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免疫学纲要
医学免疫学纲要

医学免疫学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崇杰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1436920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与免疫学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及抗感染免疫的机制、抗体工程及免疫学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上一篇:循证医学下一篇:食品安全与检测
《医学免疫学纲要》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 1

第一节 免疫学绪论 1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 1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及作用 2

第二节 抗原 2

一、基本概念 3

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4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5

四、重要的抗原分类 6

五、重要的一类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7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 7

一、抗体 7

二、补体系统 10

三、细胞因子 15

第四节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15

第五节 免疫细胞 15

一、淋巴细胞系 15

二、其他细胞 20

第六节 免疫应答 20

一、基本概念 20

二、发生免疫应答的条件 21

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2

四、免疫应答的分类 22

五、免疫调节 30

第二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32

第一节 MHC的基因组成及遗传学特点 33

一、小鼠MHC(H-2复合体) 33

二、人类MHC(HLA复合体) 33

三、猪MHC(SLA复合体) 37

四、MHC的遗传学特点 38

第二节 HLA的分布与结构 41

一、HLA的分布 41

二、HLA的结构 42

第三节 MHC分子的表达与调控 43

第四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46

一、MHCⅠ类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 46

二、MHCⅡ类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 48

第五节 HLA超型和超基序 48

一、HLA超型和超基序的概念 48

二、常见的HLA超型及其表位肽超基序 49

三、HLA超型的意义 51

第六节 MHC的生物学意义 51

一、参与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 52

二、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 52

三、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52

四、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53

五、参与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54

第七节 HLA与医学 54

一、HLA与器官移植 54

二、HLA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54

三、HLA和疾病的关联 55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56

五、HLA与人类学的研究 56

第三章 细胞因子 58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58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 58

二、细胞因子的共性 64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66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 68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和分类 68

二、细胞因子受体中的共用链 71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72

四、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74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79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 79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 81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检测 83

一、生物学活性检测法——检测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83

二、免疫学检测法——检测细胞因子的抗原特性 84

三、胞浆或胞膜细胞因子(或受体)的检测 85

四、核酸标记技术检测法 85

第四章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86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86

一、DC的基本特征 87

二、DC对抗原的捕获及在体内的迁移 89

三、DC的成熟 90

四、DC的生物学功能 92

五、DC在临床中的应用 94

第二节 抗原提呈途径 96

一、溶酶体途径 97

二、胞质溶胶途径 101

三、CD1参与的抗原提呈途径 106

四、三条抗原提呈途径的比较 107

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重排及多样性 110

第一节 Ig基因结构 110

一、重链(H)基因库 110

二、κ轻链基因库 112

三、λ轻链基因库 112

第二节 Ig基因重组 113

第三节 Ig类别转换 115

一、转换重排 115

二、RNA水平的不同剪接 117

第四节 Ig基因转录的调节 119

一、核因子对Ig基因转录的调节作用 119

二、等位基因排斥现象 119

第五节 Ig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20

一、组合的多样性 120

二、VDJ连接的多样性 120

三、体细胞高频突变 122

第六章 T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 123

第一节 参与T细胞活化的重要膜分子 123

一、TCR-CD3复合体 123

二、CD4或CD8(T细胞活化共受体) 123

三、CD28 124

四、CD45 125

第二节 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过程 125

一、免疫突触的形成 125

二、PTK的募集与活化 126

三、胞内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 128

四、转录因子活化和转位及基因的转录 131

第七章 固有免疫 134

第一节 固有免疫概述 134

一、固有免疫识别的特点 134

二、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关系 135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136

一、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136

二、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136

三、获得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137

第三节 固有免疫屏障 137

一、物理屏障 137

二、生化屏障 138

三、局部屏障 138

第四节 固有免疫细胞 139

一、固有免疫识别的模式 139

二、吞噬细胞 144

三、NK细胞 146

四、树突状细胞 151

五、NKT细胞 151

六、γδT细胞 152

七、B1细胞 154

八、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155

第五 节固有免疫分子 155

一、补体 156

二、抗菌肽 159

三、溶菌酶 161

四、细胞因子 161

五、急性期蛋白 161

六、天然抗体 163

第八章 免疫调节 164

第一节 正常免疫应答的终止 164

第二节 免疫分子介导的免疫调节 165

一、抗原介导的调节 165

二、抗体的反馈调节 165

三、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 166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 168

一、不依赖抑制细胞的自身稳定调节机制 168

二、T细胞介导的自身稳定调节机制 170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 174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174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75

第五节 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176

第九章 免疫耐受 178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发现 179

一、免疫耐受的研究简史 179

二、免疫耐受的一般特点 180

第二节 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180

一、机体因素 180

二、抗原因素 181

三、免疫耐受的维持及终止 183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184

一、T细胞免疫耐受 186

二、B细胞免疫耐受 189

三、其他免疫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192

第四节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及临床应用 193

一、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193

二、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 194

第十章 移植免疫 196

第一节 同种异型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 197

一、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197

二、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学基础 198

三、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 198

第二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及效应机制 200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201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02

第三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204

一、常规防治 204

二、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 205

三、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 206

第四节 异种移植 210

一、异种器官移植的意义 210

二、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210

三、异种移植排斥的防治 211

第五节 细胞移植 212

第十一章 肿瘤免疫 216

第一节 肿瘤抗原及其加工、处理与提呈 216

一、肿瘤抗原 216

二、肿瘤抗原的加工、处理与提呈 220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 220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221

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 226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227

一、肿瘤细胞MHC Ⅰ类分子表达降低 227

二、肿瘤抗原缺失或调变 228

三、肿瘤细胞协同刺激分子或MHCⅡ类分子表达降低或缺乏 228

四、肿瘤细胞产物导致的免疫抑制 228

五、肿瘤抗原的掩蔽 229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 229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 229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232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病 246

第一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246

一、自身免疫现象 246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248

三、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249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50

一、自身抗原方面的因素 251

二、免疫细胞方面的因素 254

三、免疫调节机制紊乱 256

四、生理因素 259

五、遗传因素 259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262

一、由自身抗体引起自身免疫病 263

二、由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自身免疫病 264

三、由致敏T细胞引起的炎症性损伤 265

第四节 常见自身免疫病 265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265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266

三、桥本氏甲状腺炎 266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267

一、预防性治疗 267

二、抗炎治疗 267

三、免疫治疗 267

四、免疫重建与免疫替代疗法 268

五、免疫净化疗法 269

第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 270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270

一、易感染 270

二、多系统受累和症状的多样性 271

三、伴发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 271

四、具有遗传倾向性 271

五、发病年龄 271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271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72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74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74

一、免疫缺陷病的病因 274

二、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 276

第四节 常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78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278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280

三、原发性T和B细胞联合缺陷病 281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 282

五、原发性补体缺陷病 283

第五节 常见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85

一、艾滋病的病因学 286

二、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287

三、HIV的传播方式 289

四、艾滋病的发病 291

五、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 293

第十四章 抗感染免疫 296

第一节感染性病原体及感染过程 296

一、感染的过程 296

二、感染性病原体 297

第二节 抗感染免疫的机制 298

一、抗体 298

二、T细胞 299

第三节 抗菌免疫 299

一、抗胞外菌的免疫 299

二、抗胞内菌的免疫 303

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 305

一、对病毒的天然免疫 305

二、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308

三、病毒的免疫病理作用 310

四、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311

五、病毒的免疫逃逸 311

第五节 抗真菌免疫 312

一、抗真菌的天然免疫 313

二、抗真菌的特异性免疫 313

第六节 抗寄生虫免疫 313

一、抗寄生虫的天然免疫 314

二、抗寄生虫的特异性免疫 314

三、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315

第十五章 抗体工程 317

第一节 概述 317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319

一、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背景 319

二、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制备原理 319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320

四、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321

五、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327

六、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330

七、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333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 336

一、基因工程抗体产生的时代背景 336

二、基因工程抗体的类型和研究进展 337

三、基因工程抗体的生产技术 348

四、基因工程抗体的表达系统 350

五、基因工程抗体的临床应用 352

第十六章 免疫学新技术 356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 356

一、原理和特点 356

二、分类 357

三、注意事项 359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359

一、原理和特点 360

二、分类 360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 363

一、基本结构和原理 363

二、基本参数 365

三、流式细胞仪的应用 365

第四节 细胞凋亡的检测 371

一、形态学检测 371

二、DNA片段化分析 372

三、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374

四、细胞凋亡相关物质的检测 374

五、其他检测方法 376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 377

一、血清学分型 377

二、细胞学分型 377

三、分子生物学分型 378

四、流式细胞术 381

第六节 RNA干扰 382

一、RNAi的机制 382

二、siRNA的制备方法 383

三、RNAi的应用 385

第七节 生物芯片 387

一、原理 387

二、分类 388

三、应用 389

返回顶部