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艺学新论
文艺学新论

文艺学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正元著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6032225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文学基础知识,结合发展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实践,引入文学的“自由的精神生产”性质、文学的文化学意义、文学的审美元素、文学生产过程、文学的接受混东与消费方式、文学的审美阅读、文化市场培育等新鲜论题,作出新的探讨。
上一篇:花园人与彩神下一篇:西游小记
《文艺学新论》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文学的社会本质 1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1

一 文学观念的演变 1

二 文学艺术的产生 2

第二节 文学的社会本质 11

一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根本性质 12

二 文学的“自由的精神生产”性质 16

三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25

四 文学的文化学意义 29

第三节 文学社会性的内涵 31

一 文学与人性 31

二 文学的阶级性和文学的党性原则 36

三 文学的人民性 40

四 文学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43

第二章 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审美元素 50

第一节 文学的审美特性 50

一 艺术的掌握世界方式 50

二 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性和想象性 51

三 文学反映生活的情与理的统一 55

四 文学反映生活的美感性 58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元素 64

一 生活 64

二 情感 66

三 思想 67

四 艺术形象 68

五 文学语言 75

第三节 文学的语言艺术特点 77

一 艺术的分类 77

二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78

三 文学语言的学习和丰富 81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85

第一节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般原理 85

一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含义 85

二 文学作品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辩证关系 87

第二节 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 90

一 题材的选择与多样化 90

二 主题的多重组合与开掘 93

三 情节的提炼与构成 95

第三节 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 101

一 文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02

二 结构的作用与原则 108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风格 113

一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113

二 文学风格的多样化与共同性 117

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样式 120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分类 120

一 文学体裁的形成和发展 120

二 文学体裁的分类 121

第二节 主要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23

一 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23

二 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26

三 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29

四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30

五 影视文学的特点 139

第五章 文学生产与文学原创活动 148

第一节 文学生产的性质与原创过程 148

一 文学生产的性质与环节 148

二 文学原创过程的界限 151

三 创作源泉与创作冲动 152

四 艺术构思与艺术灵感 155

五 艺术表现与把握生活 160

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的审美认识特点 163

一 艺术反映生活的审美认识特点 163

二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164

第三节 艺术典型化的过程和方法 173

一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173

二 艺术典型化的内容与方法 177

第四节 作家的基本素养 182

一 丰富的生活积累 182

二 进步的世界观和高尚的情操 186

三 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190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 193

第一节 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的一般原理 193

一 创作方法、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193

二 制约作家运用创作方法的诸因素 197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潮流 201

一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201

二 浪漫主义的基本创作特征 205

三 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特征 208

第三节 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的多样发展 211

一 自然主义与唯美主义 212

二 象征主义与后象征主义 219

三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222

第七章 文学接受与审美鉴赏 253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功能 253

一 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 253

二 文学的审美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 255

三 文学的美感作用 258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接受活动 263

一 文学的接受方式:消闲性消费与审美性文化消费 263

二 文学阅读与审美鉴赏 267

三 审美感受与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270

四 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 271

第三节 审美鉴赏的特性与鉴赏主体条件 273

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273

二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276

三 文学鉴赏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278

四 文学鉴赏的主体条件与文化市场培育 280

第八章 文学批评 284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性质 284

一 文学批评的作用 284

二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87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294

一 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性 294

二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 296

第三节 文学批评方法与批评家素养 300

一 “美学—历史”批评的基本方法 300

二 开展文学批评的基本方针 304

三 文学批评家的基本素养 305

第九章 文学发展的基本原理 309

第一节 文学发展的历史基础 309

一 两种艺术发展观 309

二 艺术生产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 311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因素 316

一 社会生活与文学发展 316

二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318

三 文学与哲学、道德、宗教、社会心理 322

第三节 文学的继承、吸收与创新 328

一 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328

二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吸收 335

三 文学发展中的批判任务 339

四 文学发展中的革新创造 346

后记 352

附录1 发展文化产业探讨 354

附录2 市场经济与文艺发展的驱动力 3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