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
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

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国栋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117011092
  • 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
《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目录

第一篇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1

第一章 正常微循环 1

第一节 微循环研究的发展简史 1

目 录 1

第二节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5

一、微循环的结构 5

二、微循环的微细结构 10

三、微循环的功能 15

四、重要脏器微循环的特点 18

一、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36

第三节 微循环的调节 36

二、微循环的全身调节 38

三、微循环的局部调节 41

第四节 微循环的观察与临床 44

一、人体微循环观察的方法与内容 45

二、我国人体微循环观察的临床应用 55

三、甲襞微循环的中西医分型 59

四、人体多部位微循环观察的临床价值 65

一、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和发生机制 71

第二章 微循环障碍 71

第一节 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及研究方法 71

二、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方法 78

三、微循环障碍的防治基础 86

第二节 重要脏器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89

一、脑部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89

二、心血管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91

三、肺部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101

四、肝脏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106

五、肾脏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109

第三节 临床微循环监测 113

一、观察部位的选择 114

二、监测的临床意义 114

第四节 微循环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118

一、概念的进展 118

二、技术的进展 119

三、基础理论的进展 121

四、微循环与免疫 122

五、微循环与临床 123

六、微循环与莨菪类药 125

七、展望 127

第二篇 发病学与莨菪类药 129

第三章 发病学的新认识 129

第一节 生命系统的新概念 129

一、结构与性能的概述 129

二、生命与“三流” 130

三、有序、无序与疾病 131

四、生物信息的传递 132

五、生物膜、微循环与信息 134

第二节 莨菪类药的研究与发病学的探索 137

一、微循环障碍在发病学中的意义 137

二、发病学新认识的基本内容 138

三、莨菪类药的实验研究与发病学的认识 140

第四章 莨菪类药的药理学 145

第一节 莨菪类药的特性 145

一、概况 145

二、莨菪类药的药源与生物碱 149

一、 [3H]标记莨菪类药物的生物代谢实验研究 154

第二节 莨菪类药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154

二、调微Ⅰ号生物代谢及残剩量排空时值测定的实验研究 164

第三节 莨菪类药的临床药理作用 167

一、调节 植物性神经的作用 167

二、活跃和疏通微循环的作用 169

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171

四、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172

五、解除全身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173

六、调节 免疫功能的作用 173

七、封闭M和a受体的作用 176

八、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177

九、改善细胞代谢和保护细胞功能的作用 178

十、莨菪类药的“载体”样作用 180

第四节 莨菪类药的不良反应 184

一、一般毒副作用 184

二、大剂量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184

三、莨菪类药的特殊不良反应 186

四、对莨菪类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与处理 188

第五节 莨菪类药的应用技巧及注意事项 195

一、应用莨菪类药的技巧问题 195

二、应用莨菪类药的注意事项 197

一、中草药类 200

第六节 莨菪类药及其类似物的介绍 200

二、阿托品及其类似物 215

三、苯乙酸酯类及其类似物 227

四、二苯乙酸酯类及其类似物 232

五、二苯乙醇酸酯类及其类似物 237

六、二苯甲叉衍生物及其他抗胆碱药 252

第一节 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及发病学认识 259

一、休克的微循环概念 259

第五章 休克 259

第三篇 茛菪类药的临床应用 259

二、休克时重要脏器的微循环障碍 263

三、休克不同阶段的微循环障碍 266

四、休克的发病学认识 271

第二节 休克的临床及莨菪类药的应用 286

一、休克的临床表现及监测 286

二、休克的治疗原则 290

三、疗效分析 294

四、莨菪类药治疗休克的药理学基础 297

五、莨菪类药在休克救治中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303

第六章 内科疾病 307

第一节 传染病 307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07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317

三、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324

四、重型肝炎 329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336

一、心力衰竭 336

二、心律失常 342

三、高血压病 349

四、冠心病 356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65

六、阿-斯综合征 370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375

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375

二、慢性支气管炎 383

三、支气管哮喘 388

四、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93

五、肺水肿 401

六、结核性胸膜炎 407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410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 410

二、慢性胃炎 415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418

一、急性脑血管疾病 418

二、癫痫 423

三、偏头痛 425

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430

五、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431

第六节 儿科疾病 434

一、支气管肺炎 434

二、新生儿硬肿症 439

第七节 内科其他疾病 442

一、急性肾炎综合征 442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446

三、糖尿病 450

四、类风湿性关节 炎 453

五、硬皮病 458

六、输液反应 461

一、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464

第八节 中毒性疾病 464

二、其他毒物中毒 471

第七章 外科和其他科疾病 486

第一节 外科疾病 486

一、烧伤性休克 486

二、急性胰腺炎 491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94

四、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500

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504

第二节 妇产科疾病 504

二、子宫颈炎 508

三、习惯性流产 509

第三节 眼科、耳鼻咽喉科疾病 511

一、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511

二、青少年近视眼病 515

三、内耳微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517

第四节 皮肤科疾病斑秃 521

附表莨菪类药(甲)与其他常用药(乙)相互作用表 5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