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展宝卫等著
- 出 版 社:济南:泰山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345655
- 页数:393 页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本书研究的目标、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3
三、本书的特色与创新点 7
第一章 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0
第一节 关于产业转移承接力的理论范畴 11
一、产业与产业转移 11
二、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定义及构成 18
三、承接力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9
第二节 承接力建设的定义及提出背景 22
一、承接力建设的定义 22
二、承接力建设提出的背景 25
第三节 加强承接力建设的意义 29
一、加强承接力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9
二、加强承接力建设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30
三、加强承接力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31
四、加强承接力建设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32
五、加强承接力建设是提高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需要 33
第二章 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践 35
第一节 产业转移的理论、动因及类型 35
一、产业转移的理论来源 35
二、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 39
三、产业转移的类型 41
第二节 产业转移的规律及特性 44
一、产业转移的规律 44
二、产业转移的特性 46
第三节 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历程及新特点 47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历程 47
二、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 49
第四节 国际产业转移的正负效应 54
一、国际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即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54
二、国际产业转移对转移方即发达国家的影响 58
第五节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59
一、积极影响 59
二、消极影响 61
三、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65
第三章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 68
第一节 承接力的内涵 68
一、凝聚产业的吸引力 69
二、准确选择产业的鉴别力 70
三、顺利接纳产业的支撑力 71
四、科学发展产业的发展力 72
第二节 承接力的影响因素 75
一、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75
二、鉴别力的影响因素 79
三、支撑力的影响因素 81
四、发展力的影响因素 85
第三节 承接力的形成机理 88
一、承接力形成的理论框架 89
二、承接力形成机理剖析 92
第四章 承接力建设的评价体系 103
第一节 承接力评价原理与流程 104
一、承接力评价原理 104
二、承接力评价体系 106
三、承接力评价流程 108
第二节 承接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10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10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1
第三节 承接力建设评价模型构建 117
一、单项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117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122
三、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及分析 124
第五章 国内承接力建设的现状 127
第一节 承接力建设的优势 127
一、经济实力持续快速增强 128
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128
三、外交政策坚定务实 129
四、发展模式独特有效 129
五、资源配置相对充裕 130
六、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130
第二节 承接力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131
一、对承接产业转移的认识比较一致 131
二、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132
三、以开发区为龙头的载体建设大大加强 137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38
五、投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139
第三节 承接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43
一、承接力建设缺乏战略规划 143
二、产业结构对接不够到位 146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150
四、基础硬件设施的支撑力不够强 153
五、体制机制不适应 155
六、人力资源素质不够高 158
第六章 承接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160
第一节 产业体系建设 160
一、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布局 161
二、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体系 161
三、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增强科学发展产业的能力 162
四、做好产业集群引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163
第二节 硬件体系建设 164
一、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164
二、搞好开发区建设,为投资者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 164
三、加快现代物流设施建设 166
第三节 市场体系建设 168
一、现代市场体系的含义 168
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 169
三、市场体系建设的意义 170
四、市场体系建设的内容 171
第四节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81
一、技术创新体系的含义 181
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 183
三、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 185
第五节 政策体系建设 188
一、政策体系的含义 188
二、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意义 189
三、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要求 190
第六节 人才队伍建设 196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196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197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198
第七节 比较优势建设 200
一、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200
二、比较优势建设的意义 203
三、比较优势建设的要求 205
第八节 人文环境建设 208
一、人文环境的含义 208
二、人文环境建设的意义 209
三、人文环境建设的内容 210
第九节 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建设 212
一、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含义 212
二、我国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 214
三、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216
第十节 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建设 219
一、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内涵 219
二、地方党政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建设的作用 222
三、领导者人格魅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224
第七章 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强承接力建设的主要对策 231
第一节 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承接力建设的自觉性 231
一、加强承接力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新使命、新职责 231
二、加强承接力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233
三、加强承接力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新途径、新手段 235
四、加强承接力建设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新课题、新考验 236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对承接力建设的正确领导 236
一、承接力建设中政府的基本职能 236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原则及措施 240
第三节 科学合理规划,确保承接力建设的实效性 241
一、地区总体规划 241
二、产业发展规划 245
三、阶段性实施计划 251
第四节 完善法规政策,实现承接力建设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253
一、严格的市场准则 253
二、规范的国际规则 254
三、健全的国家法规 256
四、合理的地方政策 257
第五节 培植产业集群,提升承接力建设的能力 262
一、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 262
二、产业集群的演化作用力模型 265
三、产业集群的培植和发展 266
第六节 加强载体建设,形成承接力建设的强大磁场 269
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育承接产业转移的增长极 269
二、突出开发区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发挥产业聚集效能 271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硬件保障 275
第七节 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承接力建设的整体优势和特色 277
一、整合资源要素,共同承接 277
二、组合优势亮点,共同打造承接品牌 280
三、联合宣传促销,共同开拓市场 282
四、汇合人才智力,共同发展经济 283
第八节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承接力建设的活力 284
一、经济管理体制 284
二、行政管理体制 286
三、内部运行机制 289
四、人事任用机制 290
五、利益分配机制 294
第八章 在承接力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群众问题 296
第一节 理性认识新形势下的群众问题 297
一、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仍然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战胜困难的法宝 297
二、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仍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依靠力量 299
三、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在承接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01
四、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核心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302
第二节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成因 304
一、党群干群关系矛盾的性质 304
二、党群干群关系矛盾表现形式 305
三、党群干群关系矛盾的成因 307
第三节 承接力建设中处理好群众问题的基本原则 309
一、决策要正确 309
二、政策要合理 310
三、工作要到位 310
四、群众要实惠 311
第四节 在承接力建设中要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312
一、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 312
二、解决长远发展问题 312
三、教育提高问题 315
第五节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方法 316
一、在总体思路上,把握规律性与突出时代性相结合 317
二、在工作机制上,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 318
三、在工作重点上,把做好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318
四、在工作方法上,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相结合 319
五、在教育方式上,把灌输教育与率先垂范相结合 320
第九章 企业在承接力建设方面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322
第一节 做好发展战略平台 322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及类型 323
二、提高战略规划能力 324
三、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325
第二节 做好产品嫁接平台 328
一、搞好产品规划 328
二、搞好产品研发 331
三、实施品牌战略 333
四、搞好产品管理 337
第三节 做好技术吸收平台 339
一、借助外力,提高吸收消化能力 339
二、选准助力,搞好产学研结合 341
三、聚合内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43
第四节 做好市场扩充平台 344
一、一定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程度的市场潜力,是承接力建设的重要条件 344
二、产品市场扩充是企业承接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345
三、发挥市场优势,搞好产业对接 348
第五节 做好管理创新平台 349
一、注重管理创新 349
二、管理创新的类型 350
三、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352
第六节 做好合作共赢平台 354
一、企业发展由竞争走向竞合 354
二、企业应强化协作意识 355
三、竞合的主要模式 355
四、谨防合作阴谋:技术受控品牌消失 356
五、合作的对策:争取主动回避陷阱 357
第七节 做好产业配套平台 358
一、集聚可以提高效益 358
二、企业按产业链、价值链组织生产经营 359
三、中小企业如何进入全球产业链 360
第八节 做好跨国公司平台 363
一、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 363
二、全球生产系统与地方生产系统 365
三、做大做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365
四、防范跨国公司的过度收购和垄断性并购 366
五、加快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 368
附录:美国国际产业转移及山东省承接力建设浅论 371
一、美国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372
二、美国国际产业转移对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378
三、加强山东省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的措施建议 381
参考文献 386
后记 392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海绵城市概论》刘娜娜,张婧,王雪琴 2017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细节故事》刘建庆主编 2019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
- 《药学概论》于海平主编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人猿泰山之古城寻宝》(美)埃德加·赖斯·巴勒斯著 2019
- 《哈佛出版史》董唯责编;李广良,张琛译者;(美)马克斯·豪尔 2019
- 《新时代期刊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吴厚庆 2019
- 《上海市订购苏联情报出版物联合目录与索引 1983》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
- 《中国骨干旅游高职院校教材编写出版项目 中国饮食文化》邵万宽 2016
- 《出版词典》《出版词典》(修订本)编委会编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