性 390

第三节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391

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91

二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392

三 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394

第十九章 系统理论及方法 396

第一节 系统理论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396

一 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 396

二 系统论的产生和发展 397

三 系统论与信息论、控制论的关系 398

四 系统论与哲学的关系 398

第二节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99

一 系统的结构和层次 399

二 系统的功能 400

第三节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401

一 整体性原则 401

二 相关性原则 401

三 动态性原则 402

四 自组织性原则 403

五 开放性原则 403

六 目的性原则 405

七 最优化原则 406

八 转化原则 406

第四节 系统分析方法 407

一 卡尔曼滤波法 407

二 系统思维 409

三 系统程序 410

第二十章 模糊理论及方法 412

第一节 社会现象的模糊性 412

一 人才识别的模糊性 413

二 人际交往的模糊性 414

三 社会制度的模糊性 415

四 社会主体对客体认识的模糊性 416

第二节 模糊理论 417

一 普通集合 417

二 模糊集合 418

第三节 模糊方法及其运用 421

一 模糊识别 421

二 模糊聚类分析 422

三 模糊决策 423

第二十一章 领导艺术 432

第一节 领导艺术的含义及其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432

一 什么是领导艺术 422

二 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 434

第二节 领导艺术的特点 435

一 直觉性 435

二 随机性 435

三 创造性 436

四 适度性 437

五 多变性 437

六 情感性 438

七 模糊性 438

第三节 领导艺术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439

一 它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 439

二 它是实现领导职能的高超技能 440

三 它是创造性才华的结晶 441

第四节 领导艺术的表现形式 442

一 审时度势艺术 442

二 运筹艺术 443

三 随机决断艺术 444

四 讲话艺术 445

五 用人艺术 446

六 协调艺术 446

七 激励艺术 448

八 开会艺术 446

九 分权艺术 450

十 利用时间艺术 451

第二十二章 领导活动效益 453

第一节 领导活动效益的含义和内容 453

一 什么是领导活动效益 453

二 领导活动效益的特点 455

三 领导活动效益的内容 455

第二节 领导活动效益的评价方法 459

一 计量指标和统计分析评价法 459

二 效益价值直接定性评判 462

三 效益评价的根本标准 464

第三节 怎样提高领导活动效益 464

一 变经验型领导为科学型领导 465

二 建立相适应的组织保证体系 465

三 要创造群体竞争的环境 466

四 认真研究和掌握领导活动的规律体系 4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