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吉惠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4192587X
- 页数:374 页
第一编 儒学的历史命运 1
第一章 儒学在当代社会的历史命运 1
一 儒学在中国历史地位的转换 1
二 儒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3
三 儒学在“东亚儒教文化圈”、“后工业化社会”的历史作用 8
四 儒学积极精神永存,“儒学复兴”不可能 11
第二章 儒学研究的趋势及对儒学发展、演变的总体认识 14
一 儒学是宗法社会小农经济农业大国所产生的意识形态 17
二 儒学自身的历史演变,其深度和广度,其作用范围的扩大也呈现某种规律性 19
三 儒学在百家争鸣中发展,在与其它文化的相互冲击、相互渗透中演进 20
四 儒学对于大一统封建专制政体具有维护与制约两种相关联的社会作用 21
第三章 伦理学说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主体与基石 25
一 研究孔子思想首先应该分三步走 25
二 孔子伦理学说的基础是人性论 26
三 孔子伦理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忠恕之道 29
四 孔子伦理学说的基本方法是正身、修己 32
五 孔子伦理学说的政治要求是行德政、举贤人治国 35
六 以民族骄傲的感情回顾与总结孔子思想文化 38
第四章 孔子天命观的伦理性质 40
一 孔子“天命”思想的历史继承性 40
二 孔子“天命观”的伦理性质 41
三 孔子“天命观”的哲学价值 45
第五章 孔子的认识论与教育思想 48
一 强调“学知”重于“生知”的认识论 48
二 首创私学,举贤才的教育思想 52
第六章 关于真假孔子的历史遗案 57
一 “假孔子”与“真孔子”问题的提出及其本义 57
二 真孔子与史学客体 60
三 假孔子与史学主体 63
四 儒学的历史演变及史学主体与史学客体的辩证统一 65
第七章 荀子超越儒家考论 69
一 从学术渊源与学术特点来分析 70
二 从荀学与孔孟儒学、黄老道学的对比来分析 73
三 从历代学人的评述与反思来分析 83
第八章 现代新儒家文化思潮的走向 89
一 现代新儒家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思想走向 89
二 现代新儒家的核心命题——返本开新,内圣转外王 94
三 第三期儒学与“儒学复兴” 98
第九章 外国人眼里的孔子与儒学 102
一 孔子学说、儒家著作在国外的传播 102
二 当代外国人怎样看待孔子与儒家学说 108
第二编 中国多元文化的结构与走向 116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及体用思考 116
一 文化概念的古义与今义、广义与狭义,文化的系统层次 116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120
三 对中西文化的体用思考 122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127
一 文化之多元、一元的参照系与文化源 127
二 多元文化与百家争鸣、学术自由 131
三 一元文化与封建专制主义 134
四 现代社会呼唤多元文化 137
第三章 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 140
一 孔学与道家学说一起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 140
二 孔学所表现的政治伦理与实践理性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141
三 受孔学影响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心态与性格特征 143
四 孔学对外来文化的吸取与改造,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144
第四章 司马迁对古代文化史研究的开拓 147
一 汉王朝的思想文化政策 148
二 司马迁对古代文化史研究的开拓 151
第三编 诸子思想考辨与新论 165
第一章 惠施的文献资料及命题解析 165
一 文献资料的考辨与《惠施篇》的疑案 166
二 十二个典型命题之解析 169
第二章 公孙龙的哲学思想及典型命题论证 181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81
二 “白马非马”、“离坚白”的含义与具体论证 185
三 公孙龙非诡辩论者,而是古典概念论的逻辑家 188
第三章 公孙龙学派及其若干佚存辩题之试析 192
一 公孙龙学派是战国时期的“显学” 192
二《公孙龙子》外其他佚存辩题之试析 197
第四章 今本《公孙龙子》考辨述评 205
一 历代关于《公孙龙子》的著录与辨析 205
二 近年来值得重视的两种观点 208
三 今本《公孙龙子》既非伪书亦非汉代古本 210
第五章 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演变 219
一《老子》一书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哲理原则 219
二 黄老之学把“无为而治”发展成为政治实践的治术 222
三 法家把“无为而治”演变为统治者的阴谋权术 226
四 儒家把“无为而治”作为德治 229
第六章 黄老思想论略 234
一 黄老思想研究之复兴 234
二 黄老思想之产生、传播与盛衰 239
三 以“道”为宇宙本体之思想体系 240
四 “形名立则黑白分”的形名学与“形名已定”、“物自为正”的认识论 243
五 “衣食足”、“节民力以使”的富民主张与“兼爱”、“尚德”的法治思想 245
六 黄老思想是对老子思想之改造,是向法家思想之过渡 248
第七章 《黄帝四经》的思想史文献价值 252
一 关于《黄帝四经》的年代与作者 252
二 关于先秦道家三派之划分 255
三 关于法家思想之学术渊源 258
四 关于“理”与“天理”概念之最初文献 262
五 关于黄老学说之理论体系与思想特色 263
第八章 “黄老之学”、《黄帝四经》产生时代考证 268
一 “黄老之学”产生于商鞅、申不害、韩非之前 269
二 从《韩非子·解老篇》的体例及所征引的材料印证,《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前 270
三 从《史记·乐毅传》关于“黄老”世系之记载推断,“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前 272
四 从《十大经》的文字内容证明,其作于战国中期以前 273
五 从战国中期学术思想综合发展之趋势证明,《黄帝四经》当出现在战国中期以前 274
六 从新出土古本《文子》的时代推断,“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前 275
第九章 《淮南子》与“黄老之学” 277
一 “黄老之学”的历史发展与汉初学术特色 277
二 《淮南子》并非“杂家”者流 281
三 《淮南子》与“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最后完成 283
四 《淮南子》与“霸王道杂之”的提出 293
第十章 司马光的哲学思想与用人之道 297
一 “道”的物质性及世界之本质 297
二 “天命”之二重含义及天人关系之唯物理解 300
三 反对迷信阴阳、鬼神之思想 304
四 盛衰相承、治乱相生,消恶于未萌,弭祸于未形 307
五 强调后天学习、善恶可变之人性论 310
六 “以德为先”的用人之道 313
第十一章 朱熹的自然观与宇宙生成论 317
一 宇宙生成论的哲学基础与唯心主义体系 317
二 自然观与宇宙生成论之基本内容、科学基础 320
三 客观评价朱熹思想,总结理论思维经验教训 326
第四编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奥秘 329
第一章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形成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历史根源 329
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 330
二 皇帝绝对支配下的土地国有制和受皇权控制的地主所有制是产生封建专制主义的重要经济条件 333
三 以血缘关系为天然纽带的宗法制和家长制是形成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基础 335
第二章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特征 338
一 等级制、特权制是封建专制的普遍政治原则 338
二 家长制代行一部分封建国家政权职能 340
三 君主专制是封建专制的政治核心,是封建等级、特权发展的最高形态 341
四 文化专制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思想统治的基本特征 344
第三章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347
一 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主要不来源于孔子和先秦儒家 347
二 地主阶级怎样摸索和形成自己的统治思想 352
三 地主阶级怎样总结维护封建专制的经验教训 357
第四章 封建主义影响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土壤分析 362
一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没有战胜和代替封建主义意识 363
二 经济的落后给封建思想的长期存在提供了土壤 366
三 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小农经济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 369
四 批判封建思想要抓住要害 372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张文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陕西民歌金曲30首:五线谱版》赵季平,冯健雪,黎琦编著 2019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