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法理学
法理学

法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公丕祥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9033515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
《法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法理学的性质与范围 1

一、法理学与法哲学 1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3

三、法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 6

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发展 9

一、中国法理学的历史沿革 9

二、西方法理学的进化 11

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伟大革命 13

第三节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21

一、历史辩证的方法 21

二、系统考察的方法 22

三、比较分析的方法 23

本章小结 24

思考题 25

第一编 法的现象的本体与价值 29

第二章 法与法律的关系 29

第一节 西方思想家论法与法律 29

一、以人类精神为基点的论说 29

二、德国古典法哲学的反思 31

三、从法律自身出发来理解的学说 33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法与法律 34

一、早期著作中的探索 34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理论分析 36

三、《资本论》及其后的相关阐释 38

第三节 法与法律的关系 40

一、语言学的辨析及其意义 40

二、法与法律的概念特征 41

三、法与法律的区别 44

本章小结 45

思考题 45

第三章 法的现象的特征与本质 47

第一节 法的现象的特征 47

一、法的现象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 47

二、法的现象相对独立于社会经济关系 49

三、法的现象具有形式性与自治性 51

四、法的现象反映人们认识规律、表述意志到创制规则的过程 52

第二节 法律的特征 54

一、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55

二、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 56

三、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57

四、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 58

一、法的现象的规律性与意志性 59

第三节 法的现象的本质 59

二、法的现象的共同性与阶级性 60

三、法的现象的正义性与利益性 61

本章小结 62

思考题 63

第四章 法的现象的功能 64

第一节 法的现象功能的概念 64

一、法的现象功能的含义 64

二、法的现象功能的特征 66

第二节 法的现象功能的类型 68

一、社会整合意义上法律功能的分类 68

二、社会影响性质意义上法律功能的分类 70

第三节 法的现象功能的状态 72

一、法律对行为的影响 73

二、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75

思考题 76

第五章 法的现象的价值 77

第一节 法的现象价值的概念 77

一、价值的概念 77

二、法的现象价值的涵义 80

第二节 法的现象的价值评价 83

一、法的现象价值评价的概念 83

二、法的现象价值评价的主体和对象 83

三、法的现象价值评价的标准 84

第三节 法的现象的价值形态 88

一、法的现象与利益 88

二、法的现象与秩序 91

三、法的现象与正义 93

四、法的现象与自由 96

五、法的现象与效率 98

本章小结 100

思考题 101

第二编 法的现象的历史逻辑 105

第六章 法的现象的起源 105

第一节 原始公社调整系统的性质与特征 105

一、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 105

二、原始公社调整系统的性质与特征 108

第二节 法的现象起源的一般规律 110

一、法的现象起源的过程 110

二、法的现象起源的一般规律 112

三、原始公社习惯与法律的主要区别 114

第三节 法的现象起源的多样性 115

一、法的现象起源的雅典形式 115

二、法的现象起源的罗马形式 116

三、法的现象起源的德意志形式 117

本章小结 118

思考题 119

第七章 法的现象发展的历史类型 120

第一节 法的现象历史类型的概念 120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看法 120

二、划分法的现象历史类型的依据 122

第二节 以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类型 123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类型的社会基础 123

二、前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类型的基本特征 124

第三节 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类型 127

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法律类型之社会机制 127

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法律类型之特征 129

第四节 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的法律类型 133

一、以人的自由个性为基础的法律类型之社会机制 133

二、新型法律的本质 135

本章小结 136

思考题 137

第八章 法的现象发展的继承性 138

第一节 法的现象发展继承性的界定 138

一、概述 138

二、法的现象历史继承性的规定性 139

第二节 法的现象发展继承性的内容和方式 141

一、法的现象发展继承性的内容 141

二、法的现象发展继承性的方式 144

第三节 法的现象发展继承性的根据 146

一、法的现象发展继承性的哲学根据 146

二、法的现象发展继承性的社会根据 147

三、法律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问题 148

本章小结 149

思考题 150

第九章 法系的一般分析 151

第一节 法系与法律文明 151

一、文明与法律文明 151

二、法律文明的类型与法系的划分 153

第二节 西方两大法系 155

一、民法法系的形成与发展 155

二、普通法法系 158

三、两大法系基本特征比较 159

第三节 东方法律文明 162

一、中国法律文明 162

二、印度法 164

三、伊斯兰法 166

第四节 法系与法律文化 169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169

二、法律文化的分类与法系 171

本章小结 173

思考题 174

第三编 法律调整 177

第十章 法律调整的一般分析 177

第一节 法律调整的概念 177

一、法律调整的含义和特征 177

二、法律调整的对象 180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185

一、法律对利益的模式化 186

二、法律调整的能量 187

三、法律调整的过程 190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与类型 191

一、法律调整的方式 191

二、法律调整的方法 192

三、法律调整的类型 193

本章小结 194

思考题 194

第十一章 权利、权力与法律调整 195

第一节 权利和权力的概念 195

一、权利的概念 195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97

三、权力的概念 199

四、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200

第二节 作为法律调整重心的权利与权力 201

一、权利—权力关系是法律调整对象的重心 201

二、权利与权力的相互依存关系 202

三、权力对权利的作用 203

四、权利与权力的冲突关系 204

一、权利立法 205

第三节 法律调整与权利保障 205

二、法律对权利的分类调整 206

三、权利保障的方式 208

第四节 法律调整与权力控制 211

一、权力运行的一般规律 211

二、法律与权力分工 212

三、法律与权力制约 214

本章小结 216

思考题 217

第十二章 法律调整与法律程序 218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218

一、法律程序的一般特点 218

二、法律程序的分类 219

三、正当程序的起源与发展 221

一、正当程序的特征 223

第二节 正当程序的特征与要素 223

二、正当程序的要素 226

第三节 法律程序的地位与价值 229

一、法律程序的相对独立性 229

二、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 232

第四节 正当程序在法律调整中的作用 237

一、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 237

二、法律程序对法律适用的作用 238

三、法律程序的意义 240

本章小结 241

思考题 242

第十三章 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 243

第一节 道德的概念 243

一、道德的涵义 243

二、道德的结构 244

第二节 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一般关系 246

一、中西方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主要观点 246

二、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共通性 248

三、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区别 250

第三节 法律的道德价值基础 251

一、法律的道德价值基础的理论依据 251

二、法律的道德价值基础在法治实践中的体现 253

本章小结 255

思考题 256

第十四章 法律调整与法律意识 257

第一节 法律意识的一般属性 257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 257

二、法律意识的规定性 258

一、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社会法律意识和人类法律意识 260

第二节 法律意识的基本分类 260

二、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 261

三、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 263

第三节 法律意识在法律调整过程中的作用 264

一、法律意识的法制建构功能 264

二、法律意识的法制运行功能 267

本章小结 268

思考题 269

第十五章 法律调整与法治国家 270

第一节 法治与法治国家概述 270

一、法治的涵义 270

二、西方法治思想的历程 273

三、法治国家的内涵 276

一、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与社会条件 277

第二节 法治国家原理 277

二、法治国家的标志 280

三、法治国家模式的比较 281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83

一、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 283

二、法治国家在中国的进程 284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 286

本章小结 289

思考题 290

第四编 法律的创制 293

第十六章 法律创制的机理 293

第一节 法律创制的概念与特征 293

一、法律创制的概念 293

二、法律创制的特征 294

第二节 法律创制的原则 296

一、立法的民主化原则 296

二、立法的科学化原则 297

三、立法的法治化原则 298

第三节 法律创制的程序 300

一、立法程序概述 300

二、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 304

第四节 法律创制的方法 306

一、法律创制方法的概念与意义 306

二、法律创制方法的分类 306

三、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307

本章小结 308

思考题 308

第十七章 立法体系 310

第一节 立法体系的概念与特点 310

一、立法体系概述 310

二、中国的立法体系 312

一、立法等级效力的概念与意义 317

第二节 立法的等级效力 317

二、我国的立法等级效力 318

第三节 法律的渊源 319

一、法律渊源的概念 319

二、法律渊源的历史发展 320

三、法律的分类 321

四、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323

第四节 立法的监督机制 324

一、立法监督的概念与特征 324

二、立法监督的意义 325

三、立法监督的对象、内容和方式 326

本章小结 328

思考题 329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330

第十八章 法律的要素 330

第一节 法律规范 330

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332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335

第二节 法律原则 336

一、法律原则的概念 336

二、法律原则的特征 337

三、法律原则的分类 339

四、法律原则的作用 340

第三节 法律概念 342

一、法律概念的作用 342

二、法律概念的种类 344

三、法律概念的特征 345

本章小结 345

思考题 346

第十九章 法律体系 347

第一节 法律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347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347

二、法律体系的特征 349

第二节 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350

一、法律体系基本结构思想的演变 350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355

第三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358

一、法律部门的概念 358

二、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359

三、当代中国主要部门法 361

本章小结 366

思考题 367

一、法律实施的概念和意义 371

第一节 法律实施的概念与评价 371

第五编 法律的实现 371

第二十章 法律实施概述 371

二、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 373

三、法律实施的评价 374

第二节 法律实施的方式 375

一、守法 375

二、执法 378

三、司法 381

第三节 法律的效力 381

一、法律效力的概念与分类 381

二、法律的效力等级 382

三、法律的空间效力 383

四、法律的时间效力 384

五、法律的对人效力 385

一、法律实效的概念 386

第四节 法律实效 386

二、法律实效与法律效果 387

三、法律实效与法律效益 389

本章小结 391

思考题 392

第二十一章 司法机理 393

第一节 司法权的性质与特征 393

一、司法权的性质 393

二、司法权的特征 394

第二节 司法活动的规律 398

一、作为司法价值目标的司法公正 398

二、司法活动的过程 399

三、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02

四、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403

一、司法解释的概念及其性质 406

第三节 司法解释 406

二、司法解释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408

三、司法解释的一般方法 410

第四节 法律推理 411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411

二、法律推理的特征及功能 413

三、法律推理的方法 415

本章小结 418

思考题 419

第二十二章 法律职业 420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 420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与特征 420

二、法律职业的形成 422

第二节 法律职业的技能 425

一、法律职业的语言技能 426

二、法律职业的思维特点 427

三、法律职业的知识 430

四、法律职业的技术 430

第三节 法律职业的伦理 431

一、法律职业伦理概述 431

二、律师职业道德 433

三、司法官职业道德 434

四、法律职业信仰 435

第四节 法律职业制度 436

一、法律教育制度 436

二、法律职业考试与培训制度 437

三、法律职业任职制度 438

四、法律职业待遇制度 438

五、法律职业机构 439

思考题 441

本章小结 441

第二十三章 法律关系 443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443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443

二、法律关系的特点 445

三、法律关系与实际社会关系 447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448

一、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448

二、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449

三、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 449

四、部门法律关系 449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450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450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454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458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运动 460

一、法律关系运动的含义 460

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与条件 461

本章小结 463

思考题 463

第二十四章 法律责任 464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 464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 464

二、归责原则 465

三、法律责任的作用 468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分类 469

一、引起法律责任的条件 469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 471

一、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 472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实现 472

二、法律制裁 473

本章小结 475

思考题 476

第二十五章 法律秩序 477

第一节 法律秩序的概念 477

一、秩序与社会秩序 477

二、法律秩序的意义解构 479

三、法律秩序的特征分析 481

第二节 法律秩序的内容与标志 482

一、法律秩序的内在结构 482

二、法律秩序的价值内涵 483

三、法律秩序的标志 485

一、法律秩序形成的实证基础 487

第三节 法律秩序的形成 487

二、法律秩序形成的外部环境 489

三、法律秩序形成的内部机制 491

四、法律秩序与法制现代化 493

本章小结 494

思考题 495

第六编 法律现代化 499

第二十六章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与范式 499

第一节 现代化与法制现代化 499

一、现代化的概念 499

二、法律发展与法制现代化 501

三、研究法制现代化问题的时代意义 502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的研究范式 503

一、以历史哲学为基础的研究范式 503

二、以类型学为基础的研究范式 506

三、以法制现代化等于西方化为特征的研究范式 509

四、以法律发展多元性为特征的研究范式 510

五、马克思的研究范式 512

第三节 法制现代化的意义解构 514

一、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向度 514

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性质 515

三、法制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516

本章小结 517

思考题 517

第二十七章 法制现代化的标准 518

第一节 法律的形式合理性 518

一、法治与法律的形式化 518

二、国家权力运行的法治化 519

三、行政与司法的分离 520

四、法律规范体系的严整和谐 521

五、司法过程的程序化 521

一、法律形式化的价值依归 523

第二节 法律的价值合理性 523

二、平等、自由与市场经济 524

三、经济领域中的社会正义 527

四、社会正义与现代法律的价值 530

第三节 法律的效益化原则 533

一、作为评价尺度的法律效益 533

二、法律效益的实证要素 533

三、法律效益的价值要素 534

四、法律效益的评价 535

本章小结 536

思考题 537

第二十八章 法制现代化的模式 538

第一节 内发型法制现代化 538

一、法制现代化模式的意义及其类型 538

二、内发型法制现代化的内涵与发端 540

三、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条件 541

四、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特征 542

第二节 外发型法制现代化 544

一、外发型法制现代化的概念 544

二、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条件 545

三、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特征 546

第三节 混合型法制现代化 549

一、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界定 549

二、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条件 549

三、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启动方式 550

四、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动力根源 551

本章小结 553

思考题 554

一、法制现代化的动因 555

第一节 外部影响与内发力量 555

第二十九章 法制现代化的矛盾运动 555

二、外域法律文化的冲击及其估量 556

三、法制变革进程的内在因素 559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性 561

一、传统与法律传统 561

二、法律传统与现代法的交融 562

三、法律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563

第三节 国际化与本土化 565

一、法律发展的全球意识 565

二、法律国际化的内在机理 567

三、法律本土化的渊源 568

本章小结 571

思考题 571

主要参考书目 5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