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化工分析
化工分析

化工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6338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按《鉴定规范》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编写,涉及误差处理、无机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实验室管理等基础知识,介绍了采样、溶液配制、仪器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等操作中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化工分析》目录

第1章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1

1.1 概述 1

1.1.1 采样的名词和术语 1

1.1.2 采样的目的 2

1.1.3 采样的基本原则 3

1.1.4 采样的基本程序 3

1.2 采集和处理固体样品 5

1.2.1 采样工具 6

1.2.2 采样方法 6

1.3 采集和处理液体样品 10

1.3.1 概述 10

1.3.2 采样工具 11

1.3.3 采样方法 12

1.4 采集和处理气体样品 18

1.4.1 采样类型 18

1.4.2 气体的存在形式 18

1.4.3 采样设备及方法 19

第2章 分析数据处理与误差 22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2

2.1.1 测量误差的种类和来源 22

2.1.2 极差、偏差与精密度 23

2.1.3 公差(或允差) 26

2.2 异常值的判断与处理 27

2.2.1 判断异常值的原则 27

2.2.2 异常值的检验方法 28

2.2.3 实验室间异常值的检验 34

2.2.4 异常值的处理 39

2.3 重复性和再现性 40

2.3.1 重复性与再现性 40

2.3.2 计算实例 42

2.4 准确度与偏倚的校正 43

2.4.1 准确度 43

2.4.2 系统误差的检验方法 44

2.5 不确定度的计算 50

2.5.1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定义 51

2.5.2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区别 52

2.5.3 计算实例 53

第3章 滴定分析 66

3.1 概述 66

3.1.1 滴定分析的分类 67

3.1.2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67

3.1.3 滴定分析的方式 67

3.2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69

3.2.1 滴定分析对标准滴定溶液的要求 69

3.2.2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71

3.3 系统组成标度和标度间的换算 73

3.3.1 系统组成标度 74

3.3.2 基本单元的确定 77

3.4 等物质的量规则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 80

3.4.1 标准滴定溶液组成标度的计算 81

3.4.2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83

3.4.3 滴定分析中含量计算公式的选择 88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89

4.1 酸碱电离平衡 89

4.1.1 酸碱电离平衡 89

4.1.2 酸、碱的浓度和酸、碱度 90

4.1.3 各种溶液pH值的计算 90

4.2 缓冲溶液 92

4.2.1 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92

4.2.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93

4.2.3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 94

4.2.4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选择 94

4.3 酸碱指示剂 95

4.3.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95

4.3.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97

4.3.3 混合指示剂 97

4.4 酸碱滴定中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98

4.4.1 强碱滴定强酸 98

4.4.2 强碱滴定弱酸 101

4.4.3 强酸滴定弱碱 103

4.4.4 多元酸盐的滴定 104

4.5 指示剂的选择和终点误差 106

4.5.1 指示剂的选择 106

4.5.2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判断 106

4.5.3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107

4.5.4 终点误差 109

4.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110

4.6.1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11

4.6.2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12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118

5.1 配位滴定的基本概念 118

5.1.1 配位滴定反应的条件 118

5.1.2 配位剂 118

5.1.3 配合物的稳定性 120

5.1.4 表观稳定常数 122

5.2 配位滴定中酸度的影响 124

5.2.1 配位滴定的可行性判断 124

5.2.2 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高酸度 124

5.3 金属指示剂 127

5.3.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27

5.3.2 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现象 128

5.3.3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128

5.4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129

5.4.1 选择滴定的条件 129

5.4.2 利用掩蔽剂进行选择滴定 129

5.4.3 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 131

5.4.4 其他配合滴定剂的应用 131

5.5 配位滴定的方式 133

5.5.1 直接滴定法 133

5.5.2 返滴定法 134

5.5.3 置换滴定法 135

5.5.4 间接滴定法 136

5.6 配位滴定的应用 136

5.6.1 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36

5.6.2 EDTA配位滴定应用示例—水的总硬度测定 138

5.6.3 配位滴定法连续测定Al3+、Fe3+含量 139

第6章 权化还原滴定法 142

6.1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础知识 142

6.1.1 能斯特方程式 142

6.1.2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速度 145

6.1.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46

6.1.4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150

6.1.5 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152

6.2 高锰酸钾法 153

6.2.1 基本原理 153

6.2.2 高锰酸钾法的应用 154

6.2.3 滴定方法与示例 155

6.3 碘量法 158

6.3.1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158

6.3.2 碘量法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59

6.3.3 应用示例 161

6.4 重铬酸钾法 164

6.4.1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 164

6.4.2 重铬酸钾法特点 164

6.4.3 应用示例 165

6.5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 166

6.5.1 溴酸钾法 166

6.5.2 铈量法 166

6.6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计算 166

第7章 称量分析法 171

7.1 概述 171

7.1.1 挥发法 171

7.1.2 沉淀法 171

7.2 称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172

7.2.1 沉淀称量分析法对沉淀形沉淀的要求 172

7.2.2 沉淀称量分析法对称量形沉淀的要求 172

7.3 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172

7.3.1 沉淀的结构类型 172

7.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173

7.4 沉淀的纯度 174

7.4.1 吸附共沉淀 174

7.4.2 包藏共沉淀 175

7.4.3 混晶共沉淀 175

7.4.4 后沉淀 176

7.4.5 共沉淀与后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176

7.5 沉淀条件的控制 177

7.5.1 晶形沉淀 177

7.5.2 无定形沉淀 178

7.5.3 均匀沉淀法 178

7.5.4 称量形的获得 179

7.6 有机沉淀剂 181

7.6.1 配合物沉淀剂 181

7.6.2 离子缔合物沉淀剂 181

7.6.3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182

7.7 称量分析的应用 182

7.7.1 称量分析法测定氯化钡含量 182

7.7.2 硅酸盐中二氧化硅的测定 184

7.7.3 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184

7.7.4 复混肥中钾含量的测定 185

7.8 称量分析法的基本计算 186

7.8.1 换算系数(F)的计算 186

7.8.2 称量分析基本计算 187

第8章 有机定量分析 190

8.1 概述 190

8.1.1 有机定量分析特点 190

8.1.2 有机定量分析的一般方法 191

8.2 烯基化合物的测定 193

8.2.1 卤化加成法 193

8.2.2 催化加氢法 197

8.3 醇羟基的测定 198

8.3.1 概述 198

8.3.2 酰化法 199

8.3.3 多元醇含量测定—高碘酸氧化碘量法 205

8.3.4 比色法测定醇羟基总量 208

8.4 酚羟基的测定 209

8.4.1 溴代法(溴代返滴定和直接滴定) 209

8.4.2 酸量法 213

8.4.3 比色法测定酚羟基的通用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215

8.5 羰基的测定 219

8.5.1 羟胺肟化法 219

8.5.2 亚硫酸钠加成法 222

8.5.3 比色法测定微量羰基化合物含量 224

8.5.4 双甲酮法测定醛类含量 226

8.6 氨基的测定 227

8.6.1 中和法和比色法测定氨基总量 228

8.6.2 重氮化法测定芳伯胺含量 230

8.7 硝基的测定 234

8.7.1 概述 234

8.7.2 亚钛盐还原法 235

8.7.3 亚锡盐还原法 239

8.8 糖类的测定 239

8.8.1 斐林试剂直接测定还原糖含量 240

8.8.2 次碘酸钠氧化法测醛糖 243

8.8.3 比色法测戊糖 244

8.9 总氮量的测定 245

8.9.1 直接克氏法 246

8.9.2 还原后克氏法 250

8.10 有机混合物分离 251

8.10.1 有机混合物分离的基本依据和方法 252

8.10.2 混合物分离示例 256

8.10.3 薄层层析介绍 256

第9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67

9.1 概述 267

9.1.1 原子吸收分析与紫外-可见光吸收分析相比的异同点 267

9.1.2 原子吸收分析法的特点 269

9.1.3 原子吸收分析的发展方向 269

9.2 原子吸收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70

9.2.1 相关基础知识 270

9.2.2 基本原理与特性 272

9.3 原子吸收分析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77

9.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流程 277

9.3.2 仪器主要部件简介 277

9.3.3 仪器的日常维护 282

9.3.4 仪器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285

9.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方法 290

9.4.1 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法) 290

9.4.2 标准加入法 292

9.4.3 内标法 293

9.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及分析技巧 293

9.5.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应用的共性问题 293

9.5.2 各种干扰与抑制 300

9.5.3 分析应用技巧 303

第10章 电化学分析 307

10.1 概述 307

10.1.1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308

10.1.2 电化学分析法分类 308

10.2 电位分析法 310

10.2.1 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310

10.2.2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pH值的测定 319

10.2.3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离子活度(浓度)的测定 325

10.2.4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电位滴定分析法 327

10.3 电解分析法 332

10.3.1 控制电位的电解装置与电解过程 332

10.3.2 理论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 333

10.3.3 浓差极化与电化学极化 334

10.3.4 电解分析法应用—电称量分析法 334

10.3.5 电解分析法应用—库仑分析法 337

第11章 色谱分析法 343

11.1 概述 343

11.1.1 色谱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43

11.1.2 色谱法的分类 345

11.1.3 色谱流出曲线及基本关系式 348

11.1.4 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 349

11.1.5 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 361

11.2 气相色谱法 363

11.2.1 气相色谱仪 364

11.2.2 气相色谱固定相 376

11.2.3 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385

11.2.4 气相色谱定性分析 387

11.2.5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389

11.2.6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Capillary GC) 395

11.2.7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397

1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399

11.3.1 概述 399

11.3.2 高效液相色谱仪 401

11.3.3 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409

11.3.4 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及分离原理 411

11.3.5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 415

11.3.6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416

第12章 实验室管理 419

12.1 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419

12.1.1 基础技术资料的建设 419

12.1.2 实验室检验工作的管理 421

12.1.3 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 424

12.1.4 仪器设备的管理 425

12.1.5 实验室环境管理 426

12.2 实验室药品管理 427

12.2.1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428

12.2.2 化学药品、试剂的贮存 432

12.2.3 影响化学药品贮存的主要因素 432

12.2.4 化学试液的管理 433

12.2.5 化验室废料的处理 434

12.3 实验室安全常识 437

12.3.1 化验室的一般安全守则 437

12.3.2 防火与防爆 438

12.3.3 实验室灭火 440

12.3.4 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441

12.3.5 实验室中的毒物和中毒 443

12.3.6 化学灼伤的急救处理 448

12.4 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质检中心审查认可的对比 4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