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长海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60946178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杜威著作中德育思想进行了细致分析,第二部分依据杜威德育思想对转型期学校德育变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上一篇:围棋自学速成下一篇:大学体育教程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目录

绪论 社会转型与德育变革 1

一、转型期德育变革问题的提出 3

二、转型期学校德育变革研究进展 10

第一章 杜威德育思想概观 27

第一节 杜威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27

一、杜威的民主社会观 27

二、杜威的经验观 32

三、杜威的道德观 38

四、杜威的教育观 49

第二节 杜威德育思想概观 55

一、美国传统德育思路及其面临的挑战 55

二、杜威的道德教育批评 57

三、杜威的道德教育思路 60

第三节 杜威德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关系 66

一、杜威德育思想是“道德的教育”思想 66

二、杜威德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同一 67

三、“杜威德育思想”的概念分析 70

第二章 怎样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 72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角色定位 72

一、学校教育的发生学考察 72

二、民主社会的学校职能 74

第二节 学校教育目的的反思与重构 75

一、教育目的领域的传统观点 76

二、杜威对既有教育目的观的批判 78

三、“教育的道德目的”的建构 80

第三节 课程体系的价值反思与厘定 83

一、衡量学科价值的社会性标准 83

二、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争议与审思 86

第四节 教学方法的德性分析与重建 90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及其德性问题 91

二、教学方法的德性批判与重构 95

三、“做中学”与“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103

第五节 学校管理的德性分析与改造 106

一、民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106

二、学校管理的德性分析与改造 109

第六节 直接德育的有效性思考 115

一、传统直接德育的有效性分析 115

二、当代直接德育的有效性提升 117

三、直接德育与“做中学”的关系 120

第七节 “道德的教育”的实践图景 120

一、实验学校概况 120

二、“道德的教育”的实践图景 124

第三章 杜威德育思想的辩证性特征分析 127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 128

一、个人与社会的对立 128

二、民主基础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130

三、个人与社会统一的教育目的观 131

四、个人与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 134

第二节 知识与道德 135

一、科学知识与道德的隔离与对立 135

二、“美德就是智慧”的理念与争论 135

三、知识与道德的统一 136

四、能力、修养、纪律与道德的统一 139

五、知识与道德统一的教育学意义 139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生长 140

一、学校教育与生长的隔离 140

二、学校教育与生长的联合 142

第四节 经验与课程 144

一、经验与课程的对立 144

二、经验与课程的统一 145

第五节 兴趣与责任 148

一、兴趣与责任的对立 148

二、兴趣与责任的联合 149

第六节 兴趣与能力 150

一、兴趣与能力的对立 150

二、兴趣与能力的统一 153

小结 杜威德育思想的贡献 155

一、“对社会有益”是道德的真实内核 155

二、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道德维度 155

三、教育的道德目的统率教育 156

四、通过学校教育实施全面德育 157

第四章 中国德育变革历程中的杜威德育思想 158

第一节 杜威德育思想与民国时期教育变革 159

一、杜威教育思想进入中国的历史过程 159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全面借鉴 161

三、杜威德育思想的历史遭际 164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批判 170

一、杜威教育思想被批判的时代背景 170

二、杜威教育思想被批判的基本情况 171

三、对杜威德育思想的批判 173

第三节 杜威德育思想的深入认识 174

一、杜威思想的重新评价 174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全面阐发 175

三、杜威德育思想的当代研究 175

第五章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原理创新 177

第一节 “道德人”的形象重构 177

一、“道德人”与中国德育传统 177

二、从“政治人”到“道德常人” 178

三、“道德人”与“有用的好人” 179

第二节 德育实体性的消解与重构 180

一、我国德育原理中的德育实体性概念 180

二、德育实体化的思想支持与批评意见 182

三、德育实体性的消解与重构 184

第三节 德育观念的辨析 185

一、“德育首位”论 186

二、“学科德育与教书育人”论 193

第四节 德育原理概念体系的批评与重建 198

一、德育原理概念体系的德育实体化倾向 199

二、德育实体化导致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201

三、另一种德育原理的建构思路 202

第六章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实践创新 205

第一节 从功利教育到责任教育:学校教育的角色定位 206

一、功利教育的内涵解析 206

二、我国学校功利教育的历史与实存 207

三、功利教育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与现实危害 213

四、走向自觉的责任教育:转型期学校教育的应然定位 216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道德目的:培养负责任的公民 222

一、何谓“公民” 223

二、公民责任及其特征 224

三、学校教育之道德目的的时代规定 227

四、“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的合法性分析 228

第三节 学校教学的德性改造 241

一、学校教学的德性分析 242

二、学校教学的德性改造 245

第四节 学校管理的德性改造 260

一、学校管理的德性分析 261

二、学校管理的德性改造 263

第五节 直接德育的德性改造 265

一、德育课的德性分析 265

二、德育课的德性改造 266

第六节 责任教育与生活德育的对话 268

一、生活德育研究的缘起与主张 269

二、责任教育与生活德育的比较 272

三、生活德育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来自责任教育的启示 274

结束语 道德的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278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