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覃特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6723158
  • 页数:275 页
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目录
标签:主编 化学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1

第一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1

一、物质的量浓度 1

二、摩尔分数 1

三、质量摩尔浓度 2

四、质量分数 2

五、体积分数 2

六、质量浓度 2

第二节 稀溶液的通性 2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3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4

三、溶液的沸点升高 6

四、溶液的渗透压 7

五、稀溶液定律 9

一、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 10

第三节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10

二、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11

第四节 胶体溶液 11

一、溶液的性质 12

二、胶团的结构 12

三、溶胶和稳定和聚沉 13

四、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13

五、凝胶 14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7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17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及活化能 18

一、有效碰撞理论 18

二、过渡状态理论 19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1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1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4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6

第四节 化学平衡 28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 28

二、化学平衡常数 28

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 32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37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37

一、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37

二、活度和活度系数 38

三、离子强度和活度因子 38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40

一、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 40

二、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 42

三、同离五效应和盐效应 42

第三节 酸碱理论 43

一、酸碱质子理论 43

二、酸碱电子理论简介 47

第四节 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其计算 48

一、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和溶液和酸碱性 48

三、多元弱酸(弱碱)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50

四、两性物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52

第五节 缓冲溶液 54

一、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 54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56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57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59

五、血液中的缓冲对 63

第六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64

一、溶率积常数 64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 64

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65

四、溶度积原理 66

六、沉淀的溶解 67

五、分步沉淀 67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71

第一节 热力学中的几个常用术语 71

一、体系和环境 71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72

三、过程与途径 72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 73

一、能量及其传递形式 7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74

三、热化学 74

第三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79

一、自发过程及其推动力 79

二、熵 80

三、自由能 81

一、氧化数 86

第一节 氧化还原与反应的基本概念 86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86

二、氧化还原共轭关系 87

三、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88

第二节 电析电势 89

一、原电池 89

二、电析电势的产生 91

三、标准电极电势 91

四、次标准电极电势 94

第三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95

一、Nernst方程式 95

二、溶液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96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97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97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98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99

三、计算原电池电动势 99

五、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101

第五节 电势法应用举例 103

一、利用原电池测定溶液pH值 103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ISE)简介 105

第六章 原子结构 109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109

一、玻尔理论 109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09

三、测不准原理 110

四、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10

五、几率密率和电子云 112

六、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部分 113

第二节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14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114

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15

第三节 原子和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16

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116

二、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118

第七章 分子结构 123

第一节 离子键 123

一、离子键的形成 123

二、离子键的特点 123

三、离子的特征 123

四、离子晶体 124

五、离子的极化 125

第二节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125

一、价键理论 126

二、杂化轨道理论 128

三、键参数 131

四、分子轨道理论 132

一、分子的极性 133

第三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133

五、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133

二、分子间作用力 134

三、氢键 135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138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38

一、配合物的定义 138

二、配合物的组成 139

三、配合物的命名 140

四、配合物的顺反异构现象 140

第二节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41

一、基本要点 141

二、配合物的分类 143

三、配合物的磁性 144

第三节 配位平衡 145

一、配位平衡和稳定常数 146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147

三、配位常数的应用 149

第四节 螯合物 152

一、螯合物的概念 152

二、螯合物的稳定性 152

第五节 配合物的应用 153

一、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153

二、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 154

第九章 s区元素 157

第一节 氢 157

一、氢 157

二、氢化物 158

三、氢能源 158

第二节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59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通性 159

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重要化合物 160

三、水的硬率及净化 163

第一节 卤素 165

一、卤素的通性 165

第十章 p区元素(一) 165

二、卤素的化合物 167

第二节 氧族元素 170

一、氧族元素的通性 170

二、氧族元素的化合物 171

第十一章 P区元素(二) 176

第一节 氮族元素 176

一、氮族元素的通性 176

二、氮的化合物 177

三、磷酸及其盐 179

四、砷的化合物 179

一、碳族元素的通性 180

二、碳的含氧化合物 180

第二节 碳族元素 180

三、硅酸及其盐 181

四、锡和铅的化合物 182

第三节 硼族化合物 183

一、硼的化合物 183

二、铝的化合物 184

第十二章 d区和ds区元素 186

第一节 d区和ds区元素的通性 186

一、单质的物理性质 186

二、单质的化学性质 187

三、d区和ds区元素氧化态 187

四、d区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187

五、d区和ds区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 188

六、d区和ds区元素的配合物 188

第二节 铬和锰 188

一、铬的化合物 189

二、锰的化合物 191

第三节 铁系和铂系 192

一、铁系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92

二、铁系元素的盐 192

三、铁系元素的配合物 193

四、铂系元素简介 194

第四节 铜、银 195

一、氧化态为+1的铜、银的化合物 195

二、氧化态为+2的铜的化合物 196

第五节 锌、镉、汞 197

一、单质 198

二、锌的化合物 199

三、汞的化合物 199

第十三章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 203

第一节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对象、特点、内容和方法 203

一、生命元素的分类 204

第二节 生命元素 204

二、生命金属元素的特征及功能 205

第三节 生命金属配合物和金属酶 207

一、离子载体 207

二、卟啉类配合物 207

三、氨基酸、肽和蛋白质形成的配合物 208

四、核苷酸类配合物 208

五、金属酶 209

第四节 金属中毒及解毒 209

一、金属毒物的代谢途径 210

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211

第十四章 核化学 212

第一节 核反应 212

第二节 天然放射性 213

一、核衰变的类型 213

二、半衰期 214

三、位移规律 215

五、放射性活度 216

一、人工核反应 216

二、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216

实验部分 218

实验一 溶液和配制 218

实验二 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 220

实验三 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 222

实验四 电解质溶液 225

实验五 氯化钠的提纯 227

实验六 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229

实验七 缓冲溶液的性质和配制 233

实验八 氧化还原反应 236

实验九 电极电势的的测定 238

实验十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241

实验十一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243

实验十二 硫酸铜的制备和结晶水的测定 244

实验十三 配合物应用——血清中铜、锌的测定 246

实验十四 S区元素 248

实验十五 P区元素(一) 250

实验十六 P区元素(二) 253

实验十七 铬、锰 256

实验十八 铜、锌、汞 259

附录 262

一、国际单位制(SI) 262

二、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换算 264

三、常用酸碱溶液和相参密度、质量分数、质量浓度和物质和量浓度 265

四、平衡常数 265

五、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 268

六、标准电极电势 270

七、核外电子排布和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273

八、元素周期表 275

参考文献 2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